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冯友兰中国哲学小史(精)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冯友兰
出版社 北京日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谁说中国没有哲学?冯友兰带你认知中国哲学的独特体系!
冯友兰从形而上学、人生哲学和方法论三个角度切入,系统地重新梳理了孔子、孟子、老子等先秦诸子以及周濂溪、朱熹、王阳明等宋明道学家的哲学思想,重建了中国哲学的独特体系,为中国哲学的复兴与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框架与基础。
读客白话解读版,邀请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哲学博士独家定制章节【导览】和段落【解读】部分,为全书进行深入浅出的白话解读,确保读者深入感受冯友兰原汁原味的大家智慧,同时也能轻松读懂中国哲学!另外还特邀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系主任刘梁剑作全书导读,以期给到读者绝佳的阅读体验。
作者简介
冯友兰(1895-1990),字芝生,河南唐河人,中国现当代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教育家,被尊为20世纪中国哲学界泰斗。191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1924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中州大学、广东大学、燕京大学教授,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兼哲学系主任、文学院院长;抗战期间,任西南联合大学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1946年赴美任宾夕法尼亚大学客座教授。1952年后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等职。曾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及印度德里大学名誉文学博士。
其著作《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和“贞元六书”等已成为20世纪中国学术的经典之作,对中国现当代学界乃至国外学界影响深远。其创立的新理学思想体系享有极高的国际声誉。
目录
一 孔子
二 墨子
三 孟子
四 老子
五 惠施、公孙龙、《墨经》
六 庄子
七 荀子
八 五行、八卦
九 佛教、道教与道学
十 周濂溪、邵康节
十一 张横渠及二程
十二 朱子
十三 陆象山、王阳明
附录
中国哲学的特质
在中国传统社会基础的哲学
对中国哲学的两个总结
人生成功之因素
我的读书经验
序言
“哲学”本一西洋名词。
今讲中国哲学史,其主要工
作之一,即是就中国历史上
各种学问中,将其可以西洋
所谓哲学名之者,选出而叙
述之。中国历史上诸种学问
,其中有西洋所谓哲学之成
分者,有先秦诸子之学,魏
晋之玄学,隋唐之佛学,宋
明之道学,及清人之义理之
学。
希腊哲学家往往分哲学
为三大部:(一)物理;(
二)伦理;(三)论理。其
所谓物理、伦理、论理,其
范围较现在此三名所指为广
。以现在术语言之,哲学包
涵三大部:即(一)形上学
;(二)人生哲学;(三)
方法论。《论语》谓“其言
性与天道”。诸子之学等学
问中,其言天道之部分,即
约略相等于西洋哲学中之形
上学,其言性命之部分,即
约略相等于西洋哲学中之人
生哲学。但西洋哲学中方法
论之部分,在先秦诸子之学
中,尚有与约略相当者;此
后讲此方面者,在中国可谓
绝无仅有。此后所谓道学及
义理之学,固亦有其方法论
,即所讲为学之方是也,不
过其所讲之方法,乃修养之
方法,非求知之方法耳。魏
晋之玄学,即先秦诸子之学
中道家之学之继续。隋唐之
佛学,虽亦有甚大势力,然
终非中国思想之主流。清代
之义理之学,乃宋明道学之
继续。故此小史所述,仅详
于先秦诸子之学,及宋明之
道学。
【解读】“哲学”虽然是
西方名词,但它有形式与内
容之分。中国历史上没有“
哲学”这一专门的学科,但
实质上有着深刻的哲学思考
。彰显弘扬中国哲学的实质
内容,反驳“中国没有哲学”
的质疑,是冯友兰先生哲学
史工作给我们的重要贡献。
这本《小史》是冯先生哲学
史的精华,需要我们一起仔
细品味。
导语
谁说中国没有哲学?冯友兰带你认知中国哲学的独特体系!
为什么黑格尔要说“中国没有哲学”?与西方哲学不同就不算哲学?如何反驳“中国没有哲学”的说法?……
中国古代先贤重视实践,不等于中国没有哲学理论。
中国哲学典籍多为对话语录,不等于中国哲学没有体系。
百年前,面对中国哲学杂说遍地、各自为政的现实乱状,中国哲学史学科奠基人冯友兰凭一己之力重新梳理中国哲学的千年发展脉络,挖掘并重建了中国哲学的独特体系!
书评(媒体评论)
取材谨严,持论精确……
今欲求一中国古代哲学史,
能矫傅会之恶习,而具了解
之同情者,则冯君此作庶几
近之!
