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在东汉末年的乱世,曹操是一个非常清醒的政治家,这一点在他生平的很多细节都有所体现。比如他在年轻时的清醒判断,不与董卓等人同流合污,又清楚地看透袁绍,进而不依傍别人,独立发展自己的势力。在用人上也很清醒,唯才是举。正是曹操的清醒,造就了他为人处世的态度。清醒,让他能够正确地判断局势,占得先机;过度清醒,也造成了他多疑的性格。 本书是复旦大学著名教授韩昇关于三国英雄人物曹操的讲稿,从曹操的家庭出身一直讲到官渡之战的胜利,讲述曹操如何在乱世保持清醒,从而开创统一北方的基业。书中对于曹操成长过程中的许多重要拐点都有深刻的剖析,总结了曹操取得胜利的原因,给今人以启示。 作者简介 韩昇,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副会长。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明治大学文学部、关西大学等大学教授、研究员。通过生物遗传学和历史学的跨学科联合研究,首次成功找到曹操宗族基因,走出了文理科合作研究中国历史的新路子,多次获得国际和国内人文社科优秀研究成果及教学大奖。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先后开讲《盛唐的背影》、《寻找曹操》和《风云唐太宗》等多个系列节目。出版《唐太宗治国风云录》、《隋文帝传》、《日本古代大陆移民研究》、《东亚世界形成史论》、《海东集》、《盛唐的背影》、《苍茫隋唐路》等著作十余部。翻译了号称日本汉学研究巅峰之作的《九品官人法研究》,出版译著十余部。发表学术研究论文一百多篇。主要研究汉唐史、东亚历史与国际关系、佛教史。 目录 开篇的话:如何读史 一 少年老成 放荡少年 踏入乱世 如何治国 三次预见 二 逆势崛起 察言识人 旁观洞彻 到河南去 三 劣势翻转 战略家的算计 谋略 布阵 袁绍坐失良机 初战 坚守待变 致命一击 复盘 四 回头是岸 席卷荆州 孙刘结盟 胜利的陷阱 两手准备与火烧赤壁 成败得失 附录 附录一 曹操大事略表 附录二 曹操诗文选录 后记 序言 开篇的话:如何读史 三国是一个动乱的年代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挑选三国这么一个动乱的时 代,可以看到各类英雄如何 脱颖而出,殚精竭虑,建功 立业,力图开辟出一片崭新 天地的。他们虽然早已远逝 ,却给了我们很多启示,让 我们得以明白很多人情事理 ,避开隐藏的陷阱,少走弯 路。如果说后人更加聪明, 那并不是说后人的智商高于 前人,而是因为前人留下的 经验教训足够丰富。如果后 人再犯同样的错误,那是因 为疏于学习,没有从前人的 失败中汲取教训。前人所思 所为即为历史,学习历史能 够让我们超越自己,站得更 高,把问题看得更加清楚。 善于学习历史的人遇事冷静 、分析问题客观周详,也就 是人们常说的“清醒”。处理 日常事务的冷静,得益于性 格;面对重大决策的清醒, 只能源自学习。把问题看得 越透,人便越发清醒。“清 醒”是可以学来的。 这些年来,学习历史的 人急剧增加,工作阅历越多 、承担社会职责越重的人, 越重视阅读历史。这是为什 么呢? 因为历史是我们理解整 个人类及其文明的基础,也 是我们从事社会工作最重要 的依据。每个人都不可能在 自我设定的条件下工作,而 是在他者设定的场域内活动 。这个场域就是我们每天所 处的时代环境,它由过去所 规定,并同我们现在所开展 的活动结合起来规定着未来 。所以,我们在进行工作之 前,首先必须理解自身所处 的时代,理解构成今日的文 明基础,才能做好工作,身 心自在。 作为中国人,首先须要 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构成 中国历史文化根基的早期经 典,是孔子所整理的《诗》 《书》《礼》《乐》周易》 春秋》,其中《乐》这一部 已经散失了,所以仅存《诗 》书》礼》周易》春秋》传 世。这五部经典里,春秋》 是唯一的史籍,表明孔子对 中国文化的理解建立在历史 基础之上。 历史是人类的集体记忆 ,不是某一个体的论述。当 事情发生的时候,每个人从 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或者 置身其中,留下记述,经过 综合整理,得出集体的认知 与记载,代代相传,遂成为 集体的共同记忆,一直影响 着后来者的认识与行动。把 孤立的历史事件贯穿起来, 便构成了认识的理路与行动 的轨迹。发现其中的规律与 特点、情感与愿望、艺术与 信仰,便诞生了诗书礼乐的 各种经典。显而易见,历史 是人类认识外部世界与自我 内在世界的基本素材和平台 ,脱离历史的思考片面而偏 执,对历史的洞察则可以上 升为悟性,把对于事物的根 本性认识转化为世界观。