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这里挺好/当代中国文学书库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杨再辉
出版社 中国文联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作者用眼的观察,心的分析刻画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用一组充满乡土气息的故事,书写了贵州一个苗汉杂居村寨的变迁,扳鹰咀、载阳坝、仙人借、四方土……每个空间隐隐都有父亲的影子,还有善良苦难的母亲、似乎永远定格在儿时却早已各自飘零的兄弟姊妹……这是一幅动人的极富生活气息和地域色彩的文学长卷。
作者简介
杨再辉,贵州松桃人,现居浙江德清。作家,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在《天涯》《短篇小说》等刊物发表小说、散文十余万字,出版青少年成长系列自助读物《菲菲的成长日记》《阳阳的心理日记》《阳光男孩的手记》和短篇小说集《天底下有一片红绸子》,另有长篇小说《岩脑壳》即将出版。
目录
云落屯
讨喰
亲事
父亲
今生前世
王的国度
作家立场
序言
说故事一开头往往必说
一句“从前”。话一出口就切
割了时间进入另一个生活的
环境。德清作家杨再辉这部
22万字的小说,从第一句“
岩脑壳,这个坐落在河边悬
崖上的汉族寨子,栉风沐雨
……”开始,时间就被带进
了从前。
杨再辉是贵州人,出版
过短篇小说集子《天底下有
一片红绸子》。我多次去过
贵州,对他笔下的人与事有
亲切感。尤其佩服他对人物
、景物、生活的细微观察描
写,不啰嗦,极传神。红花
绿叶相衬着主题,让你闻到
了那方土地的味道,人物也
因此有了各自的本色和精神
。我想,作家与会写或讲故
事人的区别在于作家用眼的
观察、心的分析在解剖着一
个特定时空中的群体,带动
你一同领略、感受、思考、
探索,并延伸思考这一群体
从前、现在、未来的故事。
讲故事的人以情节博人开怀
大笑或凄然泪下,而作家的
终极目标是让人们去反思一
连串的为什么的故事本质。
云落屯,岩脑壳,一听
就是有别于东南沿海的地名
。不错,杨再辉再次写了他
极为熟悉的贵州松桃县的一
个山村,时间是二十世纪的
下半叶,也正是中国历史发
生巨大转折的那个时期。贵
州省过去给人们留下的印象
就是“地无三里平,人无三
分银”的贫穷荒蛮。要不是
当年“备战备荒”的战略措施
,把东南沿海许多大城市的
人和机器都搬去进行“三线
建设”,还不知要出多少在
山沟里称王的“夜郎”呢。地
处山崖河边的岩脑壳村寨千
百年来春播秋收,熏肉米酒
,辣椒苞谷,粗茶土烟,虽
穷却也安于天命,生儿育女
。可是“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改革开
放春雷让岩脑壳的保守顽固
也开了窍。村寨里老老少少
随着开放的气流嗅着听着并
模仿着山外的一切。就这样
,变化着的人都涌进了杨再
辉的笔下,经他的反思绘出
了一幅色彩斑斓的山民生活
画卷,像农民画那样,该红
就红,该绿就绿,不讲究“
变形”或“调子”,用他自己
的话说就是“心心念念,锥
心锤血,这些文字是纯粹的
,生活的,绝对原生态的”
。我想,忠实于生活,不遮
掩、不粉饰、不讨好,这就
是一个作家的责任和良心。
一个指甲盖大小的山寨
也像山蚂蚁一样有一个一个
的窝。近三十年来,许多的
“窝”被挖掘机拆了,被推土
机填埋了。电视机取代了拿
着火把、敲打锅盖来驱鬼治
病、自演自娱的活动,白发
老奶奶也会用视频和远方大
学里学外语的孙女喊话。生
活中世代相袭的生老病死葬
、爱情与婚嫁是如此的顺序
和变化着。杨再辉把生于斯
长于斯的地方以证实的笔调
,满怀激情,记录了这种迅
猛的改变。像他说的要“给
人温暖,给人希望,给人勇
气”,因此,它也是贵州的
一页历史,它的文字是金贵
的。
让我感动的是这个山村
里竟有人保存着一本残破泛
黄的竖排木刻版古书,它记
述着一个国王苦尽甘来的故
事。也许,不少人去屋檐下
听过老人反复地宣读。故事
鼓舞着他们渴望去迎接太阳
的升起,克服着眼下的风雪
严寒。我想,有文字书本就
是有文化的传承,才有了一
个叫作岩脑壳的群体,才有
了岩脑壳的蜕变。
杨再辉让笔下的人物、
