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江户时代江户城(精)/读客轻学术文库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作者 (美)艾米·斯坦利
出版社 海南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1839年,一个名叫常野的日本女人逃离家乡,从乡下徒步前往首都江户。这一年她35岁,离了三次婚,她的家人急着再把她嫁出去,无论对象是谁。
在江户,日子比在乡下要苦得多,常野只能住在三叠大小(约5平方米)的房间里,甚至没有一件可供换洗的外套。作为外乡人,她的生活脆弱如浮萍,火灾、饥荒、幕府改革……任何的风吹草动,都可能毁掉她来之不易的新生活。
家乡的每一个人都希望常野认输回家,可是她没有。
作者简介
闾佳,资深译者,主攻大众经济学、社会心理学、经济管理及科普读物的翻译,已出版多部广受好评的译作,包括《牛奶可乐经济学》(2008年获文津图书奖)、《影响力》《理性乐观派》等。
目录
第一章 远方
第二章 半生乡下岁月
第三章 去江户
第四章 租屋风光
第五章 武士之冬
第六章 城市生活的新装
第七章 家里的麻烦
第八章 在町奉行所
第九章 尾声与后事
结语
序言
1801年1月1日,新世纪
的第一天,美国总统约翰·
亚当斯(John Adams)开
启了刚刚竣工、还透着寒意
的白宫大门,迎接公众的到
访。大西洋对岸,伦敦教堂
的钟声敲响,宣告大不列颠
和爱尔兰联合,一面全新的
旗帜——联合杰克旗(如今
的英国国旗)——首次升起
。同样是在这一天,拿破仑
正在苦心谋划对欧洲的征战
计划,而巴黎人照旧庆祝传
统新年,毫不理会也不承认
这一节日的法兰西共和日历
。18世纪业已结束,而革命
的浪潮仍然汹涌。展望未来
,美国报业不仅为自己也为
世界各地的人民做出了大胆
的预测:如今,历史的浪潮
已经从专制走向自由,从迷
信走向启蒙,从君主制走向
共和制,接下来的100年,“
世界注定会发生更大的变化
”。但越过欧洲大陆崎岖不
平的平原和山脉,在浩瀚无
垠的海洋对岸,却并未迎来
值得庆祝的新时代,也没有
什么理由举杯欢庆或展望未
来。在日本群岛上,人们奉
行的是农历,只有很少人知
道这一年是公历1801年。
对大多数人来说,当时是宽
政十二年,不是一个世纪的
开端,而只是一个时期的中
间阶段。
远离大西洋对岸纷扰的
革命,日本这艘航船正在自
己的“大平安”。海域平静地
前行。此时的日本远离战争
已有近200年。欧洲因宗教
问题屡次发生血腥冲突,中
国的明朝早在一场规模撼动
整个大陆的灾难中崩溃瓦解
,西方的国王们也纷纷丢了
脑袋,新的国家兴起,伟大
的海上帝国随着时局起起伏
伏。而此时,日本国内平静
无波,而且这种平静似乎是
没有尽头的。
大多数西方人眼里的
1801年1月1日,在日本人
看来,不过是一个普通寻常
的冬至日,也就是1800年
11月17日。在城里,优雅
的妇女们穿着层层棉袍;守
更人扫视着地平线,以免失
火累及街坊;小贩在街上来
回游荡,叫卖烤红薯。在农
村,人们修理工具,制造绳
索,照料冬青和萝卜,为缴
不起税款忧心忡忡。收获季
业已结束,所有的账单即将
到期。山区的山民堆起了木
材;海岸的渔民装满一桶桶
的干海藻;耕作的农人装起
成袋的大米或大豆,间或盘
点现金。日本66个县的每座
小村庄都要对当地的领主或
幕府将军德川家齐承担义务
。而德川将军,端坐在拥有
120万人口的大城市江户的