——陈寅恪
冯先生这本书,确是一
本哲学史而不是一种主义的
宣传。
——金岳霖(哲学家、逻
辑学家)
中国人了解、学习、研
究中国哲学,冯友兰先生是
可超而不可越的人物。
——李慎之(哲学家、社
会学家)
精彩页
【导览】中国哲学为什么会出现?周代的旧制度逐渐衰落,产生社会弊病。哲学家们对当时的社会政治制度,有着不同的态度与见解。思想要说服君主和百姓,就必须有理有据。从这里开始,中国思想走向了理论化、系统化。中国哲学也从这里登上历史舞台。
中国之文化,至周而具规模。但至春秋之时,原来之周制,在社会、政治、经济各方面,皆有根本的改变。此种种大改变发动于春秋,而完成于汉之中叶,此数百年为中国社会进化之一大过渡时期。此时期中人所遇环境之新,所受解放之大,除吾人现在所遇所受者外,在中国以往历史中,殆无可以比之者。即在世界以往历史中,除近代人所遇所受者外,亦殆无可以比之者。故中国之上古时期,诚历史中之一重要时期也。
在一社会之旧制度日即崩坏之过程中,自然有倾向于守旧之人,目睹“人心不古,世风日下”,遂起而为旧制度之拥护者,孔子(西历纪元前551年一前479年)即此等人也。不过在旧制度未摇动之时,只其为旧之一点,便足以起人尊敬之心。若其既已动摇,则拥护之者,欲得时君世主及一般人之信从,则必说出其所以拥护之之理由,与旧制度以理论上的根据。此种工作,孔子已发其端,后来儒家者流继之。儒家之贡献,即在于此。
然因大势之所趋,当时旧制度之日即崩坏,不因儒家之拥护而终止。继孔子而起之士,有批评或反对旧制度者,有欲修正旧制度者,有欲另立新制度以替代旧制度者,有反对一切制度者。此皆过渡时代旧制度失其权威,新制度尚未确定,人皆徘徊歧路之时,应有之事也。儒家既以理论拥护旧制度,故其余方面与儒家意见不合者,欲使时君世主及一般人信从其主张,亦须说出其所以有其主张之理由,与之以理论上的根据。荀子所谓十二子之言,皆“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者也。人既有注重理论之习惯,于是所谓名家“坚白同异”等辩论之只有纯理论的兴趣者,亦继之而起。盖理论化之发端,亦即哲学化之开始也。孔子即此运动之开始者,故后人以之为“至圣先师”,虽不必对而亦非无由也。
孔子为当时旧制度之拥护者,故其对于当时政治之主张,以为苟欲“拨乱世而反之正”,则莫如使天子仍为天子,诸侯仍为诸侯,大夫仍为大夫,陪臣仍为陪臣,庶人仍为庶人。使实皆如其名,此即所谓正名主义也。孔子认此为极重要,故《论语》云:“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颜渊》)盖一名必有一名之定义,此定义所指,即此名所指之物之所以为此物者,亦即此物之要素或概念也。如“君”之名之定义之所指,即君之所以为君者。“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上“君”字乃指事实上之君,下“君”字乃指君之名,君之定义。臣、父、子均如此例。若使君臣父子皆如其定义,皆尽其道,则“天下有道”矣。孔子目睹当时之“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故感慨系之,而借题发挥曰:“觚不觚,觚哉!觚哉!”(《论语·雍也》)孔子以为当时因名不正而乱,故欲以正名救时之弊也。
【解读】孔子作为中国哲学的开创者,他的政治立场在于拥护周代制度,也就是礼乐宗法关系。礼乐宗法关系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名分”。如果周王室的礼乐秩序能够重建,那么诸侯之间的利益关系就能够稳定,一般家庭也能够受此教化。由此,周代制度才能够恢复,进而化解诸侯国纷争、社会道德败坏的时弊。
孔子对于当时政治之见解为守旧的,但在道德哲学方面,则有甚新的见解,自成一系统,为后来儒家学说之基础。此方面孔子之主要学说,为其对于仁之见解。《论语》中言仁处甚多。总而言之,仁者,即人之性情之真的及合礼的流露,而即本同情心以推己及人者也。《论语》云:“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又云:“刚毅木讷近仁。”(《子路》)巧言令色矫饰以媚悦人,非性情之真的流露,故“鲜矣仁”;“刚毅木讷”之人,质朴有真性情,故“近仁”也。《论语》又云:“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颜渊》)仁以同情心为本,故爱人为仁也。《论语》又云:“宪问:‘……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宪问》)焦循曰:“孟子称公刘好货,太王好色,与百姓同之,使有积仓而无怨旷。孟子之学,全得诸孔子。此即己达达人,己立立人之义。必屏妃妾,减服食,而于百姓之饥寒仳离,漠不关心,则坚瓠也。故克伐怨欲不行,苦心絜身之士,孔子所不取,不如因己之欲,推以知人之欲。即己之不欲,推以知人之不欲。絜矩取譬不难,而仁已至矣。绝己之欲则不能通天下之志,非所以为仁也。”(《论语补疏》)
【解读】孔子并非简单固执于周制,而是要为它寻找人性深处的理由,由此提出了仁的学说。但“仁”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冯友兰做了三个层面的解释。首先,它是人的天然本性中最为核心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0 1:2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