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城市女孩采君跟随爷爷开启了一段难忘的乡村之旅,他们走进喀斯特地貌的风景区,和当地几个彝族孩子结为朋友,度过了美好的时光。在这个风景区,有一种十分稀有的荷花,名叫大洒锦,它象征着美好与希望,也是采君最初来到这里的原因。在得知大洒锦的消息之后,采君和小伙伴们一起前往寻找……父母离异曾让采君一度陷入迷茫,大自然的绮丽风光、纯真的友谊、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治愈了采君的心灵,让她建立起对理想和未来的信心。 《寻找大洒锦》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儿童成长的烦恼与喜悦、乡村生活的丰富多彩。书中细腻的心理描写、优美的景色描绘、异彩纷呈的少数民族文化展现,使这部小说充满了独特的魅力。 作者简介 马嘉,昆明儿童文学研究会副会长,昆明市作家协会会员。《生日树》《空气穿着隐身衣》等多首童谣获全国第五届童谣征集优秀奖、“华文杯”世界华语童谣大赛优胜奖、云南省童谣征集评选一等奖、“巴渝儿歌报”擂台赛优胜奖及“十佳儿歌”奖;《五线谱》《逮阳光》《喂海鸥》等入选全国优秀儿歌集《中国儿歌大系》《中华是我家》及各种选本,并进入教育部统编语文教材推荐书目《读读童谣和儿歌》、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规划教材等。出版儿歌集《昆明新童谣》《幼儿新童谣》,《昆明新童谣》获昆明市第四届优秀文艺作品创作“茶花奖”。另发表散文、诗歌、童话、小说、剧本若干。 目录 第一章 跌进大自然怀抱 来到阿着底 初识“网红村” 泼水大战 花果趣事 第二章 多了两个小伙伴 爷爷支着 邀请阿依姑娘 独具风味生态宴 不请自来的阿吉宇 日记涟漪 第三章 寻找无眼鱼 生日宴会 小伙伴失踪 水洞搜救 溶洞遇险 第四章 动物趣事 “猪倌”是房东 萌猫“长筒袜” 家禽当宠物 牧羊苦与乐 第五章 秘境探奇 趣味科普周 海菜花开 激情漂流 写给爸爸的日记 第六章 梦想起飞的地方 爱你就要“抹黑”你 寻找大洒锦 师生情谊 师徒显身手 再见!阿着底 附录:书中的植物和动物 后记:钓起人生长河里的鱼 导语 本书刻画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多民族混居地小学生的生活图景,描绘了少数民族风情、美食、服饰、节日,以及独特的动植物。 本书中的故事主要发生在民宿餐厅里,让人眼花缭乱的美食、有趣的传统节日、漂亮的民族服饰,处处展现出当地小学生幸福快乐的生活状态。此外,书中独特的动植物,例如叉叉棵、猪耳朵草、无眼鱼等,也增长了孩子们的生活体验和科学知识,打开了孩子们的视野。 后记 钓起人生长河里的鱼 我的家乡,因生物多样 性而被冠以“植物王国”“动 物王国”“世界花园”的美名 ;因地形地貌和立体气候的 多样性,能在世界的许多地 方找到相似的自然风光;因 民族节日、民族风情的多样 性,成为歌舞、美食的海洋 。云南如彩虹般绚丽,如鲜 花般芬芳,因而有了“七彩 云南”“彩云之南”的美称。 作为云南的写作者,我为之 骄傲,为之歌唱。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 治州丘北县普者黑风景区就 是“七彩云南”中独具特色的 一朵彩云。很久以前,我与 它相遇,并为之动容,在那 风景如画的山水之间,我赏 过荷花,划过柳叶小舟,游 过泳,打过水仗,爬过青山 ,还和彝族同胞一起过了火 把节、花脸节。我想,总有 一天我会写到它们。 