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喧嚣的墓地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李骏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小说以丧葬民俗、风水习俗、宗教传播、共产主义发萌为媒介,通过对从黄安县到红安县两大家族之间的争斗书写,描述了清末、民国到解放后一个村庄关于信仰变迁的百年发展史。本吴庄人从信奉宗族宗教到信仰风水先生,发展到信奉洋人的外来文化,至最终信仰共产党并紧跟共产党人闹革命的信仰改变之路,展现了清末、民国到解放以来一个村庄的艰辛历程,同时也是黄安县历史发展的一个侧影。
作者简介
李骏,男,湖北红安县人。曾就读于解放军军事交通学院指挥系、解放军艺术学院青年作家班和鲁迅文学院中青年作家高研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在《人民文学》《解放军文艺》《中国作家》《解放军报》等报刊发表各类作品300余万字,著有《肝胆人生》《辉煌五十年》《谛观生命》《仰望苍穹》《军旅楷模》《生死大营救》《住进新营盘》《城市阴谋》《穿越苍茫》《穿越荒原的温暖》等书。作品曾获第十一届《小说月报》“百花奖”、第十二届“中国人口文化奖”金奖、第六至第十届全军文艺新作品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天津市文化杯奖、青年佳作奖,连续十一次荣获总后军事文学奖等。作品多次被《小说月报》《小说精选》《读者文摘》《中外期刊文萃》《青年文摘》等选载,曾被天津市评为“文学之星”。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置地
第二章 联姻
第三章 嫌隙
第四章 饥荒
第五章 重逢
第六章 漕渡
第七章 拜师
第八章 学艺
第九章 云游
第十章 崩裂
第十一章 殡葬
第十二章 上位
第十三章 中举
第十四章 变天
第十五章 布道
第十六章 斗法
第十七章 革命
第十八章 幕落
后记:在轰轰烈烈或沉寂已久的故乡打捞历吏珍珠
导语
从两个家族的争斗讲述村落百年的发展变迁,每个人的故乡都有传说,传说中夹杂着当地的风土人情,深深的影响着生活其中的人,而这种影响根深蒂固,代代相传,所以这本小说很容易引起共鸣,每个人都有自己或近或远的故乡,有自己怎么也改不掉的老习惯。
丧葬习俗是能够体现当地文化特色的,《喧嚣的墓地》从这一对国人来说的人生大事入手,展现特有的习俗文化,甚至有很多已经不再被提起的习俗,带读者穿越时空,身临其境。
后记
在轰轰烈烈或沉寂已久
的故乡打捞历史珍珠
我写了一系列关于红安
的作品。这些作品,有散文
、小说、纪实甚至于诗歌。
我写关于红安的作品,
因为我是红安人。
红安以将军总数第一、
烈士全国第二而闻名于天下
,大家都知道。而我过去写
小说时,并未就此深耕细凿
。直到1998年,天津作协
与原总后勤部文化部联合在
北京为我的小说《仰望苍穹
》开了一个作品讨论会时,
时任文化部部长卢江林对我
说:“其实,你写了那么多
,你的故乡红安才是你写作
的富矿。”
这句话如醍醐灌顶,让
我茅塞顿开。
故乡,也因此成为我写
作的一方“邮票”。
从那之后,我写了一系
列关于红安革命与革命胜利
后的小说。既有历史题材,
也有现实生活;既有个人命
运奋斗史,也有家族发展建
设史。这些小说,比如革命
系列与英雄系列,无论是中
篇还是短长篇,不少都获了
大大小小的奖项。再后,随
着我母亲去世,我在悲伤中
不可自抑了八年,终于以我
母亲身边的三个家族的历史
为观照,写出了长篇《穿越
苍茫》,先是全文发表于《
芳草》,后来被解放军文艺
出版社出了单行本,并以《
黄安红安》为书名,不仅提
升了小说的高度,也拓展了
我的思维宽度。而那些零零
散散的小说,被解放军出版
中心列入出版计划,在军改
中等了几年,终于在今年也
要以《红安往事》为名出版
,可以说,红安已成为我的
写作重镇。而关于我虚构的
红安县一个叫作“本吴庄”的
村落,也就成为我在创作中
的一抹永远的乡愁。以此为
据点,我在真实与虚构中,
构筑了属于我的创作与精神
领地。
这本《喧嚣的墓地》,
就是这块领地中的产物。它
