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忻口会战纪实/中国抗战纪实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胡全福
出版社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1937年10月的忻口会战,是抗战初期华北战场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重大战役,胡全福编著的《忻口会战纪实》详实地记述了战役的全过程:日军大举入侵山西,我军英勇战士在五十多里的战线上,与日军展开了二十三天的殊死决战,沉重打击了日寇的气焰,谱写了中国抗战的新篇章。

内容推荐

胡全福编著的《忻口会战纪实》是一部描写始于1937年10月的忻口会战的历史巨著,是抗战初期华北战场上战斗最激烈的一次重大战役。日军大举入侵山西,中国军队与日军展开殊死决战,沉重打击了日寇的气焰,谱写了中国抗战的新篇章。会战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115师主力和129师一部先后取得平型关大捷和夜袭阳明堡战斗的胜利,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战场的战斗。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四章

试读章节

山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太原,到处散布着雁门关上传来的不幸的消息,省城顿时一片恐怖:狂炸的机群,哭泣般的警报,弥漫的黑烟,倾圮的电杆,倒塌的房屋——满目破碎。本来就已乱糟糟的危城,又加警察的喊叫:“敌人要杀你们了,快逃命啊!”更使全市骚然。军政当局战战兢兢,彻夜集议此事,又传来更为不幸的消息:雁门关丢啦,已有日军二三百骑兵越过崞县,抄到了原平……当局更慌了手脚,即令关紧城门,直至次晨不开。被关在城中的人们,似已兵临城下,从失望中感到悲怆,大街小巷的每一句议论都令人惶恐:“处在国防最前线的山西,即刻陷入风雨飘摇之中。”

“事急寇深,山西绝续存亡真到了最后关头!”

“晋绥军已倾全力开上前线,太原已是一座空城。假如敌人现在占忻口、攻太原,我们确实没有力量来抵挡!”

“人家以必取之心来攻,我军无必守之心来防,太原眼看要做大同第二!”

“处在绝续存亡的最后一刹,阎氏尚在哪里?他将何以对策?”

月黑风紧,雪花迷漫。

茫茫寒夜之中,由繁峙砂河通往五台山的崎岖小道上,一行疲惫的人马静悄悄、急匆匆地行进着,其状恍若风雨前夕的蚂蚁搬家,团团围护着中间的一个“王子”。那“王子”便是省城多少人翘盼着的第2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

此刻,阎锡山骑在一头黑油透光的毛驴背上,足不踩镫,手不执缰,双手抄在袖管里,任凭身边几个卫兵小心翼翼地扶护着,在雪地中踩着碎步行进。

紧随左右前后的,是2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6集团军总司令杨爱源,高级参谋续范亭,执法总监张培梅,以及为数不多的参谋警卫人员,各自骑着高头大马,各自想着心事,任凭驴马的踢踏之声传遍雪野。

其实此刻心绪最繁乱的,还数阎锡山。

这个出生在五台县河边村的地地道道的五台人,是最怕回五台的,因为这样狼狈还乡已经是多次了:辛亥太原举义后,清军攻入娘子关,阎锡山北逃包头途中狼狈还乡;中原大战惨败,被蒋介石威逼出国留洋,阎锡山北逃大连途中狼狈还乡;这一次又是防守雁门、平型关败退途中狼狈还乡……

不过这一次,他倒要很好地想一想了:是该还乡久居,还是赶紧回到太原?这个惯于在变化莫测的局势中投机钻营、玩弄权术而独霸一方的“老西儿”,在他统治山西20多年间,已占有两亿(银币)左右的资本,工厂、矿业之外,兼营铁路、银号和商业。在民族危机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他为这笔巨额财产所累,更想保住自己的统治地位。但从他自己的根本利害考虑,这时候对他构成威胁的,日本人而外,还有蒋介石,再一个是共产党。

在日本人面前,他首先得感恩戴德。  1902年,他在山西武备学堂住过两年以后,被选送到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留学,一住便是6年。在陆士期间,他结识了许许多多的日本朋友,为日后的“阎日亲善”扎下了厚实的根基。

