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漫长的路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陈世旭 |
出版社 | 作家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是作者文学随笔选集,经由一系列短小精炼的篇什、简洁朴素的文字,回顾了作者数十年甘苦备尝的文学追求。其中不乏古今文坛生动的轶事和作者本人独到的感悟,尤以对自我灵魂入木三分、毫不留情的剖析,表现出作者的坦荡襟怀和视文学为神圣事业的虔诚。 作者简介 陈世旭,当代作家。先后出版长篇小说《梦洲》、《裸体问题》、《将军镇》、《世纪神话》、《边唱边晃》、《一半是黑色一半是白色》、《登徒子》、《一生之水》、长篇传记《八大山人传》等以及《风花雪月》、《都市牧歌》、《中国当代作家选集丛书·陈世旭卷》、《青藏手记》、《人间喜剧》、《陈世旭散文选集》、《边走边想》、《谁决定你的世界》等散文随笔集、中短篇小说集多部。小说《小镇上的将军》、《惊涛》、《马车》、《镇长之死》分获1979年、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87-1988年全国优秀小说奖;首届鲁迅文学奖。 目录 小镇上的作家(代序) 第一辑 漫长的路 平生第一封信 雪落有声 母亲的月台 秋天的瞩望 熊组长 古邑柴桑 泪湿青衫在江洲 儿子与小说 冬天的晨星 北京夜行 多情只有珞珈树 长江红叶 月球上的小屋 冶力关的歌声 告别大楼 客粤信札 《八大山人传》后记 去看姐姐 第二辑 永远的雨 白鹿原上风 小说三人行 江南西道数枝梅 软汉,还是硬汉 落花人独立 致一位评论家 致一位青年作家 致老友 第三辑 天真出《国风》 文心雕龙 天才与庸才 《滕王阁序》乱弹 文人的运气 竹林·兰亭·诗峡 无名广场 《岳阳楼记》与作家阅历 《石钟山记》的“穷理” 生活家李渔 大作家的视角 第四辑 闲话线聊 自行车咏叹 神像 收藏 茶 酒 美食 微信 炒股 书画 狗尾巴草与梅兰竹菊 何妨浅薄 何妨认栽 写给儿子的顺口溜 第五辑 文学与生命 做好自己 南八仙 知止有定 拒绝诱惑 简单也是一种财富 面相 “保护文化” 学会忍辱 学会独处 学会死亡 第六辑 自省录 嫉妒 张狂 惰性 卖弄 虚荣 忘形 小聪明 迷妄 生命的欢歌 后记 序言 小镇上的作家 王安忆 1980年,中国作协第五 期文学讲习所,可真是群星 璀璨:蒋子龙、叶文玲、孔 捷生、陈国凯、张抗抗、竹 林、叶辛、古华……一代风 流。我所以能进讲习所,是 因为多了一个女生的床铺, 浪费了岂不可惜,又正巧, 这个名额给了上海,而上海 的女作者均在大学里读书, 便让我来了,实在是侥幸。 老师将我们三十几个学 员分了组,我们小组的组长 是古华,轮到值日的时候, 他便带领我们打扫课堂—— 实际上是一个饭堂。扫得一 屋子尘土弥漫,再也分不清 你、我、他,然后才想起泼 水,将那尘土和成了泥。陈 世旭最负责的是擦自己的桌 子和板凳,擦起来一丝不苟 。并且总将板凳调换成最稳 固、结实而又舒服的。我不 免分享了他的劳动,因为他 和我是同桌。 能够参加讲习所,坐在 讲习所的课堂上,心里是又 骄傲而又惭愧。我总是认真 地听,认真地记,老师说的 每一句话都恭恭敬敬地记录 下来。