完成了《凤凰花开的学 校》,当我考虑下一本书该 写什么的时候,我遇到了一 个有焦虑抑郁情绪、不愿进 学校的孩子。我想,在现实 社会中,的确存在由于各种 原因不想上学的孩子,孩子 该如何消除心理障碍,摆脱 困境,家长又该如何对待这 样的孩子,这是值得我们深 思探究的问题。都说景色宜 人,让人心旷神怡,我要让 这样的孩子走进大自然,让 美丽的景色,让可爱的小动 物们,更要让一群可爱友好 的小伙伴与这样的孩子相互 陪伴,共享快乐,共同成长 ,让这样的孩子走出阴霾, 拥抱美好的未来。于是这样 的孩子成了我书中的小主人 公—采君。 在现实社会和生活中, 我看到这样的现象:优秀教 师在学校里管理学生的水平 是一流的,但自己的孩子却 出了问题;老师能管好班级 里的学生,却管不好自己的 孩子,因而把自己的孩子送 到别的学校去读书。由此, 采君的爷爷这个人物形象, 便在我的这些认知基础上形 成了。爷爷是一个好老师、 好校长,但作为一个家长也 有困扰,也有烦忧。 我想写的彝族撒尼人民 心中的“阿着底”,即美丽富 饶的乐土,就与我塑造的主 人公们擦出了火花。书中, 经历了家庭风波,心灵遭受 创伤,情绪很不稳定的女孩 采君,与可爱可亲的爷爷来 到了洒锦莲风景区。为此, 我自己也追随构思中的主人 公再次来到了普者黑风景区 体验生活。 走访中,我几次走进一 家人气爆棚的餐厅,用餐之 余,我采访了餐厅的老板娘 ,得知她小小年纪就外出到 大城市打工,后来回到家乡 ,在风景区核心地带的一个 旅游村庄做餐饮,夫妻俩靠 自身努力,将餐饮业做得风 生水起。他们虽然事业有成 ,但也有苦恼的事情,就是 孩子的教育问题,孩子在学 校经常出状况,作为父母的 他们常被老师约请到学校。 我想,这说明了现实生活中 存在一些问题,如“专注于 工作与陪伴孩子成长之间的 矛盾如何化解”“家庭较为富 裕的孩子怎样才能懂得艰苦 奋斗”等。于是,我的小说 中就有了莲花阿姨和阿聪这 对母子的形象。 为了写作,我专门到景 区里一个九十多岁的撒尼老 奶奶家做客,她是一个能说 会道的人,她说他们的祖辈 来自阿诗玛的故乡石林,与 阿诗玛故乡的撒尼文化一脉 相传。她总是坐在自己家的 店铺里绣花、卖绣品,她骄 傲地向我展示了她的一幅幅 绣品,是传统的彝族撒尼十 字绣,非物质文化遗产。走 访中,我还遇到了一个身穿 民族服装的撒尼男子。于是 我的作品里就有了张大爹和 张奶奶这两个人物形象。 我还到当地的学校去采 访,了解到一个优秀的学生 ,虽家庭困难,但自强不息 ,各方面都很出众,这就有 了阿依这个可爱上进女孩子 的人物形象。 我也到风景区的有关部 门了解到湿地的自然资源和 生态状况,以及环境保护的 情况,从而在故事中融入了 生态的科普知识。 2019年我开始写《凤凰 花开的学校》,这本书入选 了中国作协定点深入生活项 目,因此我在丘北县的一个 山村小学校体验生活,了解 到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多彩 的民族风情,看到了各民族 和睦相处的社会状态,民族 小学义务教育落实到位的良 好局面,以及各民族的孩子 们在学校里共同学习的情况 。这些都为我写《寻找大洒 锦》奠定了基础。 本书中的故事主要发生 在民宿餐厅里,少不了餐饮 烹饪的细节,虽然我曾经品 尝过醉虾,也吃过荷花宴、 羊汤锅等当地的特色菜,捡 过鸡菌、摘过白参菌,但对 我的写作来说,这些远远不 够,为此我又专门去品尝了 当地的特色佳肴:荷叶包鸡 、酸汤鸡,特意看了做酸汤 鸡的粉红色酸汤。为了写好 这本书,我还亲自去采摘苦 麻菜、马蹄菜、叉叉棵、猪 耳朵草等野菜来做菜肴,亲 口品尝其滋味,体验生活的 乐趣。