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乌有乡消息(精)/汉译世界文学名著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英)威廉·莫里斯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莫里斯在《乌有乡消息》中以新旧对比的方法,一方面描写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幸福生活,另一方面揭露和抨击十九世纪末叶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故事描述伦敦一个社会主义者在参加一次关于社会主义问题的辩论之后,回家就寝,做了一场梦,在梦中发现自己生活在共产主义制度下的英国。通过实地观察,也通过和船夫迪克、不列颠博物馆图书管理员老哈蒙德、克拉娜和爱伦等人的接触交谈,这个自称“客人”的主人公惊奇地看到整个英国社会以及人们的精神面貌和生活习惯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目录
乌有乡消息
第一章 讨论后上床就寝
第二章 清晨游泳
第三章 宾馆和宾馆内的早餐
第四章 途中市场
第五章 路上的儿童
第六章 买东西
第七章 特拉法尔加广场
第八章 一个老朋友
第九章 关于爱情
第十章 问答
第十一章 关于政府
第十二章 关于生活的安排
第十三章 关于政治
第十四章 公众的事务是怎样处理的
第十五章 论共产主义社会中劳动缺乏推动力的问题
第十六章 在布卢姆斯伯里市场大厅里的午餐
第十七章 变革的经过
第十八章 新生活的开始
第十九章 驱车回汉默史密斯
第二十章 回到汉默史密斯宾馆
第二十一章 朝着泰晤士河上游前进
第二十二章 汉普顿宫和一个旧时代的歌颂者
第二十三章 伦尼米德的清晨
第二十四章 朝着泰晤士河上游前进的第二天
第二十五章 在泰晤士河上的第三天
第二十六章 顽固的人
第二十七章 上游地带
第二十八章 小河
第二十九章 泰晤士河上游的一个休息所
第三十章 到达目的地
第三十一章 在新人民中的一座老房子
第三十二章 宴会的开始——故事的结局
附:梦见约翰·鲍尔
第一章 肯特郡的老百姓
第二章 一个来自埃塞克斯郡的人
第三章 他们在十字架前会师
第四章 约翰·鲍尔的呼吁
第五章 他们听到了战争的消息,准备应战
第六章 镇梢之战
第七章 继续在十字架前讲话
第八章 威尔·格林家里的晚餐
第九章 生者与死者之间
第十章 两人谈论未来的时代
第十一章 从旧世界展望新世界是困难的
第十二章 如果不是为了变革之后的变革,变革有时反倒是一种灾难
序言
威廉·莫里斯和他的《乌
有乡消息》
黄嘉德
威廉·莫里斯是十九世纪
后半期英国一位杰出的积极
浪漫主义诗人和小说家,同
时又是英国社会主义运动的
先驱者之一。
十九世纪的后半期,是
英国从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
过渡的时期。在国外,它对
殖民地进行疯狂的扩张和掠
夺;在国内,它对劳动人民
进行残酷的剥削。到八十年
代,英国发生了严重的经济
危机,劳动人民的生活更加
贫困,因此阶级矛盾趋于激
化。工人为了要求增加工资
和改善劳动条件,曾经举行
过多次大罢工,对资本家展
开斗争。英国统治集团尽管
试图用武力疯狂镇压劳动人
民,但也无法阻止工人运动
日益高涨的浪潮。与此同时
,社会主义的思潮在英国无
产阶级和具有民主思想的知
识分子当中重新兴起。一些
宣传社会主义的团体如社会
主义者同盟等也应运而生。
这些团体对于推动当时工人
阶级的斗争起了一定的作用

莫里斯于1834年3月24日
诞生在英国埃塞克斯郡沃尔
瑟姆斯托城一个富商的家庭
。他的父亲是一个拥有不少
地产的证券经纪人。莫里斯
从小酷爱文艺,特别是酷爱
中世纪的艺术和建筑。他在
少年时代沉浸在英国浪漫主
义诗人拜伦(G.G.Byron,
1788-1824)和雪莱
(P.B.Shelley,1792-1822
)的作品中。浪漫主义者那
些不满现状、反抗压迫、以
歌颂自由平等、强调个性解
放为主题的诗篇,在他的思
想感情上引起了强烈的共鸣
。对于少年莫里斯来说,艺
术的世界和幻想的世界不但
是逃避庸俗的资本主义社会
的安乐乡,而且也是反抗它
的根据地。
在牛津大学学习期间
(1853-1855),莫里斯跟
一些志同道合的青年(包括
当时的著名诗人和画家但丁
·罗塞蒂和后来的著名画家
伯恩-琼斯Burne-Jones,
1833-1898)等以“拉斐尔前
派协会”为中心,从事社会
活动和艺术研究。
莫里斯在大学学习时期
就开始写诗。他在1856年
和他的文友创办了一个月刊
,叫做《牛津和剑桥杂志》
(The Oxford and
Cambridge Magazine)。
他的早期作品多数在这个杂
志上发表。
离开牛津大学之后,莫
里斯一方面在一个建筑事务
