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读懂孩子(周鼎文家庭教育智慧) |
分类 | |
作者 | 周鼎文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着力探讨问题孩子的深层心理,从而让我们看到孩子爱的方式,激发孩子持续的内驱力,也让这个家源源不断地产生前进的力量。具体内容从七个方面展开,告诉我们怎样才能真正地了解孩子,孩子的反馈信息代表了什么,这些对于我们教育孩子都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让我们能够更快地掌握技巧,在处理孩子的事情上事半功倍。 作者简介 周鼎文 亚洲系统排列大会主席 道石教育创办人 生命教育导师 台湾淡江大学教育心理研究所特邀讲师 中科院心理所后现代心理学高峰论坛专业委员会主任 北京大学EMBA总裁班《企业领导人系统心理学》特聘讲师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社会心理学兼职教授 他是国际知名导师,不仅在海峡两岸暨香港、澳门开设课程,在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也有课程,协助人们在个人成长、家庭关系与企业组织,面对瓶颈,迈向成功幸福之道。著有《爱与和解》《读懂孩子:周鼎文家庭教育智慧》《家庭系统排列:核心原理、操作实务与案例解析》等书。 为了更好地服务更多的生命,周老师发愿:“培育1000名正知正念、谦卑精进的专业导师,携手1万名大爱无疆、服务生命的义工,支持更多的人、家庭和企业实现健康快乐﹑幸福智慧的生命!” 目录 自序:“爱与归属感”是孩子的答案 第一章 孩子如何爱自己的家 人的本能是什么 良知警报器何时响起 看到如实生命,活出真正自己 爱就要实践生命的五大法则 第二章 孩子是家庭最好的镜子 静观镜照,挖掘孩子行为背后的家庭真相 为爱承担,问题孩子只是家庭的“替罪羊” 家族系统排列,用一种新视角看见孩子 练习 画出家族系统图 第三章 孩子的行为在说什么 面对孩子的问题行为,家长要有所觉知 孩子心中需要爸爸的位置 离婚夫妻如何陪伴孩子成长 特别话题:隔代教养 内在排列:面对父母冲突或离异 系统观读懂孩子:常见行为问题 家有儿女Q&A 练习1 称赞孩子像对方的优点 练习2 如何帮孩子修正行为 第四章 孩子的情绪在说什么 孩子情绪问题里有多少承担 与孩子一起走出亲人过世的悲伤 堕胎,痛的绝非只有母亲 内在排列:为堕胎的孩子祈祷 系统观读懂孩子:常见情绪问题 家有儿女Q&A 练习1 静心呼吸,陪孩子调整情绪 练习2 当孩子有情绪时,具体的应对技巧 第五章 孩子的人际关系在说什么 中断的联结如何影响孩子的人际关系 重新联结母亲,帮助孩子建立人际亲密关系 归属感对于孩子等同于爱和幸福 用更好的方式来面对家族秘密 内在排列:联结生命的源头 系统观读懂孩子:记住常见人际问题 家有儿女Q&A 练习1 教孩子交朋友,加入新团体 练习2 如何面对其他孩子的嘲笑戏弄 第六章 孩子的疾病在说什么 看见孩子,而不只是看见疾病 “多动”孩子的背后,是充满争吵与冲突的家 爱阻塞,所以心也阻塞 战争创伤对后代影响有多大 对不起,我们不该恣意伤害你们 内在排列:对世间万物的祈祷 系统观读懂孩子:常见疾病 家有儿女Q&A 第七章 我的教育观 什么是真正的成功 爱的系统教育 永远不能忘记品德教育 表达自己、关怀他人就是成功的情绪教育 孩子,我们这一生为何而来 练习 小时内行动 附录1 给家长的家族关系检视表 附录2 读懂孩子——生命教育/家庭教育在校专案实施计划 附录3 百万家庭读懂孩子读书会筹办计划与讨论提纲 附录4 道石教育(TAOS)简介 附录5 延伸阅读 序言 “爱与归属感”是孩子的 答案 这些年,我帮助了许多 孩子和家庭朝向幸福快乐。 我看到每对父母都爱自己的 孩子,也看到每个孩子都爱 自己的父母与家人。但既然 都有爱,为什么还是出现了 许多问题——行为偏差、情 绪困扰、学习问题、人际关 系出状况,甚至生出许多疾 病? 这些问题都是不好的吗 ?它们是否在告诉我们什么 ?想了解这些问题背后的根 源,我们就要学会用一种新 视角来看孩子,那就是用“ 系统观”来看孩子,孩子的 生理心理系统、家庭家族系 统、人际关系系统,以及社 会国家集体系统,乃至更大 的生态系统对孩子都有重大 的影响。透过系统观,我们 才能更好地了解孩子,读懂 孩子。 在辅导了数千个家庭之 后,我发现这所有的系统影 响孩子最关键的点就在—— “爱与归属感”。它几乎是每 个人心中的渴望,也是我们 在温饱后要达到人生理想的 那座桥梁。尤其对正处于成 长阶段的孩子而言,它更显 重要。在帮许多家庭做辅导 时,我发现许多孩子的问题 就出在找不到“爱与归属感” 。 因此,如果你不了解“爱 与归属感”,就没有办法真 正了解你的孩子。 