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失落的世界(新兴国家发展的陷阱与教训)(精)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世界政治
作者 郭建龙
出版社 当代中国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为什么说发展是一道窄门?
为什么说世俗化是民主制也无法解决的难题?
为什么那些新兴国家会在现代化过程中失败?
本书以作者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十年游历见闻为基础,以世界全球化发展大趋势为主线,以观察世界、总结发展经验为归旨,通过讲述沿线国家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思考这些国家传统与改革、贸易全球化、世俗化与发展等问题,分析这些国家长期处于不发达境遇的原因,映照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发展的巨大成就和道路探索的不容易,并从经验教训的角度为中国未来发展提供思考和镜鉴。
本书展示了一个崭新的审视视角,突破一直以来向发达经济体探索学习的思维,转而关注新兴欠发达国家,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道路,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世界、思考世界的新维度。
作者简介
郭建龙,自由作家,社会观察家,曾任《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史、世界近代史。近十年来,实地探访几乎整个中国以及非洲、欧洲、中东、中亚、东南亚等地数十个国家,用游走的方式观察和记录世界。善于从不同的宗教、文化根源入手,多视角叩问地域文化.带领读者在历史和现实之间穿梭,透视千年文明的兴衰存亡。
已出版历史畅销书《汴京之围》、《盛世的崩塌》、《丝绸之路大历史》、“帝国密码三部曲”《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中央帝国的哲学密码》《中央帝国的军事密码》,历史游记《穿越非洲两百年》《穿越百年中东》等。译有甲骨文丛书《一把海贝:从奴隶贸易兴起到革命年代的西非》《墨洛温王朝:创建与变革》等。
目录
前言 一本为改革开放提供世界教训的书
发展只是一道窄门
自由贸易从神话到现实
与世界的关系:并非每个国家都足够幸运
经济自信不等于计划经济
经济发展与外债
战争往往是最糟糕的手段
中国的幸运与未来的坚持
楔子 阿富汗:从改革先锋到最落后之地
改革与传统
黄金时代
被西方遗弃的国家
倒向东方
从激进到入侵
被推翻的镀金时代
世俗化坠落
“圣战者”时代
从改革到地狱,只用20年
发展的窄门和错失的机会
第一章 并不友好的世界秩序
全球化与自由贸易
从蚕食到大博弈下的世界
侥幸的夹缝中国家
夹缝也可以是困境
第二章 殖民地的后遗症
殖民地独立的两种观点
英国模式:从代议制到独立国家
法国模式:左右为难的帝国器官
最暴力的独立史
第三章 前宗主国:剪不断,理还乱
融入国际秩序之难
面对前宗主国的欺骗
等待羽翼丰满
在争霸夹缝中长袖善舞
第四章 皮埃尔之惑
自由还是发展
计划还是市场
成也开国者,败也开国者
两个国家的对比
第五章 世俗化:民主制也无法解决的难题
阿姆河两岸的天壤之别
三个国家的世俗化命运
民主救不了世俗化
强制性改造是必须的吗
第六章 经济独立何其难
债务不仅是经济问题
石油的诅咒与祝福
困于剪刀差
基础建设的悲喜剧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磨炼