所工作,另一方面和罗塞蒂
等致力于艺术的研究。他起
初从事绘画,不久就转入诗
歌创作。1858年,他出版
了第一部诗集《捍卫桂尼维
尔和其他诗歌》(The
Defence of Guenevere and
Other Poems)。
1861年,莫里斯和他的
文友开设了一家美术装饰公
司,承办美术设计、户内装
饰等业务,同时制作染色玻
璃、雕刻的家具、刺绣、地
毯、窗帘等家庭用品。这家
公司所宣布的宗旨是:通过
艺术来改变英国社会的趣味
,使英国公众在生活上能够
享受到一些真正美观而又实
用的艺术品。莫里斯认为实
用装饰术起源于民间,因此
极力主张把纯洁的、健康的
趣味还给人民。他在实用装
饰术和美术史方面所进行的
活动,对于他的进步世界观
的形成和他的文艺创作的造
诣起了重大的作用。通过实
用美术的研究,莫里斯建立
了自己的美学观点,从而在
这个基础上意识到资本主义
文化的庸俗和贫乏,开始认
识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本质
,并下定决心要以文艺作品
为武器,对不合理的社会制
度进行斗争。
……
其次,莫里斯虽然认为
在共产主义社会里,繁重的
劳动将用机器来代替,可是
他过分强调手工业的作用,
而把机械工业放在次要的地
位。他把机器跟资本主义制
度下的粗制滥造联系起来,
跟奴隶和奴隶主联系起来。
他认为在新社会里,人们一
定会“以机器不能产生艺术
品为理由、以艺术品的需要
越来越大为理由,悄悄地把
机器一架又一架地搁置起来
”。他觉得在未来的社会里
,个人的手工劳动应该是主
要的劳动方式。他甚至认为
书籍可用手抄或者用手工方
法印刷,因而不需要大规模
的机器印刷业。尽管他在第
七章和第二十四章里也曾含
糊地提到在新社会人们可以
使用新的动力,但他对人类
技术的进步并没有怀着热烈
的期望。这就充分反映了他
的小手工业者的思想感情。
第三,莫里斯还不懂得
怎样组织和领导人民群众进
行大罢工和武装革命,还不
懂得工人阶级政党和领袖在
社会主义革命中所起的重大
作用,因此,他对于领导工
人运动的人物,也只是笼统
地用“领袖们”一类的名词。
他在这部小说里,没有能够
塑造工人阶级的正面人物形
象,因此就不能通过具体英
雄人物形象的突出刻画来更
集中地表现人民群众的思想
感情和斗争生活。
尽管在英国文学史上,
《乌有乡消息》是描写工人
阶级通过武装革命彻底改造
社会的第一部小说,但因为
莫里斯并没有真正掌握无产
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
革命理论,没有完全接受马
克思主义的革命道路,凭着
他的许多美好的预见和热情
的愿望,终于只能写出这么
一部属于空想社会主义的小
说。
导语
本书是一部以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为题材的优秀的长篇空想小说。
《乌有乡消息》是莫里斯的代表作,是西方文学上一部以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为题材的优秀的长篇空想小说。
莫里斯在书中以“地上乐园”为主题,把乌托邦的理想和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具体目标结合起来了。
精彩页
第一章 讨论后上床就寝
一位朋友说,有一天晚上,在社会主义者同盟那里展开了一场活跃的讨论,内容是关于进行革命那天将会发生什么事情,最后谈锋转移,许多朋友发表了强有力的言论,对于那充分发展的新社会的前途,提出了他们的观点。
我们的朋友说:就这个题目而论,这次的讨论是心平气和的;因为在座的人全都习惯于公共集会,习惯于听了演讲之后的辩论,所以即使他们不倾听彼此的意见(简直不能期望他们会这样做),他们却也不是老想同时发言,像一般上层社会人士在谈论他们感兴趣的题目时那样。至于其他情况,当时有六人出席,因此也就代表了政党的六个派别,其中四个派别有着坚定而有分歧的无政府主义见解。我们的朋友说,他非常熟悉的一个派别代表在讨论开始时静静地坐着,几乎一言不发,可是后来也卷入了这场讨论,最后大喊大叫,咒骂其他的人都是傻瓜。在这之后,发生了一场吵闹,接着是一阵沉默。这时候,上述那个派别代表很友好地向在座的人道了晚安,独自个儿动身回到西郊的寓所,使用的交通工具乃是文明强迫我们使用而成为习惯的交通工具。当他坐在那个装满了匆忙而怨愤不满的人群的蒸笼——即地下铁道的车厢时,他和别人一样,在闷热的空气中感到怨愤不满,同时又怀着自我责咎的心情反复考虑许多出色的、令人信服的论点,这些论点他虽然十分熟悉,却在刚才举行的讨论会中忘得干干净净,没有引用。可是,这种心境对他来说是常有的,因此持续得并不很久。他由于讨厌自己在讨论时发过脾气(这对于他来说也是常有的事)而感到短暂的不安,在这之后,他对讨论的内容左思右想,可是依然感到不满和不快。他自言自语地说:“但愿我能看到这么一天的到来;但愿我能看到这么一天!”