陈世旭不记,抱着胳 膊东张张,西望望,时而轻 蔑地瞅瞅我和我厚厚的笔记 。似乎连听都没在听。可是 ,有时候,他会忽然地兴奋 起来,竖起了耳朵,打开本 子,潦草地写上几行。比如 ,那次听吴组缃老先生讲《 红楼梦》,讲到作家的主观 意念和表达的客观。大意是 曹雪芹写作《红楼梦》的时 候,并不具备反封建的意识 ,他甚至并没认识到自己所 居时代的特性。他只是感叹 人生无常。可是他表现出来 的现实却是反封建的,甚至 在今天,还有现实意义。 上课常常是整整一上午 ,陈世旭常常会觉得无聊, 便要和我搭话。 为了听他谈文学,我常 常错过讲台上的讲课,我的 笔记开始日益潦草。 这时节,《收获》上要 发我的小说了。我的小说是 第一次上《收获》。由于《 收获》发作品要用作者自己 的签名,于是上课时我便什 么也不写了,只写自己的名 字,满纸都是“王安忆”“王 安忆”“王安忆”。他则趁机 大谈书法,并且大言不惭地 写了几个“王安忆”给我作帖 ,让我照着练。一边指导: “不要把‘忆’的那一钩翘得太 高,高了就做作了。” 在他的教唆下,我们上 课就干着这些。 1980年,真是他走红的 一年,小说得了1979年度 全国奖,名列第二,吸收入 中国作协,被选为江西分会 理事,又生了一个大胖儿子 。他得意非凡,说:“我马 上就去领了独生子女证。” 他把他儿子的照片拿给我们 看,那是个愣小子,有着一 双大而黑的眼睛和一个圆圆 扁扁的鼻子。他说:“眼睛 像我,鼻子像他妈妈。” “哼!” 我们不以为然地把照片 掷还给他。 “喂,你爱人干什么的呀 ?”我们问他。 “以前是文工团的,现在 是打字员。”他说。 “你们怎么认识的呀?” 我们进一步问他。 “那时候,我终于从农村 抽上县里,转了户口,开始 想媳妇了。就托我的朋友给 我找一个。找来几个,我都 不满意。有一天,我和朋友 一起去看文工团演出,一群 跳舞的女孩子,我一眼就看 中了她:‘就是她!’第二天 ,我的朋友就想办法把她找 来。她很小,很害羞。我对 她说:‘你也不要紧张,咱 们先接触接触,行就行,不 行就不行。’就这样,我们 好了,谈起来了。可是,我 们之间发展得太顺利、太平 静。我决定考验她一下,这 时候,还好,我们单位里有 了点儿小事,我就对她说, 事态是如何严重,弄不好, 我又会下到农村,她被我吓 哭了,但是终究没有离开我 。于是,我们便结婚了。” “你们有房子吗?”我们 问。 “有,挺好的。”他很满 意,忽而又想起故宫光绪皇 帝的新房,“光绪皇帝怎么 住那样的房子?在那种房子 里结婚,怎么会有激情。” 在北戴河度假的时候, 同班同学的爱人生了个儿子 。请我们去“起士林”吃“圣 诞”。陈世旭不让他请:“我 的儿子比你大。而且,在我 们那院里,你们五四年出生 的人都叫我叔叔。” “去——”我们一起嘘他。 其实他只比我们大五岁。 “圣诞”来了,他吃了几 口就吃不下了,把掼奶油平 分给我们:“消受不了,看 来我只能吃野菜。” “你怎么这样土?” 同学说。他怎么也不能 理解会有人拒绝奶油。 我们这才想起他是从小 镇上来的。在这之前,我们 都错觉得他是个将军呢! 住在大海边,我们一有 空就去泡在海水里,或者躺 在沙滩上。这天早上,他一 个人游得很远,一直游到了 防鲨网跟前。不料,让防鲨 网绊住了脚,怎么也挣不脱 了。他几乎大叫“救命”,叫 了也没用。没有人能听见, 他离人群太远了。