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需要、目标、想解决的问题、想实现的梦想。然而,在这个充斥着焦虑和不确定性的世界里,很多人在追逐这些东西的过程中会迷失方向,陷入不安的痛苦和执着的坚持中。而这些看似不同的需要背后,存在的是一些人类共同的追求:爱、信任、力量、理解。这也是作者雅各布·布拉克一直在寻求和想要告诉我们的事情。 本书通过有趣的实验、科学的研究、通俗的轶事、诙谐的行文向我们道出了一些深刻的人生哲理:我们与他人并没有那么不同,而是相似的;我们天生对消极信息更敏感;我们的对手往往使我们更强大;我们想要的东西不一定是真正重要的。焦虑、不安、困惑、不信任等都是生命中的“噪声”,我们需要找到这些“噪声”的根源,并采取措施努力减少它,这样,我们才能过上更和平、更有成效和更快乐的生活。 本书适合普通大众阅读,尤其适合对生活感到迷茫、不知道如何前进的人,想要了解人类普遍行为和普遍思维模式的人,想活得更通透、更快乐的人,以及对心理学感兴趣的人阅读。 作者简介 雅各布·布拉克(Jacob Burak),雅各布·布拉克是一名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等艺术科学知识来探究生活和审视人性的作家。自2005年退休以来,他创作了《退休是黑猩猩梦寐以求的事吗?》(2007)、《噪音》(2009)等畅销书。布拉克拥有以色列理工学院的工程和管理学士学位,并在哈佛大学学习管理。他积极参与社会事业,于2013年创办了一本电子杂志,定期发表关于艺术和流行科学的文章。 目录 第一篇 值得过的生活 但愿 生活总会给你第二次机会,它叫作“明天”。 逃离矩阵 对错过的恐惧,困扰着我们的社交网络和现实生活,但我们还是有办法摆脱这种恐惧的。 “一脚着地”原则 知道何时放下我们的野心。 选择你的战斗 我们的意志力会像体力一样消耗殆尽,所以最好把它留到我们真正需要的时候。 某日,在我更年轻时 希望是最能影响我们生活的情感。 挑战底线的方法 重视过程而非结果。 幸福:剪切并保存 我们可以掌控的十条幸福法则。 谦逊一点会大有裨益 我们过于重视自信,却忘记了谦逊的力量。 第二篇 为什么聪明人会干傻事 为什么聪明人会干傻事 大脑如何继续保护我们免遭已经不存在的威胁? 对外语老师道声谢 为什么用外语引入问题可以克服主要的认知偏见? 犯人的困境 法官也是人——食物与思维。 如果我不为自己 论强大的自我中心偏见。 承认我们的无知 为什么无能的人认识不到自己的无能? 鸟脑子 有时,鸟比人聪明。 我看见猴子在演奏莫扎特的乐曲 论都市传说的起源。 维多利亚湖与“阿尔伯特叔叔” 诚实的人是否可能被欺骗? 我指控,但诬告 通往正义之路由欺骗性证据铺就。 第三篇 一切都井然有序 人生清单 待办清单的魔力。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榜单是另一层次的秩序。 展望:前路茫茫 人类对噩耗、怒容和悲伤的回忆天生敏感。这种消极偏见是有用的,还是需要克服的? 冰冷的手还是温暖的心 给形成我们对他人看法的特征排序。 我见过快乐的保守派 区分自由派和保守派的心理动力学机制是什么? 马太效应 催生不平等的神秘引擎。 官僚“颂” 是什么赋予了世界各地的官僚以权力? 第四篇 人海独行 我、本人和我自己 自恋者作为社会性动物的悲哀。 秘密面前没有朋友 选择那些可以分享我们宝贵隐私的朋友。 珍惜小差异 我们是更相似,还是更不同? 尴尬的“财富” 社交不适的信号可以传达积极的真实性。 信任游戏 信任与可信度的自我强化循环。 美好的竞争开始了 竞争伴随人类始终——竞争对手占据着我们内心深处的一部分,激励我们取得最大的成就。 湖之卫士 调动个人利益保护社会资本。 尾声 勿忘你我终有一死。 序言 本书的英文书名源于西 方人伪造的一句孔子的名言 :“天下最难的事情是在黑 暗的房间里找到一只黑猫, 尤其是在没有猫的情况下。 ”也就是说,在开始寻找之 前,你最好知道自己要找什 么。