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在古今文学通变的视野上,依次论述:作为人类普遍生存经验的“失乐园”;古典中国的家园世界及其生活伦理;现代化境遇与传统生活诗意的消解;城市化与文明秩序的重建;乌托邦精神与新世纪家园伦理等课题。本书力图在清晰区分家园概念不同所指的前提下,抓住历史的主要环节,简要勾勒中国家园意识由古及今的演变轨迹;并以中国现当代文学为主要对象,深入剖析近代以来的中国人在一系列涉及安身立命的根本问题上所面对的复杂境遇及其精神探寻,尝试为更进一步从精神史的深度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开辟新的学术空间和意义视野。 作者简介 邵宁宁,1965年生,甘肃秦安人。文学博士。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中国鲁迅研究会副会长。曾任西北师范大学、海南师范大学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及古今文学通变研究。著有《当代中国现代文学研究(1949—2019)》、《现代文学:学科历史与未来走向》等,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等科研项目多项,曾获第十二届中国图书奖,海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会暨瀚德基金会“明德教师奖”等。 目录 绪论:作为人类普遍生存经验的“失乐园” 第一章 古典中国的家园世界及其生活伦理 第一节 “绝地天通”与中国家园世界的此岸性 第二节 家园想象中的社会生活及其伦理 第三节 陶渊明与传统中国的家园世界 第四节 唐诗中的空茫意绪 第五节 山水审美的历史转折——以《永州八记》为中心 第六节 《南溟奇甸赋》与前现代中国的南岛想象 第二章 现代化境遇与传统生活诗意的消解 第一节 “吃人”的隐喻:《狂人日记》与中国传统文明 第二节 魂兮归来哀江南:鲁迅创作中的江南生活影像及其美学 第三节 牢笼抑或舟船:现当代文学中“家”的形象演变 第四节 老舍的感伤及其传统城市文明哀歌 第三章 阶级、民族革命年代的家、国想象与社会伦理 第一节 《骆驼祥子》:一个农民进城故事 第二节 家园彷徨:《憩园》的启蒙精神与文化矛盾 第三节 战时生活经验与现代国民意识的凝成——以《四世同堂》为中心 第四节 从国殇到国魂:抗战及战后中国的无名英雄纪念 第五节 最后的古典家园梦想及其破灭——李广田的《引力》 第六节 现代中国的弥赛亚信仰与乌托邦想象 第四章 城市化与文明秩序的重建 第一节 乡土中国奉献于现代化的一只精神羔羊——海子的诗及其人生悲剧 第二节 转型期现象与无家可归的文人 第三节 生命:无望的逃离之旅——张存学小说 第四节 “进城”:一个现代中国故事 第五节 海岛文明的“失乐园”与“复乐园” 结语:乌托邦精神与新世纪家园伦理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