辛亥太原起义以后,当上了山西督军兼省长的阎锡山,为了制造和购买一批先进武器,首先同日本大仓洋行驻北京支店店长林龟喜拉上了关系。自此,阎锡山的亲信梁上桩和苏体仁等便频繁活动于阎、林之间。不久,阎锡山的一个炮兵营首先用日本兵械装备起来。随之,阎锡山的兵工厂里,一台台日本机器开始运转、生产。与此同时,一份份山西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情报,从林龟喜手中频频飞向日本驻华使馆和日本的中国驻屯军司令部。

1928年春节刚过,蒋介石在徐州召开军事会议,部署讨伐奉军张作霖。前来参加会议的阎锡山喜不自胜。半年多以前,他刚当上北方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这次会上又改任第3集团军总司令,称霸华北的美梦总算有了实现的好时机。

会议一结束,阎锡山即派亲信苏体仁、南桂馨到北京找林龟喜活动,希望日本人能为自己称霸华北助一臂之力。

日本在天津的驻屯军司令部、日本驻华使馆以及日本驻中国的若干特务机关,阎锡山都不陌生。

早在1920年前后,日本在天津的驻屯军司令官铃木一马,就应阎锡山之邀两赴山西参观,同阎建立了“日阎亲善友好关系”。现在虽说驻屯军司令官换成新井龟太郎,但同样极其慷慨地向南桂馨担保:“阎军如果占领保定,日军保证北京、天津不放一枪,唾手可得。”接着参谋三野又提供武器,帮助苏体仁组织了一支武装队伍,配合阎军夺取天津。结果就在1928年6月4日,日本人在沈阳西北的皇姑屯炸死奉军统帅张作霖之后,阎军趁势攻占了北京和天津。

1930年中原大战中惨败,阎锡山被蒋介石逼迫下野。他只得于11月29日装扮成商人模样,自五台河边村老家趁黑起程,向北秘密经过大同到天津,登上日本大阪商船会社的轮船“武昌丸”,声言到欧美旅行,实则悄悄隐进日本人为他准备的大连黑石礁一所大楼内,托庇于日本帝国麾下,步上了与日本进一步勾结的新阶段。在这里,他同日人密约:一、关东军支持阎做华北首领;二、关东军军部设法护送阎返晋重掌山西大权。

土肥原贤二是阎锡山早年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留学期间的16期同学,1907年即已到中国从事特务活动,1931年8月1日至1932年1月26日任日本关东军奉天特务机关长。当得知老同学阎锡山来到大连,立即到黑石礁大楼叩响了阎锡山居室的门。

土肥原表示出对老同学的一片关怀之情,鼓动他于1931年春到日本观看了日本海军春季大演习,并向他转达了日本关东军仍支持他担任华北首领的意愿。

这一年8月,阎锡山终于又乘坐一架日本飞机由大连秘密返至大同,在亲日派头子汪精卫(1932年3月任国民党政府行政院长)的支持下,1932年2月末,阎锡山被委以太原绥靖公署主任,重掌山西军政大权。P3-5

序言

1945年,中国人民长达8年的全面抗战,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到2015年,抗战胜利已整整70周年了。回顾过去那场4万万5千万人民同仇敌忾、反抗侵略的正义战争,我们怀着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对千千万万在抗战中流血牺牲的先烈们的崇高敬意,特出版这套《中国抗战纪实丛书》,献给今天的中国读者,以示我们对先辈的深切怀念。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民族革命战争。回想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为摆脱国内困境,按照他们侵占中国的既定国策,蓄意挑起侵略战争,一举吞并了我国东北;然后经过几年准备,又于1937年7月~8月从华北、华东向我国广大地区发动全面进攻,疯狂叫嚷“三个月内灭亡中国”。但是中国人民并没有被侵略者的来势汹汹所吓倒,他们不畏强敌,团结奋战。侵略者不但未能灭亡中国,反而遭到了可耻的失败。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肆意侵略和掠夺,中国人民受尽了侵略者的蹂躏和欺凌。一次次割地赔款,一个几千年的文明古国,逐渐衰败为“东亚病夫”;一次次前仆后继的反抗斗争,都归于失败。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取得完全胜利、获得彻底的民族解放的伟大战争。它结束了中国人民在反抗外国武装侵略斗争中屡屡失败的历史,洗刷了自近代以来帝国主义列强肆意欺压中国人民的民族耻辱。它是中华民族自信、自强的象征,是东方文明古国重新崛起的转折点。