那些对要寻找的事物的 本质不完全清楚的人,不会 成功地找到它。但是,即使 没有猫,那些也能在黑暗的 房间里发现黑猫的人呢?我 们应该说他们富有创造性、 创新性,还是说他们只是爱 幻想? 那些展示用热敏相机拍 摄的黑猫照片,以说服别人 他们确实有可能找到黑猫( 即使在表面上没有黑猫的地 方)的人呢?我们应该对这 张照片置之不理,认为它是 利害关系人伪造的东西,还 是应该将其视为一个机会, 以此来拓宽我们对黑猫(尤 其是黑暗房间里的黑猫)的 看法? 我出生于1948年,也就 是以色列建国的那一年,我 在那里长大并接受教育。与 这个国家一样,我也经历过 很多:我曾在以色列理工学 院学习工程学,后来从哈佛 商学院项目管理专业(PMD )毕业;我曾担任海军中校 ,创建了一家领先的管理咨 询公司,也是西蒙·佩雷斯“ 100天”团队的成员;后来我 成立了常青(Evergreen) 投资公司,该公司后来成为 以色列风险投资的先驱。 2007年,我离开商界,投 身于写作和社会活动。如果 说我在这些年的不同经历中 学到了一样东西,那就是军 事、商业和慈善事业的核心 都是人,而人的本质是人心 。因此,我要寻找的黑猫通 常隐藏在行为科学领域的非 凡研究中。 本书介绍了一些对我个 人经历有帮助的研究结果。 然而,选择在书中呈现哪些 研究并不是任意的,也绝不 是由其科学重要性决定的。 选择呈现哪些研究反映了我 的信念,旨在为我的世界观 服务。 尽管如此,本书也会引 用来自其他渠道的见解和发 现,这些见解和发现源于真 正的好奇心,并且不受我的 偏见的影响。有必要对两者 进行区分吗?不一定,要知 道两种来源都会引发思考, 其重要性首先在于此。无论 如何,请记住一点:时间是 最好的策展人,而不是作者 。一条最重要的规则是:重 要的东西不一定是新的,而 新的东西可能并不重要。 本书提出的核心问题是 :我们在多大程度上真正受 到他人经验和研究结果的束 缚?我们是潜在试验品的大 量受众中的一员,还是受众 中独特的个体,天生具有选 择不同行为的自由?换句话 说,我们可以从这些研究结 果中学到什么,还是说它们 适用于我们周围的每个人, 而不适用于我们自己?说起 来有点矛盾,如果你像我一 样将研究结果与自己进行比 照——即使它们揭示了我们 不那么讨人喜欢的一面,如 嫉妒、报复、物质主义或拖 延一你就有机会从中学到一 些东西,得出一些结论,选 择一条对你的情感健康和你 所生活的社会的福祉更负责 任的道路。另一方面,如果 你仍然觉得自己是如此独特 ,以至于这些发现不适用于 你,那么你可能会错过重要 的转变机会,一个向着好的 方向转变的机会。 本书共分为四篇,每篇 都有几章内容。 第一篇“值得过的生活” 讨论了错失恐惧症的危害。 这种对错过社交或其他事件 的恐惧,使我们疯狂地从一 个电子产品冲向另一个电子 产品。但真正重要的问题是 ,如果我们大多数人注定要 过毫无意义的生活,仅仅是 在精神上生存,那么我们是 否真的错过了什么。 本篇还将讨论对最终结 果的检验的有限重要性、由 谦卑带来的令人愉悦的宁静 ,以及我们可以掌控的十条 幸福法则,其中一些法则并 非不言自明。需由有 第二篇“为什么聪明人会 干傻事”介绍了伴随我们日 常决策的一些普遍偏见。你 会发现,我们几乎不认识自 己了,我们对统计数据的无 知,加上过度的自信,会产 生一种爆发性混合物,导致 我们做出错误的决定。在这 里,谦卑羞答答地抬起头, 并向我们解释道,智慧不是 知识。事实上,智慧是那些 认识到自己知识局限性的人 的一种道德品质。 第三篇“一切都井然有序 ”回顾了我们在生活中遇到 混乱时,建立秩序所使用的 一些常见工具。其中一些是 有意识的,例如,我们辛辛 苦苦准备的“待办清单”,还 有一些是无意识的,例如, 我们将消极事物置于积极事 物之上这一倾向。事实证明 ,我们对消极事件比对积极 事件的印象更深刻,大脑中 与情绪活动相关的大多数神 经元都在寻找坏消息。这是 为什么呢? 第四篇“人海独行”讨论 了我们作为个体想对他人产 生影响的愿望与我们的社会 归属需求之间的历史平衡遭 到破坏。