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大军阀们,虽然他们生前呼风唤雨,显赫一时,却居然有二十几个死于非命,未得善终!稍稍归一下类,就不难发现,他们中有被刺杀的,比如张作霖、张敬尧、孙传芳、张宗昌、徐树铮、王文华、杨增新、李生达、谭浩明;有被处决的,比如韩复榘、陆建章、石友三、王天培、杨宇霆、郭松龄、刘珍年;有被毒死的,比如吴佩孚、赵秉钧、刘湘;还有自杀的,比如阎相文、李纯,等等。
军阀们拥兵自重,权倾一时,威震四方,竟有这么多人不得善终,是偶然现象,还是因果报应?这是值得研究的。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民国军阀非正常死亡实录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聂茂 |
出版社 | 团结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民国时期的大军阀们,虽然他们生前呼风唤雨,显赫一时,却居然有二十几个死于非命,未得善终!稍稍归一下类,就不难发现,他们中有被刺杀的,比如张作霖、张敬尧、孙传芳、张宗昌、徐树铮、王文华、杨增新、李生达、谭浩明;有被处决的,比如韩复榘、陆建章、石友三、王天培、杨宇霆、郭松龄、刘珍年;有被毒死的,比如吴佩孚、赵秉钧、刘湘;还有自杀的,比如阎相文、李纯,等等。 军阀们拥兵自重,权倾一时,威震四方,竟有这么多人不得善终,是偶然现象,还是因果报应?这是值得研究的。 作者简介 聂茂,原名陈庆云,湖南祁东人。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99年出国,2004年回国,被中南大学引进,同年由助教直接破格晋升为教授、学科带头人。出版著作四十余部,获湖南省青年文学奖、《人民文学》优秀散文奖和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二等奖。2018年推出七卷本、三百余万字的《中国经验与文学湘军发展研究》书系,学术专著《中国经验的文学表达》被译为英文由兰登公司向全球发行。2019年,万行长诗《共和国英雄》出版。 目录 第一部 刺杀 第一章 追命“一品香”——黔军总司令王文华之死 神秘的贵州客 仇人汇聚北京 死刑密令 奇怪的电话 枪声终于响了 第二章 车站疑案——“狗肉将军”张宗昌之死 津浦车站上的疑案 从日本回来以后 韩复榘普照寺求计 拉帮结派,臭味相投 西花厅里的遗像 石友三设计夺枪 谁是刺客? 第三章 弱女复仇——“五省联帅”孙传芳之死 复仇女在行动 1039号汽车 痛哭观音寺 新来的女居士 血溅佛堂 第四章 鹬蚌相争——“新疆王”杨增新之死 毕业宴会上的枪声 袁世凯封他一等伯爵 两雄相斥 羁縻樊耀南,招来无穷怨 枉认了南京这座“庙” 第五章 廊坊血债——陆军上将徐树铮之死 投靠袁世凯,羽翼日渐丰 “倒段”风波 枪杀陆建章,埋下“祸根” 徐树铮“引火烧身” 多了一笔死账 自掘坟墓 冯玉祥杀人唱戏 第六章 皇姑屯惊梦——“东北王”张作霖之死 混迹绿林,称霸东北 “慧眼识才”,开门揖盗 得寸进尺,一窝三窟 黔驴技穷,凶相毕露 卸磨杀驴,一命归西 第七章 血溅上海滩——广西督军谭浩明之死 