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这本书是段先生的经典之作,深度探索了恐惧的空间以及这些景观如何在我们的生活以及历史的长河中发生变化。在一系列跨越地域、时间和文化的文章中,段义孚探讨了恐惧在个人和社会中的不同表现形式和成因:他描述了流行病以及超自然幻象所造成的恐惧,乡村和城市中的暴力和恐惧,对干旱、洪水、饥荒和疾病的恐惧,以及恐惧景观形成后灌输给民众的方式。 在这本开创性的著作中,段义孚回顾历史,以发现我们刻在基因中的恐惧哪些是普遍的,哪些是特殊的。他强调,人类的恐惧是一种常态,它促使我们划出所谓“安全区”,但恐惧同时也是好奇心、成长和冒险背后的基本动力。本书指导读者了解恐惧的形成机制,探索恐惧的发展历程;并借此引导读者正视焦虑、读懂人性、理解世界。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教授周尚意为本书倾情撰写中文版导言。 作者简介 段义孚,著名华裔地理学家,人文主义地理学之父,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英国学术院通讯院士、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长期任教于明尼苏达大学与威斯康星大学,2012年获地理学界最高奖项瓦特林·路德国际地理学奖。代表作有《恋地情结》《浪漫地理学》《空间与地方》等。 目录 中文版导言 致谢 第一章 导言 第二章 正在成长中的孩子的恐惧 第三章 未定型的孩子 第四章 没有恐惧的社会 第五章 对自然的恐惧:伟大的猎手与拓荒的农民 第六章 自然灾害与饥荒 第七章 中世纪的恐惧 第八章 对疾病的恐惧 第九章 对人性的恐惧—女巫 第十章 对人性的恐惧—鬼 第十一章 乡村的暴力与恐惧 第十二章 城市里的恐惧 第十三章 公开羞辱和行刑 第十四章 流放和监禁 第十五章 开放的圆圈 第十六章 过去和现在的恐惧 注释 索引 序言 《恐惧景观》貌似是一 本“闲书”,实际上它是人文 主义地理学派创始人之一段 义孚先生的学术著作之一。 翻开本书的读者有两类,其 一是地理学研究者,其二是 对景观感兴趣的非地理学研 究者。无论是哪一类读者, 或许都期待通过阅读本书, 与作者“神交”,并获得思考 和行动的启示。譬如设计什 么样子的居住小区,可以让 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有安全感 ?选择绿色出行,是否可以 减缓人们对全球气候变化威 胁的恐惧?年轻人为何兴奋 地坐上过山车,却又惊恐地 尖叫? 对于许多读者,首先要 明确何为恐惧景观。景观 (landscape)一词在不同学 术圈,以及大众话语中的定 义略有不同。在本书第一章 中,段先生指出他采用的是 17世纪以来西方世界一直使 用的景观含义。景观既是一 种心智的构建物,也是一种 自然的、可测量的实体。在 此定义的基础上,段先生给 “恐惧景观”下了定义,它既 指无形的心理状态,也指有 形的环境,是无法控制的、 对人心理造成压力的,混乱 的、自然的或人为的力量存 在。每个人一生中总伴有恐 惧,它既表现为警觉,也表 现为焦虑。例如,人们远离 熟悉的环境,远离可以依赖 的人群,进而产生的恐惧。 当人们对世界不同的地方有 了更多的真实了解,或许会 减少恐惧:例如,人们的恐 惧来自对死后世界的无知, 对大自然威力的无力,对人 类之恶的失控。因此,段先 生书中讲到的各类恐惧景观 ,都可以唤起读者的共鸣。 如果仅仅获得这种共鸣,还 不是段先生撰写本书的目的 ,他还要让读者体会到,在 人类社会中,恐惧与克服恐 惧、逃离恐惧与制造恐惧是 对立和统一。我们在时刻警 惕他者(人和自然)威胁时, 也要警惕自己成为他者的恐 惧景观;人们在营造美好家 园的同时,也在生产着恐怖 电影和游乐园的鬼屋。