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分为三个章节。第一章以政治经济学为主题,包含两个部分:一个是梅西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中产业地理学思想的演进,其对象是“劳动的空间分工”,核心术语是“区位”、“区域”和“聚集”;另一个是卢森堡、布哈林、列宁的帝国主义论和曼德尔的晚期资本主义理论,它们是对梅西缺乏战后新自由主义的大背景下全球性经济学理论的补充,同时也是彰显后者空间理论在左翼思想中的脉络。第二章以空间理论为主题,同样包含两个部分:一个是梅西第二阶段末期到第三阶段其空间元理论的发展,以与哈维等人的理论分歧为出发点来展开她自己的空间理论逻辑,核心术语是“地方”和“后现代”;另一个则是在空间观上根据与梅西术语和逻辑上的关联性对列斐伏尔、哈维和拉克劳相关理论进行阐述,不仅检验梅西是否误读和误用了他们的思想,还能在左翼思想史上为梅西定位。第三章相对来说起附属和补充作用,关注于梅西两个时常为人所提及又是其现实政治落脚点的“女性主义”和“世界城市”,意在表明它们与梅西的空间元理论保持了一致性,是后者必然的政治归宿,同时也暴露出其理论与政治取向的命门。 作者简介 洪北頔,法学博士,南京体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毕业于南京大学哲学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主要从事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左翼激进思想研究。 目录 前言 一、梅西的身 二、后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空间理论:梅西理论的特殊意义 三、梅西的思想阶段与文献状况四、梅西思想的国内外研究状况 五、本文的任务和方法 第一章 产业就业地理学与劳动的空间分工:帝国主义论背景下的梅西政治经济学研究 第一节 对梅西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和方法的概述 一、梅西政治经济学的特殊对象和问题 二、经济学与地理学相遇的一般法论 第二节 从帝国主义论到晚期资本主义:空间在政治经济学中的显露 一、资本积累与再生产:卢森堡对空间问题的提出 二、布哈林对卢森堡资本积累论的批评 三、帝国主义与革命:列宁对空间政治问题的把握 四、晚期资本主义:曼德尔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基本判断 第三节 区位与区域:梅西的早期政治经济学研究 一、对“区位理论”的批判 二、“区域”概念的形成 第四节 劳动的空间分工:梅西成熟时期的政治经济学批判 一、对英国本土产业地理的分析 二、梅西政治经济学中的空间方法论 第二章 空间与政治:梅西基于地方的空间理论深化 第一节 经典空间理论的研究路径:一种“新马克思主义”思路 一、空间的生产:列斐伏尔空间观概览 二、灵活积累:哈维的空间理论概述及其对后现代的批判 第二节 政治主体原理后马克思主义中的空间观 一、脱位:拉克劳激进政治里的空间观 二、管窥德里达的延异思想及其空间潜能 第三节 空间与地方:梅西的空间元理论 一、梅西对生成论与结构主义空间观的批判 二、后现代与地方:对哈维和拉克劳的批判 三、地方与空间:政治在梅西空间理论中的理论化 第四节 意识形态与主体:阿尔都塞理论在梅西思想中褪袪及其固有缺陷 一、阿尔都塞式结构主义的政治维度与梅西的用 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阿尔都塞的主体理论及其缺陷 三、措置与主体:从“不正常的人”看福柯的主体理论 第三章 梅西空间政治理论的延伸与缺失 第一节 权力几何学:面对资本主义空间压迫的新型政治 一、作为霸权参与的批判尚塔尔·墨菲对“权力几何学”的解读 二、哲学地理学视角下的“权力几何学”:阿伦·萨尔达尼亚对梅西思想的定位 第二节 世界城市:梅西激进地理学的现实落脚点 第三节 女性主义:梅西空间理论的附属 第四节 梅西女性主义的重要参照:哈拉维的赛博朋克与后人类学 一、哈拉维对20世纪女性主义历史的概述 二、赛博格世界 三、政治与几何结论 一、新马克思主义与后马克思主义相遇:多琳·梅西的理论贡献 二、批判与行动:多琳·梅西思想的政治意义 参考文献 附录:多琳·梅西个人文献年表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