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人情,田野》是清华大学国际与地区研究院内刊《田野观察》的第一本选集。为丰富区域国别研究的知识呈现形式,以便更好地向外推介中国区域国别研究学人的田野收获,本书编辑团队从《田野观察》中挑选出数十篇文章集结出版。
收录文章既有田野随笔、生活感悟,又有田野趣事、研究心路,还有就区域热点问题或当地生活现象的在地化观察与思考。文章主题涵盖了区域国别研究田野工作中的过程、方法、理论及相关反思。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世事人情田野(清华大学国际与地区研究院田野调查选集)/清华大学地区研究丛书 |
分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
作者 |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世事,人情,田野》是清华大学国际与地区研究院内刊《田野观察》的第一本选集。为丰富区域国别研究的知识呈现形式,以便更好地向外推介中国区域国别研究学人的田野收获,本书编辑团队从《田野观察》中挑选出数十篇文章集结出版。 收录文章既有田野随笔、生活感悟,又有田野趣事、研究心路,还有就区域热点问题或当地生活现象的在地化观察与思考。文章主题涵盖了区域国别研究田野工作中的过程、方法、理论及相关反思。 目录 编者按 序 一 洞明世事 雷定坤 不幸中的万幸:在印度遭遇车祸 马悦 参加阿联酋传统婚礼的体验 刘岚雨 金币怪象:一次在伊朗的购币经历 熊星翰 法国、美国、马达加斯加的篮球往事 姚颖 我在仰光大学当老师 齐腾飞 从铁路到国家:肯尼亚殖民旧事 二 照见众生 李宇晴 泰国:萤火虫、森林与命数 肖齐家 中国女孩坦桑尼亚烧烤创业记 刘博宇 星空下的游牧:记我的两个巴西朋友 高良敏 同一屋檐下:我的坦桑女同事 郑 楠 哈国警察故事 三 且行且思 段九州 多元视角下的埃塞俄比亚复兴梦 谢维宁 传统还是犯罪:哈萨克斯坦的抢亲 李音 对墨西哥“危险”传言的反思 朱方方 马尔代夫群岛的时间、现实与恐惧 石靖 高加索的山水时空 王令齐 西孟加拉问路杂忆 四 一饮一啄 杨光 盘飧市远:特拉维夫的成都乡愁 梁孔孔 苏普拉:走进格鲁吉亚的传统宴会 王霆懿 沙特王国的礼拜与斋月 袁梦琪 阿根廷的马黛茶文化 唐永艳 古巴:“再造”的美食和厨房里的美食家 致谢 序言 有鉴于当代中国地区研 究人才传统培养模式的不足 ,2011年清华大学百年校 庆之际,时任清华大学校长 顾秉林和常务副校长陈吉宁 共同发起创立清华大学发展 中国家研究博士项目,以全 新的姿态提出中国新一代地 区研究人才培养的基本理念 ,旨在培养一批具有中国背 景、全球视野和当地视角的 地区研究学者。2017年9月 ,清华大学国际与地区研究 院作为独立二级单位正式成 立,为发展中国家研究博士 项目提供实体组织依托,该 项目人才培养进入规范化、 体系化巩固发展的阶段。 发展中国家研究博士项 目的人才培养的核心要求可 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地区研究人才至 少要掌握研究对象国或地区 的一门当地通用语言。掌握 当地语言不仅有助于在研究 中更多地使用一手文献,而 且有助于深入了解研究对象 。除当地通用语言,学生还 应熟练掌握英语,以便充分 吸收已有研究成果,开展学 术交流。 第二,地区研究人才需 要能够运用多个学科的理论 和方法进行跨学科研究。地 区研究的目标是建立关于某 个国家或地区的知识体系, 单一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显然 不足以支撑。学生应至少系 统深入掌握一个学科,同时 具备多学科视野,能够理解 和运用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 法。 