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依据第一手资料,追溯了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在欧洲先锋运动中的起源,详细阐述了“魔幻现实主义”在拉美的后续发展,最后梳理了“魔幻现实主义”对中国当代作家产生的影响及中国学者产出的相关研究成果。
本书借用“政治无意识”理论,揭示了拉丁美洲人超越西方的愿望,这不仅是“魔幻现实主义”的主要动因,同时也是理解“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特征的基本要素。本书在一系列已成中国学界共识的问题上提出了新的见解,为国内外学术界理解“魔幻现实主义”提供了一种新的全球视角。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全球视域下的魔幻现实主义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哥伦比亚)关沧海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依据第一手资料,追溯了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在欧洲先锋运动中的起源,详细阐述了“魔幻现实主义”在拉美的后续发展,最后梳理了“魔幻现实主义”对中国当代作家产生的影响及中国学者产出的相关研究成果。 本书借用“政治无意识”理论,揭示了拉丁美洲人超越西方的愿望,这不仅是“魔幻现实主义”的主要动因,同时也是理解“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特征的基本要素。本书在一系列已成中国学界共识的问题上提出了新的见解,为国内外学术界理解“魔幻现实主义”提供了一种新的全球视角。 作者简介 关沧海(John Gualteros),哥伦比亚学者、翻译家,主要研究方向是拉美文学与中国当代文学之间的交流。目前是华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后研究员。北京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哥伦比亚国立大学拉丁美洲文学硕士、复旦大学国际关系硕士。著有《中国当代文学与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中国台湾,2021年)。如今,他正准备与智利出版商Cinosargo合作出版第一本西班牙语海子诗选。他的研究工作主要涉及拉美文学与中国当代文学之间的文化和政治交流。 目录 前言 一 本书的主要角度对相关研究的推进 二 研究方法 第一章 欧洲“魔幻现实主义” 一 弗朗茨·罗与“魔幻现实主义” 二 “超现实主义” 三 马西莫·邦滕佩利与“魔幻现实主义” 第二章 拉美“魔幻现实主义” 一 博尔赫斯:“魔幻”与小说 二 彼特里: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根源 三 卡彭铁尔与“神奇现实主义” 四 安赫尔·弗洛雷斯:使虚幻现实化 五 路易斯·莱阿尔:使现实虚幻化 第三章 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政治无意识” 一 象征性行为:历史整体修订以及不同拉丁美洲文化的理想融合 二 社会视野:“魔幻现实主义”中的意识形态斗争 三 生产方式:人类发展不同阶段的重叠 第四章 “魔幻现实主义”的形式:叙述者、文本与读者的关系 一 文本的“现实”与“魔幻” 二 叙述者的问题化 三 对读者的社会和心理影响 第五章 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在中国 一 中国作家对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解读 二 中国批评家对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解读 三 小结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读者面前的这本书是一 位哥伦比亚学者用汉语写作 的学术著作,系毕业于北京 大学中文系的关沧海 (John Gualteros)博士根 据自己完成的博士论文修改 而成。对习惯于通过译著阅 读外国学者著作的中国读者 而言,这种体验并不多见。 这也是我作为关沧海的博士 导师,在北大出版社编辑的 坚邀之下,最终打破自己从 不给学生与朋友写序的惯例 ,向同行和读者推介这部著 作的原因。 