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庄子日讲》是根据毓鋆老师课堂讲授之笔记整理而成。毓鋆老师解经遵循儒家经学传统,以依经解经和一字一义的讲解方式,重现经典的经世致用之义,既能灵活地结合历史、政治、人文等主题,又能与当下融会贯通,高度还原经典的哲学内蕴和思想力量。毓鋆老师讲解《庄子》,结合了庄子本人的出身、性情以及时代背景,剖析透彻,引人深思。毓鋆老师结合自己对人生世相的切身感受,使读者清楚了解经典之真义,从而启发现代人运用经典的智慧来指导人生。 作者简介 爱新觉罗·毓鋆(1906-2011), 清朝礼亲王代善裔孙,外界都尊称他为“毓老”而不名。毓老的百岁人生堪称传奇,他是清朝礼亲王代善裔孙,自幼受宫廷教育,为末代皇帝溥仪伴读。师从陈师曾、陈宝琛、罗振玉、叶玉麟、郑孝胥等国学大家,私淑熊十力,终成一代大儒。1947年来台后,在台宣扬中华文化,先后创天德黉舍、奉元书院,私人讲学一甲子,主张“达德光宇宙,生命壮自然”“以夏学奥质,寻拯世真文”,受教弟子万余人,遍及海内外与各行业,著名的弟子有徐泓、辛意云、林义正、陈明哲、刘君祖、孙中兴、黄忠天、陈明德、蒋勋、严定暹、张辉诚、简媜、吕世浩等学界名家,以及夏含夷、班大为、魏斐德、黄宗智、孟旦、甘慕白等美国汉学家。毓老一生倡经世致用之学,并注重对时势的分析,为四书五经、诸子百家注入了真实的生命和生机。2011年3月20日于台北市家中辞世,享寿一百零六岁。 目录 代序 序一 序二 《庄子集释》序 逍遥游第一 齐物论第二 养生主第三 人间世第四 德充符第五 大宗师第六 应帝王第七 天下第三十三 序言 夫庄子者,可谓知本矣 ,故未始藏其狂言,言虽无 会而独应者也。夫应而非会 ,则虽当无用;言非物事, 则虽高不行;与夫寂然不动 ,不得已而后起者,固有间 矣,斯可谓知无心者也。夫 心无为,则随感而应,应随 其时,言唯谨尔。故与化为 体,流万代而冥物,岂曾设 对独遘而游谈乎方外哉?此 其所以不经而为百家之冠也 。 然庄生虽未体之,言则 至矣。通天地之统,序万物 之性,达死生之变,而明内 圣外王之道,上知造物无物 ,下知有物之自造也。其言 宏绰,其旨玄妙。至至之道 ,融微旨雅;泰然遣放,放 而不敖。故日不知义之所适 ,猖狂妄行而蹈其大方;含 哺而熙乎澹泊,鼓腹而游乎 混芒。至仁极乎无亲,孝慈 终于兼忘,礼乐复乎已能, 忠信发乎天光。用其光则其 朴自成,是以神器独化于玄 冥之境而源流深长也。 故其长波之所荡,高风 之所扇,畅乎物宜,适乎民 愿。弘其鄙,解其悬,洒落 之功未加,而矜夸所以散。 故观其书,超然自以为已当 ,经昆仑,涉太虚,而游惚 悦之庭矣。虽复贪婪之人, 进躁之士,暂而揽其余芳, 味其溢流,仿佛其音影,犹 足旷然有忘形自得之怀,况 探其远情而玩永年者乎!遂 绵邈清退,去离尘埃而返冥 极者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