第三,地区研究人才应 具备在研究对象国或地区较 长时期(不少于两年)的田 野调查经历。只有长期田野 调查才能进行直接的观察、 访谈和资料获取,理解和识 别真正有价值的问题,才能 熟稔对象国或地区的方方面 面,形成从对象的立场、逻 辑和习惯去观察分析的能力 。 第四,地区研究人才应 坚持做基础性的研究,做“ 隐学”而不是“显学”。学生 应专注对象国以及专业学科 的真正学术问题,致力于产 出具有学理性的研究成果, 回应更具深度和影响的长远 问题,避免被一时一事和现 状对策研究牵引。 从以上要求中不难看出 ,田野调查在发展中国家研 究博士项目为代表的清华大 学地区研究人才培养中占据 着极其重要的地位。除第三 条对田野工作时长的明确要 求,第一条对于研究对象国 语言的强调,以及第四条对 于基础研究“隐学”的坚持, 其实也都和田野调查有着直 接而密切的联系。这其中语 言是田野调查的必备工具, 而真正有价值的基础学理性 问题,也需要通过长期的田 野调查来发现和检验。此外 ,即便上述第二点中对于跨 学科研究的强调看似和田野 工作没有直接关联,但从地 区研究知识生产的深层逻辑 上看,对跨学科研究的呼吁 ,其实正是因为在实地田野 调查中,发现研究对象的复 杂性难以用单一的视野和学 科进行处理后,自然而然生 发出的进一步追求。 除了彰显人才培养的理 念以及与区域国别研究的学 理发展相适配,田野调查的 意义还在于它沟通着研究者 和研究对象,是不同世界观 、价值观、知识体系发生碰 撞的地方,也是具身体验与 学理抽象激荡交融的过程, 是“知”与“行”的合一,是万 卷书和万里路的融通。同时 ,田野调查也是理性与情感 交汇、交锋的场所,是失望 与惊喜交错、交叠的时空。 当然,田野调查里还有“寻 隐者不遇”的帐然,“过尽千 帆皆不是”的困惑,“何妨吟 啸且徐行”的洒脱,“明月何 曾是两乡”的博大。 正因为无论在学术还是 生活层面,田野调查对地区 研究者们都有着丰富而重要 的意义,清华大学国际与地 区研究院于2020年下半年 开始推出内部刊物《田野观 察》,刊登院内青年研究员 、博士生以及外单位优秀学 者关于田野调查的文章。文 章主题多样而包容,涵盖地 区研究田野工作的过程、方 法、理论及反思,文章内容 主要包括访学心得、社区观 察、田野随笔、生活感悟、 心路历程、田野轶事、田野 笔记等。刊物旨在从地区研 究学人的视角出发,以一种 夹叙夹议同时又饱含人文关 怀的笔触,再现田野生活的 各色图景,思考“他者”与“ 自我”的关系,进而彰显田 野调查与区域国别研究之间 的张力。整体而言,《田野 观察》注重可读性,同时兼 顾学术性和思想性,主要读 者群体是区域国别研究学人 和对发展中国家感兴趣的社 会大众。 自2020年10月在清华大 学国际与地区研究院微信公 众号《田野观察》栏目推送 第一篇文章以来,《田野观 察》共计成刊六期,本书是 其中第一至四期的文章选集 。在对文章进行选择时,编 辑部综合考虑了写作风格、 稿件来源、所涉区域等多重 因素,最终将这样一组鲜活 、多元又不乏深度的文字和 图片呈现在读者面前。全书 共计22篇文章,被划分为四 个部分,读者朋友可以在每 一部分的开篇导言中一览本 部分的主题与概貌。相比院 内先前由顾秉林院士和刘东 教授赐序的另一本田野作品 文章汇编——《作为田野的 全球:清华大学地区研究拾 年巡礼》,本书的作品虽然 更加短小,但秉承了同样的 精神和旨趣。编者希望能够 通过所选择的文章承载田野 工作的意义,即一种学术、 生活、思想和精神的协调与 融汇。 2022年9月,随着区域国 别学正式在我国成为一级学 科 导语 《世事,人情,田野》是一本反映中国当代区域国别研究者田野观察与思考、生活与感悟的随笔集。本书从区域研究的视角出发,再现田野调查国的生活图景。文章覆盖了东南亚、拉美、南亚、欧亚、撒哈拉以南非洲、西亚北非六大区域,以“主题+地点”的形式呈现,主题鲜明、形式简洁。