城堡里统治着全日本。
在大洋对岸的人们庆祝
新年的时候,日本正被最阴
暗的冬天笼罩。数万份的日
本税单被写出来,盖上印章
,用笔墨抄录,经信使传递
,交到农民们长满老茧的手
里。其中一份税单,最终指
向了僧人惠闻的财产。惠闻
住在一座名叫石神的村庄,
离江户的商行和歌舞伎戏院
有好些天的脚程。他的小寺
庙位于日本雪国的腹地,越
后国’陡峭的山脚下。在当
地的茅草屋、草地和稻田之
间,刺骨的严寒正全力来袭
。惠闻的邻居们已经絮好了
草鞋和雪靴,加固了房梁,
用厚厚的编织垫包裹好脆弱
的作物,从窗上垂下防寒的
芦苇帘。到11月,雪已经积
了几英尺深,而且几乎每天
都会持续落下更多的雪。风
一吹,雪飘过田野,一层层
堆积起来,行人甚至难以看
见蜿蜒穿过村庄的小路与河
道。
惠闻一家世世代代与石
神村的农民们一起生活,但
他们过去属于武士一族。据
他们的家谱记载,他们曾为
被称作“甲斐之虎”的大将武
田信玄效力。武田信玄素以
其战略头脑和造型独特的盔
甲(包括饰有弯曲金角的头
盔)闻名。他的军队参与过
16世纪日本战国时代的一些
血腥战斗:大将们蹂躏田野
,烧毁城堡,为争夺对日本
群岛的控制权而集结了数万
兵士。那是一个农民流离失
所、军队迁徙各地的时代,
全国的人口几经离散和重组
。最终,在各方军疲马倦、
元气大伤后,和平降临,惠
闻的祖先来到了越后国的南
部。
……
在我的电脑屏幕上,每
个人潦草的书写都化作了几
百万像素。我眯起眼睛看着
它们,试图把这些有200多
年历史、线条弯弯曲曲的书
法字迹,转变成更熟悉的现
代日文的形状。我能说能读
现代日语,也能阅读19世纪
的印刷文件,但手写的书法
笔迹差不多把我打垮了。常
野的信件是用古老的音标字
母来写的,我瞪着它们,大
声诵读,试图找出短语之间
的停顿。我折断了两本“手
写草体”辞典的书脊,把皱
巴巴的书页留在了尿布袋里
、厨房里和我办公室的地板
上。我写信向日本的同事们
求助;我雇了一名研究助理
来誊写。有好几年,我把所
有的文件都分类保存在手机
上,心存侥幸地期待自己能
在会议、晚宴或者出租车后
座上碰到几个能破译难读段
落的人。终于,我自己能够
解读其中的大部分内容了。
慢慢地,我把故事拼凑了出
来:一位叛逆的女性,一个
争吵不休的家庭,最后,是
一代只知有江户不知有东京
、按旧历计算年份、在幕府
统治下出生又逝去的人。
如果惠闻知晓这一切,
他恐怕会怀疑自己保留信件
的副本和草稿,还教导儿子
义融也这么做的习惯是好还
是坏。他大概不乐意有人读
到自己那难搞的女儿的故事
,更不希望有人把它讲出来
。他保留这些文献,可不是
为了留给公共档案馆抑或外
国学者。要是他知道,有
导语
鲜明的女性视角,真实的“小人物”历史,堪称日本版“娜拉出走”与《王氏之死》:一个东亚女性用一生战胜命运的真实故事。美国西北大学日本史教授,用19世纪的数百封书信,还原出日本乡下女人常野的一生。看大时代下挣扎求存的底层女性,如何在压抑中爆发反抗命运的勇气。
权威作者,斩获学术大奖:艾米·斯坦利,哈佛大学日本史博士,现任教于西北大学,出版过多本日本史专著。2023年获古根海姆奖。
本书获得从学术奖到写作奖的大满贯:入选2020巴列德·捷福奖(全世界最有名的非虚构写作奖)决选名单、2021普利策奖决选名单;获得2020美国国家书评人协会奖、2020美国笔会杰奎琳博格拉德奖、2022中国台湾openbook好书奖!入选泰晤士报、经济学人、华盛顿邮报等知名媒体年度好书!
专业历史著作中罕见的优美文笔:鲜活地传达丰富的历史细节与历史中人的心境。原来历史书也可以这么好看!