1980年代的中国作家, 几乎无一例外接受过拉美“ 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 百年孤独》的著名开篇—— “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 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 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 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时间变成了打开中国文学 宝藏之门的阿里巴巴咒语, 被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作家仿 写、复制与挪用。《百年孤 独》及其代表的拉美“魔幻 现实主义”的神奇魔力也因 此引发了包括作家、批评家 与文学史家在内的中国文学 研究者的持续关注。在众多 相关研究成果中,关沧海的 这部《全球视域下的“魔幻 现实主义”》,在一系列已 成中国学界共识的问题上提 出新的见解,为国内外学术 界理解“魔幻现实主义”,提 供了一种难能可贵的全球视 角。 在本书的后记中,关沧 海回忆了我当年建议他以“ 魔幻现实主义”作为博士论 文选题的过程。取了一个地 道中国名字的关沧海并不是 拥有哥伦比亚国籍的华人, 而是哥伦比亚的原住民,他 甚至还是马尔克斯的校友。 在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攻读 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学位之 前,关沧海不仅在马尔克斯 的母校哥伦比亚国立大学获 得了西班牙语与古典语言学 学士学位,随后又获得了文 学研究和拉丁美洲文学专业 的硕士学位,还获得了中国 复旦大学的政治学硕士学位 。通过相关课程,关沧海接 触了马克思主义、依附理论 、现代化理论、“第三世界” 政治理论、西方与“第三世 界”关系、新殖民主义、世 界革命和民族独立进程等方 面的知识。这一中国学者很 难具备的族裔背景、学术经 历与知识结构,使他成为研 究马尔克斯乃至拉美“魔幻 现实主义”的不二人选。尽 管在潜意识深处,我一直对 美国学者何伟亚在《怀柔远 人》一书中表达的一个观点 深表认同:“生在某一国并 说那一国的语言并不意味着 对当地之过去有着特许的接 近能力。”但我仍然控制不 住从事这种跨文化研究时很 难克服的朴素的(其实常常 是肤浅和没有道理的)好奇 。 关沧海出色地完成了他 的工作。他不仅回应了中国 学者的关注,更重要的是, 他展示了与中国学者不同的 问题意识。在本书中,按照 博士论文的写作惯例,关沧 海总结了他写作这篇博士论 文时采用的研究方法,分别 是“比较文学”“知识考古学” 与“政治无意识”。这种方法 论的自觉,使得关沧海对拉 美“魔幻现实主义”的认知从 一开始就拉开了与中国学者 的距离。即,在关沧海的视 域中,“魔幻现实主义”并非 只是一种影响了中国当代文 学的“拉美文学”思潮。对他 而言,“魔幻现实主义”恰恰 是一个“西方文学”概念。关 沧海从德国评论家、历史学 家弗朗茨·罗(Franz Roh) 1925年首次提出“魔幻现实 主义”一词开始,追根溯源 ,勾勒出“魔幻现实主义”的 起源、发展和流变,尤其是 厘清了“魔幻现实主义”与同 时期的欧洲三个艺术先锋派 运动——德国“魔幻现实主 义”、意大利“魔幻现实主义 ”以及法国“超现实主义”的 内在关联。显然,“魔幻现 实主义”在关沧海的视域中 ,是一个更接近于“现代主 义”的范畴。他是在现代性 的内部,而不是像许多研究 者那样,仅仅将其视为作为 地理概念的“拉丁美洲”这一 空洞抽象的本质化概念的表 征。关沧海对“魔幻现实主 义”的评论,让人联想到英 国诗人奥登1941年对卡夫 卡的评价:“如果要举出一 个作家,他与我们时代的关 系最近似但丁、莎士比亚、 歌德与他们时代的关系,那 么,卡夫卡是首先会想到的 名字。……卡夫卡之所以对 我们重要,是因为他的困惑 ,亦即现代人的困惑。”奥 登的句式同样可以用于描述 流行于1980年代的“魔幻现 实主义”。在这一视域中, 马尔克斯作品所表达的“魔 幻感”,就不只是拉丁美洲 的“百年孤独”,而是弥漫于 包括中国在内的20世纪末期 的“全球视域”的“现代人的 困惑”。关沧海的看法,与 中国“寻根文学”的代表作家 韩少功表达过的一个观点极 为近似。2004年,在接受 一次有关“寻根文学”起源的 访谈时,韩少功断然否认当 年宣告“寻根文学”诞生的“ 杭州会议”上有过拉美文学 热,他甚至否认会议之前有 任何作家看过加西亚·马尔 克斯的作品。韩少功这一让 许多同时代的学者觉得不可 思议的观点,竟然在很多年 后关沧海的论述中,得到了 有力的背书。 …… 关沧海因为获得中国教 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 的“新汉学计划”博士生项目 的支持得以来到北大中文系 学习,通过答辩后,他的博 士论文又幸运地获得了“新 汉学计划”的优秀博士论文 出版资助,在通过了北京大 学出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