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穿过亚洲(上下)/西域探险考察大系
分类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自然科普
作者 (瑞典)斯文·赫定
出版社 新疆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西域探险考察大系:穿过亚洲(套装上下卷)》是斯文·赫定的成名之作,在国际极知名。写的是他在1896年前后第一次考察塔里木的生死挣扎与奇迹性的遭遇。以到达塔克拉玛干的“肚脐”通古孜巴斯特(大河沿)与发现第一个塔里木古城丹丹乌里克最引人关注。

内容推荐

斯文·赫定所著的《西域探险考察大系:穿过亚洲(套装上下卷)》一书关于塔里木河、罗布泊水系、罗布人的聚落地(“首府”)阿不旦村的内容,都极具可读性,又丰富了新疆历史发展过程。《西域探险考察大系:穿过亚洲(套装上下卷)》的一个个精彩纷呈、生动曲折、困苦寂寞的段落,成为新疆近代文明的橱窗。

目录

出版说明

新疆考古发现与西域文明

中国边疆研究60年与西域探险考察

从绝境走向成功(代序)

前言

第一章 亚洲腹地探险概述

第二章 我的旅行计划和方案

第三章 穿过俄罗斯到奥伦堡

第四章 穿过柯尔克孜大草原

第五章 从阿拉尔湖到塔什干

第六章 从塔什干到马格兰

第七章 锡尔河

翻越帕米尔高原的冬季之旅

第八章 走向山谷

第九章 越过腾奇兹巴依隘口

第十章 登上阿赖山谷

第十一章 越过阿赖山

第十二章 喀拉库勒湖

第十三章 俄罗斯帕米尔高原的人口

第十四章 地理概要

第十五章 帕米尔要塞

慕士塔格峰和它的冰川

第十六章 从摩哥哈布到布仑库勒

第十七章 慕士塔格峰

第十八章 攀登慕士塔格峰的第一次尝试

第十九章 回忆喀什噶尔

第二十章 中国晚宴

第二十一章 从喀什噶尔到伊奇兹雅尔

第二十二章 穿越唐希塔山谷

第二十三章 塔加玛平原

第二十四章 在柯尔克孜人中间

第二十五章 喀拉库勒小湖

第二十六章 喀拉库勒湖

第二十七章 在慕士塔格峰冰川中间

第二十八章 再次企图登上慕士塔格峰

第二十九章 第三次试图登上慕士塔格峰

第三十章 慕士塔格峰的月光

第三十一章 到帕米尔要塞并返回

第三十二章 乘船在喀拉库勒小湖冒险

第三十三章 生活在柯尔克孜人中间

第三十四章 返回喀什噶尔

穿过塔克拉玛干大沙漠

第三十五章 到玛拉巴什

第三十六章 到玛札塔格的一次考察

第三十七章 奥尔当帕德沙赫圣陵

第三十八章 沙漠的起点

第三十九章 从麦盖提出发

第四十章 沙漠边缘

第四十一章 现实中的伊甸园

第四十二章 沙漠的禁令

第四十三章 骆驼倒下了

第四十四章 没有水了

第四十五章 死亡营地

第四十六章 危机来临

第四十七章 一次铤而走险的行军

第四十八章 终于有人了

第四十九章 与和阗河的牧羊人在一起

第五十章 抢险队

第五十一章 来到和阗河下游

第五十二章 从阿克苏到喀什噶尔

试读章节

第一章 亚洲腹地探险概述

在地理大发现的历史进程中,一个新的时代正在到来。先驱者们将很快起到他们的作用,陆地地图上的“空白区”正逐渐减少,我们对海洋自然环境的了解年复一年正变得更加完善。十分清楚,过去的先驱者通过不畏惧危险和困难的工作方式,已被当代的探险家所效仿,他们详尽地查勘地表以及认识地球生生不息的生命,并一如既往地发现新的空白去填补、找到新的问题去解决。

虽然许多地区已作了详尽的勘探,仍然有一些区域是先驱者们未曾抵达的地域,尤其是亚洲腹地,长期被人们遗漏,几乎难以进入的广袤戈壁沙漠以及西藏高原无边无际的荒野,在当今如同南北两极一样鲜为人知。