可是命里 注定不该他完,他终于摆脱 羁绊,游了回来。本该是值 得庆贺的,而他却惴惴不安 了一天。他说,那是一个不 祥的预兆,又说他今天有一 种不祥的预感,说什么也不 肯下水了。这一天的傍晚, 我们谁也没下水,坐在海岸 边,望着涨潮的水一层一层 拍打着海滩。 “你想不想起笔名?”我 们这样问着。 “不想。”他说。 “为什么?”我们问。 “好不容易写 导语 著名作家陈世旭行走文坛四十载的轶事和感悟,全新随笔精粹集。“文学使我安于寂寞,安于淡泊,使我的心灵始终向往着最大限度的广大、充实、光明。”。陈世旭的语言可能过于朴素,小说表现的手法过于单一。但他个人,对小说作为艺术形式的理解至今没有发生变化,陈世旭塑造人物最大的特点是立体地写人、客观地写人,在各种矛盾冲突之中凸显人物鲜明的个性。 后记 去年,忽然接到一个电 话,约一部回忆录书稿,也 许是怕我不知就里,约稿者 列举了已经应约出书的名单 ,一长串当今文坛如雷贯耳 的名字,把我吓住了。撰写 回忆录,与出版个人全集、 开设纪念馆、建立研究室之 类一样,只能属于那些如雷 贯耳的名字,哪里是我这种 人可以入流的。早已知道了 不凑趣的道理,还能睁着眼 睛把尿尿在床上? 不过,这次婉谢约稿, 倒是引起了我的一个念头: 从十余岁下乡,每天田间地 头、灯下床上折腾文字算起 ,投身文学,近一甲子了。 虽然无可自矜,毕竟终日矻 矻,与文学相厮相守了一生 ,小说之外,多少有一些检 点自己的文字,编辑成书, 留一个记录,与善意的同行 和读者共勉,也算是一种意 义的吧。 我终生感激文学。 文学让我在痛苦中获得 慰藉,在歧视中获得骄傲, 在逆境中获得信念,在困窘 中获得希望,在失意中获得 平衡,在喧嚣中获得清醒。 文学于我是一种漫长的 苦役,除了必须能够忍受孤 独、寂寞、煎熬、不容懈怠 的自我督促,还要能够忍受 嘲讽、鄙视、冷落,需要足 够强健的神经和心理承受能 力。尽管如此,无论有过怎 样的彷徨动摇,也许因为从 小在逆境中长大,有股子死 磕的劲儿,我始终没有放弃 文学。 古往今来世上的所有写 作,并不一定都为光宗耀祖 ,更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奢 望上金榜、进史册、挂功勋 牌、存故居、立纪念馆、被 今人和后人研究和瞻仰等等 。有些仅仅是一种痴迷,一 种性情,一种内心的抒发。 一个写作者即便不在读者视 野,终至被读者完全遗忘, 也至少会有一个绝对忠实的 读者,那就是他自己。只要 放下种种人生负累,自我解 脱,写作就有可能成为一种 轻松愉悦的精神运动。 我很庆幸把这一生交给 了文学,同时庆幸时代和社 会给了我实现这种选择的可 能。文学让我的生活单纯、 充实、从容、自在。文学在 我心里,始终是神圣的存在 ,让我的一生都在朝觐的路 上。 援用了著名作家王安忆 早年写我的印象记作为序言 。自然有拉大旗作虎皮的意 思,但也不无实在的理由— —今天读来,王安忆当初活 泼的打趣无意中成了对我写 作生涯的精确预言: 一、“陈世旭的大势,已 如大江东去,再不复返了” 。 二、写作是为了让“有个 朋友看到了,他心想:哟! 陈世旭这家伙还活着”,这 的确一直是我并不“轻松的 使命”。 承蒙作家出版社支持, 使拙著得以顺利出版,深表 感谢! 精彩页 第一辑 漫长的路 初三年级,有了读报的兴趣,时常路过一家报社的报栏,看副刊上的诗歌,也想写诗。