把历史向前延伸了一百年,
从清末到革命胜利这一段。
本来,原来是个中篇小说,
叫《最后的墓地》,从动笔
开始,到最终完稿,中间间
隔了至少十几年的时间。起
初写了一万多字,放在电脑
里,就没了动静。这是写作
的常态,常常有小说起初动
笔时特有感觉,但如果有他
事打扰,或者存放一段时间
,再写又没有那种强烈的感
觉了。有次鼓捣电脑,突然
翻出了这半截文章,重读一
次后又觉得有写完的必要,
便又认真重写了一遍。后来
,小说发表在鲁院同学陈昌
平兄主持的杂志《鸭绿江》
上。他对我说,“你这其实
是一个长篇的架构,建议你
丰富充实,把它拓展成长篇
。”昌平兄是个学者型的主
编,一边在大学当教授,一
边主导省刊。我觉得他说的
很有道理,便思来想去,心
想自己过去写的关于红安那
块土地的故事,多是从大革
命开始到目前的生活,因为
这些生活有基础,有的是听
人们口述的历史,有的是自
己生活的经历,而关于红安
的史前史,也就是黄安的历
史,建县四百多年,我也不
过只写了一个百年,于是,
我便产生了再写个前一百的
事的想法。而关于黄安红安
这方面的资料,我收藏了几
乎所有在市面上能够找到的
正史与野史,无论是政治军
事、经济文化,还是民情风
俗、民间故事和乡间传说,
凡是与故乡有关的,想尽一
切办法占有资料。只要有空
,我便经常翻阅,从而对过
去的历史有了一个比较宏观
的了解与微观的感知,也就
有了这本书的由来。
本长篇以二十多万字的
篇幅,以丧葬民俗、风水习
俗、宗教传播、共产主义发
萌为媒介,通过对从黄安县
到红安县两大家族之间的争
斗书写,描述了清末、民国
到新中国成立后一个村庄关
于信仰变迁的百年发展史。
本吴庄人从信奉宗族宗教到
信仰风水先生,发展到信奉
洋人的外来宗教文化,至最
终信仰共产党并紧跟共产党
人奋斗的信仰改变之路,展
现了清末、民国到新中国成
立以来一个村庄的艰辛历程
,同时也是黄安县历史发展
的一个侧影。小说的主人公
李氏家族的族长李非凡与吴
氏家族族长吴上人,因为土
地而争斗不休,致使两个家
族在建设发展过程中一直蒙
上阴影;而风水先生黄道吉
与其徒弟李十九的介入,使
得两个村庄的关系更加迷离
复杂。及至后来洋人汤约翰
带来的外部宗教对本土文化
的影响,更是强化了民俗与
习俗在乡村文化中潜移默化
中渐渐变形,最终以参加共
产党人的革命获得新生。作
品在对人们普遍曾无比看重
的墓地选择与处理上,更渲
染出两大家族危机重重。死
后进不了祖坟山的恐惧,始
终笼罩在每个族人的心上。
为了坚守各自墓地而发生的
种种啼笑皆非的故事,最后
却被时代经济发展所抛弃。
从对墓地的无比重视到最后
的集体忽视,不仅是时代发
展使然,更是乡村与乡绅文
化坍塌所致。与其说本长篇
是写风水阴阳师的命运,不
如说是对乡村地方风俗民俗
文化发展进程的一次全面审
视,从最初唯心的形而上到
最终的唯物辩证观,通过一
个个生动故事慢慢剥离开来
,引人深思长叹。
小说写完后,我先发给
我的高中同学李直看。他是
中文系科班出身,曾当过老
师、记者,现在《中国人力
资源开发》杂志当社长兼副
主编,对于红安的本土文化
,有着很深的见解与鉴赏力
。他看后认为,小说跌宕起
伏,引人入胜;背景驳
精彩页
天门直指破军山,次第七星无杂班;
不出天门形不具,形无失具看周环。
望龙三吉中央去,何虑四凶不是关;
无水不荣无土贱,五行克化九星山。
山川将结龙雄列,北面重重尊帝颜;
无禄禄存休顾望,破军不破莫须参。
应星八九重围绕,百二山河在彼间;
明晓此诗精目力,君皇龙穴识无难。
人间有阴阳,天地有四季。
世上美好的事物多了去了,谁有什么喜好,谁存什么厌恶,皆出于心。你说风水顺,他道景色好。你说春天美,他称冬天佳。
水有源,树有根,人必有祖。
而我,只想说说墓地。
其实墓地有什么好说的呢?一个人死了埋在那里,提起来,亲人听见了会很伤心,旁人听见了会觉得晦气。再说一个人死了,连命都不在了,还有什么好说的呢?在这个时代,无限幸福的生活和无限美好的事物等待着人们享受,提起墓地的确不太明智。
但我去了一趟本吴镇回来,就非常想说说墓地。我不相信一个人死了便一了百了。就像我不相信曾经的本吴庄改为本吴镇后,本吴庄的人就变了一样。不然我们还从那么远的城市跑回去烧那么多纸钱去祭奠啥呢?不然为什么每年总还有那么多的人,在清明时节从大老远的地方转了那么多的弯倒了那么多的车回来一趟呢?