车马、炊烟、歌谣都在似河
水的动态下让人揣摩、遐想
、期望、温暖、共鸣。让我
们的后人向他们的后人说:
“从前……”
真的,好喜欢,好享受

(寇丹,满族,1934年
生于北京。全国自学成才者
,国际知名茶文化学者,在
海内外出版过多种文学及专
业论述)
导语
本书从第一句“岩脑壳,这个坐落在河边悬崖上的汉族寨子,栉风沐雨……”开始,时间就被带进了从前。
作者对人物、景物、生活的细微观察描写,不啰嗦,极传神。红花绿叶相衬着主题,让读者闻到了那方土地的味道,人物也因此有了各自的本色和精神。作者把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以证实的笔调,满怀激情,记录了这种迅猛的改变。像他说的要“给人温暖,给人希望,给人勇气”,因此,它也是贵州的一页历史,它的文字是金贵的。
精彩页
云落屯
1
岩脑壳,这个坐落在河边悬崖上的汉族寨子,栉风沐雨,历经大大小小数不清的人间故事,最后一次,它见证父亲离去。
父亲去世了,灵柩停在堂屋,从老松桃赶来的驼子姨叔带着徒弟做法事;弟弟、二哥、大哥前前后后忙碌。只有父亲不再操心,父亲睡在棺材里。
我和二姐、三妹、小妹算是已经见过父亲了——刚拢家那天,贝林哥他们将棺材盖打开来看。阴历六月酷暑难当,人在屋檐、树荫下,汗水还是顺着脊梁淌。父亲5号下午走,我们7号才到,怕他等不起,特意用冰袋将棺材里铺了一圈。尽管做了这种种防范,但父亲还是有点走形了,只有那两颗门牙,和右手骨折过的食指,才让我认出来,套着一身玄色寿衣安然躺在里面的这个人是他。
“发了!”天宝大大在边上说,“天色大,贱叔发了!”给我们看最后一眼,就盖上,钉钉,用桐油石灰填塞严实。“亘古千秋,子孙万代!亘古千秋,子孙万代——”老爷岩的三叔边抹油泥,边翕动着嘴唇念祷。“兄弟!贱叔他走得停当,利索,按老古话讲来是喜丧……”三舅说。三舅拽着我的袖子,下巴稀疏的几根灰白胡茬翘起。三舅已经是这样老了,勾腰驼背,整个人像一根脱了水的豇豆干。几天没睡,三舅一直守着父亲:上香,点蜡烛,往油灯里添桐油,注意不让猫狗爬到棺材上去;每隔半个时辰,就烧上几张纸钱;困了,就靠在凳子上眯一下。
“三舅……”人潮涌动,柏树枝和竹子搭起的灵台前,鼓锣饶钱乱响,驼子姨叔和弟子们尽心竭力超度父亲:
“三春草木长发芽,日晒和风散白花;
借问此花何处至,不知春去落谁家。”
切切锵!切切锵!切锵切锵切切锵——
“叹此花,真可好,朵朵解花登坛绕;
说到山茶已不绯,又有梅花伴雪开。”
切切锵!切切锵!切锵切锵切切锵——
“牡丹芍药开方鲜,此是今宵真可好;
今持若花献世尊,资荐逝者早升天。”
切切锵!切切锵!切锵切锵切切锵——
“闻说地狱也有音,铁门不许透风尘;
擎叉执斧牛头鬼,背剑担枪马面身。”
切切锵!切切锵!切锵切锵切切锵——
“牛头马无人义面,鸟嘴鱼鳃剥面皮;
不问亲疏并贵贱,只报当头追山离。”
切切锵!切切锵!切锵切锵切切锵——
“叹此者,入黄泉;黄泉路上苦万千;
独自独行无伴侣,亲儿亲女在那边。”
切切锵!切切锵!切锵切锵切切锵——
“叹声苦楚泪涟涟,鬼卒相逢要纸钱;
自作自受千般苦,专望家中修善缘。”
切切锵!切切锵!切锵切锵切切锵——
……
我立在边上,看瘦小的二哥举着引魂幡和弟弟绕棺,看大哥、根安他们在院坝里搓稻草索,有时我无端地抹一把眼泪。
“崽啊!小时候担心你们不得大;等你们大起来,我们又老了……”
2
送走父亲,我一直失魂落魄的。
我跟着父亲到扳鹰咀,亲眼看着棺木落土。我知道父亲这回是真的走了,人世间再也没有父亲了。但我还是出门去找,满原满野地找,像小时候从学堂回来那样。我找到四方土,找到仙人借,找到载阳坝,最后我又过渡船去到云落屯。
在云落屯,我立在堤坎上,我望着汤汤的河水。流水下的鹅卵石平整洁净;载阳坝上农人星星点点;远处的寨丙、响水坳、下坝,几个苗族汉族寨子沿青色的丘峦岩山一字排开。
岩脑壳就在对面。刀削斧劈似的石峰,垂直探入深潭的悬崖;岩层断面,有的地方被河水冲刷得坑坑洼洼,有的又光滑无比;崖壁上,翠竹薜箩青苔古藤,纷纷披披如额间发际;峰顶几株合抱粗的大倒鳞甲树亭亭如盖,若隐若现的人家……
我呆呆地望着,一直到将自己望进那个悲欣交集的世界里去——
P1-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29 17: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