桂系兴衰与谭浩明的发迹 黄永福行凶,谭浩明遇害 不是尾声的尾声 第八章 “南洋富商”殒命六国饭店——湖南督军张敬尧之死 袁世凯说:我被张敬尧这小子讹上了 吴佩孚扬言要带全体官兵来“拜寿” 冯玉祥开了个大玩笑 北平捣乱,卖国求荣 “南洋富商”住进了六国饭店 第九章 在劫难逃——中将军长李生达之死 黎明刀影 平步青云 攀龙附凤 受宠若惊 南昌厚遇 一山二虎 权极生悲 凶手其人 第二部 处决 第十章 死刑,没有宣判——山东省主席韩复榘之死 剑拔弩张 被蒋介石抓住了辫子 特殊的“军事会议” 颇具讽刺的审判 第十一章 死无葬身之地——“陆屠户”陆建章之死 野史也疯狂 两起互为因果的凶杀事件 多行不义必自毙 鹬蚌相争渔利他属 第十二章 麻绳索命——“倒戈将军”石友三之死 穷马夫进身有术 “倒戈将军”臭名昭著 “老顽固”疯狂反共 “卖国贼”众叛亲离 高树勋关门打狗 第十三章 聪明反被聪明误——前敌总指挥王天培之死 乱世出“英雄” 打马寻新主 脚踏两只船 自择不归路 第十四章 老虎厅里的枪声——“小诸葛”杨宇霆之死 小诸葛春风得意,张少帅心存芥蒂 张作霖命赴黄泉,杨宇霆趾高气扬 杨宇霆暗中操戈,张学良虎厅除敌 第十五章 野岭孤魂——“郭鬼子”郭松龄之死 穷小子立志出道,“郭鬼子”从严治军 奉军内矛盾重重,郭松龄树大招风 张作霖起死回生,郭松龄功亏一篑 郭松龄束手被擒,死对头矫令杀人 第十六章 自取灭亡——“胶东王”刘珍年之死 秘密投蒋,过河拆桥 占山为王,对抗老蒋 钦差大臣,自投罗网 末日降临,在劫难逃 第三部 毒杀 第十七章 “治牙病”的日本宪兵——“大帅”吴佩孚之死 吴佩孚向曹银立下了军令状 “我这样做,就是为了统一全国” 逃亡途中 “大帅走好,鸣枪为你壮行” 要与日本人“倔强到底” 第十八章 替死鬼,冤大头——直隶都督赵秉钧之死 猫哭耗子 第一号亲信 第一起血案 兔死狐悲 可悲下场 第十九章 出师未捷身先死——“四川王”刘湘之死 从学徒到四川第一人 西安事变种下谜团 病死、毒死,还是吓死? 第四部 自杀 第二十章 沉重的“厌世者”——陕西督军阎相文之死 奉命督陕,荆棘满途 粮饷无着,徒叹奈何 食客如云,压力重重 斩杀匪首,反遭责骂 欲哭无泪,自导绝路 第二十一章 督军自戕“谢国人”——三省巡阅使李纯之死 悲剧开始 弃世之念由生 自杀还是他杀? 附录一:中华民国主要军阀名录 附录二:中华民国军阀割据年表 后记 序言 历史的苍凉与时间的背 影 人民创造历史,但历史 由风雨和血泪写成。其中每 一个苍凉的文字都充满战火 、硝烟。无论历史积淀多少 时间,过滤多少细节,积满 多少灰尘,淘汰多少英雄好 汉,只要你接近它,只要你 轻轻地触摸或小心翼翼地打 开它,你总能感受到一种扑 面而来的气息,或沉默,或 嚎叫,或哭泣,或呐喊;你 总能感受到一种无可回避的 虚幻和真实。它像一道虹、 一扇门、一堵墙、一块石头 ,乃至一个毫无表情的老人 ,我们总能感受到它那“燃 烧的宁静”和无处不在的阴 影。在寂寞的午后,在黄昏 ,在落雨的晨光下,我们会 自觉或不自觉地走进历史, 置身于昨天的风暴中。 因为,忘记历史,就意 味着背叛。 历史恰似埋在地下的莲 藕,它由一节一节联结起来 ,每一节都有自己的特点和 主题词。此时此刻,我们面 对的是很近但又很远的一部 分。我们面对它,一如面对 一所饱经风霜的房子。 19世纪40年代,英帝国 主义用炮火轰开了清王朝紧 闭的大门。