生 活在不同历史环境中的人群 会有不同的世界观,例如远 古的华夏族群归纳出循环往 复的易理观念,用以解释天 地人的互动运行,自成体系 。这是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 ,同样也是我们建构认识与 知识体系的路径。 历史构成了人类认识世 界的基础,亦即通过既往来 认识现在,展望未来。故而 ,历史不是过去的学问,而 是面向未来的积极探索。任 何的事物都有其运行的轨迹 ,对此有充分的了解,便能 循其轨迹判断今后的走向。 所以,对未来的预测并非凭 空而来,它立足于历史,亦 即根据过去的运行轨迹而推 演出今后的发展方向与基本 轨道。个人如此,民族与国 家亦是如此。基于历史所作 出的推演不会有太大的偏差 ,具有相当的可靠性。表面 上看,历史学家在还原古代 的场景和真相,其实他们的 内心却关怀着现在。这是历 史学与考古学的根本区别。 考古学要求完美地再现过去 ,历史学则必须启示未来, 以至于有人称历史学为未来 学。 …… 历史给人无穷的回味和 启发。中国几千年的历史, 无比厚重,丰富多彩,无论 翻开哪一个篇章都让人获益 良多,掬水月在手。本书选 取三国曹操指挥的强弱悬殊 的两场战役,一场是强敌加 诸他的官渡之战,一场是他 主动发起的赤壁之战,通过 他对战争进程的控制,反映 出他在不同阶段对于敌我态 势的准确把握,更重要的是 对敌人和自己的深刻认识。 官渡之战是以弱胜强,赤壁 之战则是纠错止损;前者是 基于对敌人心理的正确把握 ,后者则是骄傲自大时的猛 然醒悟。料敌如神与自省纠 错,都因清醒而来。 在各种情况下都保持清 醒,何其重要,却也何其不 易。要求一个人时时处处都 十分清醒,恐怕做不到。但 是,遇事冷静,知已知彼, 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逐步锤 炼而成。曹操在力量弱小的 时候十分冷静,却在大胜之 后骄傲恣肆。不过,这个转 变十分自然,毕竟他是感情 奔放之人,如果一点感情冲 动都没有,他也不可能成为 充满个性的领袖。有感情、 会犯错的曹操,在骄狂之中 回归冷静,这个真实的过程 才会给人以真正的教益。 历史教给后人的东西实 在太多了,慧水一掬,先从 曹操的事例来一起品味人间 清醒吧。 导语 破解曹操成功的秘诀,还原真实的曹操形象。三国是一个动乱的时代,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观察三国人物,可以看到各类英雄如何在动乱的时代脱颖而出,建功立业,开辟出一片片崭新的天地。曹操无疑是其中最闪耀的巨星之一。他为什么在危机四伏之中,总能破局而出?韩昇教授给出独到的解答。 透视曹操成长经历,重新解读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本书从曹操的少年时代讲起,对曹操的家世做了正本清源的考证。重点评析曹操生平的两场关键战役——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在对官渡之战的叙述中,不仅对曹操进行细致描摹,也对袁绍着墨颇深,深刻揭示出本来占据优势的他何以步步皆错;赤壁之战,也并非小说家渲染的、令曹操一败涂地的大决战,而是他及时调整策略,从而得以保存实力的一场战争。 双色印刷,附录除曹操大事略表外,还选有作者精心导读的曹操诗文。附录的曹操诗文中,既有脍炙人口的诗歌,也有具备重要史料价值的公文和反映曹操军事思想的《孙子兵法注》,对正文语境构成补充。如通过对比正文与《孙子兵法注》,便可进一步了解作为军事家的曹操如何将《孙子兵法》熟练应用于实战之中。 后记 2018年,北京琳琅智库 请我录制三国历史的节目, 我们在录音棚里畅聊曹操、 孙权和刘备三个人的三条崛 起之路。一个人的事业与其 学识、眼光、魄力和胸怀成 正相关的关系,三国就是很 好的例证。音频节目上网后 ,听者甚众。2022年,足 不出户,心幽陋室,亲人朋 友纷赴异邦他国,黯然惶恐 之际,中华书局贾雪飞女史 收听了我的音频节目,颇为 欣赏曹操在重大历史关头的 定力和冷静,建议我整理出 书,惠予出版。 这个邀请让十分低落的 我有事可做,遂寻清静旧地 ,开始重阅书稿,心神逐渐 聚拢起来,细览史籍,梳理 脉络,撰写篇章,走出幽闭 。旧稿讲述曹操在官渡之战 ,面临强敌摧压的存亡关头 ,集思广益,用冷静凝炼智 慧,沉着应对骄狂的袁绍, 以弱胜强。官渡之战跌宕起 伏,已成经典,品味细节, 仍有发现。本次根据音频稿 整理,改写文字,增加了“ 赤壁之战”一章。曾经在官 渡之战十分冷静的曹操,当 运势转变而成为优势强者的 时候,也失去了往日的清醒 而骄傲自矜,小觑对手,轻 取宿敌后高歌躁进,梦想着 指日扫平江南。优越的地位 、巨大的权力,能够迅速改 变一个人,让冷静者失心张 狂,吹嘘舞蹈奔上悬崖。看 到这个变化,不能不让人惊 惧惕厉。