在对 立统一的矛盾中,每个人都 在思考中找到自己决策的平 衡点。 段先生是一位带有传奇 色彩的华裔美国地理学家, 其作品风格与多数地理学家 的著作迥然不同,但他得到 了国际地理学界的高度认可 ,并被授予美国艺术与科学 院院士、英国皇家科学院院 士等荣誉头衔,这充分体现 了国际地理学界的包容性。 段先生的著作几乎都被翻译 为汉语,读者群超出了地理 学界。这说明段先生的著作 得到了中国多学科人士的关 注。除段先生外,另一位美 国地理学家哈维(David Harvey)的著作也多被翻译 为中文。段先生与哈维二人 的治学共同点是:高产且致 力于探索地理学的分析逻辑 。前者探索了人文主义地理 分析方法,后者探索了结构 马克思主义地理学。读者翻 开此书,一定不是冲着段先 生的学术头衔,而是有着了 解人文主义地理学的动机。 …… 最后我以一个亲身的经 历将恐惧景观的分析思路与 规划联系起来,这或许是回 应那些认为人文主义地理学 无法指导空间实践的人。我 从1999年夏到2000年夏在 美国威斯康星一麦迪逊大学 做富布莱特访问学者,租住 在大学的宿舍(University Houses)。这片宿舍位于蒙 多那湖(Lake Mendona)岸 面向湖心的一个小丘上。人 性是既亲水又怕水的,洪水 就是恐惧景观。因此在小丘 上规划、建设的住宅有两类 :一类是既可以看到湖景, 又不易被淹的富人住宅;另 一类是看不到湖景且不易被 水淹的地方,我住的宿舍属 于后者。我住的这片宿舍由 三组房子组成:两个东西并 列的小圈,外面套一个环形 路,环形路的外圈是第三组 房子。我住的是西侧小圈, 共有五间房子,各问房子的 大门面向环形道路,房子后 面是宽敞的法式门(French Door),面向圈内。这样的 设计使得本组建筑的各家后 院连在一起,且相互可以看 到彼此。在当年没有便宜监 控设备的条件下,这种建筑 群形式创造了“城市眼”,在 一定程度上威慑了那些想从 后门进入的坏人。我猜想设 计师一定是考虑到如何规避 恐惧景观,我作为一个初在 陌生环境生活的人,很容易 察觉到这种设计的巧妙,并 在内心感谢设计师。我这种 思考推理的过程无需“验证” ,每当我向人介绍这种设计 的优点时,参与交流的人在 主体间性上都会产生共鸣。 相信大家一边阅读本书 ,一边会联想到身边丰富多 彩的案例。 周尚意 2023年6月9日于退思园 导语 纪念段义孚先生逝世一周年。 人文地理学之父段义孚开山之作,开创性地从文化的高度审视人类活动与各种景观之间的关联。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教授周尚意倾情撰写导读。 一部关于焦虑及其各种表现形式的精美的百科全书式的专著,内容横跨古今。毫不费力地涵盖了史学、心理学和人类学。 探讨了恐惧在个人和社会中的不同表现形式和成因,以及恐惧景观形成后灌输给民众的方式。指导读者探索恐惧的发展历程,并借此引导读者正视焦虑、读懂人性、理解世界。 段义孚作为我们心中地理世界的发现者、揭示者、解释者,本书的文字不仅凝结成为知识,更成为了一种广为传播的人生智慧。在与已出版的《浪漫地理学》的梦幻联动中,段义孚系列作品传递出一种理念:人类正是在浪漫渴望与深层恐惧的双重驱策下,孕育出种种重要的文明成就。 书评(媒体评论) 这是一部关于焦虑及其 各种表现形式的精美的百科 全书式的专著,内容横跨古 今。段义孚是一位跨学科的 大师,(其作品)毫不费力 地涵盖了史学、心理学和人 类学。这项研究引人入胜且 记录精良。 ——科克斯书评 其实地理学是否有文化 ,取决于地理学界是否有一 批人,从文化的高度来审视 人类的各类活动。《恐惧景 观》就体现了这种思路。在 书中,我们可以看到段义孚 先生提到的研究对象,既有 大自然的风景,也有农田、 城市。显然这些都不是狭义 的文化概念,但是地理学者 可以从人性的视角来分析它 们。而人性就是人文主义地 理学的核心。