中国几千年来的 封建专制统治根基日渐瓦解 ,古老中华的国轮蹒跚却又 坚定地驶入了到处都是祸乱 和血腥的近代历史。 1911年,充斥着愚味和 腐朽的大清帝国在辛亥风云 中轰然坍塌,取而代之的是 中华民国。皇帝没有了,大 大小小的军阀却为了各自利 益,迫不及待地粉墨登场。 他们中最大的窃据中央政权 ,小一点的割省霸市,再小 一点的则拥武一隅,作威一 方。军阀间争权夺利,你杀 我砍,一时间将神州大地搅 弄得支离破碎,乌烟瘴气, 民不聊生。 总而言之,“中华民国” 徒有其名。 学界一般认为,袁世凯 称得上是中华民国的“军阀 之父”,主要原因在于:一 是他统领北洋军,这是军阀 部队的前身;二是他当总统 时有意将北洋军势力扩展至 我国中南部;三是他崇尚武 力,致力“政治军事化”;四 是1914年他把各省都督改 为将军,设立巡按使,牵制 地方军队力量;五是他死后 立即出现军阀割据。由此可 见,袁世凯作为中华民国的 “军阀之父”,可谓实至名归 。 当然,中华民国军阀割 据的形成有其内外客观原因 。就外因来说,辛亥革命后 帝国主义列强仍在中国寻找 代言人,英、法、美、日等 多方势力都在暗中角力,他 们不断物色代言人并向地方 军阀提供政治、经济和军事 上的支持,大大加剧了民国 时期军阀的势力膨胀。而帝 国主义由于分赃不均进而挑 起战争,导致中国战火纷飞 、内乱不断。就内因而言, 袁世凯死后,没有一支足够 的力量能够统治整个中国, 北洋军内部的派系争斗由来 已久,各地有实力的人物各 自为政,积极扩充势力范围 ,一言不和就开打,而各省 的地主与绅商,往往也有自 己的势力范围(包括地方武 装),他们与各地军阀结成 利益同盟,为军阀混战出力 助威。 因此,某种意义上说, 20世纪上半叶的军阀混战史 ,就是一部民国祸乱史,就 是一部各领“风骚”三五年的 小丑表演史,就是一部中华 民族的血泪史。半个多世纪 过去了,不可一世的大小军 阀早已被历史的尘烟掩埋得 踪影全无。然而,这些“末 日枭雄”祸乱中国数十年, 在整个民国时期的政治和社 会舞台上占有显著位置。他 们用刀光斧影在民国史上写 下的黑暗和罪恶是任何风雨 和漫长岁月都打磨不掉的。 1925年,吴佩孚发动反 奉战争,点燃了战火。翌年 ,张作霖在日本势力的介入 下挥师入关,冯玉祥退至昌 平防守,奉系占领京城。张 作霖借吴佩孚联合之力将冯 玉祥赶至绥远。成事后,吴 佩孚没有得到好处,心存不 满。 不久,蒋介石发动北伐 战争,吴佩孚、孙传芳等被 击败,阎锡山、冯玉祥等加 入国民革命军。张作霖见势 不妙,退往关外,被日本关 东军炸死。张学良愤而易帜 ,接受国民政府领导。北洋 军阀完全退出历史舞台。 而此时,南方的滇系、 桂系、粤系和亲近孙中山的 势力在“两广”争斗。湘系、 川系也在地方作乱。护国战 争后,黎元洪任命陆荣廷为 广东督军,原广东督军龙济 光不愿退位。陆荣廷派旧桂 军进攻,击败龙济光。后因 不满黎元洪和段祺瑞,陆荣 廷宣布“两广”自立。 蔡锷去世后,唐继尧接 掌滇系,与川系军阀时有摩 擦。1918年4月,滇系和桂 系排挤孙中山,爆发内战, 旧桂系逮捕滇系将领张开儒 、枪杀崔文藻,将滇系军队 逐出广东。不久,直皖战争 爆发。旧桂系发动第一次粤 桂战争,被粤系陈炯明和许 崇智击败。1921年6月,旧 桂系发动第二次粤桂战争, 再次战败。旧桂系由此分裂 ,李宗仁和白崇禧崛起,成 为新桂系。 