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建立财政支持的农业信贷担保体系是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解决“三农”融资困局的重要决策部署。区别于市场逻辑的商业性担保机制,政策性担保机制基于政治经济逻辑运行,由“利润最大化”的单目标导向,转变为“政策支农、市场可持续”的双目标导向。本书基于“担保支农”契约缔结、履行视角,对政策性担保机制缔约阶段的“助贷效应”“节本效应”以及履约阶段的“增收效应”“可持续效应”进行评价,旨在阐明政策性担保机制在农村金融市场中的作用原理,评估政策性担保机制“支农”的有效性与效率性,解释政策性担保机制是否以及如何发挥“支农”效应,以期为政策性担保机制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相关建议。本书适用于具有一定专业知识以及学术背景的研究人员、高校教师、博士生以及硕士生。 作者简介 许黎莉,1982年生,汉族,中共党员,经济学博士,内蒙古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入选中组部“西部之光”计划,北京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美国福特汉姆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内蒙古农业大学优秀博士第二层次引进人才,信贷风险高级管理人才。现从事政策性担保、农村财政金融、财务会计理论等相关领域研究。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各类人才项目等课题8项,作为骨干成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课题10余项,在《中国农村经济》《求是学刊》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目录 第1章 导言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4 技术路线与工作步骤 1.5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1.6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第2章 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2.1 核心概念界定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第3章 理论基础、分析框架与调查设计 3.1 相关理论基础 3.2 分析框架 3.3 调查设计及样本选取 第4章 政策性担保机制的制度变迁、运行现状与模式比较 4.1 历史制度主义视角下政策性担保机制的制度变迁 4.2 政策性担保机制的运行现状 4.3 政策性担保机制运行模式总结与比较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缔约阶段:政策性担保机制的助贷效应检验 5.1 引言 5.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5.3 研究设计 5.4 实证检验与分析 5.5 政策性担保机制助贷效应的异质性作用机理:扩展性检验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缔约阶段:政策性担保机制的节本效应检验 6.1 引言 6.2 政策性担保机制节本效应的作用原理:一个理论框架 6.3 研究设计 6.4 实证检验与分析 6.5 政策性担保机制节本效应的异质性作用机理:扩展性检验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履约阶段:政策性担保机制的增收效应检验 7.1 引言 7.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7.3 实证设计 7.4 实证结果与分析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履约阶段:政策性担保机制的可持续效应检验 8.1 引言 8.2 政策性担保机制信贷违约根源剖析的理论框架 8.3 研究设计 8.4 实证结果与分析 8.5 本章小结 第9章 结论及对策建议 9.1 结论 9.2 政策建议 9.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