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 学学部教授 周尚意 精彩页 第一章 导言 恐惧的景观?我们若是停下来认真思索一下什么是恐惧的景观,我们的脑海中无疑会浮现出一大堆与恐惧有关的景象:在我们小的时候,我们会怕黑,怕被父母抛弃;当我们前往一个陌生的地方或是陌生的社交场所时,我们会感到焦虑;我们害怕看见死尸,害怕黑暗中那些具有超自然能力的妖魔鬼怪;我们对疾病、战争、天灾感到恐惧;看到医院与监狱,内心会战栗不安;独自走在空无人迹的街道和社区时,担心会被打劫;担心整个世界的秩序会突然崩乱溃散。 恐惧是由一个个独立的个体感觉到的,从这一意义上可以说恐惧的感觉是主观的;不过,有些恐惧显然来自对个体具有威胁性的外在环境,其他恐惧则不是这样。某些种类的恐惧只会在儿童中发生,其他一些种类的恐惧则仅在青春期和成年期出现。一些恐惧出现在充满压力的环境中的原始人身上,其他恐惧则出现在复杂的工业技术社会,尽管这样的社会对自然天性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在所有关于人类个体与人类社会的研究中,恐惧都是一个主题,不论它是隐藏在有关勇气与成功的故事中,还是直接清晰地体现在有关恐惧症与人类冲突的著作中。但据我们所知,没有一个人尝试过将“恐惧景观”视作一个就其本身而言值得进行系统探究的主题——基于这一原因,它有可能给人们抱有永恒兴趣的那些问题(作为人意味着什么?活在这个世界上意味着什么?)提供一个解惑的途径。在本书中,我们将会尝试探索这些问题,尤其是追寻多种多样的恐惧景观相互之间的联系与影响。 当然,对人类来说,恐惧并无什么特别之处,或者说恐惧并非人类所独有。所有高等动物都明白,恐惧是一种情绪,它警示马上就有危险降临,并且这种情绪是其生存下来所必要的。恐惧出现时,我们常会尽力将这一情绪压在心底,之所以这样可能是因为我们需要始终将“自然”视作一片纯真之地,当我们对人感到不满时,可以退回这片天地。对我们来说,漫山遍野的花朵与遍布海滩的 卵石,是宁静安谧的景象。一些动物,比如一只给自己的孩子喂奶的母猫,或是一头正在草地上吃草的牛,是代表和谐宁静的图像。不过,在人类以外的世界中,所谓“平静”带有很大的虚妄性。动物可能会在自己家中,在它自己所处地盘的中心区域感到安全;但是,考虑到其自身具有的远距离感觉(嗅觉、听觉、视觉)能力,这些能力可 以使其意识到更大的空间,这些空间既可以为其提供诱惑,也可以对其造成威胁。极少有恐惧景象会像一只刚刚从自己窝中溜出、探头探脑地看着眼前广阔地域的兔子那样生动形象;它的耳朵支棱着,身体因紧张而颤抖不已。稍有风吹草动,它就会掉头逃命。 不同物种的恐惧强度与频率有很大不同。与神经极为紧张敏感的兔子相比,在非洲广阔的热带稀树草原上巡视自己地盘的狮子,看上去好像没有一点害怕的样子。当然,比起捕食者,猎物有更多理由保持高度紧张与警觉。食草动物有许多比它们自身强大的天敌,为了活命,它们必须以最快速度逃离自己的天敌。经过无数年的进化演变,食草动物拥有了侧眼,这是它们具有的一种优势,有了这一优势,它们就能注意到四面八方的情况。缺少防御能力却特别警惕的兔子,实际上可能在其头后与头前视野重叠,就像俗语所说:“没有人能靠近兔子而不被察觉。”狮子则与其他捕食者一样有前眼。它们的正事就是发现猎物后去追捕和猎杀,它们极少有什么理由害怕敌人从后面向它们发动袭击。但不管怎么说,在所有动物中,警惕性必然隔上一段时间就会有所放松,谁也不可能一根弦绷到老,那样非绷断不可。谁睡得比较踏实呢?我们可能会说:“不做亏心事的人。”但更具普适性的回答则是:“谁感觉不到害怕,谁就会睡得踏实。”因而,像猫这样的捕食者就会睡得非常好;与之相对,那些遭到频繁捕食的物种,如老鼠,则会睡得较差。另外,住处比较安全也很重要。蝙蝠在其栖身的洞穴里就会比绵羊在露天时睡得好得多。 P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