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湘西不神秘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姚昆仑 |
出版社 | 中国言实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人们感受和了解(大)湘西的美丽和神奇,最初源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著名作家沈从文先生笔下的精彩记述。随着改革开放后反映湘西的作品特别是一些影视剧的热播,“赶尸”、巫蛊术、土匪等似乎成了湘西一道挥之不去的标签,成了谈到湘西便绕不开的话题。作者围绕其中的一些关注点,对大湘西的历史脉络、神秘的现象、近代兵匪成因、社会人文以及民族风情进行了简要梳理,从科学、民俗学和实证角度来分析释疑,试图去呈现一个较为真实、清晰的大湘西概貌。本书对读者了解大湘西的历史文化、自然风景、风俗民情、神秘现象和传说等有所裨益,同时对学术研究也具有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姚昆仑,理学博士,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曾就职于中国科协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著有《梦圆大地——袁隆平传》《王永志院士传记》《科学技术奖励综论》等8部图书,发表论文及科技文化类文章200余篇。曾获中央组织部、科技部等九部委颁发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等奖项。〈梦圆大地——袁隆平传〉2003年获“五个一工程”第九届“入选作品奖”,2017年获中央组织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国家图书馆“第三届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创新教材”奖,2020年列入教育部首次发布的中小学生阅读指导书目。 目录 第一章 “秘境”的文明足音 第二章 湘西匪踪迷影 第三章 神奇的抗战第二棱线 第四章 湘西人的品格 第五章 神秘现象释疑 第六章 习俗与物产之谜 第七章 天地皆灵秀 附:湘西的几个名镇古寨 参考资料 后记 序言 对湘西,我有了新的认 知 湖南,对于年少时的我 而言,是个神秘的地方。一 则,我生长于广西柳州,可 “学生手册”上填报的籍贯, 却是我从未到过的湖南常德 ,这一直让我感到困惑;二 则,“十万大山”的广西,与 跟其相邻的湖南,尤其是湘 西,(过去)均以匪患猖獗 而声名远播。我们印象深刻 的剿匪主题经典电影《英雄 虎胆》中,有个打人残匪老 窝的解放军侦察科科长曾泰 ,其原型人物林泰自部队复 员后就在柳州工作,我小时 候还见过这位英雄,尽管看 到的只是他的背影。 曾几何时,湘西似乎成 了一个神秘不断被放大的秘 境。近30年来,《乌龙山剿 匪记》《瑶山大剿匪》等剿 匪题材影视剧的热播,让既 往的“匪事”和剿匪传奇更多 呈现,昔日的湘西在大众眼 中似乎也愈发显得神秘。 那是怎样的一个存在呢 ?她究竟有着怎样的历史文 化、风俗民情和民族魅力? 在我看来,人们常常谈起的 湘西文明的起源,有关赶尸 、放蛊、“再生人”等神秘现 象和传说,以及各个历史时 期的匪踪迷影,也都是些特 别有内涵、有意味,然而又 语焉不详、掘之不深的热门 话题。而湘西人姚昆仑先生 新著《湘西不神秘》,正好 弥补了这方面的一些空缺, 尤为值得关注。 “湘西”,这个人文地理 名词,其实是个地域概念, 泛指湖南西部,俗称湖南“ 西路”。