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现代化中国式管理(精)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作者 曾仕强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现代化中国式管理(精)》编著者曾仕强。

《中国式管理全集》煌煌二十四卷,囊括曾仕强教授全部管理著作

汇集大师毕生心血,引领事业人生至高境界

传世文化瑰宝,尽揽领袖智慧,馈赠、收藏首选珍品  

1. 全集首度出版

《中国式管理全集》首次结集出版,精心修订,集中展示曾仕强教授中国式管理系统理论与系列方法,内容之丰、规模之全、编撰之精,同类书无出其右者。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人际关系到中道管理,透彻领会修己安人的管理真谛,从容驾驭复杂局面;从易经管理的智慧到三国的奥秘,轻松掌握中国文化的精髓与实质,豁然贯通应对变化的不二法门。

2. 典藏珍品

煌煌二十四卷,设计精美典雅,豪华圆脊精装,内文印刷采用品质最佳的80克纯质纸,实属阅读精品、收藏珍品。

3. 馈赠佳品

全球限量发行,倍赠收藏价值。集传家之宝,搜赠友之礼,《全集》乃不二之选!

内容推荐

《现代化中国式管理(精)》编著者曾仕强。

《现代化中国式管理(精)》中国式管理,是指以中国管理哲学来妥善运用西方现代管理科学,并充分考虑中国人的文化传统以及心理行为特性,以达成更为良好的管理效果。中国式管理其实就是合理化管理,它强调管理就是修己安人的历程。中国式管理以“安人”为最终目的,因而更具有包容性;以易经为理论基础,合理地因应“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人事现象;主张从个人的修身做起,然后才有资格来从事管理,而事业只是修身、齐家、治国的实际演练。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管理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 管理是修己安人的历程

 第二节 修己的要旨在自觉、自律与自主

 第三节 安人的目的在于人安己安

 第四节 以明哲保身为根本理念

 第五节 用推、拖、拉来化解问题

 第六节 寓人治于法治

第二章 管理的思想形态

 第一节 太极是一种自然流行的状态

 第二节 把二看成三才能跳出二分法的陷阱

 第三节 有法中无法而无法中却有法

 第四节 以交互主义为哲学基础

 第五节 合理追求圆满

 第六节 用化解代替解决

第三章 管理的三大主轴

 第一节 以人为主、因道结合并且依理而变

 第二节 人伦关系十分重要

 第三节 多元化社会更需要共识

 第四节 依理应变以求时刻都合理

 第五节 志同道合才能合理应变

 第六节 人人都合理地阳奉阴违

第四章 树状的组织精神

 第一节 树状有机系统

 第二节 避免上侵下职

 第三节 员工要安上级的心

 第四节 职位越高弹性就应越大

 第五节 委曲求全的策略联盟

 第六节 因人设事的组织原则

第五章 随时调整的计划方式

 第一节 边做边修改

 第二节 大智大慧做决策

 第三节 以止、定、静、安、虑、得为过程

 第四节 必须治标和治本并重

 第五节 至诚可以前知

 第六节 提出计划应该合理坚持

第六章 无为的执行过程

 第一节 站在落实计划的立场来执行

 第二节 认清计划的可变与不可变原则

 第三节 发挥无为的领导精神

 第四节 以团队精神来突破难关

 第五节 检讨执行的缺失作为下次计划的参考

 第六节 采取全面无形的控制

第七章 有效的考核要领

 第一节 先建立“对并没有用”的考核标准

 第二节 要求大家“在圆满中分是非”

 第三节 抱持“救人而非杀人”的心态

 第四节 采取“综合考虑”的原则

 第五节 鼓励大家“反求诸己”

 第六节 要诀在“明暗、大小兼顾并重”