后记
常野徒步走入江户的180
年后,我带着小儿子来到了
东京。那是同一个季节——
介于深秋和初冬之间的一个
晴朗日子,空气中没有一丝
雪的痕迹。我们从机场出发
,搭乘20世纪90年代初大
张旗鼓开通(那时正值“泡
沫时代”的高峰期,日本似
乎将要接管全世界)的成田
特快。我们飞快地经过了一
小片稻田,穿过了郊区荒凉
的弹子房和娱乐中心。接着
,我们钻进一条隧道,转眼
便来到了这座全世界最大城
市的中心。
那天晚上,四岁的儿子
坐在第37层酒店客房的窗前
,看着火车从东京站进进出
出。它们看起来像是玩具:
车身是草绿色,或是鲜艳的
橙色。接下来的几天,他爱
上了从他手指里把地铁票吸
进去、半秒钟后又吐出来的
机器。他如痴如醉地站在自
动贩卖机前,盯着一排排奇
怪的瓶子;百货公司食品大
厅里一排排的烤鱼让他目瞪
口呆。他去了一家当代艺术
博物馆,在流光溢彩的霓虹
灯瀑布下跳舞。对他来说,
这就是东京:一座孩子的城
市,一切都很新鲜。
我看到的是一座我认识
了20多年的城市,一座钢筋
混凝土构成的灰色森林,从
海湾一直延伸到群山。13条
地铁线,36条单轨线,绕着
东京皇居的绿色空间盘旋。
3800万人——身着商务套装
和和服、薄纱蓬蓬裙、紧身
牛仔裤、校服、草原连衣裙
——乘坐自动扶梯,排队等
待甜点,阅读平装小说,喝
咖啡,盯着手机。一座无穷
无尽的城市,我多年来学习
和度夏的背景——我的第二
故乡。
但追访常野人生近10年
后,我还能看到另一座更古
老城市的基本轮廓:那座城
市为她所熟悉,那里最高耸
的建筑是摇摇晃晃的消防塔
,往来交通的声音是厚底木
屐踩在泥土上的咚咚响,皇
居的地基是江户城堡的旧址
。在新宿的玻璃和钢铁大厦
之间的某个地方,常野和博
辅尝试经营一家餐馆;在上
野公园的纪念碑附近,她跪
在弟弟的病床前与他告别。
顺着银座大型百货公司和奢
侈品精品店走上一小段路,
她便穿过了南町奉行所的长
长走廊。(见插图37)
属于常野的那座城市的
大部分自然景观已消失殆尽
,被地震、火灾和燃烧弹夷
为平地。只有少数例外:通
往加贺藩主宅邸的一道赤门
(常野兴许就是通过它进入
江户的),至今仍屹立在东
京大学主校区的人口;江户
城堡的富士美眺望塔仍然站
在灰色石头的沉重基座上,
俯瞰着城市。但大部分的江
户,只停留在集体记忆的领
域里了。在博物馆的玻璃背
后,在每一家书店的角落,
在工人社区的购物拱廊,在
以鳗鱼和面条为主的老餐馆
后厨,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
。东京最新建起的一条地铁
,叫作大江户线,似乎显得
很契合:老城仍在新城表面
下运行,按自己的隐秘节奏
行动着。但你必须知道它在
哪里,怎样感受它的存在。
在国内,如果我在研讨
室、机场或校车站提到江户
,哪怕是那些一眼就能认出
东京的人也会用茫然的眼神
看着这个词。江户流行文化
的重要元素——歌舞伎、艺
伎和木刻版画——获得了一
种普遍的日本感和永恒感。
葛饰北斋的《神奈川冲浪里
》就是一个标志,它的浪花
喷涂在购物袋和咖啡杯上,
但这幅作品所诞生的城市—
—他曾坐在城里的餐馆里,
在仰慕者面前一挥而就——
已经消失了。在本应有个叫
江户的鲜活、嘈杂和混乱的
地方,现在却是一片空白,
或者充其量有一种雅致的文
化,一种外来的、触不可及
的东西。
但是江户是可以了解的
,江户人民也一样,我们甚
至能了解哪怕是没有留下伟