在街道工厂做工的母亲每天带回一大堆计件的零活,做到很晚,不明白我为什么瞎忙。我说:写诗。如果登了报,说不定一次赚的钱比你一个月的工钱都多。这当然是小孩大话。倒是老师知道了,让我负责编写班上的墙报,也就让我那些“杰作”终于有了发表的地方。 一天下午,我在教学楼走廊上被一个人突然拦住去路: 我看到了你写的诗。 各班的墙报,在教学楼入口一侧,没有什么人注意。想不到竟然被他看到。他比我高一年级,小学是我们学校少先队大队长。全校差不多人人都知道他:他从来没有课本,作业本都是用到处收集来的纸片装订的;不管天晴下雨,热天冬天,总是打着赤脚,裤腿勉强遮住小腿肚,上身穿着大人的衣服,又长又大,皱巴巴的;书包是一只破旧的藤制的篮子,篮子的提耳已经脱落,另外用麻绳扭了两只。那篮子里装的是一些谁也不消说的东西,有一次我见它装的是满满一篮煤球。进了中学,除了长高了,还是老样子,还是全校成绩最好的学生,一个烟瘾重的老师把他的作文送到报刊发表,赚钱买烟。 我一直单相思似的崇拜他。他突然找我,让我不知所措。 那天晚上,我像一只怯生生的小狗似的跟着他,在街上走到半夜。大街上已阒然无人,只有路灯沉默的光亮和梧桐树寂寞的“沙沙”声。我噤若寒蝉,始终摆脱不了最初的惶惑。 你喜欢写诗,跟我一样。不过你那样的不是诗,诗并不是标语口号加上个“啊”字就行了。当然,大诗人也有拿标语口号写诗的,不过从那样做开始,他就不是诗人了。 接下来他说了一大串名字:拜伦,雪莱,普希金,莱蒙托夫,惠特曼…… 知道吗?因为跟一个贵妇好,拜伦被赶出家乡,就是你现在的年纪。 他扬起脸,“嘎嘎”笑起来,在空寂的街上特别响亮。 这样的夜行后来越来越经常。一个又一个我从没听过的诗人作家的名字和作品像水一样汩汩流淌。我无法跟他对话,只能老老实实听着,尽最大的努力记在心里。我的文学理想就在这种怯生生的聚精会神的聆听中一天天成长。 有一次他掏钱买票,我们一起看了电影《漫长的路》:男女主人公的爱情,对强权的抗争,失败,流放,重逢,终至于生离死别。蔚蓝的大海,忧郁的灯塔,西伯利亚黑暗的雪野上孤独的驿站和马灯,在狂暴的大风雪中渐渐消失的马车和绝望的呼号…… 我泣不成声。 我们最后走出影院。大街渐渐恢复了安静,他一直默默走在我身边,忽然说,我念诗你听: 我轻松愉快地走上大路, 我健康,我自由, 整个世界展开在我的面前, 漫长的黄土道路可引我到我想去的地方。 …… 我照例是呆呆听着。他念的是惠特曼的《大路之歌》。我有一点明白:《漫长的路》《大路之歌》其实就是人生的路,人生的歌。 他后来领我去过他的家。—幢老旧的挤了很多户人家的楼房。他在一层楼梯底下塞进了一张床:几块没有刨光的木板架在两堆垒起的砖头上,木板上铺着一块破烂不堪的发黑的床单,枕头是一块从河里捡来的红砂石。他说,他一年四季都是这样睡的,再冷的冬天,木板上也不加棉絮。他说这不算什么,俄国小说《怎么办》里的拉赫美托夫把钉子满满地钉穿一块木板,每天就睡在木板满是钉脚的反面,为的是磨炼意志。他也需要磨炼。他认识一个跟他差不多大的流浪者,晚上就睡在他家门外河岸的石堤上,已经走遍了大半个中国。有一天他也会去流浪。他认为人生本身就是流浪——被一种不可知的力量放到世上,然后照各自的命运漂泊。 我使劲眨着眼睛,似懂非懂。 P2-4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