幸运的是曹操在赤 壁初战失利,猛然醒悟。成 功与失败之路皆非一马平川 ,磕碰踉跄都有点醒之功, 执迷不悟者一路到黑,心智 未泯者幡然觉悟,回头是岸 。曹操在大错行将成形之前 进行危机管理,败而不乱, 顺势撤退时给对手暗埋隐患 。官渡之战中冷静的曹操, 与南征荆州时骄傲的曹操, 同一个人竟有迥然不同的表 现,相映成趣。增加“赤壁 之战”一章让曹操的形象更 加丰满而真实,帮助读者从 多个视角看得更加清楚,也 更加客观公正。从冷静到骄 傲是人性,从轻狂回归清醒 是智慧。人孰无过,可以冲 动一时,却不可执拗一世。 世事无常,皆是历练。 如何对待,全凭悟性。历史 积淀如此深厚,给后人无尽 的启发,精妙绝伦。万古江 河,愿得一掬,与君共赏。 这本小书凝聚我一段生命的 历程,陪我挣扎与跋涉,用 智慧的烛光引导我前行。 2023年1月9日 于悟证堂 一掬书房 精彩页 放荡少年 了解一个人,应该从他的少年时代开始。现代心理学显示,家庭环境对于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尤其青少年时期,正是性格养成的阶段,处在什么样的空间、环境,有什么样的境遇等,都会对以后的性格产生无法磨灭的影响。 曹操是宦官家庭出身的社会变革家,然而,他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一直以负面的形象出现,被称作奸臣。网上随便搜几张曹操的京剧脸谱,都是大白脸。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种形象同他一生的业绩并不相符。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有必要好好了解一下他的身世。 曹操出生的家庭,在东汉王朝的政治地位相当高。他的祖父名叫曹腾,在皇宫内当宦官,颇得信赖和重用,一路提升,先后担任中常侍、大长秋,甚至还被封为费亭侯。一个宦官能够封侯,可是不得了的事情。说起宦官,人们很自然地心生鄙夷,但在东汉那个时代并不尽然,这个问题我们留到后面讨论。 更先遇到的疑问是,曾经一段时期掌握东汉朝廷大权的宦官曹腾怎么会有儿子?而曹操怎么会是他的亲孙子? 宦官也被叫作阉竖,当然生不了儿子。那么问题来了,曹操的父亲,也就是曹腾的儿子曹嵩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呢?当时吴国有人写了一本《曹瞒传》来骂曹操,说他其实不姓曹,而是姓夏侯。陈琳在讨伐曹操的檄文中,称曹嵩是曹腾从路边捡回来的孩子,不是曹家的人。这些说法流传很广,以至于后人一提起曹操,大多认为他姓夏侯,众口铄金,几乎成为非正式的结论。可是,如果稍加留意,不难发现这些都是有意的抹黑。三国分裂,南北敌对,吴国人写关于曹操的书,光从书名《曹瞒传》就能看出不像是严肃的记载,不用曹操正式名字,特地使用他的小名,明显带有嘲讽鄙夷的味道。至于陈琳讨曹檄文中的说法,更没有多少可信性。这两种说法异曲同工,不管是姓夏侯,还是路边捡来的孩子,无非在说曹操是个野种罢了。只是编排得高明,骂人不吐脏字,显得自己十分高雅。对于不实的传言,听者应该查验一下证据,免得成为谣言制造者的传声筒。遗憾的是,千百年来,人们更愿意停留在市井传说的世界里,附上自己的想象和推断,添油加醋,津津乐道,满足文学猎奇的心理。就三国时代而育,在社会上影响最大的并不是正史的记载,而是《三国演义》的小说之言。那么,曹操到底姓曹还是姓夏侯,他同曹腾是否为直系亲属呢? 正史记载抵不过文学叙述,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正史缺乏无可置疑的证据。2010年伊始,网络上出现了质疑河南安阳新发掘的大墓为曹操墓的舆论风暴,参加讨论的人数之多,气氛之热烈,都是空前的,各种关于曹操身世业绩乃至评价的观点全都涌上台面。一件考古发掘引起如此广泛的争议,表明人们对于历史的高度关心,这对于考古和历史研究无疑都是巨大的推动力。人们广泛质疑的焦点在于,墓主人是否就是曹操,何以证明?一千多年前遗留下来的问题重新浮现出来,无法回避。只要不能给予科学的结论,这个问题还将反复引燃。这次争议可谓适逢其时,直到几十年前都无法回答的问题,到21世纪已经具备了彻底解决的条件。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进展,已经可以运用对遗骸提取DNA并加以比对验证的技术。然而,就国际学术界当时的情况而言,使用DNA做研究的基本是史前时代而非历史时期,原因在于生物基因所作的年代测定误差较大,对于几万年前的研究尚可接受,对于仅有几千年的历史时期则价值锐减,甚至失去意义。所以,利用DNA技术寻找曹操家族的基因类型,仍是巨大的科学挑战。 P1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