第七章 新兴国家的战争与毁灭
遭遇战争恶魔
塞满武器是个好的做法吗
虚假的种族,真实的屠杀
统一战争和统一市场
在共存中蹒跚学步
第八章 南亚的希望与纠缠:一个案例
自古分裂的次大陆
印度如何捏成一个国家
计划经济与改革运动
巴基斯坦的难题
徘徊于发展和稳定之间
依然无解的边疆
夹缝中的缅甸女神
拯救缅甸的路线图
后记
序言
发展只是一道窄门
最近几年,人们形成
的少数共识之一,是中国
的改革开放正在进入深水
区。
40年来,我们已经习
惯于享受这个世界上少有
的奇迹,看着这片美丽的
国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
化,从一个贫穷的农业国
,变成世界的制造大国,
并逐渐摆脱简单的加工贸
易,向着智能化的方向迈
进。
随着中国在世界经济
中地位的提高,来自各方
的压力也渐次而来,美国
的施压是最新和影响最大
的,却不是唯一的一个。
但在所有的艰难险阻中,
人们最担心的反而不是来
自外部,而是内部的骄傲
自满,以及可能出现的狭
隘民族情绪,这可能会触
发另一轮的闭关倾向,从
而影响到改革开放的整体

这种担心并非空穴来
风,如果不足够警惕,人
们的自满的确可能是致命
的。
如果放眼更广阔的范
围,回首这几十年的世界
发展状况,我们会发现,
一个发展中国家从落后到
现代化,这条路看上去如
此普通,但真正能够完成
的国家其实少之又少。或
者说,现代化不是坦途大
道,反而只是一道窄门,
大多数国家并没有完成这
惊人一跃,而是在寻找窄
门的路途中迷失了。中国
作为少数正在经过窄门的
国家,由于比其他国家顺
利,容易忽视其中的艰难
和险恶,过于将现代化的
成功当作理所当然了。中
国有许多经验可以分享给
世界,也需要作好吸取世
界各国教训的准备。在人
类历史中,教训往往比经
验更加宝贵。
需要说明的是,中国
至今还没有完成现代化,
但距离终点更近了一些。
在这个阶段,前期的突飞
猛进已经告一段落,接下
来需要的不仅是速度,更
重要的是不要走错了方向
,到这时,世界的教训已
经越来越有参考价值。因
此,本书关注的,就是来
自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教训
,告诉我们应该避免哪些
陷阱,这有利于我们继续
在发展的道路上走下去。
在对外关系史上,有
截然不同的两派。其中一
派认为,世界关系就是一
部斗争的历史,充满了你
死我活和尔虞我诈,玩的
是零和游戏,一方所得必
然是另一方所失;而另一
派认为,世界总是充满了
善意,先进国家总是在帮
助落后国家成长,并达到
共同的富裕和繁荣。
这两派在解释现实时
都会遇到非常大的问题。
第一派很难解释中国在改
革开放过程中获得的来自
世界的机遇,给中国提供
了40多年稳定的环境来发
展经济;第二派又过于理
想化,很难解释不同国家
之间不讲道理的打压行为

事实上,世界是一个
复杂的综合体,这里既有
理想化的成分,比如人们
对于人权的向往和对美好
生活的追求,以及帮助弱
者的慈善行为,也有更加
复杂的一面,那就是国家
之间的确存在一定的竞争
关系,一个国家的发展,
可以取代另一个国家原有
的优势。整体上说,世界
既不好也不坏,介于理想
主义与钩心斗角之间。只
有认清了这个现实,才能
理解一个国家的发展策略
,不能将世界关系天真浪
漫化,要学会避开危险的
区域,但又不能将世界关
系说成一团漆黑,从而完
全从对立和闭关锁国的角
度思考问题。
一个国家真正的策略
,是认清形势的复杂性,
做到心里有数的同时,避
开与世界强权的冲突,还
要向世界靠拢,这样有利
于获得足够的生存空间,
从而开启内生的现代化。
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之
所以受益,恰好是认清了
形势之后的自主选择,在
国际上利用不与人为敌的
低姿态,为国内的发展提
