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生态思想研究/温州社科丛书 |
分类 | |
作者 | 赵光辉 |
出版社 | 光明日报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这一时代背景中,基于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进行了生态思想的整体性解读,但又没有限于《1844年手稿》现有的逻辑次序,而是从人与自然的形而上学批评、对资本主义的生态批评、未来生态社会的建构三个维度进行了生态面向的解读与重构。在人与自然的形而上学批判维度,通过学术史探究的方式挖掘马克思的“感性-对象性活动”的深刻内涵,认为在“感性活动”中所形成的“感性-对象性”关系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原初关联,进而揭示出这种原初关联所蕴含的生态思想;在对资本主义的生态批判维度,通过对《1844年手稿》中马克思关于“异化劳动”、私有财产分析,通过对人的感觉、人的需要、自然科学的异化等的挖掘,揭示出了人与自然对立的现实根源;在未来生态社会的建构维度,通过对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的论述,区分了思想的共产主义和现实的共产主义运动,认为实现“自然界的真正复活”的现实道路是工人解放这一政治形式。 作者简介 赵光辉,山东诸城人,法学博士,温州大学瓯江特聘教授,硕士生导师,海南省拔尖人才。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社会主义生态文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等研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省级科研项目若干项。在《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社会主义研究》《理论学刊》《政治经济学报》《马来西亚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北京日报》《联合早报》等中外权威期刊、报纸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目录 导论 马克思“幽灵”的当代表达 一、理论与现实:问题提出缘由 (一)全球生态危机之后的星论忌考 (二)马克思主义对历史之迷的解答 二、回顾与检审:学界研究状况 (一)关于《手稿》历史地位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二)关于《手稿》生态思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当前《手稿》生态思想研究中的主要问题 三、前提与边界:核心概念界定 (一)生态与生态问题 (二)生态问题与生态思想 四、批判与建构:本书研究构想 (一)立足双重视域,澄明《手稿》历史地位 (二)立足整体解读,呈现《手稿》生态思想 (三)立足两个大局,阐释《手稿》生态启示 第一章 正本清源:《手稿》历史地位的澄明 第一节 关于《手稿》历史地位辩争的回溯 一、“成熟论” 二、“不成熟论” (一)“费氏色彩学说” (二)“异化抛弃学说” (三)“内在矛盾学说” 三、“过渡论”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视野中的《手稿》 一、“两个转变”思想轨迹的结合 (一)马克思“两个转变”的理论争议 (二)《手稿》在“两个转变”中的地位 二、“三大组成部分”的首次融通 (一)批判国民经济学,转向政治经济学研究领域 (二)批判黑格尔哲学,奠定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 (三)批判共产主义学说,开始科学地论证共产主义 三、“哲学革命”发动的理论根基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诞生地与秘密:《手稿》生态思想的历史地位 第三章 感性活动与感性对象性关系:人化自然观的根据和内容 第四章 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对资本主义现实的生态批判 第五章 共产主义思想与运动:未来生态社会的理论建构 第六章 审视与定位:《手稿》生态思想的双重启示 结语 马克思“退场”的任重道远 后记 参考文献 附录 序言 自然解放何以可能 我的第一个博士生光辉 的博士论文《〈1844年经 济学哲学手稿〉生态思想研 究》(海南省优秀博士论文 )即将出版,约我作序,欣 然应允。 如果说马克思主义是关 于人的解放的学说,那么法 兰克福学派阿尔弗雷德·施 密特于1962年出版的其博 士论文《马克思的自然概念 》则把马克思的理论从社会 历史领域扩展到自然领域。 这种扩展,在人与自然之间 的矛盾日益激化、全球生态 危机的背景下,使马克思的 “自然解放”理论实现了从隐 性状态到显性出场的转变。 在人类全力寻找解决生态危 机理论资源的现实境遇中,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 明的时代背景下,回到马克 思的原著,探寻解决生态危 机的理论资源,为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 理论支撑,建构中国特色的 生态文明话语,具有重要的 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之所以要回到马克思原 著,固然与马克思主义的学 理性有关,正如习近平总书 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 年的讲话中所说:“中国共 产党为什么能,社会主义为 什么好,归根结底是因为马 克思主义行。”