技术手段与社会价 值观(如人际信任)削弱的 独特结合,正在为一个已经 被定义好的自恋时代铺平道 路。社会钟摆还能摆回去并 恢复平衡吗?本篇还试图讨 论我们彼此是更相似还是更 不同这一问题,并找到了我 们对劲敌感到厌恶的根本原 因。 后面是50项促使我重新 审视我的世界观的研究(和 故事)。现在,它们也是你 的了,我希望你也像我一样 发现自己沉浸其中。 导语 黑暗房间里的“黑猫”,就像一些无法用某种确定的手段获得的东西,比如正义、爱、幸福、人生意义……而如何找到这只“黑猫”就是本书想要告诉你的事情。 本书向我们揭露了人性的本质和人生意义所在。这不只是一本寻找人生意义的书,更是一场汇集心理学、科学、艺术、经济学、黑色幽默于一体的文字盛宴。 精彩页 “未经审视的生活当然值得过,但是,想有但从没有过的生活值得审视吗?”英国精神分析学家亚当?菲利普斯(Adam Phillips)在《错过:赞美想有但从没有过的生活》(Missing Out:In Praise of The Unlived Life) 一书的开头问了这个看似奇怪的问题。他断言,当我们发现我们把多少时间用于思考我们想有但从没有过的生活时,当我们在思想中继续体验这一生活,就好像它是潜近我们生活的影子时,这个问题就变得很重要了。想有但从没有过的生活是我们本可以拥有的生活,是我们没有抓住的机会、错过的机遇。 菲利普斯还说:“在羡慕他人时,在有意或无意地要求孩子时,在想让孩子成为我们无法成为的人时,我们能最清楚地发现这些我们想有但从没有过的生活。”还有一些人,对他们未能过上的生活不停地抱怨,他们的生活就这样被抱怨所吞噬。 达尔文理论的一个可悲的副产品是,人们接受了这样一个事实:作为属于特定物种的个体,我们没有什么独特之处。我们认为自己独一无二,只是为了给我们的生活赋予意义。这种从父母教育开始的独特感被消费文化所强化,消费文化完全依赖于它满足它的主体表面上的“独特”需求的能力。当这些需求得不到满足时,遗憾就会油然而生。 在过去,尤其是在行为准则更加严格的文化中(例如,包办婚姻和选择生活方式的自由有限),我们后悔的机会反而更少。但在一个以成就为导向、崇尚选择自由的社会中,想突然摆脱后悔是很困难的。当个体被推动着去实现一切可能时,似乎正是在那里,在我们没有经历过的生活中,我们可以变得更加独特。而现实最终总是令人失望,后悔便变得不可避免。这一领域的研究区分了两种后悔,一种是由行动造成的后悔(我们做了某事,但希望自己没有做),另一种是由没有行动或遗漏造成的后悔(我们没有做某事,但要是做了会很高兴)。 研究表明,在短期内,由行动(如选择不合适的工作)造成的后悔大于由没有行动(如未完成学业)造成的后悔。然而,从长远来看,当受访者被问及他们人生中最大的遗憾时,他们提到的主要是他们没有做的事——他们没有接近某个男人或女人,他们没有追求某份工作,以及他们在父母离世前未能以妥善的方式与父母告别。研究还表明,面临大好机遇时的不作为往往最让我们感到后悔:首先是错失教育机会,其次是错失职业机遇。后面按照懊悔程度由大到小分别是:浪漫关系,养儿育女,自我发展和对闲暇时间的利用。 因行动而产生的后悔不如因没有行动而产生的后悔那么令人不安,其直接原因是我们至少有机会纠正行动的结果,例如,辞去我们选择的不合适的工作。但是另一方面,我们永远会把那个我们没有追求的女人或男人放在心里。因没有行动而后悔的程度更高的另一个解释是,我们行动的结果是有限且确定的,而不行动的结果只受评估者想象力的限制,并且往往被放大到不合理的程度。 尽管如此,所有研究人员对这一重要主题的研究发现都是基于健康参与者的反应,其中一些参与者是学生,他们还太年轻,无法从适当的角度评估自己的生活。这就产生了一个简单的问题:他们的反应在他们的生命结束时会改变吗?如果可靠性是我们的指路明灯,那么也许我们应该向那些知道自己时日不多的人求证答案。 P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