供了和平的环境。
但是,世界上有相当
一部分国家却没有中国那
么幸运,它们或者由于天
生的不足,或者因为后天
的选择出错,在到达那道
发展的窄门之前,就已经
接近于失败。那么,这些
国家的教训主要有哪些呢
?本书要回答的就是这个
问题。了解这个问题,有
助于深入分析中国在哪些
方面做对了,从而在未来
的改革开放中避免陷入同
样的陷阱。
但在回答这个问题之
前,本书先要告诉读者现
代世界是怎么到来的,在
这之前的世界是什么样子
的。自由贸易从神话到现

在本书的楔子部分,
叙述了阿富汗独立之后的
遭遇,向读者展现了一个
国家即便想要现代化,却
在国际关系中迷失,最终
又被本国的极端思想摧毁
的过程。在这个例子中,
读者将看到,与现在的阿
富汗给人的面貌不同,它
曾经是一个坚决要求现代
化,并取得过一定成就的
国家。然而,在复杂的国
际博弈背景下,一旦陷入
了选边难题(阿富汗的一
次选择错误),就导致了
全盘皆输的局面。
事实上,这一次选边
也并非是阿富汗自己可以
控制的,它是被美国一方
推入到苏联怀抱之中的,
之后所发生的苏联入侵、
“圣战者”崛起、军阀混战
等,都不再是本国人民能
够控制的。而之前阿富汗
已经取得的政治、经济和
世俗化成就,在一次次的
战乱中被颠覆,最初是政
治和经济成就的丧失,最
后社会世俗化也保不住了
,导致了极端思想的滋生

阿富汗的难题,引出
了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过程
中的第一个陷阱:国际关
系。这也包括殖民地国家
独立后与前宗主国的关系
问题。
中国曾经也存在
导语
郭建龙,一个把传奇活成现实的理想主义者,十年行走,亲身经历,深度观察,写成本书。作品披露了他在亚非地区游历的一些惊险遭遇,目睹了这些地区的战争与和平、发展与落后,还有对世界秩序和发展的深度观察和思考。
作者另辟蹊径,以独特的眼光、敏锐的洞察力,讲解被欧美遗弃的世界,从这些在现代化进程中遭遇困难的新兴国家身上寻找发展的经验教训,获得对发展、现代化以及整个世界的更全面更深刻的认知。
作者以大量史料和游历故事,详细分析了这些国家贫困落后、难以实现现代化的缘由,从历史根源、战争、文化传统、宗教等方面做了细致入微的剖析;作者深入这些国家,讲述切身感受,更有惊心动魄的受到生命威胁的文字讲述,读来言之有物,情感和理性并存。
后记
10年前,当我开始了
对海外地区的行走观察,
才感觉到世界的变化是如
此迅速,也总是不由自主
地拿刚发生的新闻与我的
经历相对照。比如,当
2020年黎巴嫩首都贝鲁
特的港口发生大爆炸时,
我会立刻意识到,我当年
住过的旅馆已经不存在了
。那个小旅馆就在港口的
旁边,距离发生爆炸的码
头直线距离只有两三百米
而已。我试图去了解我见
过的人是否安好,却得不
到答案。
2020年11月,埃塞俄
比亚政府军再次与提格雷
的地方武装发生冲突,政
府军炮轰了提格雷的首府
梅克勒,我突然想到我的
书《穿越百年中东》的部
分章节,就是在梅克勒的
一家小旅馆里写出来的。
在那儿有一位美丽的女孩
子,她梦想着去首都亚的
斯亚贝巴读书。她的美貌
曾经让我赞叹不已。但是
,她的梦想到底实现了没
有?当战乱再次笼罩这个
多灾多难的国家时,她在
梅克勒的家人到底怎样了
?依然没有答案。
也是这一年,当阿塞
拜疆和亚美尼亚战火再起
,我想到了在土耳其边境
地区遇到的一位亚美尼亚
青年告诉我“阿塞拜疆是
我们的敌人”时的斩钉截
铁,以及另一位阿塞拜疆
青年在伊朗国境线附近指
着对面阿塞拜疆领土上废
弃的村庄,告诉我是亚美
尼亚人焚烧了这些村庄时
的悲痛。
再往前,当阿富汗喀
布尔的第五警备局发生了
恐怖袭击时,我的朋友、
帮助我找回了被抢劫的物
品的第七警备局的阿米里
探长前往医院看望那些受
伤的同事。我一直为阿米
里感到担心,因为这是一
个随时将脑袋挂在腰带上
的工作。但现在,我已经
联系不上他了。
我在喀布尔鸡街遇到
的扎希尔老人还健在吗?