它包括湘西土家族 苗族自治州、张家界市和怀 化市的20余个县市,20世 纪50年代初曾统称为湘西, 现习惯于叫“大湘西”。 在这块历经岁月雕琢、 形似玉佩琼琚的土地上,以 凤凰古城、张家界、芙蓉镇 、沅陵、洪江、芷江等为代 表的“湘西名片”,可谓是山 奇水秀、风情别致、景象万 千。湖南省的68个4A级景 区,湘西就占19个,其中, 武陵源天门山景区为5A级 景区,武陵源风景区、永顺 土司城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行走在湘西,宛如漫步于 时空隧道,映入眼帘的是两 旁的山水壁画。 千百年来,湘西人才辈 出。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 出自湘西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向警予、贺龙、粟裕、廖汉 生等创立了不朽功勋。在科 技界和文化界,亦有“两弹 一星”元勋陈能宽、著名作 家沈从文、著名画家黄永玉 等从湘西走出的杰出人物。 正是湘西的山水灵魂和 人文精魄,使得这里繁花绿 茵永不凋谢,守护和装饰着 各族人民赖以生存的情感和 田园。《湘西不神秘》一书 ,就此做了生动的描摹和翔 实的剖析。作者出生于湘西 ,长期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 工作办公室工作,眼界高远 、见多识广,浓郁的故乡情 结驱使他利用工作之余勤勉 调研、精深思考,完成了这 部近30万字的著述。书中对 大湘西的历史脉络、神秘现 象和近代兵匪的成因、社会 人文与民族风情进行了细致 的梳理,从科学、民俗学和 实证资料等新的视角来解惑 释疑,全景展现了一个较为 真实、清晰的大湘西风貌。 从历史的维度看,作者 由远古时期湘西先民在沅水 和澧水及其上游的五溪沿岸 “逐水而居”款款道来。自5 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遗址, 如澧水文化类群和舞水文化 类群,到新石器时代距今约 7800年的洪江高庙遗址, 再到商周时期铜的开采冶炼 ,以及汉代以后物质文明和 精神文明的进步,都通过对 出土文物的精细解读,阐明 了湘西人民在开辟这片古朴 的疆土中,一直与汉民族一 道,推动着社会从蒙昧状态 走向文明,而并非过去人们 所误读的——湘西是“未被 开化之地”“落后的代名词” 。 从文化习俗的维度看, 作者眼中的湘西是一种多元 共生文化,历史底蕴深厚。 沅陵的夸父山,演绎着“夸 父追日”的神话;沅江和五 溪流域的巫傩文化,留下了 “赶尸”“放蛊”“再生人”等神 秘现象和传说;划龙舟,据 考证起源于湘西的沅江流域 ;还有充满民族风情的土家 族缠绵的摆手歌、苗家人高 亢的鼓舞、侗族人别致的芦 笙舞等。作者对湘西浸染着 浓厚历史和民俗色彩的诸多 文化现象进行了多角度诠释 ,取精用宏,深得其味。 从自然风景的维度看, 作者与我们分享了湘西雄奇 而秀美的山川。湘西的山, 美在雄奇。湘西有武陵和雪 峰两大山脉,在它们的环抱 中,从湘西北部到湘西南部 ,处处都有大自然的神奇造 化,令人震撼称奇。湘西的 水,美在灵秀。沅江及其主 要支流西水、辰水、舞水、 渠水、巫水为主体形成的水 运网络优势,展示了一幅幅 “青峰多秀色,碧水共氤氲” 的美景。而湘西的田园,则 是人与山水的巧妙布局。田 园标注着自己的风格,展示 着自己的意境,积淀了数千 年农耕文明留下的遗产。 从湘西人民创造的维度 看,作者给我们讲述了湘西 的名镇山寨和风格迥异的建 筑:张家界的土司城、永顺 的芙蓉镇、沅陵的龙兴讲寺 、洪江古商城、新晃的龙溪 口镇等;村镇的窨子屋、吊 脚楼,侗族的鼓楼和风雨桥 ,苗族的石头城和古城堡, 土家族的摆手堂、转角楼和 冲天楼。