当他说完这句话的时候,地下火车停在他准备下车的车站,从这里步行五分钟就可以到达他的寓所;这个住宅坐落在泰晤士河岸边,距离一座丑陋的吊桥不远。他走出车站,心里依然感到不满和不快,口中喃喃自语地说:“但愿我能看到这么一天!但愿我能看到这么一天!”可是,他朝着泰晤士河走了没有几步(据那位叙述这个故事的朋友说),心里一切不满和烦恼就似乎都云消雾散了。
那是初冬的一个美丽的夜晚,空气凛冽的程度刚好使人在离开闷热的房问和臭气熏人的火车车厢之后感到心旷神怡。不久以前稍微转到西北方向的风已经吹散了天空的云,只留下一两片迅速地向天际飘去。一钩新月升到半空中;当这个回家的人看见这掩映在一棵高大而古老的榆树枝丫间的月亮时,他几乎忘记他是在破旧的伦敦郊区,觉得自己仿佛是在一个美妙的乡间庄园——的确比他所熟悉的幽深的乡间更加美妙。
他一直走到河边,徘徊了一会儿,由低低的堤岸上眺望那给月光照耀着的河水;这时刚近满潮,闪烁的水流向奇齐克中洲Ⅲ滚滚地冲过去;至于下流那座丑陋的桥梁,他没有注意到它,也没有想到它,只有在他觉得看不到下游那一排灯光的一刹那间(我们的朋友说),他才想起了它。后来他走到他的寓所的大门口,开门进去;他刚把门关上,就把刚才讨论会上那些引人深思的卓越逻辑和预见忘得一干二净。至于讨论会本身,在他的脑海中也没有留下什么痕迹,只有一种希望,一种过着和平、安宁、清净、友好的日子的模糊的希望,这种希望现在已经变成了一种快感。
他怀着这种心情上床就寝,按照习惯在两分钟内进入睡乡;可是(与他的习惯相反)不久又醒了过来,而那种不寻常的完全清醒的状态有时甚至也会使一向睡眠很好的人感到惊奇。在这种状态之下,我们觉得我们的心智异乎寻常地灵敏,而我们曾经经历过的一切糟糕透顶的事情、我们生活上所遭遇到的耻辱和损失,全都硬是要挤到前面来,让我们的灵敏的心智去加以考虑。
在这种状态之下,他躺在床上(我们的朋友说),直到他几乎开始觉得满有意思:直到他所干过的蠢事使他觉得好笑,而呈现在他眼前(他看得非常清楚)的那些纠缠不清的事情开始形成一个使他觉得有趣的故事。
他听见时钟敲一点,敲两点,敲三点;在这之后,他又熟睡了。我们的朋友说,他又醒过来一次,后来经历了一些令人非常惊奇的事件,这些事件我们的朋友认为应该讲出来给我们的同志和广大的公众听,因此打算马上加以叙述。可是我们的朋友说,我认为我最好还是用第一人称的方式来叙述这些事件,如同我亲身经历过的一样;这样对我来说的确比较容易,也比较自然,因为我比世界上任何人更了解我谈到的这位同志的感觉和愿望。
P3-6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5: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