大名字或成就的人。他们无
法预见日后将发生的一切:
他们的城市将被重新命名,
幕府会被推翻,他的木制房
屋将由砖石取代,接着是钢
铁和混凝土。他们无法预见
到自己的世界将怎样风卷残
云般迅速扩张,他们那没有
边界的城市,将成为全球众
多首都之一,变成地图上的
一个点。但这些人把他们的
故事留了下来,供我们寻找
,他们不是旧时日本或者消
失传统文化的代表,他们是
一座充满活力的大城市的命
脉,他们行走在泥泞的街道
上,他们因为邻居太吵而辗
转难眠,他们用钱购买墨水
和纸张,以便写信回家。他
们的声音,从170年前和半
个地球之外传到我们耳中,
熟悉得令人惊讶。他们告诉
我们城市的噪声和拥挤、雄
心、能源和成本。只要他们
的字迹尚存,常野那看似离
我们很远的世界,就不会完
全消失。
书评(媒体评论)
一部生动且扎实的历史
著作,再现了一位非传统女
性在19世纪上半叶江户的生
活。
——普利策奖决选名单介
绍词
这是一个叛逆且不知足
的女人的故事。为了来到江
户,她牺牲了一切。……本
书讲述了一个女人如何利用
江户这座大城市再造自己的
人生,……以及她们如何造
就我们如今所知的东京。
——杰奎琳·博德拉格奖
颁奖词
本书清晰地向我们展现
:一个坚强的女人想要在一
个由男人主宰的世界谋生,
要面临怎样的障碍。一个引
人入胜的故事,既有一丝不
苟的细节,又有细腻的共情

——《华尔街日报》
常野的叛逆人生被她的
家族档案保存下来,这件事
已经是一个奇迹。连她的日
常行为都如此吸引人。作者
的扎实研究与推测填补了常
野人生的大量空白,让我们
不至于只能从档案中隐约察
觉她与家人的争吵和胜利。
——《纽约客》
常野属于一个消失的世
界,但在这部令人惊叹的作
品中,历史学家斯坦利让她
和江户一起复活。这是对一
段平凡却非凡的日常生活的
描述,令我们大开眼界。
——《书单》
精彩页
第一章 远方
1804年春天,庆祝婴儿诞生的礼物送到了林泉寺,那时正值冰雪初融,穿过石神村的小路一片泥泞,礼物数量寥寥。毕竟,这是第二个孩子,更何况,还是个女孩。如今四岁的长子义融,出生在隆冬,庙里至今仍塞满了当年送来的礼物:一包又一包的沙丁鱼、米酒、成卷的布匹、海带、柿饼和纸折扇。这才合乎体统。这个新出生的孩子,3月12日来到这世上,只收到了一些自家制成的简单礼物:糯米糕、米酒、一套婴儿衣物、干鱼片。
她出生的头一个星期并未起名。那太早了,很多婴儿都活不下来。要是家人想要抓住本来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就会招来厄运。等婴儿活足七日,便到了庆贺的时候,再给她起名,欢迎她来到这人世。
令人焦急的一个星期过去了,惠闻和家人举办了一场小型聚会。关于这场聚会的记录并没有保存下来,但它是例行的活动,寺庙家族会履行所有常规社会义务。宾客们兴许是来自石神村和邻近村庄的女眷:强壮的村妇,包括接生婆,兴许还有几位更有教养的女士,僧人和村长的妻子。这名女婴刚来这世上,并不认识这些日后她将万分熟悉的人。庆祝活动中,说不定她一直在睡觉。但考虑到她后来的性格,也有可能,她睁开眼睛,看了看身边密密匝匝围着她的女人们,哇哇大哭。
女孩的父母给她起了一个有点复杂、不太寻常的名字:常野(日语的发音是Tsuneno)。它是三个而非常见的两个音节,写作两个汉字。这个孩子将是她家族里唯一的“常野”,很可能也是寺庙周围村庄里唯一的一个。只要她还保留这个名字,就绝不会跟别人弄混。
