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肖复兴散文/中国现当代名家散文典藏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肖复兴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辑入肖复兴散文三十多篇,跨度十余年,以近年作品为主。
全书以人生除以七、京都花之什、北大荒断简等五辑划分。其中《记不住的日子》《正欲清谈逢客至》《饺子帖》,旧事新写,感悟人生;《寻找贝多芬》《金黄色的麦秸》,听乐读书,滋养心灵;《桥湾儿归去来》《豆秸垛赋》《嘟柿的记号》,当年北京胡同的儿时过往,北大荒知青的风雨人生,青葱时节的成长经历,京城大院的文化故事。《胡同的声音》《门上沧桑》《瓦浪如海》,老城的瓦,故城的门,胡同的声音,无不透视人文背景,成为一代人的永久追忆。《母亲》《父亲》,继母慈爱,父子情深,漫卷的人间烟火,普通人的蹉跎岁月。
近年,肖复兴在研习素描、水彩钢笔画方面日渐精进,本书的多幅配图均是他的手笔。
作者简介
肖复兴,1947年出生,当代著名作家。1982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曾到北大荒插队6年,当过10年的大中小学的教师。曾任《小说选刊》副总编、《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已出版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报告文学集、散文随笔集和理论集百余部。《那篇绿绿的爬山虎》《童年的小花狗》《荔枝》《小溪巴赫》《拥你入睡》《宽容是一种爱》《孤独的普希金》等三十多篇作品入选人教版、苏教版、上海版、北京版、鄂教版、鲁教版中小学语文课本以及新加坡等国的汉语教材。曾多次获得优秀报告文学奖、冰心散文奖、老舍散文奖,并荣获首届“全国中小学生最喜爱的作家”称号。
目录
导读
第一辑 人生除以七
人生除以七
记不住的日子
正欲清谈逢客至
味美思
饺子帖
老手表史记
笔记本
明信片
桂花六笺
第二辑 京都花之什
京都花之什
胡同的声音
门上沧桑
瓦浪如海
天坛的门
来今雨轩
桥湾儿归去来
第三辑 北大荒断简
豆秸垛赋
嘟柿的记号
我和小尹在猪号的日子
椴树蜜
七星河和挠力河
第四辑 音乐笔记
寻找贝多芬
光就是从那儿来的
金黄色的麦秸
维索卡的鸽子
五月的花开如音乐
现代音乐被谁唤醒
马勒是我一生的朋友
巴托克的启示
艺术比死亡更有力量
我们为什么特别喜爱老柴
走近肖斯塔科维奇
第五辑 父亲母亲
母亲
父亲
序言
出版缘起
中国现代文学开启自一
百多年前的一场文学革命。
从此,与社会现实密切相关
,普通大众可以接受、可以
欣赏、可以从中得到思想启
蒙和艺术享受的新文学,就
如雨后春笋般生长,涌现出
一篇又一篇、一部又一部影
响当时、传之久远的经典作
品。自“五四”新文学以来的
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进程中
,散文无疑是耀人眼目的明
星。
散文既能直抒胸臆,又
能描摹万物,因此被视为自
由多样的文体;散文语言贴
近日常,最易触动人们的情
感,可以直接地陶冶人们的
心灵。这也是经典散文被誉
为美文、拥有广泛读者、历
经岁月更迭仍让人捧读的原
因。百余年来的中国现当代
散文创作云蒸霞蔚,已莽莽
如浩瀚的文学森林,人们若
贸然闯入这片森林之中,时
有乱花迷眼、茫然难辨之困
扰。为了让广大喜爱散文的
读者能够更迅捷地读到中国
现当代散文的经典性作品,
我们精心编选了这套“中国
现当代名家散文典藏”丛书
。本丛书编选过程中,我们
邀请了文学界的专家学者组
成编委会,在认真商讨的基
础上,汇集、编选了20世纪
以来中国现当代散文史上的
名家、名作。目的就是方便
广大读者感受散文经典的艺
术魅力,有利于集中欣赏、
比较阅读、收藏,以及进行
相关研究。
在研究、讨论过程中,
编委会形成了经典性的编选
宗旨。卷帙浩繁的现当代散
文作品中,以经典作家、经
典作品的筛选为编选原则,
是为读者提供阅读便利的需
要,也是为百余年散文创作
所做的某种回顾和总结。我
们深知,任何一部文学经典
