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本书是目前关于现代旗人作家穆儒丐研究的第一本专著,以穆儒丐在清末、中华民国初期、军阀时代、东北沦陷时期的创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他不同时期创作的变化和连续性。围绕着满汉、中外、新旧三对矛盾,钩沉出穆儒丐亲历中国近代诸多重大变革形成的复杂思想和创作轨迹,呈现他对民族、国家基于旗人立场上的独特观点,厘清穆儒丐的作品和当时的伪满官方立场存在相互利用、拆解的复杂关系。梳理这些关系,一方面有助于全面、准确地理解穆儒丐文学创作的意义;另一方面以研究穆儒丐为切入点,可以从旗人文化这个侧面,展现中国现代文学在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复杂性与多元性。 作者简介 李丽,1981年出生,哈尔滨学院文法学院讲师,文学博士,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主要从事东北现代文学研究、旗人文学文化研究。曾在《民族文学研究》《新文学史料》等学术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 目录 绪言 第一节 穆儒丐生平 第二节 研究综述及选题意义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章 节 结构 第一章 旗人身份与民族国家想象 第一节 《大同报》:清末旗人立宪派与民族国家想象 第二节 《北京》:遗民心态与新民立场 第三节 民族国家与世界大同 小结 第二章 反思新文化运动与构建“旧不腐、新不浮”新文化梦 第一节 前五四时期穆儒丐的现代文学创作 第二节 新文化运动对穆儒丐文学创作的影响 第三节 “贤妻良母”式的新女性想象 第四节 与《东三省民报》安怀音的论争 小结 第三章 穆儒丐的戏剧观念与戏剧活动 第一节 《神皋杂俎》呈现的戏剧观念与沈阳戏剧风貌 第二节 现代戏评话语的建构 第三节 穆儒丐与新旧“剧战” 第四节 戏剧国家化的相关设想 小结 第四章 伪满洲国语境下的潜话语写作 第一节 “九一八”前后的穆儒丐 第二节 《财色婚姻》的潜话语表意分析 第三节 《新京七日记》的潜话语分析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序言 穆儒丐(1884/1885 —1961),文学家、戏曲 评论家、翻译家、历史学 家、报人。他出生于北京 西郊健锐营的旗人家庭, 清末民初北京著名报人、 作家,中国最早的戏剧评 论家之一。1917年穆儒 丐到沈阳,在《盛京时报 》创办东北地区第一份报 纸文艺副刊《神皋杂俎》 。《神皋杂俎》是东北地 区重要的文学副刊,该报 1944年宣告终刊。穆儒 丐是这份副刊的编辑人、 主要撰稿人,其文学观念 和创作对东北地区的文学 、文化有重要的意义。同 时,穆儒丐作为旗人文学 的重要作家,其创作的文 学作品代表了近代满族文 学想要实现其族群现代化 的文化趋势。因此,以穆 儒丐为线索可以丰富中国 现代文学,尤其是东北现 代文学的图景。 鉴于目前对穆儒丐的 研究分散在旗人文学、东 北现代文学、伪满文学各 领域,无法形成对穆儒丐 思想和创作的一贯关注, 因此本书将以穆儒丐在清 末、中华民国初期、东北 沦陷时期的创作作为主要 研究对象,围绕满汉、中 外、新旧三对矛盾,研究 其在不同时期创作的变化 和连续性。本书是目前关 于穆儒丐的研究最为全面 的论著。 本书挖掘出很多新史 料,填补了穆儒丐研究和 东北现代文学的空白。本 书中的史料丰富、翔实, 笔者在对史料进行梳理中 提出并阐释了自己的观点 ,对旗人文学、东北现代 文学、伪满文学有着基于 历史丰富性的独到见解。 本书通过对穆儒丐的研究 和对当时历史语境的还原 ,揭示出东北现代文学的 诸多特点;对穆儒丐在伪 满时期创作的“潜话语”分 析,揭示了伪满文学本身 就可以解构伪满政权的逻 辑,突破了伪满文学文化 研究中简单的二元对立的 研究方式。本书是一部在 史料与理论层面都有创见 的学术著作。 本书的出版得到了黑 龙江省社会科学学术著作 出版项目(2021024-B )的资助,以及哈尔滨学 院青年博士科研启动基金 项目(HUDF2020113) 的支持。 著者 2021年9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