最有趣、有意义的事 情,就是自己动手学做非遗 饮食—花米饭,向彝族同胞 学习跳大三弦舞、弦子舞。 而“栽玫瑰花栽出了杂草 ”“果子太多,压断了树枝, 掩埋果子”等细节是我平时 生活中遇到的有趣的事情。 “少年洞中遇险”的情节,则 是我过去当记者的时候采访 到的一个真实事件。 总而言之,我写作中的 大多素材,来源于我的亲身 体验,即真实的第一感受。 它们就像我生命长河中遇到 或逮到的一条 精彩页 跌进大自然怀抱 来到阿着底 采君跟着爷爷来到洒锦莲风景区,恍恍惚惚一下子跌进了大自然的怀抱。追随爷爷的脚步,昏昏沉沉的采君一步步登上拱桥的最高处。爷爷望着眼前的湖光山色,感叹着,酝酿着,吟诵着他自创的诗。初入景区,身心疲倦的采君对景色没有太多感受,也许是爷爷沉醉的神情感染到了她,她抬眼望去,风景的确很美,山峦很有特色,座座孤峰看起来很惬意,就像她崇拜的女神姐姐一样,坐在漂浮着鲜花绿叶的天池碧水中沐浴,披着青青的长发,闭目沉思、安静娴雅, 向世间传递着美好、憧憬和希望,收获人们仰慕和祝福的目光。 这是多么美好的境界,但对此时的采君来说却遥不可及。 采君站在高处,戴着太阳帽,连衣裙和齐肩长发被风吹动得飘起来,一个亭亭玉立少女的身姿,映衬在蓝天青山间。 突然,一阵大风刮来,把采君的太阳帽吹走了,“啊……爷爷!我的帽子!”采君大叫。 粉色的太阳帽像朵盛开的荷花在空中翻飞,最后落入河中,漂浮在水面,慢慢顺流而下。这座高高的拱桥,横跨在一条宽宽的河流上,采君和爷爷朝桥两边的河面看去,河面静悄悄的,没有一只游船。爷爷急忙下了桥,走到河岸边,捡了一根枝条,他想等到帽子靠岸时把它挑上来。 可是,看似平静的河面却是暗流涌动。太阳帽在波浪里起伏荡漾,像只捣蛋的小海豚,时而翻着跟斗,时而沉入水中,时而露出水面,一点靠岸的意思都没有,好像在故意捉弄他们。看着慢慢远去的帽子,采君想,它就是一只飞出笼的小鸟,再也抓不回来了。一种无奈、无助、无望的心酸泛上心头,她的眼泪掉了下来。 忽然,宽阔的河面上传来一阵悠扬的歌声:“阿着底哟!是个好地方,高高的青松树长满了山岗……” 一只柳叶小船随着歌声出现了,朝采君他们这边划过来。采君和爷爷喜出望外,爷爷用双掌在嘴边做成喇叭状,朝划船的人大喊:“喂!划船的师傅—请帮个忙!帮我们把帽子捞上来!” 船上的人听到喊声,放下木桨,站起身来观察水面。他朝爷爷手指的方向看过去,然后掉转船头朝帽子划过去。他追到帽子,伸出鱼竿挑起,捞上船来。 小船来到岸边,当那人把太阳帽递给爷爷的那一刻,采君看清了他掩在草帽下的脸庞。划船的师傅竟然是一个跟她年纪相仿的男孩子。男孩在岸边拴好小船,拿着钓鱼竿,拎着小水桶,上岸了。 采君的帽子失而复得,爷爷看上去比采君还要高兴,他示意采君要谢谢人家。 采君有点腼腆,捋一捋齐肩长发,用轻柔的声音说:“谢谢你把我的帽子捞上来。” 男孩看了一眼采君,埋下头整理着自己的鱼竿、鱼线,满不在乎地说:“这有什么好谢的,举手之劳。” 采君咬咬嘴唇,又说:“你刚才唱的歌真好听。” 男孩得意地把下巴一扬,头一偏,咧嘴笑了,那样子既调皮又萌萌的。 “歌里的‘阿着底’是什么意思?”采君又问。 男孩显出自豪的神情:“‘阿着底’是我们民族的语言,生长—快乐—的—地方!” 后一句他加重语气一字一词地说,并配有手指动作,伸出的一根食指一上一下点着节奏,采君觉得他帅气又逗人发笑。 男孩说完头也不回地走了。 “哦,生长快乐的地方!这里是生长快乐的地方!”采君说,“我多么需要快乐呀!”她对踏上的这片土地有了一丝幻想和期待。 爷爷点点头,他想,采君荒漠般的内心、被质疑声炙烤的焦虑情绪、快要枯竭的学习动力,太需要大自然的雨露来滋润了。 P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