在工艺品方面,作 者叙述了湘西少数民族的银 饰、蜡染、织锦、刺绣、挑 花、木雕、竹藤编织等。那 些保存下来的民族村落、建 筑风格和栩 导语 本书为湘西籍作家姚昆仑在多年资料收集整理、调查走访的基础上写就的一部关于湘西山水风光、历史人文、风士人情、物产民居、现代生活,以及对一些神秘传说、神秘现象科学分析释疑等内容的纪实性文学作品,以尽可能客观、真实、全面地展示湘西,宣传湘西。 后记 早就有想写写湘西的冲 动,查阅文献后发现这方面 的著述不少,特别是关于“ 土匪”和“神秘现象”的描述 ,有些离奇的说法觉得影响 了很多人。因此,想从不同 角度来写写湘西。有人劝我 写小说,说你有湘西生活的 经历,了解的人和事很多, 而且不需花费时间去查阅大 量的文献资料。但一想,自 己在创构小说方面的才华能 力不够,且小说被认为虚构 成分多,不如写成纪实或散 文之类的文体可行些。 定下来后,从思考、查 阅资料到动笔的过程中,由 于工作所累,老是处于被动 的忙碌状态,属于自己的时 间所剩无几,一晃下来,五 六年倏然过去。到痛下决心 提笔撰写,也就是2020年 的事。那年年初,由于新冠 疫情的影响,居家时间较多 ,才得以静下心来逐一完善 有关章节,完成了书稿。 书中所说的湘西,指的 是大湘西,包括张家界市、 湘西(吉首)自治州和怀化 市等20余个县市。新中国成 立后,由于行政区划的称谓 变化,人们认为湘西指的就 是吉首市所属县市;而因为 行政区域的划分,三个市区 在一些学术研究上也习惯于 在自己的地域,而不是从大 湘西的角度去考虑。 湘西虽在共和国的版图 上不大,但这块土地上沉淀 和繁衍着丰富的内容,传颂 着延绵不绝的故事和神秘传 说。然而真正让人们认识湘 西的,是沈从文先生笔下的 佳作,是抗战时期那烽火连 天的岁月,是解放湘西时浴 血奋战的剿匪场景。当然, 还有张家界、凤凰、芷江抗 战胜利坊、洪江古城等诸多 美丽的风景名片。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湘 西是一块秘境,似乎有许多 难以诠释的神秘现象,有无 数隐藏在历史深处的谜。实 际上,当你走进湘西,会发 现它像一块晶莹的水晶,透 射出丰富而迷人的色彩!本 书只不过撷取了大湘西过往 的几个历史片段、几个故事 。任何史料都不可能全部真 实地反映历史,研究只是为 了迫近真实,写本书的目的 也就是尽量地展示湘西的真 实面貌。 湘西的故事在不断地延 续着,湘西的文明在快速行 进着,现代化进程已使湘西 面貌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虽 然湘西的山水景色、民族风 情已与现代社会的脉搏同频 共振,正在书写着新的湘西 传奇,但它的原始风貌、民 俗风情依然留在那里,根永 远扎在那里。 这本拙作,我花费时间 最长,思考得最多的,但难 免挂一漏万。希望本书能够 让你对湘西有一定的了解, 唤起你对湘西的兴趣,激起 你走进湘西的热情。在写作 过程中,得到中国作家协会 、中国科普所的大力支持, 得到全国政协委员、北京理 工大学李健教授,《科普时 报》尹传红社长,中国科普 所郑念研究员,湖南生物机 电学院姚季伦等专家学者的 关注并参与研讨,一些县市 群众欣然接受采访并提供相 关信息,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 作者 2023年6月 精彩页 湘西的历史是水写成的。滔滔不息的五溪水,穿山凿谷,融人沅江、澧水,纳入浩浩洞庭,汇入滚滚长江,奔向壮阔大海,留下了无数历史的记忆! 湘西的历史是山叠成的。延绵不断的武陵山脉,雄奇的雪峰山,挺立青天,争奇竞秀,镌刻下无数的传说和文明的记录! 奇妙的山水养育出湘西人的灵秀,凝练出湘西人的质朴,锻造出湘西人的直爽,培育出湘西人的坚强。