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在《法学研究》创刊40周年之际,《法学研究》编辑部组织策划了丛书“《法学研究》专题选辑”,以专题形式汇编40年来发表在《法学研究》上的在理论上学术水平较高、在实践上对推动中国的法治进程有一定影响的文章,再由主编撰写两万字左右的“导论”放置文章之前,系统梳理本专题多年来的研究状况和发展脉络。 本书为该丛书之一本。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法治理论的发展主线经历了从“法治”到“法治国家”再到“法治中国”和“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1996年,第二个阶段大体是从1996年前后到2012年,第三个阶段大体是从2013、2014年至2017年,第四个阶段大体是从2018年至今。本书辑选了《法学研究》4个时期中有代表性的24篇论文。同时,在“导论”部分并对中国法治理论的四十年的发展做了一个综述和铺陈,概括其特点,展望其方向。 目录 导论 雷磊 一 法治:内涵辨正 论人治和法治 谷春德 吕世伦 刘新 人治和法治能互相结合吗? 李步云 王礼明 法治概念的科学性 李步云 “法制”“法治”“人治”的词义分析 沈宗灵 中国社会主义法治的理论与实践 杨海坤 论现代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 文正邦 论“法治”构成要件 ——兼及法治的某些原则及观念 徐显明 二 法治国家:历史、理念与道路 论依法治国 王家福 等 依法治国:中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新的里程碑 刘海年 法治国家及其政治构造 孙笑侠 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法治的基础和界限 马长山 现代法治的困境及其出路 高鸿钧 政体与法治:一个思想史的检讨 徐爱国 中国法治的自主型进路 顾培东 中国法治的人文道路 胡水君 三 法治中国:认知、治理与评估 共和国法治认识的逻辑展开 张志铭 于浩 依法治国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李林 法治评估模式辨异 钱弘道 杜维超 依规治党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王若磊 四 中国式法治现代化:中国之治的理论释证 新思想引领法治新征程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依法治国和法治建设的指导意义 张文显 新时代中国法治理论创新发展的六个向度 李林 习近平法治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法治原理的传承与发展 孙谦 序言 总序 回顾与反思是使思想成熟的酵母,系统化的回顾 与专业性的反思则是促进思想理性化成熟的高效酵母。成熟 的过程离不开经常而真诚的回顾与反思,一个人的成长过程 是如此,一个学科、一个团体、一本期刊的发展过程也是如 此。我们在《法学研究》正式创刊40年之际策划《〈法学 研究〉专题选辑》,既是旨在引发对有关《法学研究》发展 历程及其所反映的法学发展历程的回顾与反思,也是旨在凝 聚充满学术真诚的回顾与反思的思想结晶。由是,《〈法学 研究〉专题选辑》是使其所刊载的学术成果提炼升华、保值 增值的载体,而不只是重述过往、感叹岁月、感叹曾经的学 术纪念品。 对于曾经的法学过往,哪怕是很近的法学过往 ,我们能够记忆的并非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周全、那样清晰、 那样深刻,即使我们是其中许多学术事件的亲历者甚至是一 些理论成就的创造者。这是一个时空变化迅捷的时代,我们 在法学研究的路上走得很匆忙,几乎无暇暂停一下看看我们 曾经走过的路,回顾一下那路上曾经的艰辛与快乐、曾经的 迷茫与信念、曾经的犹疑与坚定、曾经的放弃与坚持、曾经 的困窘与突破,特别是无暇再感悟一下那些“曾经”中的前 因后果与内功外力。法学界同仁或许有同样的经验:每每一 部著述刚结句付梓,紧接着又有多个学术选题等待开篇起笔 ,无参考引用目的而只以提升素养为旨去系列阅读既往的法 学精品力作,几为夏日里对秋风的奢望。也许这是辉煌高远 却又繁重绵续的学术使命造成的,也许这是相当必要却又不 尽合理的学术机制造成的,也许这是个人偏好却又是集体相 似的学术习惯造成的,无论如何,大量学术作品再阅读的价 值还是被淡化乃至忽略了。我们对没有被更充分传播、体现 、评价及转化的学术创造与理论贡献,仅仅表达学人的敬意 应该是不够的,真正的学术尊重首先在于阅读并且一再阅读 映现信念、智慧和勇气的学术作品。《〈法学研究〉专题选 辑》试图以学术史研究的方法和再评价的方式,向学界同行 表达我们的感悟:阅读甚至反复阅读既有成果本该是学术生 活的重要部分。 我曾在另外一本中国当代法学史著作的导 论中描述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之路蜿蜒前行而终 至康庄辉煌,中国法学研究之圃亦蔓延蓬勃而于今卓然大观 。这种描述显然旨在鼓舞而非理解。我们真正需要的是理解 。理解历史才能理解现在,理解现在才能理解未来,只有建 立在对历史、现在和未来的理解基础上,在面对临近的未来 时,才会有更多的从容和更稳妥的应对,才会有向真理再前 进一步的勇气与智慧。要深刻理解中国法学的历史、现在以 及未来,有两种关系需要深刻理解与精准把握:一是法学与 法治的关系,二是法学成果与其发生机制的关系。法学与法 治共存并互动于同一历史过程,法学史既是法律的知识发展 史,也构成法治进步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法、法律、法 治的学术研究,既受制于各个具体历史场景中的给定条件, 又反映着各个历史场景中的法律实践和法治状况,并在一定 程度上启发、拨动、预示着法治的目的、路径与节奏。认真 对待中国法学史,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法学史,梳理各个 法治领域法学理论的演进状态,重估各种制度形成时期的学 术供给,反思当时制度设计中背景形塑和价值预设的理论解 说,可以更真实地对法治演变轨迹及其未来动向作出学术判 断,从中也更有把握地绘出中国法学未来的可能图景。对于 既有法学成果,人们更多的是采取应用主义的态度,对观点 内容的关注甚于对观点形成机制的关注。当然,能够把既有 学术观点纳入当下的理论创新论证体系中,已然是对既往学 术努力的尊重与发扬,但对于学术创新的生成效益而言,一 个学术观点的生成过程与形成机制的启发力远大于那个学术 观点内容的启发力,我们应当在学术生产过程中,至少将两 者的重要性置于等量齐观的学术坐标体系中。唯其如此,中 国法学的发展与创新才会是一个生生不息又一以贯之的理性 发展过程,不因己悲而滞,不因物喜而涨,长此以往,信者 无疆。 作为国内法学界的重要学术期刊之一,《法学研究 》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法学在争鸣中发展、中国法治在跌宕 中进步的一个历史见证者,也是一个具有主体性、使命感和 倡导力的学术过程参与者。《法学研究》于1978年试刊, 于1979年正式创刊。在其1979年的发刊词中,向初蒙独立 学科意识的法学界和再识思想解放价值的社会各界昭示,在 办刊工作中秉持“解放思想、独立思考、百家争鸣、端正学 风”的信念,着重于探讨中国法治建设进程中的重大理论和 实践问题,致力于反映国内法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和最高学术 水平,热心于发现和举荐从事法学研究工作的学术人才。创 刊以来,《法学研究》虽经岁月更替而初心不改,虽有队伍 更新而使命不坠,前后8任主编、50名编辑均能恪守“严谨 、务实、深入、学术”的办刊风格,把《法学研究》作为自 己学术生命的存续载体和学术奉献的展示舞台。或许正因如 此,《法学研究》常被誉为“法学界风格最稳健、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