都并非一蹴而就,也非任由
某个权威命名而成,文学经
典是经过时间的淘洗,经受
了社会和读者等各个方面的
考验,自然形成的。这个淘
洗和考验的过程就是一部文
学作品被经典化的过程。经
典,是经典化过程的结晶。
中国现代文学是中国当代文
学的前身,当代文学是活在
我们身边的文学,这是一件
非常有趣的事,因为这样一
来,我们也许就能亲眼看到
一部文学作品是如何诞生的
,又是如何引起社会的热议
、得到不断深入阐释的,我
们对一部当代散文的喜爱,
往往也是在这一过程中不断
地得以强化。经典便是在这
样不断被阅读、被热议、被
阐释的过程中得到人们的广
泛肯定从而成为大家公认的
经典。当我们要编选一套现
当代散文经典的丛书时,就
应该考虑到当代文学的这一
特点,要意识到当代文学的
经典并不是凝固不变的,它
仍处在不断丰富和不断成熟
的经典化过程之中。这就确
定了我们的基本编辑思路,
即我们自觉地将“中国现当
代名家散文典藏”的编选和
出版,视为参与到现当代散
文的经典化过程的一次积极
行动。经典化,为我们的编
选打通了一条通往经典性的
最佳通道。我们从经典化的
角度来审视现当代散文,就
要更强调发展和辩证的眼光
,更需要发现和辨析那些正
在茁壮生长中的新现象和新
作品;这也提醒我们,在经
典标准的确认上不能墨守成
规。我们既要关注作为文学
史的经典,同时又要更看重
历经岁月变幻始终在广大读
者中拥有良好口碑的作品。
我们认为,读者是经典化过
程中不可忽视的参与者,因
此也希望这次“中国现当代
名家散文典藏”的编选和出
版,能够为广大读者参与到
现当代散文经典化进程中来
提供一次良好的机会。
经典化的编选思路,自
然决定了这套丛书有另一特
征:开放性。中国现当代文
学作为活在我们身边的文学
,这就意味着它是一种具有
旺盛生命力的,仍在茁壮生
长的文学。回望过去的一百
余年,现当代散文已经产生
了不少的经典性作品;凝视
当下的现实,仍有许多正行
走在经典化道路上的优秀作
品;放眼未来,我们相信,
将会有更多的经典脱颖而出
。我们这套散文典藏丛书不
光要“回望”,而且还要有“
凝视”和“放眼”,也就是说
,我们不光要推出已有定论
的经典性作品,而且还要把
那些正行走在经典化道路上
的,以及刚刚萌芽即将脱颖
而出的优秀作品也纳入丛书
的视野,因此我们必须采取
开放性的编选方针。我们不
是一次性地编选数十本书就
宣布大功告成了,我们还要
在此基础上继续延伸下去,
把在经典化进程中逐渐成熟
了的作家和作品吸纳进来,
作为系列丛书、长期工作、
“长河”计划而接连不断地出
版下去。
本丛书编辑过程中,坚
持优中选优原则,同时也充
分尊重作家意愿和相关版权
要求。在编辑“中国现当代
名家散文典藏”过程中,由
于版权限制等因素,使得一
些名家名作还没有如期纳入
丛书当中,我们也将努力创
造条件,争取将更多的优秀
散文佳作奉献给读者,以呈
现中国现当代散文创作的整
体成就和总体风貌。
感谢广大作家的支持,
感谢广大读者的厚爱。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中国现当代名家散文典
藏”编辑委员会
导语
肖复兴的文字自然、朴实,自成一派,以简单的语言表达生活蕴含的深刻道理。作者多是以状物抒情的手法描写他笔下的人物和场景,多篇文章入选中小学语文教材、语文试卷。读他的文章,在亲切和朴实的叙事中,能体味到其对生活的热爱,对人性之美的歌颂。
在这部作品中,肖复兴忆往事、怀亲人、念旧友、追故人、感人生,用细致入微的观察和真诚而柔软的笔触还原时代印记下的小人物的点滴生活,从中流露出的至善至美的人间真情,抚慰了数以万计读者的心。
精彩页
人生除以七
看罢英国导演迈克尔·艾普特的电视纪录片《56UP》之后,心里不大平静。这部纪录片,拍摄了伦敦来自精英、中产和底层不同阶层的十四个人,自七岁开始,一直到五十六岁的生活之路。导演每隔七年拍摄一次,看他们的变化。七个七年之后,这些人五十六岁了,这么快就从童年进入了老年。一百五十分钟的电视片,演绎了人生大半,逝者如斯,让人感喟。
我不想谈论这部纪录片所要表达的主旨。让我感兴趣的是,它选择了将人生除以七的方式,来演绎并解读人生。为什么不是别的数字,比如五或六,而偏偏是七?不管有什么样对数字特别膜拜的深意或禅意,乃至宗教的意义,七,可以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让我也来一回这样的选择,将自己人生已经走过的岁月除以七,看看有什么样的变化。