第八章 圆满的沟通艺术

 第一节 妥当性大于真实性

 第二节 以不明言为基础

 第三节 采取不同的申诉方式

 第四节 最好做到会而不议

 第五节 用“议而不决”来达成一致

 第六节 “决而不行”才能及时应变

第九章 圆通的领导风格

 第一节 领导比管理更重要

 第二节 通过核心班子好办事

 第三节 凝聚员工的共识

 第四节 防止小人当道

 第五节 用情、理、法来领导最为合理

 第六节 最高境界在于促使部属自动自发

第十章 合理的激励方式

 第一节 随时随地都应该激励

 第二节 先求忠诚再求能力

 第三节 逐渐提升安、和、乐、利的层次

 第四节 由安员工而安顾客

 第五节 激励大家重视兼顾

 第六节 情境配合激励大家随机应变

结语 

后记

试读章节

管理是修己安人的历程

管理是一种历程,起点是修己,而终点则是安人。

任何一个人都应该从自己做起,把自己修治好,再通过做人做事的具体表现来促进大家的安宁。

管理一方面讲求伦理道德,一方面追求管理效益。因为管理是外在的伦理,而伦理却是内在的管理,两者密不可分。

在管理的历程中,通过好好做人把工作做好。在职场中修炼自己,逐渐提高层次,完成修、齐、治、平的人生任务。

要了解这种具有华人特性的管理学,最好从中国、美国、日本管理的比较当中,深切地体会。

由于现代化管理是由美国所引起,我们先从美国式管理说起。

美国式管理,再怎么讲,都脱离不了“我要、我成的历程”(见图1-1)。“我要”代表“目标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s,MBO), “我成”代表“成果管理”(management by results,MBR)。由我订立目标,由我去执行,最后拿出成果来。若是成果和目标十分接近,甚至百分之百达成或超越目标,就会受到奖励,否则就要接受惩罚,有时还会被裁换。整个管理历程,充满了“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进化精神,以“竞争”为手段,拿“数据”做标准,来分出胜负,而判定死活。

日本式管理和美国式管理刚好相反,他们所构成的,是一种“同生、共荣的历程”(见图1-2)。“同生”表示“一起进入公司的辈分”,“共荣”表示“大家共同分享的荣誉”。同生要有同死的觉悟,培养出一生一死的交情,准备共同奋斗,绝不临阵脱逃。共荣也要有共辱的打算,因此合力追求团体的荣誉,却不计较个人的荣辱。整个管理历程,充满了“大和魂”的“爱团体精神”,以“一家人”为号召,“互助”为手段,拿“不事二主”做标准来一致对外,奋战到底。

中国人呢?“目标”可达成也可能不敢达成。因为我们心里最清楚:一旦达到目标,下一次目标就会提高,结果必然逼死自己,何苦来哉!

而且,达到目标不一定受到奖励;未达成目标,也不一定接受惩罚。同样接受奖励,内容并不一样,有时高有时低,经常弄得一肚子火气。同等受到惩罚,标准也不一致,有时严苛有时宽松,好像大家都在碰运气。

成果的评量,其实也不可靠。生意好做的时候,闭着眼睛业绩也很高,这样的成果,得来不费吹灰之力,有什么稀奇?生意不好做的时候,竭尽全力业绩依然不高,评量得再正确,又有何用?

同样卖土地,有人卖掉一笔,轻轻松松就赚了大钱;有人费尽苦心,疲于奔命,卖掉十几笔,结果赚到的钱并不多。这种种事实,都充分证明成果评量,实在算不了什么,至少不足以代表一个人的努力程度。

依中国人观点,目标和成果固然很重要,却不能呈现管理的全部,充其量只能表示管理的一部分。中国人不致否认目标和成果的重要性,但是不能够承受以目标和成果来显示管理的重点。

我们也不接受同生共死的观念。同生只是一种机缘,有幸一道进来。然而进来之后,就应该各凭本事,自创前程才对。怎么可以大家拉扯在一起,好像要绑在一块儿,准备同归于尽呢?一个人的成就,在于“同年之中我最行”,哪里肯同年同倒霉呢?

共荣当然很好,不过有一个先决条件,就是“让我沾一点光”。中国人讲求“合理”,沾太多光大概没有人愿意,因为相差太远,迟早会被揭穿、出洋相,不如及早放弃,以求藏拙。沾一点光,表示相去不远,稍微踮起脚跟,便能一般高,当然不能也不必要过分辞让。

若是别人依样画葫芦,也来沾我的光。标准依然如此,只是稍微严苛一些。差不了多少,让他沾光,说是有福同享;差得太多,不让他得利,反骂他自己要称一称,到底有几两重?