“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在这神奇的山水中繁衍生息的湘西人,用智慧和勤劳描绘了一幅幅从蛮荒时代步人现代文明的画卷,谱写了无数奇绝感人的篇章! 人们没去过湘西之前,总认为它是一块神秘之地。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湘西曾经是落后的代名词,是一幅古朴模糊的水墨画,这无疑是受一些信息误导造成的。这些信息元素被放大后,带给外界的是难以一时改观的印象。但令人释怀的是,湘西这方土地留下了许多原生态的标本,我们可从历史的遗存中找寻到真相,从民族的传说和故事中探寻到底色。让我们沿着历史的时空隧道,去看看一个朴实、纯真、美丽的湘西。 1.远古遗存的叙说 从史前至今,湘西各族人民与山水间的精魄互动,行板如歌。 早在远古时期,湘西就有人类活动了。在茹毛饮血的旧石器时代,远古人类开始在沅水和澧水及其上游的五溪沿岸“逐水而居”。出土文物和历史典籍表明,尧舜、夏、商、周和春秋战国时期,除了土著先民,这块土地上还陆续发现了濮人、庸人、楚人、巴人等活动遗迹。各种文化的遗存,透射出远古和上古湘西文明的曙光,从中还原出这片古老天地的影像。 湖南最先发现旧石器时代遗址的地方是湘西。1955年,保靖县中心公社翁科大队发现德氏水牛化石和剑齿象化石,被认定为旧石器时代古文化遗址。1987年,考古人员在湘西新晃侗族自治县兴隆乡柏树岭村大桥溪发现了一处旧石器时代中期遗址,这里位于沅水上游的舞水河岸。在文化遗存的第二级阶地的橘红色网纹土中,发掘出土石制品达50余件,有石核、石片、石器及废料。石器类型有砍斫器、刮削器、尖状器等。这些石器以灰色砂岩、条带状砂岩砾石为主要原料,少量石英原料。在加工方法上,以单面加工为主,均用锤击法。石核石器与石片石器比例大致相同。经比较分析,这些石器不同于华北旧石器,石片多扁薄宽大,台面狭长,半锥体不明显破裂面平缓,类似贵州洞穴旧石器石片,但又明显有别于广西百色地区和湖南澧水流域的旧石器,具有独特的风格,为舞水文化类群的典型代表。这一发现填补了湖南地区旧石器时代考古的空白,1987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1988年3月,湘西自治州考古人员在沅水左岸上堡乡采集到远古石器4件;接着在原泸溪县城至上堡乡白沙村沅水左岸10余华里的台地先后发现旧石器地点5处,采集各类打制石器共17件;同年4月,湖南省考古研究所对泸溪县的田溪口、岩坪等旧石器遗址进行发掘,出土砍斫器、刮削器、石核及石片等打制石器45件。1999年发掘的花垣茶峒遗址则最具代表性,遗址有12个文化层,出土的石器在选料、石器加工技术、石器组合等方面个性鲜明,表明酉水流域旧石器人早已开始聚落群居的生活。随着考古探索的深入,湘西怀化地区的靖州、芷江、中方、洪江、会同、通道、溆浦、辰溪、麻阳、沅陵和张家界市的慈利县等地,又相继发现旧石器地点百余处。特别是靖州渠水流域二砾石发现的旧石器遗址,从红色网纹土层中出土了平刃砍砸器、双刃砍砸器、刮削器等石器,这些石器均以河砾石为原料,种类单调,以砍砸器居多,制作方法均为锤击打制,一律单向剥片,其年代为5万年至20万年前旧石器时代。这些湘西地区出土的石器被正式命名为“澧水文化类群”和“舞水文化类群”。 上述考古遗址的发现,说明远古时代就有先民在湘西一带休养生息了,可认为这是湘西沅江上游地区早期人类文明的起源物证,否定了过去考古界普遍认为的湘西人类史前文明大都集中在沅江干流的说法,说明史前文明在沅江的支流酉水、舞水、清水江等地大量存在。正是生活在这里的湘西先民在与大自然的抗争中不断辛勤创造,开辟了湘西这片古朴的疆土,推动着早期湘西社会从蒙昧状态走向文明。 P2-4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