他出生在阿富汗改革的和
平年代里,他的生命穿越
了数十年的战争,经历了
国王、总统的统治,苏联
的人侵,“圣战者”、塔利
班的统治,美国的占领,
当垂老的他向我讲述一生
的经历时,是那样让人唏
嘘。
当印巴之间因为克什
米尔问题发生冲突时,我
总是在想,当年我在汽车
上遇到的那名即将潜入敌
方控制区的士兵是否依然
安全?
当马里、布基纳法索
等西非国家不时又爆出恐
怖袭击时,我立刻想到了
在那里遇到的人们,比如
曾经帮助过我的马依噶。
我遇到过的难民、偷
渡客朋友是否回到了家乡
,或者找到了谋生手段?
我见到的大学生是否实现
了去欧洲读书的理想?等
等,太多的问题都不再有
答案。
自从我的历史作品打
开市场之后,很多人问过
我,在国内最好出版、也
最好卖的社科类书籍是历
史书,而对现代世界进行
观察的作品却并不容易出
版,既然我的历史书已经
有了一定的名声,为什么
还要坚持花时间去行走,
自找苦吃去写出版周期更
长、回报更慢的作品?既
然依靠查阅资料就能写出
作品,为什么还要费尽心
机地在路上奔波?
我的回答是:那是因
为,任何只在书斋里的作
品都是不可靠的。一部好
的作品,必须来自实践。
也正因为抱有这种理念,
我不可能放弃对现代世界
的思考与观祭。
我的行走系列的作品
,每一部都要求亲自去过
,观察过,与当地人接触
过,才能避免闭门造车,
依靠想当然去写作。即便
我的历史系列,也必须有
足够的生活经验作后备,
比如《中央帝国的财政密
码》和《中央帝国的哲学
密码》,来自我做财经记
者时期的观察和思考,而
《中央帝国的军事密码》
则是在走遍了全国,考察
了大量的山川地理之后才
敢动笔。就算是纯粹历史
讲述性质的《汴京之围》
,也综合了财政、经济、
军事、地理等多方面的知
识,只有这样,才能写出
活的作品,并且保证作品
更加可靠。
如果哪一天我只会坐
在家里等材料,就是我的
创作力死亡的那一天。
作为丝绸之路三部曲
中的一部,本书也是一部
总结性的书,将我近10年
来的游走和观察放在了一
本书里重新梳理。如果读
者朋友们读过我的其他游
记,可能会发现,本书的
观察有一些已经在我的六
本书里有了体现,它们分
别是被称为亚洲三部曲的
《印度,漂浮的次大陆》
、《三千佛塔烟云下》(
东南亚)、《骑车去元朝
》(蒙古),以及穿越三
部曲的《穿越百年中东》
、《穿越劫后中亚》(暂
未出版)、《穿越非洲两
百年》。
回顾这10年游历生涯
,会发现在观察和写作过
程中,我的心态和思绪都
有过不小的变化。写《印
度,漂浮的次大陆》时,
年少轻狂的我可以与印度
人一起爬火车、睡车站、
喝生水、吃素食,和他们
吵起架来也同样不含糊,
这样做都是为了按照印度
人的生活方式去观察他们
的生活。那时候的我不知
道病痛和恐惧,显得如此
单纯,笔调上也更加乐观
向上。
虽然在东南亚遭遇了
人生中第一场热病,在柬
埔寨看到了战争留下的创
伤,但都没有影响我乐观
的心态。即便在观察蒙古
时,我依然敢于骑自行车
单人穿越,甚至一路扎营
,而从来不担心自己的安
危。事实上,在蒙古我曾
经遭到过陌生人在夜间的
盘问,也曾经被人恶意威
胁过,被孩子扔过石头,
但这都无法挡住我好奇的
冲动,我也相信,即便有
过挫折,但我
精彩页
尽管过去了好几年,但我依然记得那个下午,在阿富汗首都喀布尔(Kabul)遇到的那位老人。
2016年夏日的一天,是我到达这座战乱的城市的第一天,也是我遇劫的前一天。我住在喀布尔新区沙瑞脑(Shari Naw)公园旁边的一个旅馆里,距离公园不远处,就是著名的鸡街(Chicken Street)。