1923年,孙中山联合滇 系杨希闵部、桂系刘震寰部 及部分粤军,讨伐陈炯明, 再任大元帅,开办黄埔军校 ,组成国民革命军。1925 年起,蒋中正扫除广东内的 反对势力,两次攻打陈炯明 ,歼灭杨希闵与刘震寰。 孙中山逝世后,滇系唐 继尧支持陈炯明,欲与新桂 系联手反粤,遭李宗仁拒绝 ,唐继尧组成川黔滇联军攻 打滇系,遭败。新桂系与广 州国民政府结盟。北伐后, 国民革命军击败湘系与 导语 揭开盖在历史簿上的玄色外衣,往事如尘,或残酷可悲,或荒诞可笑,却同样真实发生过。 张作霖、吴佩孚、徐树铮、韩复渠、张敬尧……他们从雄霸一方到死于非命,家国命运、个人恩怨、利益权谋、善恶纷争,错综交织,刀光浮影之间,留下了历史的苍凉和时间的背影。 后记 “军阀”一词在《辞海》 中的解释是:“拥兵自重, 割据一方,自成派系的军人 或军人集团。”“拥有武装部 队,并能控制政权的军人或 军人集团。” 从这个定义中可以看出 ,“军阀”大体需要具备以下 几个条件:拥有武装,自成 派系,割据一方(或控制中 央政权)。 在《新华词典》中有关“ 中国近代军阀”的解释似乎 有些变化:“拥有军队,霸 占一方,为害人民,充当买 办阶级、豪绅阶级的代表和 帝国主义的走狗。”这表示 中国近代军阀,除了具备过 去军阀的基本特征之外,还 兼有“充当买办阶级、豪绅 阶级的代表和帝国主义的走 狗”这一“近代”的特色。而 对于“国民党新军阀”,有学 者认为,主要是指“对1927 年反革命政变后,霸据一方 ,实行反动统治,互相争权 夺利的国民党军事实力派的 总称”。 事实上,中华民国自成 立之日起,由于推派各省都 督进行军政治理,为各省军 阀有了用武之地。袁世凯死 后,北洋军分裂成皖系、直 系和奉系。在军阀割据时期 ,北洋政府的控制权从皖系 、直系再更迭到奉系。 1928年以后,蒋中正名义 上统一了中国,但是各路新 旧军阀依然保持了一定的独 立性,各种明争暗斗从未停 止,对整个中国的历史进程 产生了巨大的破坏性影响。 本书所聚焦的21个写作 对象都是中华民国时期涌现 出来的颇有影响力的新旧军 阀,都有着一样的死于非命 的历史宿命。这21个非正常 死亡的军阀,既是一个时代 的缩影,也是1300多个大 小军阀生命悲剧的某个侧面 。应当看到,这些为霸一方 的乱世枭雄作为中国近代历 史上的一个特殊的政治群体 ,在中国历史进程中留下了 不可抹去的一页,这是谁也 回避不了和否定不了的。而 有关这些军阀的各种史料多 如牛毛,因此,如何选择一 个恰当的视角,使自己的写 作变得真实而富有意义,便 成了我最先需要思考的问题 。 我最终选定“死于非命的 中国军阀”作为切为点,是 基于以下三种考虑: 其一,“死亡”如同“生命” “爱情”一样,是许多文学作 品反复表现的主题。如果说 生命是个体的力量的呈示, 是暂时的话,那么,死亡则 是整体的宿命,是永恒的。 写“军阀之死”就是要写死亡 的不可回避性和亘古不变的 真实性,写死亡的偶然性、 悲剧性以及生命的脆弱性。 死者虽已矣,但生者应从死 者的死亡过程中获得启示, 从而更加热爱和珍惜生命, 让生命过得更意义。 其二,正如司马迁所说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 山,或轻于鸿毛。”乱世军 阀作为祸乱中国的害群之马 ,他们的死本不足道,不值 得我们去大书特书。