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云南青花在中国陶瓷史上有着重要而独特的历史地位和文化意义,是我们探索青花瓷器起源,研究中国青花文化谱系生成和对外传播的重要对象。云南青花瓷绘艺术的风格朴实豪迈,是大写意画风在陶瓷装饰艺术上的充分展现。从美术史、图像学的角度研究云南青花瓷绘艺术,就需要将其从陶瓷艺术的整体形态中剥离出来,视为一类能够作为绘画史研究对象的图像学资料。 这项研究的价值在于:一是其图像内容可以补充云南元明时期绘画史料的匮乏,完善云南艺术史的书写。二是其艺术特征可以彰显云南古代民间绘画生机勃勃的审美趣味和自由灵动的写意精神,表明云南陶瓷艺术的多元性、包容性、开放性和创造性。 本书是吴白雨先生潜心十余年的研究成果,它既是一本画风朴素,格调高雅的绘本类图书,又是一本认识和了解云南青花绘画艺术的美学读物。 作者简介 吴白雨,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陶瓷创新设计研究中心主持人;云南大学中青年骨干教师;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玉溪窑青花瓷器烧制技艺”主持人、传承人;云南省陶瓷艺术大师;《工艺研究与实践》主编。 学术任职 云南省工艺美术大师评审委员会委员; 云南省工艺美术陶瓷专业专家委员会委员; 云南省工艺美术行业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 文化部、教育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导师; 云南省陶瓷行业协会学术委员; 云南玉溪窑发展研究中心首席专家; 玉溪技师学院、曲靖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客座教授。 主要科研项目: 1.云南省社科规划项目艺术学项目:云南青花的瓷绘装饰艺术与创新设计实践研究; 2.玉溪市科技局专项经费,玉溪市技师学院与云南大学联合项目:元明时期玉溪窑青花的色釉料配制与绘画技法研究; 3.云南大学服务云南行动计划项目:云南日用陶瓷创新设计与人才培养服务中心; 4.云南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重点项目:民族民间装饰艺术再利用与艺术设计课程创新。 主要著作: 1.《玉溪窑青花的色釉料配制技法与画法》,独著,云南科技出版社,2016; 2.《云南青花瓷的工艺与绘画研究》,独著,云南科技出版社,2015; 3.《陶冶:吴白雨建水陶艺术》,独著,云南科技出版社,2011: 4.《云南华宁陶》,参编,云南美术出版社,2010。 目录 序:白雨青花 瓷上画史:云南青花瓷绘艺术的图像、特征与价值 花草植物编 鱼鸟神兽编 人物故事编 山水风景编 吉祥纹饰编 评论:纹样还原与云南青花文化的复兴 访谈 后记 序言 白雨青花 白雨兄嘱我写点他研究 整理云南青花纹样的文字, 这倒让我为难。一是尽管我 了解他的工作,喜爱他绘画 的这些花鸟鱼虫,但面对影 响过世界的中国陶瓷,我的 认识总是不够的。二是要用 文字和语言来描述那既远且 近的云南,以及云南的风土 人情,并非易事。在云南, 天空的蓝和土地的红之间, 怒长着热带及亚热带的绿色 。在云南大学旁边园西路的 烧烤摊上,我拿起白雨烧制 的青花碗对光端详,似乎白 胎上点滴着淡蓝的雨水,我 要写的应该是一首诗,而不 是说明文。 自从在元代的商路上腾 达以来,青花并不是特别典 型的“中国瓷器”——少了几 分“雨后天青”的士大夫气息 ,却总是和番人、流亡者、 冒险家的足迹如影随形,即 使有证据证明,青花并不仅 仅是一种马背上带来的异域 风情,而是数个世纪亚洲大 陆不同的地理、信仰和工艺 条件杂糅的产物,它们和汉 民族的主流趣味还是隔了几 座烧烤摊的距离——灯火太 辉煌,律令太苛责的地方, 青花会落入“风俗异化”,或 者“权力装饰”的老套路。 云南恰好具备成为“例外 ”的条件。真难得,中国还 有这样安静的文化场域,它 并非缺乏传统,只是这里的 土壤发育的定是不一般的新 枝。我好奇历史在这里还和 我们如影随形,一部恰因其 “边缘”才成立的历史,与平 庸的生活、战略性的区位, 形成了戏剧性的反差。 据说,使用过这些云南 青花瓷器的是形形色色的人 ,有成功者也有失意客:随 着李定国败退到这里的永历 帝,在蓖子坡旁被套上弓弦 做的绞索;在无边的黑暗里 ,一个孤独的、叫作吴三桂 的东北人,曾短暂统治过 300年前由一个安徽人沐英 带到中国文化版图的高原城 市。 之前的历史,比如南诏 、大理……比这还要奇瑰, 只是我们记不住,留不下而 已。我所认识的云南,和官 方华丽的宣传词不同,云南 其实是一只没有色彩的空碗 ,唯其如此,才能盛得那些 溢出想象的、我们无法探知 和理解的属于云南本身的东 西。在湛蓝的天空下,古代 的云南陶工把同一掬溪水注 入这只空碗,在空明的水色 里,浮现出白雨青花的如是 纹样。 唐克扬 书评(媒体评论) 吴白雨先生画玉溪窑民 窑青花,风格自然天成,妙 也。 ——黄云鹏(中国古陶瓷 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代表 性非遗传承人) 研究、烧造和复制古代 陶瓷是中国陶瓷发展的传统 。后代复制前代的作品,这 并不是逆流而行,恰恰是推 动了历代陶瓷的发展。吴白 雨先生投入大量精力把玉溪 窑复制出来,恢复起来了, 这是尤其重要的一步。 ——杨静荣(故宫博物院 研究员) 吴老师视野很宽,技术 全面。他执着于云南陶瓷, 非常热爱这片土地,难能可 贵。他所复制的云南青花, 无论造型、胎质、釉质、青 花发色、绘画技法都完美的 再现了传统风格,是非常难 得的。 ——王春城(首都博物馆 研究员) 能亲自烧制陶瓷,又能 提笔写文章。既有工匠的动 手能力,又有深厚的理论功 底和学术涵养。吴白雨先生 占据了中国古陶瓷研究的新 高地! ——马文斗(原云南省博 物馆馆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