同生共荣,中国人并不是不赞成,而是应该有一些弹性,让各人自行斟酌决定。究竟要同生共荣到什么程度,才是最重要的课题。

美国式或日本式管理并没有什么不对,中国人也大多能够接受。中国人的包容性,使得我们不致也不应该排斥任何主张。我们的基本态度是既不赞成也不反对,反正说归说,做归做,你如此主张,未必就真的这样做,急什么呢?中国人在美国公司做事,说的都是美国式管理的话;在日本公司工作,说的也都是日本式管理的话。一方面是入乡随俗,另一方面则是唯有如此才不会吃亏。而实际运作起来,调整来、调整去的结果,大多都调整得很富有中国人的气氛。这种情况,在台湾地区的美商和日商,都可以找到充分的证据。

中国人可以实施目标管理,也可以搞得它名存实亡。对于成果管理,中国人同样具有这样的本领。

我们能够同生共荣,也能够各扫自家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怎么说都可以,同样的怎么做都行。反过来说,怎么说都没有用,也怎么做都不行。

那么,中国式管理的意义是什么呢?我们要不要对准目标全力以赴?能不能接受成果的评量?愿不愿意同生共荣,完全决定在我们“安”和“不安”。安的结果是正面的,而不安所带来的则是负面的影响。安的时候,中国人积极而奋发,对准目标全力以赴,高高兴兴地接受成果评量,既照顾同年,礼待资深,也共享荣誉,大家乐在一起。不安的时候,对目标阳奉阴违,视成果评量为官样文章,同年不同年又有什么关系?怨自己都来不及,哪还分享、共享什么荣誉?  “安”的观念,长久以来影响着中国人。这个单字词含意甚深,必须用心体会才能够明白它的用意。如果采用复字词来表示,名词多用“安宁”、动词可用“安顿”,而对管理来说,以“安人”为妥。

要“安人”必先“修己”,不修己则无以安人。所以中国式管理,简单说,就是“修己安人的历程”(见图1-3)。修己代表个人的修治,做好自律的工作。因为中国人一方面不喜欢被管,另一方面不喜欢被连自己都管不好的人管。不喜欢被管就应该自己管好自己,便是自律,也就是修己。不接受连自己都管不好的人的管,常常抱怨这种人管不好自己,还想来管人?表示每一个人在管人之前,必须先把自己管好,也就是需要自律。可见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通通应该修己。

修己安人看起来是伦理,同时也是管理。中国式管理的整个历程,充满了“伦理道德”的精神,以“彼此彼此”为原则,拿“圆满、圆融、圆通”做标准,各人立于不败之地,发挥推己及人的力量,分中有合,而合中又有分,谋求安居乐业,互敬、互惠,各得其安。

“修己”的意思是修造自己,而不是改变他人。有人花费太多的间和精力,去改变别人。这种错误的方向,浪费了很多管理成本。管理者若是一心一意想要改变员工,员工就会保持高度警觉,不是全力抗拒,便是表面伪装接受,实际上各有自己的看法。不如管理者先修己,用心改变自己,让员工受到良好的感应,自动地改变他们,更为快速有效。

用高压的政策要求员工改变,并不符合安人的要求,也就是不符合人性化管理,大家就会以不合理为理由加以抗拒。

管理者先求修己,感应被管理者也自动修己。双方面都修己,互动起来自然更加合理。人人自求合理,才是最有效的管理。

P3-P8

序言

到底有没有中国式管理,一直是大家关心的课题。依中国人的观点,有没有其实并不重要,能不能产生功效比较要紧。

促成台湾省经济奇迹的原因固然很多,而中国式管理的贡献,平心而论,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尽管有些人嘴上不承认,心里却有数,说起来也是一种中国式的表现。

科学无国界,从管理科学的层面来看,无所谓中国式管理,当然也就没有什么关国式、日本式的区分。大家都一样,在不同的地区,应用相同的管理科学。

哲学就不一样,各地区具有不相同的风土人情,表示各地区的哲学并不相同。管理必须与当地的风土人情结合在一起,才能够增强效果,所以各地区的管理哲学不太一样。从管理哲学的层面来考察,大概谁也不会否定中国式管理的真实存在。

中国式管理原来只不过是中国式管理哲学,并没有发展出一套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管理的管理科学。呈现在大家面前的这本书,当然不能够凭空捏造出中国式的管理科学,却不得不用心探讨中国式管理哲学。