鸡街是喀布尔最繁华的街道之一,这里曾是旅行者们必到的目的地,两侧的铺子里摆满了阿富汗特有的旅行商品。从鸡街上望去,可以看到后面著名的电视台山(Koh-e-Asmai,或者TV Mountain),上面有许多无线电发射塔,这座山也是北面新区和南面老区的分界线。
当我到达喀布尔时,虽然局势仍有起伏,但鸡街的店铺已经纷纷开张,只不过游人少了很多,大部分铺子空无一人,店员们显得无精打采。
在经过一家地毯店时,一位老人突然拉住了我,将我拉入了他的店里。他先用英语说了欢迎,接着换法语和我交谈,发现我不会法语,又改成德语(当然我也不会)。从他良好的发音,我猜测他受到的教育已经穿越了战争,到达了曾经的和平年代。
阿富汗的和平年代可以追溯到38年以前(以2016年为原点),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年龄只有超过了38岁,才有幸看到过和平是什么模样。他要是在和平年代受过完整的教育,那至少要60岁以上了。这个老人又有多少岁呢?
“我已经86岁,老家在加兹尼(Ghazni),在喀布尔生活了62年啦……”这位老地毯商拉着我的手,颤颤巍巍地告诉我,“我经历了国王、总统、苏联人、塔利班和美国人,他们都走了,只有我还活着……”
他说的话并不完全准确,因为在这一连串的本国和外国势力中,最后的美国人在2016年时还没有离开。
老人的家乡加兹尼位于阿富汗东南部,在从喀布尔去往南部最重要城市坎大哈(Kandahar)的道路上。在现代,人们认为坎大哈是阿富汗南方最重要的城市,这里也是塔利班的起源地。阿富汗战争期间,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Donald Rumsfeld)不断地重复坎大哈这个词,将这里当作除了喀布尔之外重点的打击对象。然而在历史上,南部最重要的城市却是加兹尼。这里曾经出过一个在整个南亚地区都举足轻重的王朝——加兹尼王朝(Ghaznavids);成吉思汗进攻阿富汗,加兹尼也是最主要的防守地点,并遭到了残酷的屠城。
老人名叫扎希尔(Zahir),与阿富汗最后一位国王同名。他的青年时期就在加兹尼度过,直到一位亲戚把他带到了喀布尔,成了鸡街上的一个学徒。之后他的大部分时间都在首都度过,经历了战争岁月,直到公元2016年,已经86岁的他仍然在经营着地毯铺子。 随着和他的闲聊,我也走进了他的店里。然后……我的心突然一紧,感觉到了疼痛……
在老人的商店里,地上塞满了折叠好的毯子,墙上则挂着那些更具风格、更容易卖掉的。其中,最显眼的一幅挂毯是这样的:上面绣的不是传统的穆斯林风格花纹,也没有那种伊斯兰教特有的静谧之美,而是密布着各种各样的武器。
由于知识的缺陷,我认不出这些武器的型号,只是简略数出了两种不同的坦克,两种固定翼飞机,两种直升机,三种冲锋枪和机枪,装甲车、炮车、炮弹、RPG(便携式火箭筒)、手雷、地雷……这些致人死命的武器都栩栩如生地出现在了地毯上。
老人以为我喜欢这样的图案,连忙解释说:这是最新风格……
不。我回答。我只是看了有些心疼。
P21-22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0 4:2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