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这是本吴庄老一辈人嘴里流传下来的话。但一个人无论走到哪里,走得多远,对于生长的故乡,总是记得格外亲切。
何为福地?简单来讲,它就是一个幸福的好地方。这样的好地方,不仅包括阳宅,同时也包括阴宅。
阳宅就是今天的本吴镇,那些遍地开发升温的商品房,而且价格越来越高。高过本吴庄背后的鹅公寨与对面的三角山了。
而阴宅,就是死人居住的地方。
按说,人之一死,一了百了。活着的人都忙不过来,谁又会关注另一个世界呢?
但每次我从本吴庄回来,便不这样想。
我相信墓地是另外一个世界。我相信墓地里的人还活着,活在另外一个我们不知道和不了解的世界。不然的话,为什么我们在多年后过上了幸福生活,还是忘不了他们,忘不了已经消失多年不在这个世界上的他们。
他们活得轰轰烈烈,如今却早已无声无息。
不知为什么,我小时候特别害怕去那些墓地。那时村庄的大人们都说,三岁以下的小伢,才能看到死去的他们。看到他们在这个世界是像我们一样自由自在地行走。
多数三岁以下的小孩,属于不知事的年纪,看到了什么也不会表达,因此也就谈不上害怕。
我相信我三岁以前,一定是没有见过鬼的,因此自然应该不怕。但稍大一点后,甚至现在我人到中年,却仍然不敢在黑夜甚至大白天里一个人去墓地。每当这个时候,我就会想起小时候大人们讲的那些关于鬼的故事,几乎全与墓地相关。我为此会变得害怕鬼。那在阳间行走的,却属于阴间的鬼们。
小时我们没有经历世事,没有社会经验,除了本吴庄那方圆几公里的地,我们也不认识任何外面的人,对外面的世界不存在惧怕。但我们从心底害怕鬼。害怕谁也没有见过的鬼。小时,大人们往往把鬼的故事讲得五迷三道,让我们既喜欢刺激地听,又哆哆嗦嗦害怕回去睡觉。哪怕听完后,回到屋子,听到一个陌生的咳嗽声,或者是老鼠爬过楼顶的拖动声,也会紧张得心惊肉跳。直到长大后,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来到城市,生活在一堆又一堆的人群中,才最终明白了两个与鬼有关的真理:一是人比鬼更可怕;二是即使没有做过亏心事的人,有时也会害怕鬼敲门啊。
从小到大,一直到离开故乡,我真的从来未曾见过鬼。真的。但是我仍然害怕去墓地。墓地总是与阴暗、忧伤、怀念甚至眼泪挂钩,这种心理也不知道是为了什么。我总觉得那些死了的人,还像活着的人一样,也会聚在那里喝茶、抽烟、打牌或者聊天骂娘,也有喜怒哀乐与悲伤苦痛。当然,他们也有可能还会像过去活着时那样,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打架,发生争斗,甚至动刀动枪失去了“生命”。
以后,无论走到哪里,我见过各种各样的墓地。生活中与噩梦里。
我也无数次见过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鬼:酒鬼、色鬼、恶鬼、疯鬼……而我见过长着人样的魔鬼,也多数出现在梦里。它追得我满地跑,最后惊叫着醒来。
醒来我便特别清醒。 原来,我与死去的人们,真的息息相关。阴间的他们,真的生活在阳问的我们世界里。
“龙虎伏降常不老,子孙拜扫永无疆。”
“水绕山环钟灵秀之气则千年不竭,龙盘虎踞澎湃腾之区而万载长安。”我无数次见过诸如此类的碑文。人们把它们刻在石头上,以求不朽。
我多次梦见过死去的他们,熟悉的与陌生的。在我们本吴庄,人们把正常死去人的影像叫魂魄,把非正常死亡的才叫鬼。
小时,大人们在讲鬼故事时说,墓地里的鬼一般是看不见的,因为他们怕见光,怕见人血。但有时大家在外乘凉,遇到一阵凉风吹过,大人说没准是阴兵从边上开过去了。
大人们这样一说,我便觉得即使是在闷热的夜里,心里也像掉进了冰窟,全身发凉畏冷。
大人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7:1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