应该指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首先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及其民族抗日统一战线方针的推动下取得的。自“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东北始,中国共产党就号召人民武装抗日,并且领导或协助一部分爱国军队组成抗日义勇军和抗日联军,进行游击战争。而此时的蒋介石和国民党政府却对日本侵略者采取不抵抗政策,对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抗日运动进行破坏。无疑地,这对日本侵略者以后肆无忌惮地侵占整个东北,乃至在中国的侵略扩张,产生了极坏的影响。1937年7月,日军又侵入华北;8月又从上海发动进攻,中国从此开始了全国范围的抗日战争。8月下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主力3万人左右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奔赴华北抗日前线。同时,中共中央洛川会议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作为领导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根本方针。9月,在中国共产党的倡导和推动下,国共两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宣告成立。10月,华南各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开赴华中抗战前线。八路军和新四军,以及中共领导的东北抗联等,在敌后开展了广泛的、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了许多敌后根据地,迫使日本侵略者在1938年10月占领广州、武汉后,不得不停止前进,使中国抗战由战略防御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因此,日本侵略者以主要军事力量对付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对国民党则采取政治诱降为主的政策。面对日寇在敌后的疯狂进攻,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地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努力巩固和发展敌后根据地,广泛开辟敌后战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形式多样的游击战争。在极其艰苦的反“清乡”、反“扫荡”斗争中,敌后军民创造了如麻雀战、地道战、地雷战、破袭战、水上游击队、敌后武工队等歼敌手段,大打人民战争,使抗日战争得以顺利进行和蓬勃发展。而在国民党内,以汪精卫为首的一派,于1938年年底公开投降日本,协同日本军队进攻抗日根据地。蒋介石也采取了“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方针,从1939年到1943年,3次发动反共高潮。在此期间,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方针,领导根据地人民建立“三三制”政权,实行减租减息,击退了国民党的3次反共高潮,掌握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权;在得不到外援的情况下,自力更生,克服困难,抗击了大部的侵华日军和几乎全部的伪军。1944年起,随着国际反法西斯战争和国内抗日形势好转,八路军和新四军转入局部反攻。1945年8月,苏军对日宣战,出兵我国东北。次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最后一战》,我东北抗联积极配合苏军作战,各地部队投入全国规模的反攻。14日,日本终于宣布无条件投降。

在抗战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游击队等共作战12.5万多次,消灭日、伪军171.4万余人,其中日军52.7万余人,伪军118.7万人。同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和敌后抗日根据地人民群众作出的牺牲也是巨大的,其指战员伤亡60余万人,根据地人民群众伤亡达600余万人。敌后军民以高度献身精神坚持抗战,为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是全国民族利益的坚定维护者,是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是取得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力量。