我在本书中所描述的中亚之旅中的地理知识就算是我的一点贡献,也是此书的目的。我已在我的研究中准备亲自为之工作数年,在1890年至1891年,我进入塔里木和喀什噶尔作了踏勘,目的是适宜性地调查那些地区以作为认识未知区域工作的基础。

从喀什噶尔返回之后,我最关心的就是为完成我的事业而掌握必要的方法。因此,我给瑞典和挪威的奥斯卡国王陛下写信,呈现我的计划中的详细内容,它们将最充分地显示出:我要做到什么程度,采用什么方法。我将完成我亲自制定的任务。

稍作节略,我的备忘录如下:

在亚洲中心,地球上两座最高的山峰昆仑山和喜马拉雅山之间,是我们这个行星表面被发现的最高的隆起带——西藏高原。它的平均高度是13000英尺,北边高度达到15000英尺。它的面积是770000平方英里(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2.5倍),与最高的阿尔卑斯山脉同处一个海拔高度。根据中国地图,它的北部是亚洲从不为人知的地带。那里有一系列人迹罕至的内陆湖泊盆地,再向南,西藏和蒙古的游牧民族过着游牧生活,是这个地区最南端唯一有人烟的地方。

西藏位于19世纪旅行家通行的大路之外的地方,偶尔只有少数几个欧洲人在我们目前对这个地区了解的基础上做出过一份努力,搜集到稀少的材料。它那难以逾越的高山,它那遥不可及的位置,就是它位于一块巨大陆地的中心的事实,已震慑住探险者,迫使他们为在世界其他地区的探险活动去寻找目标——南北两极、海岛中或已提供某个出发点的海岸线。然而,世界上几乎没有任何地方能像西藏,使探险者为他的辛苦得到如此丰厚的回报,或对像西藏这样一无所知的地域作各种探索。这个地区的神圣光芒,影响了整个喇嘛教世界,正如它的水,以强大的河流形态,向前流动,给予它周围地区以生命和食粮。在西藏和戈壁沙漠中,仍有许多关于自然地理方面有待于解决的重要问题,这些问题都会为当今科学界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就严格的地理学来说,西藏是世界上最鲜为人知的地区,甚至连现在的非洲地图也不可能出现像中亚地图上在西藏名下出现的如此大范围的空白。在这方面,只有两极可与西藏作比较。由罗马天主教教士提供的旅行记录,是在西藏比如今较容易接近的时期完成的,这份记录不可能在地图上明确标示,从地理学来看,毫无价值。①

假如我尽力探讨亚洲腹地仍有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的缘由,恐怕只会吸引我去探寻更多的东西了。发现新的山脉、湖泊和河流,追索古代文明的踪迹,可能有助于理解种族通过亚洲大举迁移的往古路途——所有这一切对于探险家来说,无疑是一个无法抵抗的诱惑,而我也只能涉及一两个具有特殊意义的问题。

在亚洲高原,地质学家有难得的机会研究最可能关注的现象,引起兴趣的不仅是由于山脉实际上正在那里经历着的发展过程,而且因为那些山脉本身是鲜为人知的。西藏高原像一个巨大的平台,上升到一侧的印度斯坦低地和另一侧的塔里木盆地沙漠以上的平均高度为13000英尺。而塔里木盆地无论在哪一块陆地中心里,都是最低的洼地之一。罗布泊湖的绝对高度不到2500英尺,在吐鲁番以南的鲁克沁(Luktchin),已发现的洼地实际位于海平线以下相当大的距离。另外,靠近塔里木盆地,西藏高原被喜马拉雅山脉和昆仑山脉所包围,而昆仑山脉的西端与帕米尔高原和它的南部区域相接壤。当较年长的地理学家们和探索者们把他们的注意力全部都集中在地貌或地表高度上时,现代的地理发现要求它的勘测者具有当前地球表面状况最初成因的可靠知识,以及发生的联系、起源、年代和山脉之间相互的关系,在这些地点上的亚洲高原中仍有重要的问题有待解决。在过去的25年间,只有4位坚持不懈的地质学家把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了昆仑山区域,他们是:斯托利柯孜卡(Stoliczka)、冯·李希霍芬(Von Richthofen)、罗克兹(Loczy)、波格丹诺维奇(Bogdanovitch)。

