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创新生态视域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
分类 | |
作者 | 罗茜//倪杰 |
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创新生态视域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研究:以江苏省为例》以江苏省的实证数据为基础,结合大量的省内外以及国内外案例资料,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扎根理论研究方法、三角验证研究策略以及案例研究法对创新生态视域下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驱动进行研究,研究内容包括创新生态系统驱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理论基础、现实依据、机制构建、路径梳理、载体分析与政策框架等。本书研究成果对高校院所、科技中介以及政府相关部门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对相关工作人员具有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目录 第1章 绪论\t1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t1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t2 1.3 核心概念的界定\t6 1.4 研究框架与方法\t8 1.5 本书创新之处\t11 第2章 创新生态系统的理论综述\t13 2.1 技术创新理论\t13 2.1.1 单向线性创新理论\t14 2.1.2 互动创新理论\t16 2.1.3 现代非线性创新理论\t18 2.2 生态系统理论\t21 2.2.1 生态系统的概念与特征\t21 2.2.2 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t22 2.2.3 生态系统的理论发展\t23 2.2.4 生态系统社会化研究的不同流派\t26 2.3 创新生态系统的理论综述\t27 2.3.1 创新生态系统的概念与特征\t27 2.3.2 创新生态系统的研究层次\t29 2.3.3 创新生态系统的理论演化\t31 第3章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基本情况\t35 3.1 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总体进展\t35 3.1.1 科技成果转化数量及金额持续增长\t35 3.1.2 科技成果的高价值转化态势良好\t35 3.1.3 科技成果转化的奖励规模显著扩大\t36 3.1.4 协同创新驱动成果转化能力得以不断提升\t36 3.1.5 科技成果转化呈现地域和行业上的集聚趋势\t36 3.2 江苏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总体进展\t37 3.2.1 科技成果转化的规模不断扩大\t37 3.2.2 科技成果转化的区域优势显著\t38 3.2.3 科技成果转化的质量总体较高\t40 3.2.4 科技成果转化的投入持续增长\t40 3.2.5 科技成果转化的创富效应显现\t41 3.3 科技成果转化的典型模式\t42 3.3.1 基于主体构成成分的模式分类\t42 3.3.2 基于主体行为的模式分类\t43 3.4 科技成果转化的普遍问题\t45 3.4.1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动力不足\t45 3.4.2 科技评价机制不够健全\t46 3.4.3 成果转化存在较大的潜在风险\t46 3.4.4 科技成果转化管理体制相对滞后\t47 3.4.5 缺乏专业的技术转移人才\t47 3.4.6 科技成果转化的资金要素支撑不够\t48 第4章 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测度与创新生态系统影响因素分析\t49 4.1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测度的研究设计\t49 4.1.1 研究方法:二阶段DEA-Malmquist指数评价模型\t49 4.1.2 指标构建、数据与样本说明\t51 4.2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测度的实证分析\t53 4.2.1 整体层面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纵向分析\t53 4.2.2 个体层面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横向比较\t54 4.3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与创新生态系统影响分析\t57 4.3.1 研究框架\t57 4.3.2 研究过程\t59 4.3.3 扎根研究结果分析\t60 第5章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与主体激励效应分析\t63 5.1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收益分配管理机制分析\t63 5.1.1 收益分配管理机制的架构解析\t63 5.1.2 收益分配管理机制的运行梳理\t67 5.2 创新生态系统参与主体的转化激励效应研究\t70 5.2.1 三角验证研究策略设计\t70 5.2.2 “政策激励后期”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实证分析\t72 5.2.3 激励效应的三角验证\t74 5.2.4 基于三角验证的激励效应整合研判与溯因\t79 第6章 创新生态系统驱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机制与路径分析\t84 6.1 驱动机制分析\t84 6.1.1 系统主体共生驱动机制分析\t84 6.1.2 系统要素融合驱动机制分析\t87 6.1.3 创新链条进化驱动机制分析\t88 6.1.4 创新环境优化驱动机制分析\t90 6.1.5 驱动机制框架分析\t90 6.2 驱动因果图及驱动路径分析\t91 6.2.1 系统动力学理论概述\t92 6.2.2 驱动因果图分析\t93 6.2.3 驱动路径分析\t95 第7章 基于科技成果转化驱动的创新生态系统构建\t98 7.1 构建过程\t98 7.1.1 集聚系统主体\t98 7.1.2 汇聚创新资源\t102 7.1.3 组建系统网络\t105 7.2 案例研究\t108 7.2.1 高校主导下科技成果转化驱动系统构建的案例研究\t108 7.2.2 科技服务型企业主导下科技成果转化驱动系统构建的案例研究\t112 第8章 高校主导下科技成果转化驱动系统的载体分析\t117 8.1 以大学科技园为载体的转化驱动系统分析\t117 8.1.1 大学科技园的系统特性\t117 8.1.2 大学科技园驱动科技成果转化的模式分析\t119 8.1.3 案例分析\t121 8.2 