当我们如此 去叙事之时,不免有人质疑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没有在世 界更多国家“行”?虽然这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原因众多 ,但有一个方面可以肯定, 那就是马克思说的:“理论 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总 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 的需要程度。 之所以要回到马克思原 著,还与学科有关。2018 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大 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时强调; 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就是要 坚持“马院姓马”“在马言马”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晓教授 陈先达在《光明日报》撰文 指出“姓马”容易、“信马”不 易。“姓马”是专业,作为马 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博士研 究生,必须回到马克思恩格 斯的原者,建立坚实的马克 思主义理论功底和深厚的马 克思主义理论涵养,才能成 为一个合格的“姓马”者,才 能在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中 成为一个真正的“信马”者, 才能避免“姓马”沦为马克思 所说的“谋生手段”,才能避 免我们成为马克思所反对的 “马克思主义者”。唯有如此 ,我们才能用“解释世界”的 真理力量征服群众,才能把 群众变成“改变世界”的“物 质力量”, 据此,作为马克思主义 理论专业的博士生导师,一 方面要求学生必须回到原著 ,用原著理论观照现实问题 ,从而发现真问题,研究真 问题,解决真问题;另一方 面,必须做到理论和逻辑的 双重自治,真正做到“两个 统一”,即逻辑与历史的统 一、理论与现实的统一,而 不是自说自话。 光辉博士以马克思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生态思想为研究对象,这 既需要在挖掘《1844年经 济学哲学手稿》本身内容的 基础上再建构其生态思想, 又需要具有非常强的问题意 识。我个人认为是一个非常 好的选题,也是一个难度较 大的选题。一方面,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背后站着一系列思想深奥 的哲学家,如黑格尔、费尔 巴哈等,还有一系列难以驾 驭的马克思赋予了其全新内 涵的旧概念。这同时也构成 了另一方面,国内外学术界 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 稿》的评价众说纷坛、莫衷 一是,比如“不成熟论”“成 熟论”“过渡论”等。虽然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还存在一些问题,但在马 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却具有 重要的地位,这是马克思初 步构建“感性活动”即“实践” 范畴的文本,这是马克思融 通哲学、政治经济学、共产 主义的首次尝试,这是马克 思发动哲学革命的根基所在 。虽然国内学术界“不成熟 论”依然占主流话语,但学 术研究更注重的是理论上、 逻辑上的自治。光辉选择了 理论澄清的方式来界定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马 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史中的地 位,在我看来这本身又是一 种逻辑自治,而不是自说自 话。 光辉博士的论文基于马 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 手稿》但又没有限于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现有的逻辑次序,而是从 人与自然的形而上学批判、 对资本主义的生态批判、未 来生态社会的建构三个维度 进行了生态面向的解读与重 构。 在人与自然的形而上学 批判维度,通过学术史探究 的方式挖掘马克思的“感性- 对象性活动”的深刻内涵, 认为在“感性活动”中所形成 的“感性-对象性”关系是人 与自然之间的原初关联,进 而揭示出这种原初关联所蕴 含的生态思想;在对资本主 义的生态批判维度,通过对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中马克思关于“异化劳动” 、私有财产分析,通过对人 的感觉、人的需要、自然科 学的异化等的挖掘,揭示出 了人与自然对立的现实根源 ;在未来生态社会的建构维 度,通过对马克思对共产主 义的论述,区分了思想的共 产主义和现实的共产主义运 动,认为实现“自然界的真 正复活”的现实道路是工人 解放这一政治形式。 这三个维度的解读,突 破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 手稿》现有的逻辑布局,全 面挖掘了其生态思想意蕴, 每个维度形成了不同侧重的 生态思想内容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