本书用深入浅出的方式 告诉你,爱与归属感是什么 ,爱与归属感在孩子的深层 心理、家族系统,以及社会 、生态系统里如何影响孩子 。透过实例与解说,从孩子 们的行为、情绪、人际关系 和疾病四个面向来了解与引 导孩子。更重要的是,我们 找到了转化的钥匙,让爱与 归属感不再是负面的负担, 反而可以成为孩子成长的助 力;让家族的系统动力不再 是孩子的牵绊,而能转化成 孩子坚强的靠山。如此一来 ,危机就能变成转机,烦恼 就能变成智慧,疾病就变成 了祝福。 要如何办到呢?父母要 以身作则。 想了解孩子,首先我们 要了解自己,因为我们每个 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个孩子 。你要觉察自己是什么样的 人?你有怎样的身心、情绪 、行为与人际模式?你是如 何过你的人生的? 最重要的是,觉察你是 如何在爱?觉察自己的爱是 “盲目的爱”还是“成熟的爱” 。什么是“盲目的爱”?就是 害怕失去归属感而让自己用 牺牲、承担、跟随或受苦的 方式,重复家族不幸命运的 爱。什么是“成熟的爱”?就 是能回到自己的序位,尊重 家族系统中所有成员的爱, 遵循“生命五大法则”的爱。 我们能否将“盲目的爱”转变 为“成熟的爱”,不仅为孩子 做了一个示范,更直接影响 着我们能否实现自己的人生 理想。 了解自己才能了解孩子 ;改变自己,孩子也会跟着 改变。 我在辅导的过程中看到 许多家长和孩子,因为明白 了什么是成熟的爱,明白了 生命的法则,他们的人生确 实发生了令人欣喜的改变。 怀着这一份感动,我写了这 本书。这本书凝聚我多年观 察与工作的经验,有新兴的 理论支持与真实的案例解说 ,再加上内在引导与具体实 用的练习。各位读者,不管 你是家长、教育学者或专业 助人者,如果能用心跟着本 书的内容走,领悟与实践其 中的道理,熟练这些引导与 练习,我确信会让你在陪伴 孩子的过程里,学会爱、收 获爱、成就爱,从而将自己 与孩子带往一种光明、理性 、成熟的爱当中。 如何读这本书?关键就 是要敞开心胸,反观自己, 并亲身去探索与实践。有伴 侣的,最好跟伴侣一起读, 这样你们可以共同成长,一 起讨论如何教导孩子。你也 可以读给孩子听,循序渐进 ,一次读一个段落,并和孩 子一起做练习;大一点的孩 子也可以自己读,相信孩子 们会在潜移默化中自行吸收 领悟。老师们可以带学生读 并做练习,安排进度让学生 分组运用创意,例如表演、 朗读与讨论等方式,把书中 的知识用相对直观的方式呈 现出来,这样学生自己会领 悟得更多。 本书最后一章是未来教 育所关注的新焦点,也就是 爱的系统教育、品德教育、 情绪教育及生命教育的结合 。我在这章做了扼要的重点 说明。这几项教育项目在过 去已有许多进展,如能有所 结合,将为更多家庭与孩子 带来甚多益处,我极力推广 ,目的是让更多人受益。 本书能够付梓要感谢海 宁格老师及我所有的老师, 还有TAOS道石教育、出版 人贝为任先生、心灵工坊所 有工作人员,柯琳娟老师、 吴慧玲老师及所有参与者的 付出。最要感谢的是所有曾 来找我协助的家长与孩子们 ,你们用生命来增长我们的 智慧,你们面对困难的勇气 和渴望成长的决心更令人钦 佩。在我心里,这本书是我 们共同的著作,是用心、用 爱、用专业、用辛酸、用血 泪,甚至用生命所写的一本 书,我在这里极力推荐给大 家,只要是当过孩子的人, 都应该读一读。 是的,孩子是我们的过 去、现在和未来,因为我们 每个人也都曾经是孩子。这 本书不但可以启发孩子,更 可以启发我们自己。读完本 书你会发现,孩子问题的背 后都是爱,每个孩子的心灵 都是美好的;你也会发现自 己的心灵也是美好的。透过 这份启发,我们将实现更美 好的未来! 关于本书中的练习 本书各章中的练习,有 些是我 导语 本书是一本关于孩子家庭教育的书籍,从书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很多以前我们忽视的问题,学会更好地和孩子们交流沟通,让家庭更加和谐有爱,让孩子更加健康地成长。 通过本书,家长将看到孩子对家庭的爱与承担,陪孩子一起面对成长的烦恼。教育工作者将找到新的视角应对孩子的日常行为偏差、情绪变化等状况,为不同的孩子提供更包容、有爱、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助人者们将从更深的角度探索孩子问题背后的心理动能,从而得到切实有效的解决办法。 书评(媒体评论) 教育,就是为社会培养“ 好孩子”“好公民”。首先就 要学会尊重父母、他人、社 会及生态平衡。本书提到的 “序位法则”在家庭关系和社 会关系中的运用,不仅能帮 助父母更好地审视自己,还 能从实例中学习如何处理孩 子的问题。这是一本真正能 够帮助家长做好家庭教育的 好书。 ——孙学策 著名德育专 家、教育部德育处第一任处 长 一本让我们更了解孩子 内心的心灵地图。