不从七岁而从五岁开始吧。因为,那一年,我的母亲去世,我人生的记忆也就是从那时开始。记忆中那一年,夏天,院子里的老槐树落满一地槐花如雪,我穿着一双新买的白力士鞋,算是为母亲穿孝。母亲长什么样子,一点印象也没有了,只记得姐姐带着我和两岁的弟弟一起到联友照相馆照了一张全身合影,特意照上了自力士鞋,便独自一人到了内蒙古修铁路去。那一年,姐姐十七岁。
七年之后,我十二岁,读小学五年级。第一次用节省下来的早点钱,买了我人生的第一本书,是本杂志《少年文艺》,一角七分钱。读到我人生的第一篇小说,是美国作家马尔兹写的《马戏团来到了镇上》。马戏团第一次来到那个偏僻的小镇。两个来自贫穷农村的小兄弟,没有钱买入场券,帮助马戏团把道具座椅搬进场地,换来了两张入场券。坐在场地里,好不容易等到第一个节目小丑刚出场,小哥俩累得睡着了。这个故事给我的印象那样深刻,小说里的小哥俩,让我想起了我和我的弟弟,也让我迷上了文学。我开始偷偷写我们小哥俩的故事。
十九岁那一年的春天,我高中毕业,报考中央戏剧学院,初复试都通过,录取通知书也提前到达了。“文化大革命”爆发了。大学之门被命运之手关闭。两年后,我去了北大荒,把那张夹在印有中央戏剧学院红色毛体大字信封里的录取通知书撕掉了。
二十六岁,我在北京郊区当上一名中学老师。那时我已经回到北京一年。是因为父亲突然脑溢血去世,家中只剩下继母一人,才被困退回京的。熬过近一年待业的时间,得到教师这个职位。和父亲一样,我也得了血压高,医生开了半天工作的假条。每天下午,我骑着自行车回家,写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取名叫《希望》。在那没有希望的年头,小说的名字恶作剧一样,有一丝隐喻的色彩。
三十三岁,我“二进宫”进中央戏剧学院读二年级。那一年,我有了孩子,一岁。孩子出生的那一年,在南京为《雨花》杂志修改我的一篇报告文学,那将是我发表的第一篇报告文学。从南京回到家的第二天,孩子呱呱坠地。
四十岁,不惑之年。有意思的是,那一年,上海《文汇月刊》杂志封面要刊登我的照片,来电报要立刻找人拍照寄去。我下楼找同事借来一台专业照相机,带着儿子来到地坛公园,让儿子帮我照了照片,勉强寄去用了。那时,儿子八岁,小手还拿不稳相机。照片晃晃悠悠的。
四十七岁,我调到了《小说选刊》,参与该刊的复刊工作。从大学毕业之后,我从大学老师到《新体育》杂志当记者,几经颠簸,终于来到中国作协这个向往已久的地方。自以为这里是文学的殿堂,前辈作家叶圣陶和艾芜的孩子,却都劝我三思而行,说那里是名利场,是是非之地。
五十四岁,新世纪到来。我自己乏善可陈。两年之后,儿子去美国读书,先在威斯康星大学读硕士,后到芝加哥大学读博士,都有全额奖学金,是他的骄傲,也是我的虚荣。
六十一岁,大年初二,突然的车祸,摔断脊椎,我躺在天坛医院整整半年。家人朋友和同事都说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我相信他们说的,我相信命运。福祸相依,我想起在叶圣陶先生家中,曾经看过的先生隶书写的那副对联:得失塞翁马,襟怀孺子牛。
六十八岁,正好是今年。此刻,我正在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旁边儿子的房子里小住,两个孙子先后出世,一个两岁半,一个就要五岁,生命的轮回,让我想起儿子的小时候,却怎么也想不起自己的小时候是不是也是这样子。
人生除以七,竟然这么快,就将人生一本大书翻了过去。《56UP》中有一个叫贾姬的女人说:“尽管自己是一本不怎么好看的书,但是已经打开了,就得读下去,读着读着,也就读下去了。”人生除以七,在生命的切割中,让人容易看到人生的速度,体味到时间的重量。流水带走光阴的故事,改变了一个人。漫漫人生路,能够有意识地除以七,听听自己,也听听光阴的脚步;看看自己,也看看历史的轨迹,是件有意思的事情。p3-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8: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