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惠水枫香染是当地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被称为“画布上的青花瓷”,于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学术界对枫香染的研究较多,但至今没有从文化基因角度研究枫香染的著作。本书在前人基础上,通过田野调查,识别惠水枫香染基因,构建基因图谱,并总结基因传递规律。
惠水枫香染源于雅水镇小岩脚村,至少有150年历史,它的形成与发展受所处自然环境、民族信仰与禁忌、民族心理、汉族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枫香染工艺流程分为制作材料、绘制纹样、染色、脱脂等多道程序,并且展现了材美工巧、师心造化、物以致用的艺术特征。枫香染工艺流程中涉及的要素不一定是基因,枫香染基因是其传递过程中储存文化信息的基本单元,比基因更高一层次的单位是基因丛。根据唯一性原则、关键性原则、突出性原则、时间性原则识别出枫香染基因,并将其归入所属基因丛中,即将马蓝、枫香油、牛油、布等归入基因材料丛;毛笔、枫香刀、加热器、染缸等归入基因工具丛;凤凰纹、石榴纹、鲤鱼纹、狼鸡草等归入基因纹样丛。枫香染分为被面、床单、背扇、帐檐、百褶裙等多种类型,表面看其差别较大,但实际上枫香染基因呈现“三角形基因结构”和“长链形基因结构”。“三角形基因结构”揭示了基因的组成要素和功能,而“长链形基因结构”揭示了基因排布和相互关系。枫香染基因传递分为横向传播和纵向传承,在基因传递中,复制性、变异性和决定性是其根本特性。枫香染基因分为主体基因、混合基因和附着基因,主体基因是具有显著地位和作用,对其属性和性状有重要影响的基因类型;混合基因存在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手工艺中,不为枫香染所特有,但仍然是不可或缺的基因类型;而附着基因由主体基因和混合基因共同创造,依附于它们存在,高度反映了布依族和苗族传统文化。
枫香染基因图谱是其结构关系的图示表达。由于材质、人为等原因,很多传统的枫香染作品没有保存下来,并且有些基因也无法进行图示表达,因此以被面基因纹样为样本,提取出“团花型被面基因纹样图谱结构模型”和“石榴花型被面基因纹样图谱结构模型”,根据被面基因纹样图谱结构模型将其划分为团花被面基因组纹样图谱、“石榴花+大瓶花”被面基因组纹样图谱、“石榴花+狼鸡花”被面基因组纹样图谱、刺梨花被面基因组纹样图谱和团花被面基因纹样序列图谱、石榴花被面基因纹样序列图谱、凤凰被面基因纹样序列图谱狼鸡花被面基因纹样序列图谱、大瓶花被面基因纹样图谱、鱼被面基因纹样序列图谱、刺梨花被面基因纹样序列图谱。通过分析惠水枫香染被面基因纹样图谱可以得出定型化规律,竞争进化与协同进化规律,“简单到复杂”与“复杂到简单”进化规律。一般艺人基因纹样变异能力较弱,使用刻版和描蓝纸导致了基因定型化,而专业艺人基因纹样变异能力强,文化生境的变迁使得基因不断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