当我们从 心出发,以孩子为本,我们 就能真正看到孩子,了解孩 子的内心。一旦内心的联结 开始建立,父母和孩子的互 动就能更加有爱、和谐。孩 子也更容易接受我们的帮助 ,更健康地长大。 ——陈纪英 著名心理专 家、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心理 中心创建人 这本书让我更加坚信, 没有一个孩子是有问题的。 那些我们表面看上去有“问 题”的孩子,不过是我们没 有帮他们找到自身的优点和 长处。如何读懂孩子,让他 们更快乐地学习、成长,本 书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让家 长们站在“系统”的高度,找 出解决之道。 ——魏书生 著名教育家 、东联教育研究院院长 精彩页 个人需求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Abraham Maslow)在他的需求层次理论(见图2)中,将个人需求从低到高依次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与归属感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这也就是说,一个人最基本的需求是活着,有了基本的存活条件之后,他才会进一步生出精神需求,如希望生活在关爱当中,希望拥有归属感,希望得到尊重,进而实现自己的价值。 同样地,当我们的孩子不愁吃穿,生活安全的需求被满足之后,他自然会想要满足更高层次的需求,而“爱与归属感”正是人在孩童阶段最大的需求。归属感就像是孩子心灵的食物,孩子为得到这些食物会采取一些行动,会让一些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只是这些事情并不一定对他自己有利,例如行为触法、情绪困扰、身体疾病、人际问题、学习障碍等。甚至有一些孩子,会无意识地重复家族成员的命运,如会生病或者出现意外。 怎样获得归属感?答案就是:做相同的事,与家人经历相同的状况。这样我们会感觉到自己归属于这个家。从哪里最容易看出来?从一个家庭的饮食。比如说,有些家庭喜欢吃辣,一吃辣,他们就会觉得自己归属于这个家,不吃辣就会对这个家产生疏离感。因此,做相同的事情,会让人感觉到归属感,这份归属感的需求会影响人生的种种结果。 又比如,父母如果婚姻生活不幸福,孩子想与他们产生归属感,就会跟他们发生相同的事情,不知不觉中,他自己的情感也会不顺利。最特别的是,这种归属感的要求已经超越了脑中想要幸福婚姻的需求,它是无意识的,它会推动我们不知不觉地复制家人的命运。我见过很多孩子为了归属感、为了让爸爸妈妈复合,他们会生病,或做一些违背健康快乐生活的举动,甚至情绪、学习乃至人际关系都会出问题。因为孩子在潜意识里感受到的都是:如果我做相同的事情或和家人有一样的命运,我的心就会得到归属的满足,否则我就会有罪恶感和孤独感。由此我们会发现,孩子对归属感的要求非常强烈,已经超过理智上的判断。 但不论出发点怎样,这些都是一种低层次的归属感,是一种盲目的爱。如此,我们就没有办法实现更高层次的归属感与人生理想。而事实是,当我们用更成熟的爱的方式来爱家人时,我们会发现,其实我们仍旧是归属于这个家的。明白这个事实才是自尊真正产生的契机。我们内心感知到的罪恶感是无法避免的,但当我们可以用“让自己过得更好”的方式来爱这个家时,我们的爱就变得不一样了。 从跟随的、盲目的、重复的爱中解脱出来,活出属于自己的人生,这就是成长。它需要一份觉知与勇气,大人小孩都一样。尤其是为人父母,除了让孩子温饱,最重要的是教孩子学会如何爱,让孩子从“盲目的爱”成长为“成熟的爱”。这样他才能健康快乐地长大,有力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那么,到底该如何爱?归属感的层次要如何提升呢?要做到这些,我们就要领悟“爱的法则”,也就是“生命五大法则”——整体法则、序位法则、平衡法则、事实法则、流动法则。这五大法则,后文我们会具体介绍。 系统需求 我们可能对系统知识并不熟悉,但是它却对我们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我们每个人都在系统里。系统是一个集体的组成,小到家庭系统、国家社会系统、生态系统,大到地球、太阳系的系统。其中,家族系统对人的影响比我们想象中的更加广泛。孩子的许多行为、情绪、人际、身心等状况无一不受其影响。 家族系统(见图3)就像一个巨人,如同个人有需求一样,家族系统本身也有其需求。家族系统的需求包括:家族系统完整性的需求、遵守先后次序的需求、平衡的需求、为了让家族存活而共同形成的核心事实与共同理念的需求,以及生命传承的流动需求。 P4-6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