以中国式管理哲学来妥善运用现代管理科学,就是我们心目中真正的中国式管理,目的只有一个,在于用得有效。

中国式管理哲学从来不把自己关在象牙塔里。它不但具有实用性,而且早已将艰深的哲理化为通俗的俚语,流传得相当普遍。笔者自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整理及推广中国式管理,这三十多年来,凡是有中国人的地方,愈具管理实务经验的人士,愈是产生热烈的回响,大家纷纷表示一向是这个样子,只是平日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心中缺乏自信.以致敢做而不敢言。有时候还以为是错误的,在言辞中关言自己,反而觉得口是心非,言行不一致,难免自觉羞愧。

21世纪是中国式管理哲学与西方管理科学相结合并获得发扬的时代,两者缺一都将跛脚难行。学过西方现代管理的人士,若能平心静气地看看中国式管理,必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将现代化管理活用得更加有声有色。不谈西方管理科学,先看看中国式管理,必能对现况的演变以及未来的变化更为一目了然,对于掌握未来、安身立命有很大助益。

研究中国式管理哲学,必须对历代先圣先贤抱持崇高的敬意,没有他们的辛勤耕耘,便没有今日丰硕的成果;也要对列祖列宗表示虔诚的谢忱,没有他们的用心传承,就不可能有今日的宝贵经验。

经济振兴,当然是好事情,而预先消灭经济振兴之后的种种弊端,则有待于及早认识中国管理哲学,这是我们用心推出这本著作的真正用意。尚祈各界贤达,不吝赐教为幸。

后记

中国式管理,其实就是合理化管理。管理必须合理化,原本是全世界共同追求的目标,但为什么会被称为中国式管理呢?我们提出三个理由,分别说明如下:

1.全世界都追求管理合理化,但是各个地方所认定的合理标准并不一致。美国人发展出一套合理化的标准,运用在管理上,就成为美国式管理。日本人依据他们自己的一套合理化标准,构成了日本式管理。我们中国人,也有我们自己的合理标准,所以称为中国式管理。合理是共同的目标,而合理的标准又各自有所不同。

2.中国人的“中”字,原本就含有合理的意思。自古以来,我们对“时中”便十分重视,希望能够时时刻刻都合理。中庸之道,更是以“无一事不合理”为努力的目标。可见全世界都讲求合理,中国人所下的工夫最多。从“有理走遍天下”,可以看出我们所倡导的合理标准,最合乎人性的需要,能够放诸四海而皆准。

3.风水轮流转,中国即将继英国、美国之后,成为21世纪的世界中心。中华文化又将再度弘扬于国际,以中国式管理哲学来引领西方管理科学,平安地塑造有益人类的地球村:当全世界都摘不清楚中国人是怎样管理的时候,我们有义务把中国式管理好好地整理出来,供大家参考。一方面互相切磋,一方面也力求更加合理。

20世纪50年代,美国式管理风靡全世界。20世纪70年代,日本式管理号称世界第一,创造了举世震惊的经济奇迹。20世纪70年代,实际上中国式管理的优势已经相当明显地表现出来。请问海峡两岸的中国企业家,用的是什么式的管理?难道是美国式的,还是日本式的?如果凭良心说的话,那当然是中国式管理。

对此种情形,有人不肯承认,有人不敢承认,因为觉得没有面子。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说不出一个道理来,只好说几句洋文,来表示与众不同。

也有人看过中国式管理,却认为没有什么。殊不知就是因为没有什么,才会有什么。这正是中国人的高明处,难怪西方人看不懂,只好说我们中国人鬼鬼祟祟。

中国人所擅长的,是管理哲学,而不是管理科学。中国式管理,本来就是以中国管理哲学来妥善运用西方所发展出来的管理科学。只要配合我们自己的风土人情,自然有更为良好的效果。没有什么,因为我们很熟悉;有什么,因为效果已经逐渐显现,全世界都在密切注视。

近百年来,我们一直要把自己的精华丢弃掉。现在,快要轮到我们中国人当家了,鉴于平天下的重责大任,更应该把中国式管理哲学这一宝贝发扬光大,使中国式管理早日成为平天下的宝典。我们永远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修齐治平的大道,终究要靠我们来完成。愿普天下的中华同胞,共勉之。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5:4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