出生的头几个月里,宝宝常野拥有了她需要的一切。她家有旧衣服和破布可以拼成尿布,尿湿了就可以换。她有垫子可以睡,不必睡在肮脏的地板上,还有足够的木柴和木炭在漫长的冬天取暖。她有一整套的行头:为婴儿和蹒跚学步的孩子设计的小尺寸宽松棉质长袍。晚上,寺庙昏暗的屋子里点着灯和蜡烛。下雪天,她可以睡在一块蓬松的拼布毯子下面。夏天,她的榻榻米上挂着蚊帐。她的母亲能吃到足够的食物来生产母乳(婴儿一般要靠母乳喂养到3岁),如果母亲不能或不想用母乳喂养,她家还有能力雇用一名奶妈。他们还可以花钱找个乡下姑娘当保姆。她可以把常野背在背上,唱着忧伤的乡村歌谣,常野可以越过她的肩膀凝视世界。
要学的东西太多了。宝宝需要知道的东西包括:首先,妈妈的面孔、爸爸的声音、哥哥的名字义融;其次,幼儿课程、新的词汇和规则。“幛子”指的是用纸糊的推拉门,哗哗作响,雅致易碎,她不应该将手指朝着门戳过去。“榻榻米”指的是地板上的垫子:她的光脚丫踩得它们微微地发生高低起伏,她一定要记得,千万不要把芬芳的草秆扯出来。“箪笥”指的是梳妆台,爬上去不安全。“火钵”指的是炭火炉,太烫,不能碰。“箸”是筷子。碗有两个词:“碗”指的是深色的、带有光泽的漆碗,轻得出奇;“皿”指的是光滑的瓷器,很容易破,使用时必须小心。
常野还学会了一些社会规则,有些来自语言之外,它们让她意识到自己的家庭在这座小村庄里的地位。她可以从邻居们毕恭毕敬的鞠躬和其他孩子飞快投来的羡慕目光中对自己的地位有所感受。大人们知道这些细节,少数有时间也有空间思考的人,可以感知到一个更长故事的梗概。150年前,常野的祖先是石神村的村长,富农和贫农之间的主要区别不过是程度之分:有些人拥有土地,有些人是佃户,但大多数人都操持一种共同的职业——耕作,奉行类似的生活方式。等到常野的祖父出生时,情况发生了变化。富裕的家庭正在寻找新的投资场所和增加财富的新方法,只不过往往要牺牲邻人的利益。他们开办了生产越后上布(这是一种在雪原上漂白的细麻绉)的作坊,或者变成织物中介,为生产者和商人做中间人。他们购买当地的大米,酿造米酒,或是购买鸡蛋,卖给城里人。再不然,就像常野家一样——投资宗教教育,修建寺庙,承办葬礼,收取供奉。等靠着这些事业赚到钱,他们会开当铺放贷,更重要的还有投资土地。在常野曾祖父那一代,石神村的土地已经有一半成了其他地方的人的产业。到了常野这一代,有一户人家(河边百问町的山田一家)在近30座村庄都拥有田产。
常野的父母和祖父母都擅长投资和盘算。他们必须这样做,因为哪怕是可观的财富也会由于粮食歉收和管理不善而迅速流失。但像他们这样的家庭,在日常生活的小物件上花钱是比较随性的。他们以每套几百个铜板的价格购买成套的碗盏。他们买书来供自己阅读和借给邻居,还会买用于书写的矮几。他们会花掉沉甸甸的崭新金币购买榻榻米、厚毯子和精心编织的蚊帐,还购买丝绸和服和宽腰带以用于特殊场合,冬天会置办厚重的外套。剩下的零钱,他们拿来给孩子们买雪鞋和木屐。如果茶叶喝完,碗破了口,衣服穿旧了,蚊帐破了,他们会再买新的。消费成了一种无休止的消遣,他们的房子里有了越来越多的东西,等着孩子们去起名字、点数目。
在附属于寺庙的常野家,一些日常用品由信众捐赠,为感谢佛陀的慈悲,他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5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