收录文章兼顾一定的学术性和思想性的同时,具有可读性、知识性和趣味性,适合区域国别研究学人和对发展中国家、地区感兴趣的大众读者阅读。 精彩页 谈到印度,无论是影视作品还是社交网络,印度的交通往往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凡去过印度甚至在印度道路上亲自体验过驾驶“乐趣”的人来说,这种印象几乎是不可磨灭的。早在第一次去印度之前,我就已经了解到,印度很多地区路面平整度参差不齐,一到雨季会形成一个个“深不可测”的水坑。据《印度时报》2018年的报道,仅在2017年,印度因路面坑洞和道路水坑导致交通事故而丧命的人数就超过3500人,而同年因恐怖袭击死亡的人数为800人。根据全球统计数据库(Statista)官网的数据统计,2018年印度登记汇报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约15万人;印度每年仅投资在道路安全和防护上的资金就占到了国内生产总值(GDP)的3至5个百分点。然而,即使有着充分的心理准备,我也从未想过会亲身经历一次车祸。 印度的道路交通迷人又神奇,根本原因在于交通道路元素的多样性。走在老旧的街道,人们会看见一个较为奇特的景象:两轮的摩托车、三轮的“突突车”,以及最为常见的四轮汽车,当然还包括瘤牛、山羊、狗等动物。大家一起挤在一条并不那么宽阔的街道上。而有意思的是,这些丰富多彩的道路元素总能和谐地相处。哪怕道路再狭窄,大家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和通道空间;哪怕道路再拥挤,整体仍然是向前移动的,很少出现完全堵死或一动不动的情况。在痴迷于印度交通的魅力与神奇的同时我也深知两轮车对我来说可能更为高效,因此选择了骑摩托车上下学。 那是2017年夏天的一个早上,气温不高,只有30度出头,微风中夹杂着香草的味道。我像往常一样骑上我心爱的小摩托去上学。可能太美好的东西不仅往往转瞬即逝,还可能伴随着痛苦与无奈。那是一条十分宽阔的大道,由于道路过于平整,四轮的“铁包肉”往往驾驶速度较快,所以该路段也是交警“创收”的一个重点区域。尽管这条路我已经走过无数遍,但仍旧十分小心——毕竟我是两轮的“肉包铁”。可是就那么突然,来不及做任何反应,一刹那间,随着“嘭”的一声,我已经飞了出去,重重地摔在马路边。不知道是不是小时候有点武术基础,在落地瞬间我下意识地蜷缩成一团,用背着书包的背部与地面接触。然而巨大的动能不允许我这么“任性”,最后我还是翻滚了几圈,双手手掌和小臂瞬间血肉模糊。我慢慢站起来,摸了摸自己的各个部位,活动了活动,庆幸自已还活着。路边的好心人都围过来议论,有高声喊叫的,有指着我伤口的,有双手叉腰的,有目不转睛神态凝重的……戴着头盔、双臂鲜红的我似乎是来到地球的外星人,孤独且无助。一个小哥走过来对我说:“我载你去医院吧。”我说:“谢谢。”就这样,小哥扶起我的摩托车,载着我飞奔向医院。 是的,从我被撞到坐上车去医院,整个过程并没有花费多少时间;是的,撞我的司机早已不见踪影;是的,我最遗憾的是之后没有机会感谢那位印度小哥;是的,好人总比坏人多。 平常我很少有机会和动力去深入了解印度医疗系统的运转。这次作为一个外国留学生,借着车祸的机会,我亲身体验了一把印度的公立和私立医院。小哥带我去的是一家印度政府和意大利政府合作建立的医院。在一般意义上,它算一家专科类的公立医院。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应该是一家公私合营的医院。这家医院叫印度脊柱损伤康复中心(Indian Spinal In jurious Center),后来我才得知它在骨科康复、外伤治疗方面,在整个德里都有着极佳的声誉和极高的性价比。 P13-1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