但原来巨大的空白,使他们对调查过的这些地区产生了分歧。在这次旅行期间,我已明确将会尽我所能去填补这些空白,我的每一次观测和每一条等高线,都极具价值。

另一个具有浓厚兴趣的问题,是由冯·李希霍芬提出的罗布泊的位置问题。

P1-3

序言

自汉代张骞通西域后,文献中有了关于西域的正式记载,而历代对于西域的界定,又大致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但不论从哪个角度来说,西域的主体部分都是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所辖范围。因此,人们往往会把西域——新疆作为同一概念联系起来使用。

西域这一片位于中国西部的广袤地区,自然环境多样,地理位置独特。几千年来,在这里繁衍生息的人们,与来自中原地区的先行者一起开拓经营,创造了辉煌一时的历史。闻名世界的丝绸之路贯穿全境,东西方文明在这里交会,形成了多民族聚居、多种文化荟萃的特点。然而,自14世纪以后,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世界格局的改变、海运的畅通,以及地缘政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这片曾是东西交通枢纽、人类几大文明的交会之地,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经历了几个世纪的沉寂之后,从17世纪起,在世界列强扩张殖民地、竞争加剧的大环境下,西域重新吸引了人们关注的视线。随着中亚地理考察热的出现与国际东方学的兴起,不同国度不同学科的探险考察者纷至沓来,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形成了一个高潮。而在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之后,中国知识界的觉醒使一批抱着固边强国愿望的有识之士也形成了一股西行考察的热潮。尽管这些探险考察者的目的不同,一些人的行为受到指斥,但他们以全新的视角和前所未有的广度与深度,观察与探索着新疆,他们让世界了解了新疆。因此有人说,20世纪是重新发现中国西部的时期。

20世纪末,中国了近20年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经济建设战略重点开始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设想被提出,而中国学术界也在西域历史文化、敦煌吐鲁番学与丝绸之路研究等有关领域取得了重要成果。总结100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西域的探险考察历史,让人们真实、准确、全面地认识西域、了解新疆,并为今后的考察与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成为一些专家学者的共识。从出版者的角度来说,那些考察著述,不仅有着相当高的学术价值,也呈现了雄奇壮阔的西域风光、神秘诱人的古代遗址、多姿多彩的西域风情、惊险曲折的探险经历,更是难得一觅的出版资源。于是,新疆人民出版社在20世纪90年代推出一套大型系列丛书《西域探险考察大系》(第一版)。

丛书第一版总主编宿白,主编马大正、杨镰、陈重秋、荣新江,另设编委14人。丛书选题设计主要包括三大部分:(1)外国探险考察者的著述。(2)中国历史上关于西域考察的著述。(3)现当代中国学者的探险考察及其著述。但由于多种原因,在实际出版过程中,主要实施的是第一项规划。共计出版了十余种著作,部分图书还以精装和平装两种版本面世。在这一过程中,编译者付出了大量的心血,炼句结章、索证求实,其艰难程度甚至会超出原创作品;而主编运筹调度、加工润色、事必躬亲的作风也体现了传统的学者风范。丛书出版后,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认可,随之而来的相关出版热潮,促成新疆人民出版社塑造出一个自有品牌。

20年之后的今天,人们对西域探险考察的认识更加明确,了解也更为深入。当更多的资料被发现、更多的研究成果呈现在面前时,新疆人民出版社决定编辑出版《西域探险考察大系》第三版。在新版中,除保留原有的部分选题外,又新增了20多种,计划出版30种。在新版的选题中,学术性与可读性并重是基本原则。在西域探险考察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又富于生动细节、符合一般读者阅读兴趣的著作被优先选用。中国作者原创性著述占有一定的比重,是新版图书在选题结构上最明显的变化。图文合一、相辅并重是这次新版的一个突出特点。在编辑出版过程中,近年来西域探险考察的研究进展与新的发现是修订整理的依据;读者定位与市场反馈是必要的参考:而由主编为每一部著作写一篇导读性序言,则是继续保持的风格。

著名学者、北京大学教授宿白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边疆史地研究中心研究员马大正先生为丛书撰写了总序,提纲挈领,开宗明义。读者藉此,不仅可对西域探险考察的性质与意义了然于胸,对正确认识中华文明以及世界文明的发展也将获益良多。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西域探险考察大系》第三版在编辑出版过程中,得到有关部门和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致谢。由于编者水平所限,不足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1:2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