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极高明与道中庸(补正沃格林对中国文明的秩序哲学分析)(精)/古典与文明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政治理论
作者 唐文明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聚焦沃格林的《秩序与历史》,尤其是《天下时代》,试图回答“沃格林不同时期究竟如何看待中国文明”和“我们应当如何评价沃格林的中国文明研究”这两个关键问题,在梳理其秩序哲学全貌并且高度认同其秩序哲学理路的基础上,补充沃格林原有分析的不充分性,修正不正确性,进而回应中国文明如何通过持续不断地向西方文明进行深度学习,从而获得自身的更新这一更为宏大的历史性课题。
作者简介
唐文明,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清华大学道德与宗教研究院副院长、儒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华孔子学会秘书长。主要研究领域:伦理学、中国哲学与宗教学。美国联合神学研究院(GRADUATE THEOLOGICAL UNION AT BERKELEY)、哈佛燕京学社(HARVARD-YENCHING INSTITUTE)、香港中文大学、台湾大学、香港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访问学者。已出版著作:《与命与仁:原始儒家伦理精神与现代性问题》(河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近忧:文化政治与中国的未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隐秘的颠覆:牟宗三、康德与原始儒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年版);《敷教在宽:康有为孔教思想申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秩序哲学与古典文明研究
第二章 《秩序与历史》中的历史哲学与奥古斯丁
第三章 《秩序与历史》前三卷中的中国文明问题
第四章 历史理解上的新进展与《秩序与历史》的新定向
第五章 对轴心时代说的解构与天下时代说的提出
第六章 意识的平衡与失衡
第七章 对中国天下的专门分析
第八章 由多个天下的存在而引发的历史哲学问题
第九章 精神突破与教化模式
第十章 三才之道与中国文明的平衡艺术
参考文献
序言
古典学不是古董学。古
典学的生命力植根于历史文
明的生长中。进入21世纪以
来,中国学界对古典教育与
古典研究的兴趣日增并非偶
然,而是中国学人走向文明
自觉的表现。
西方古典学的学科建设
,是在19世纪的德国才得到
实现的。但任何一本写西方
古典学历史的书,都不会从
那个时候才开始写,而是至
少从文艺复兴时候开始,甚
至一直追溯到希腊化时代乃
至古典希腊本身。正如维拉
莫威兹所说,西方古典学的
本质和意义,在于面对希腊
罗马文明,为西方文明注入
新的活力。中世纪后期和文
艺复兴对西方古典文明的重
新发现,是西方文明复兴的
前奏。维吉尔之于但丁,罗
马共和之于马基雅维利,亚
里士多德之于博丹,修昔底
德之于霍布斯,希腊科学之
于近代科学,都提供了最根
本的思考之源。对古代哲学
、文学、历史、艺术、科学
的大规模而深入的研究,为
现代西方文明的思想先驱提
供了丰富的资源,使他们获
得了思考的动力。可以说,
那个时期的古典学术,就是
现代西方文明的土壤。数百
年古典学术的积累,是现代
西方文明的命脉所系。19世
纪的古典学科建制,只不过
是这一过程的结果。随着现
代研究性大学和学科规范的
确立,一门规则严谨的古典
学学科应运而生。但我们必
须看到,西方大学古典学学
科的真正基础,乃在于古典
教育在中学的普及,特别是
拉丁语和古希腊语曾长期为
欧洲中学必修,才可能为大
学古典学的高深研究源源不
断地提供人才。
19世纪古典学的发展不
仅在德国而且在整个欧洲都
带动了新的一轮文明思考。
例如,梅因的《古代法》、
巴霍芬的《母权论》、古朗
士的《古代城邦》等,都是
从古典文明研究出发,在哲
学、文献、法学、政治学、
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等
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
尼采的思考也正是这一潮流
的产物。20世纪以来弗洛伊
德、海德格尔、施特劳斯、
福柯等人的思想,无不与他
们对古典文明的再思考有关
。而20世纪末西方的道德思
考重新返回亚里士多德与古
典美德伦理学,更显示古典
文明始终是现代西方人思考
其自身处境的源头。可以说
,现代西方文明的每一次自
我修正,都离不开对古典文
明的深入发掘。正是在这个
意义上,古典学绝不仅仅只
是象牙塔中的诸多学科之一
而已。
由此,中国学界发展古
典学的目的,也绝非仅仅只
是为学科而学科,更不是以
顶礼膜拜的幼稚心态去简单
复制一个英美式的古典学科
。晚近十余年来“古典学热”
的深刻意义在于,中国学者
正在克服以往仅从单线发展
的现代性来理解西方文明的
偏颇,而能日益走向考察西
方文明的源头来重新思考古
今中西的复杂问题,更重要
的是,中国学界现在已经超
越了“五四”以来全面反传统
的心态惯习,正在以最大的
敬意重新认识中国文明的古
典源头。对中外古典的重视
意味着现代中国思想界的逐
渐成熟和从容,意味着中国
学者已经能够从更纵深的视
野思考世界文明。正因为如
此,我们在高度重视西方古
典学丰厚成果的同时,也要
看到西方古典学的局限性和
多元性。所谓局限性是指,
英美大学的古典学系传统上
大多只研究古希腊罗马,而
其他古典文明研究例如亚述
学、埃及学、波斯学、印度
学、汉学以及犹太学等,则
都被排除在古典学系以外而
被看作所谓东方学等等。这
样的学科划分绝非天经地义
,因为法国和意大利等的现
代古典学就与英美有所不同
。例如,著名的西方古典学
重镇,韦尔南创立的法国“
古代社会比较研究中心”,
不仅是古希腊研究的重镇,
而且广泛包括埃及学、亚述
学、汉学乃至非洲学等各方
面专家,在空间上大大突破
了古希腊罗马的范围。而意
大利的古典学研究,则由于
意大利历史的特殊性,往往
在时间上不完全限于古希腊
罗马的时段,而与中世纪及
文艺复兴研究多有关联(即
使在英美,由于晚近以来所
谓“接受研究”成为古典学的
显学,也使得古典学的研究
边界越来越超出传统的古希
腊罗马时期)。
……
我们不妨说,汉、宋两
大古典学传统为中国的古典
学研究提供了范例,清人的
古典学成就则确立了中国古
典学的基本规范。中国今日
及今后的古典学研究,自当
首先以自觉继承中国“三次
古典学时代”的传统和成就
为己任,同时汲取现代学术
的成果,并与西方古典学等
参照比较,以期推陈出新。
这里有必要强调,任何把古
典学封闭化甚至神秘化的倾
向都无助于古典学的发展。
古典学固然以“语文
学”(philology)的训练为
基础,但古典学研究的问题
意识、研究路径以及研究方
法等,往往并非来自古典学
内部而是来自外部,晚近数
十年来西方古典学早已被女
性主义等各种外部来的学术
思想和方法所渗透占领,仅
仅是最新的例证而已。历史
地看,无论中国还是西方,
所谓考据与义理的张力其实
是古典学的常态甚至是其内
在动力。古典学研究一方面
必须以扎实的语文学训练为
基础,但另一方面,古典学
的发展和新问题的提出总是
与时代的大问题相关,总是
指向更大的义理问题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3 17: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