无须否认,在面临强寇侵略、民族存亡的严重关头,广大国民党爱国官兵在中国共产党民族抗日统一战线方针的鼓舞下,奋起抗战,在他们身上,同样表现出中华民族威武不屈的民族精神。他们的抗日义举是中国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九一八”事变后,许多国民党爱国官兵不顾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英勇抵抗日寇侵略。在东北,马占山愤举义旗,被当时外国舆论称为国民党上层官吏中“可堪称道的仅有的一人”。长城抗战、卢沟桥抗战,张自忠、赵登禹、佟麟阁及其所部爱国官兵,不畏日寇的猖狂进攻,顽强抗击,在“七七事变”前后,面对敌人的蓄意挑衅,与之展开针锋相对的说理斗争和英勇无畏的武装抵抗。在日寇进攻华北和华东,挑起亡我中国的全面侵略战争的情况下,蒋介石和国民党政府被迫同意接受共产党的团结抗战方针,实行国共合作,宣布抗战。从“七七事变”开始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日军分路深入中国,对中国正面战场的攻势达到顶点,中国抗日战争处于战略防御阶段。当时国民党军队有200余万人,日本侵略者把国民党作为主要作战对象。蒋介石和国民党此时也表现出了一定的抗战积极性。其军队先后组织了淞沪、忻口、徐州、武汉等战役。但是,由于敌强我弱,国民党军队内部的相互倾轧、钩心斗角,再加上蒋介石集团实行片面抗战路线和单纯防御方针,正面战场的战局非常不利。从1937年7月到1938年10月,仅1年3个月的时间,国民党军队就丢掉了北平、天津、上海、南京、广州、武汉等城市和华北、华中、华东、华南等人口稠密地区的大片国土,不仅对中国军民的抗日士气带来了不利影响,也在国际上造成了不利影响。此后,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国民党采取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政策,对日作战越来越显得消极被动。日本侵略者也把主要进攻重点转到共产党领导的广大敌后战场。从1939年至1941年间,日军对国民党正面战场也发动了一些规模较小的进攻战役,如南昌战役、随枣(湖北随县、枣阳)战役、桂南战役、枣宜(湖北枣阳、宜昌)战役等。这些战役除3次长沙作战外,都只是在日军发动局部进攻时才显得激烈,又往往以日军停止进攻即告结束,国民党军队多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在整个战略相持阶段,国民党军队一直处于士气低落的态势。当1944年4月,日军向豫、湘、桂等省发起“一号作战”的战略性进攻时,国民党军队除少数外,大多数是一触即溃。至12月国民党当局就丢失了河南、湖南、广西、广东、福建等省的146座城市和总计2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大土地,给6000多万同胞造成深重的苦难。尽管如此,国民党广大爱国官兵的积极抗战是不应该被遗忘的。特别是在抗战初期,在国民党正面战场所进行的一系列的重大战役中,国民党军队承受了日寇的重点进攻。淞沪会战作为中国从局部抗战向全面抗战的转折点,坚持达3个月;忻口会战作为国共合作抗日的典型战役,是华北战场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徐州会战取得台儿庄大捷,曾经震惊世界;武汉会战作为中日双方投入兵力最多的战役,也是双方伤亡最大的一次战役。在战略相持阶段,组织的3次长沙会战,仍是国民党军队此前少有的用武力迫使进犯之敌恢复战前态势的战役。在这些战役以及其他大大小小的战役中,广大国民党爱国官兵与敌人一次次展开殊死血战,多少人血洒疆场,为国捐躯。整个抗战期间,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组织过1万人以上兵力的大规模战役100余次,小战斗1万余次,共有200余万名官兵阵亡,其中有上将军官8名,中将军官41名,少将军官65名,校尉级军官17000余名。他们在中国共产党推动建立起来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和全国各族各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团结御侮,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中华民族威武不屈的英雄颂歌。

《中国抗战纪实丛书》突出我党及其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广大人民群众在民族抗战的旗帜下团结抗敌的历史,对国民党军队在抗战初期正面战场的努力抗战,尤其是广大爱国官兵的英勇抗敌,也作了客观、真实的反映。它采用纪实文学的体裁和全景式、多角度、大场面、多风格的表现形式,深刻而全面地记述在抗战的前线和敌后各个战场上具有重大意义的战役、战斗和重要的历史事件,生动而形象地再现中华民族团结抗敌的一幅幅英勇悲壮的历史画卷,揭示了我党及其领导的军队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显示了国共合作、民族团结是抗战胜利的重要保证。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全国各族人民经过极其艰苦卓绝的斗争,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取得的。据统计,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伤亡人数在3500万以上,财产损失和战场消耗达1000亿美元,其中财产损失约600亿美元。我们出版这套《中国抗战纪实丛书》,热诚希望广大读者能了解中国抗战的历史,了解抗战的胜利乃至今日中国的发展来之不易。纪念抗战,缅怀先烈,让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为促进祖国统一,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自信心,加速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 18:1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