但从历 史唯物主义观点来看,他们 的死既是生命规律的必然, 又是中国历史一个侧面的真 实反映。某种意义上,他们 的死不仅昭示出中国历史的 发展走向,而且隐含着许多 鲜为人知的秘密,因此,与 他们的生一样,他们的死也 暗藏着时代的机关,是一个 时期的镜像和社会的缩影。 更何况,军阀之间亦有区别 ,不能不加分析而一票否决 。对他们的死,也应尊重历 史,正确对待。诚如有人指 出的那样,他们中有迷信实 力者;有兼作政客者;有顽 固守旧者;有力图革新者; 有纵兵行凶、明夺暗抢者; 有稍具良知、不敢妄为者; 有圆滑善变、卖国求荣者; 也有尚顾民族大义而不屈外 侮者……凡此种种,不能一 概而论。 其三,本书所写军阀之 死均属非正常死亡。死亡是 一件可悲的事,不能寿终正 寝的死亡是更加可悲的事, 而权重一时的枭雄们不能正 常的死亡则是更为可悲可叹 的事。可以说,每一个军阀 的突然死亡都是一场变故, 都能从一个侧面真实地反映 这段历史。换句话说,本书 选择的切入点虽是他们的死 亡,但有关他们的身世、发 迹和死亡的前因后果无疑更 是应写和必写的内容。尤其 重要的是,每一个军阀都不 是一个孤立的个体,他们所 做的不少事情大多与其他军 阀有关,都毫无例外地成了 中国历史的一部分,展示他 们的非正常死亡,其实就是 展示一段触目惊心的历史。 在一个又一个血腥的故 事中,我慢慢体会到一道关 于暴力均衡的残酷的方程式 :“自身暴力=异己暴力。” 一个军阀要想维持既定的利 益格局,就必须拥有相当强 大的暴力,足以抵御异己暴 力的侵犯。军阀们大多以暴 易暴,大多为权谋,为争利 ,大多性格暴躁,处于变态 与常态、聚合与分裂的人格 精神之中。他们的死亡无论 是刺杀、处决,还是毒死抑 或自杀,都是打破暴力均衡 的赤裸裸的游戏。他们用冷 凝的血真实地告诉人们:一 个野心勃勃、逆天下而为的 人,即便一时风光无限,也 最终逃脱不了命运的嘲笑和 生命的酷刑。 值得指出的是,此书在 写作过程中,参考或引用了 许多史料或报刊文章,限于 体例,我无法一一列出书籍 报刊和作者的名字,在此, 让我们向这些资料或文章的 编辑者、写作者和出版者表 示最诚挚的谢意。同时,由 于时间匆促,精力有限,书 中的遗漏和不当之处不可避 免,我真诚地期待广大读者 的中肯批评! 2022年10 精彩页 第一章 追命“一品香” ——黔军总司令王文华之死 闪电,总是在暴风雨来临之前。 老天,快快让时间停止吧。 看!子弹呼啸着,击中了谁的心脏? 1921年3月16日,大约是下午5点的样子,一个30岁出头的高大男子从“一品香”旅馆里走了出来。 他似乎有某种预感,刚一出大门,他就停了下来,机警地往周围看了看。可是,除了发现一个蹬三轮车的老汉外,并没有发现周围有什么异常情况,他松了一口气,脚下突然发力,向十步开外的一辆轿车奔去。 高大男子左手拎着公文包,右手抓住车门的把柄,正要拉开车门上车。 “砰”的一声脆响,有人躲在不远处的木楼上向他开了一枪。 男子“啊”地尖叫了一声,他左臂中弹,公文包落在地上。但他顾不上包了,急忙拉开车门,本能地转身,往开枪的方向看了看,急急地想钻进车里。 然而,就在他转身的一瞬间,“叭叭!”枪声又响了起来,他的胸部连中了两弹,翻身往车内一倒,血流如注…… 这个被枪击的高大男子正是在上海休假的黔军总司令王文华。 “王文华被刺杀!” 这消息像插上了翅膀,一时间,整个上海滩都轰动起来。 