以新型研发机构为载体的转化驱动系统分析\t124 8.2.1 高校新型研发机构的系统特性\t124 8.2.2 高校新型研发机构驱动科技成果转化的实践路径\t126 8.2.3 案例分析\t127 8.3 以高校技术转移机构为载体的 转化驱动系统分析\t130 8.3.1 高校技术转移机构的系统特征\t131 8.3.2 高校技术转移机构驱动科技成果转化的机制\t132 8.3.3 案例分析\t134 第9章 发达国家的实践与启示\t137 9.1 美国的实践经验\t137 9.1.1 威斯康星大学的WARF-UIR模式\t138 9.1.2 斯坦福大学的OTL模式\t139 9.1.3 麻省理工学院的ILP模式\t140 9.1.4 基于技术经理人培养的AUTM模式\t141 9.2 日本的实践经验\t142 9.2.1 技术许可机构模式\t143 9.2.2 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模式\t145 9.3 英国的实践经验\t147 9.3.1 剑桥大学科技园模式\t148 9.3.2 牛津大学ISIS公司模式\t149 9.3.3 基于专利技术商业化的IP Group模式\t151 9.4 其他国家的经验借鉴\t152 9.4.1 以色列:魏兹曼学院的YEDA公司模式\t152 9.4.2 德国:亥姆霍兹联合会模 序言 21世纪以来,伴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崛起,产品 迭代加速,个性化需求膨胀,组织的创新难度日益增大。基 于多元群体协作和交互创新路径的创新生态系统已经成为突 破组织资源与能力约束、实现价值创造的主要范式。高校是 我国创新体系的重要创新主体,以创新生态系统驱动高校科 技成果的高质量及高效率转化对国家创新能力建设和经济水 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江苏省高校院所众多,科技成果产出 与储备规模巨大。江苏省政府与高校瞄准国家战略与市场机 遇,以创新生态系统的广阔视角,协同各方力量,整合资源 要素,制定了各类政策措施,积极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创 新扩散与带动效应显著。本书以江苏省的实证数据为基础, 结合大量的省内外以及国内外案例资料,对创新生态视域下 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驱动进行研究,架构了创新生态视域下 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研究框架,树立了集成共生、协同 促进与系统转化的科技成果转化观。根据具体研究需要,结 合特定研究条件,本书通过实证研究、质性研究以及三角验 证研究策略,综合各种理论和方法,从四个部分展开研究。 第一部分,建立全书研究的理论基础(第2章),对创新系统 理论、生态系统理论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三类主要理论进行 梳理,解读关键概念,建立分析基础。第二部分,分析全书 研究的现实依据(第3、4、5章),包括我国及江苏省高校科 技成果转化的基本情况、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与创新生态系统 的影响以及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与创新主体激励效应 。第三部分研究如何构建基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驱动的创新 生态系统(第6、7、8章),从创新生态系统驱动成果转化的 动力机制与路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系统构建过程以及载体 建设三个方面展开。第四部分是具体的政策研究(第9、10 、11章),结合发达国家的实践启示及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 政策梳理,基于前面各部分的研究结果,思考我国创新生态 视域下驱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本书研究成果对高校 院所、科技中介以及政府相关部门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对相 关工作人员具有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首先,可以满足科研 人员的科技创新研究需求。本书以创新系统理论、生态系统 理论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为基础,对创新生态视域下高校科 技成果转化驱动进行了系统研究,可以为科研人员提供新的 研究视角、系统的理论依据与科学的实证支撑等。其次,可 以满足政策制定部门工作人员的科技创新管理需求。第一, 书中进行了大量科技成果转化与创新生态系统构建的典型案 例研究,案例资料充实,研究内容翔实。第二,对国内外, 尤其是国内的相关政策与特色做法进行了系统梳理,归纳总 结相关领域政策制定与执行的经验,揭示了普遍性与典型性 问题。第三,对于我国与江苏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分 析以及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相关研究,较为全面地反映了高 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实践情况。以上这三点都可为管理者提供 政策制定的有效依据。本书以江苏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高校 院所科技成果转化与收益分配管理机制研究》、江苏省知识 产权软科学研究计划《促进高校与科研院所知识产权成果运 用机制研究》成果作为研究基础,拓展研究边界,挖掘研究 内涵,丰富研究数据,夯实研究过程,作者及团队成员为此 付出了极大的努力。罗茜与倪杰教授共同建立了研究框架, 凝练研究问题与目标,规划调查研究方案,制订研究与撰写 计划。罗茜撰写了著作的第1至6章,具体包括理论梳理、 现状分析、实证检验与驱动机制的研究,同时还负责全书的 校对。倪杰教授承担了第7、8章和第10、11章的撰写工作 ,具体内容包括创新生态系统构建、载体建设和政策建议分 析。著作撰写过程中,研究团队的同事和学生也都给予了很 大的帮助。高蓉蓉老师承担了第9章大部分内容的撰写工作 ,并协助进行了大量的数据处理。廖思嘉同学进行了附录的 整理、文献与图表规范、格式调整以及全书的文字排版。此 外,曹莉娜老师、丁涛老师、郁周豪同学、梁昕晴同学及王 烨丹同学参与了此项研究,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著作行将付 梓之际,对以上老师和同学们表示诚挚的感谢! 罗茜 倪杰 导语 作者将协同思想引入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问题研究中,架构了基于创新生态协同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研究框架,树立了生态协同的科技成果转化观,具有研究视角的新颖性,为高校科技创新转化树立了标杆。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