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围绕如何建设高质量课程这一核心问题展开,认为课程治理是促进课程质量提升的必由之路。全书依循从理论探索、现实检视、经验挖掘到对策建议的研究思路,回答了什么是课程治理,我国本科课程治理面临哪些问题,本科课程治理的成功做法及其内在机理是什么,以及我们该如何通过治理推进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在具体研究中,基于对36名一线教师、14名管理者和20名学生的深度访谈,系统且深入地对我国大学课程治理的探索实践进行了探究,重点剖析了课程设置、设计、实施和评价等课程建设活动是如何实现了从传统经验式管理向现代科学化治理的转变。在理论探讨部分,本书以治理理论为理论基础,澄清了“课程治理”的内涵,界定了课程治理的边界,建构了“目标-结构-过程-结果”的课程治理分析框架,明确了课程治理的直接目标在于追求高质量课程。 作者简介 汤建,女,1993年生,安徽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教育学博士,毕业于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主要从事高等教育基本理论、大学课程与教学论研究。近五年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和校级科研项目3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若干项。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意义 第二节 已有学术史梳理 第三节 核心概念界定 第四节 研究设计与思路 第二章 课程治理的理论探讨及分析框架 第一节 本书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课程治理的基本释义 第三节 课程治理的分析框架 第三章 我国大学本科课程治理的现实问题及阻力分析 第一节 课程设置:目标导向不足,结构意识薄弱 第二节 课程设计:设计能力欠缺,囿于学科逻辑 第三节 课程实施: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较为被动 第四节 课程评价:标准较为粗放,导向功能不强 第五节 课程治理的阻力分析 第四章 我国大学一流本科课程治理的实践探索 第一节 课程设置:基于课程委员会制的合作治理 第二节 课程设计:基于课程团队的协商治理 第三节 课程实施:基于学习共同体的师生自治 第四节 课程评价:基于师生共识的规则治理 第五章 一流本科课程治理的实现路径 第一节 通过目标导向强化课程主体的价值认同 第二节 优化权力结构以厘清课程主体权责关系 第三节 规范治理过程为协同共治提供平台支撑 第四节 运用创新制度有效保障课程治理成效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发现 第二节 研究创新 第三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访谈对象 附录二 半开放式访谈提纲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