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俄语布克奖曾是当代俄罗斯文坛最大的一个非官方文学奖项,与当代俄罗斯文学的发展进程密不可分,人们可以通过该奖项的获奖作品了解俄罗斯社会发展的历史轨迹和现实状况。本书采用文本细读与理论视角相结合的方法,选取了部分(22部)获奖作品,从个体“存在”的困境、知识分子命运的忧思、对苏联的怀旧、战争中的人性拷问、自我的迷惘与求索、生命意义的探寻等主题入手,对作品的思想内涵、价值理念、审美视角、艺术手法等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梳理、剖析与阐释。本书是国内学者首次较为系统全面介绍并研究俄语布克奖获奖作品的成果,对丰富俄罗斯文学史,以及对当代俄罗斯文学教研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可供从事俄罗斯文学研究的学者、师生及广大俄罗斯文学爱好者阅读。 作者简介 闫吉青,河南大学外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南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外国文学研究所成员,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俄罗斯文学。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河南省教育厅项目3项;独立发表论文30余篇;获“河南大学师德先进个人”荣誉称号、河南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等奖项。 目录 序 绪论 第一节 俄语布克奖溯源 第二节 俄语布克奖获奖作品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第三节 俄语布克奖获奖作品研究的内容 第一章 个体“存在”的困境 第一节 《审讯桌》:人性的异化与生存的荒诞 第二节 《攻克伊兹梅尔》的历史省思 第三节 《他人的书信》:庸俗生存状态的展示 第四节 《返回埃及》:果戈理传统与俄罗斯民族拯救之路的探寻 第五节 《杀死鲍布雷京:一场谋杀案》:成长的迷失 第二章 知识分子命运的忧思 第一节 《命运线》:俄国两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对话 第二节 《兽笼》:苏联知识分子颠沛流离的人生命运 第三节 《烟雾笼罩着古老的阶梯》的新历史主义解读 第四节 《库科茨基医生的病案》的两重时空 第三章 对苏联的怀旧 第一节 《图书管理员》:关于苏联的“神圣”记忆 第二节 《女性时代》:女性“苦难”的书写与创伤复原 第三节 《被取消的演出》:温馨的童年记忆 第四节 《集邮册》中“我”的叙事功能和诗学功能 第四章 战争中的人性拷问 第一节 人性的扭曲 第二节 对胜利意义的质疑 第三节 战争意义的思考 第五章 自我的迷惘与求索 第一节 如何走出“自由”伦理的困境 第二节 《马蒂斯》主人公科罗廖夫的精神流浪 第三节 《农夫与少年》:伦理关怀与道德寓言 第四节 《薇拉》:女性自我的迷失与救赎 第六章 生命意义的探寻 第一节 《2017》:写给大众的寓言 第二节 《鲜花十字架》:女性自我主体性的确立 第三节 《回到潘日鲁德》:人性的坚守与自我的超越 第四节 《城堡》:从现实到历史的回归 余论:俄语布克奖的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