神秘的贵州客 上海英租界内有一家高档次的旅馆,名叫“一品香”。“一品香”坐北向南,是一座有着三层楼房的四合院式建筑,东边一幢是食堂、宴厅和店主及侍役的住房,南、北、西三面则为客房。由于地处偏僻,档位又高,“一品香”旅馆的生意比较清淡。 1920年11月初的一天上午,一辆气派的轿车在“一品香”旅馆门口停了下来,车上走下了一高一矮的两个人。 高个子身穿长衫,留着西式短发,两眼炯炯有神,似乎很有点来头,他提着个公文包走在前面;后面那位矮个子则吃力地提着个大皮箱,西装革履,戴着副眼镜,一脸阴郁。 两个人走进旅馆,唤来老板,要了北幢三楼西头的两间上等客房,付了点定金,看样子是要准备住上几个月的。 那时候,上海真正是个鱼龙混杂的地方。达官贵人,兵匪流氓,妓女赌棍,闹哄哄的,要什么人有什么人。 “一品香”的老板虽是个本地人,也有点家势,但他知道有些人还是惹不起的,故从不多管闲事。来者都是客嘛,因此,只要付钱,谁都可以人住。 眼前的两人来势不凡,老板吩咐茶房侍役小心服侍他们,吩咐完后,自己便上楼逗姨太太去了。 令人奇怪的是,高个子包了房间却并不住店,而是让显然是他的随从或者幕僚的矮个子在这里过着奢华糜烂的生活。不过,他三天两头到旅馆里来,和矮个子聊天、下棋,有时还关起门来半天没有响动。偶尔也在这里睡上一两个晚上,给人一种神秘感。 幸亏“一品香”的老板是个地地道道的小市民,他没有打探这两位来客的来历。要不然,他可就没有闲情逸致去逗姨太太了。 原来,这两个客人可不是一般的人物,“一品香”的老板如果知道了,一定把眼睛瞪得像患了甲状腺的病人似的:高个子是黔军总司令王文华,矮个子则是王文华的高级幕僚双清(字子澄)。他们是前不久由四川偷偷来到上海的。 别看他们两个表面上一副很悠闲的样子,其实此时的他们正在焦急地等待着什么。 早在年初的时候,黔军少壮派首领王文华指挥黔军入川参加“讨伐”熊克武的战争,唐继尧趁机拉出黔军元老派头领刘显世,策划撤掉王文华黔军总司令的职务。在当时的混世,先下手为强比等待时机更有效。 1920年10月,老谋深算的熊克武大败少壮派王文华。灰头土脸的王文华在四川立不下脚了,想回贵州,但又怕自投罗网。经过一番思量,不甘失败的他另寻目标,决心与伺机搞掉他的元老派较量一番。 王文华是刘显世的外甥,他和哥哥王伯群都是由舅父一手抚养成人的。因此,尽管他恨死了刘显世,计划发动政变将他赶下台,但他还是不好亲自出面。于是,他找来心腹进行了一番周密的布置之后,便向刘显世请假三个月,由重庆来到了上海,并遥控重庆方面的事情。 王文华向刘显世发动政变的日子定在11月11日。 从当天起,王文华一直待在“一品香”双清的包房里等待政变消息。 11月13日,双清急匆匆地从外面回来,他悄悄地关上房门,递给王文华一张报纸,掩盖不住内心的兴奋说: “王总司令,刘老贼(刘显世)下台了!” 王文华从沙发上跳了起来,一把夺过报纸,边看边念: “……11月11日夜,代理黔军总司令卢焘指挥旅长谷正伦、何应钦等发动政变,郭重光、熊范舆被杀,刘副帅(刘显龙——作者注)通电辞职……” 报上还载有贵州省议会推举王文华为省长的消息。 “王总司令,啊不,我应该叫您王省长了。”双清高兴得难以自抑,好像自己坐上了省长宝座似的,高声说道:“我要服务员拿一瓶红酒来,咱们好好庆贺一下。” P2-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