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明朝原来这个样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赵帅//王姗姗
出版社 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主要讲述明代历史上著名人物或事件不为人知的一面,用讲故事的方式将“隐史”展现在读者面前,如:17世纪中叶当荷兰人称霸新航路时,在东南亚海面上却被明朝的郑之龙海军打的俯首称臣;什么是马蹄银?明代的钞票又长什么样?明神宗实现了“万历中兴”,也创造了28年不上朝的历史记录,看这位长期缺席的CEO是如何从“三好学生”激变为叛逆青年的;绣春刀、飞鱼服长什么样?
全书结构精巧,语言干练,给大家既带来小说式的阅读快感,又满足了读者的猎奇心理,力求以还原最真实的历史事件,用最接地气的言语让大家感受历史的另一面。
作者简介
王姗姗,毕业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曾就职于美国科学计算机公司(Computer Sciences Corporation)、百度等知名公司,有《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环境分析及面临问题》等多篇专著发表于《经营者》《东方企业文化》等国家级刊物。
目录
第一章 不得不承认,明朝人都是“吃货中的吃货”
第一节 花卷馒头一样香——皇宫饮食
厨子们都属于哪里
光禄寺也太不争气了
皇帝也吃馒头花卷
时令小吃
第二节 明朝不乏吃货老饕——士大夫饮食
为啥明朝的士大夫这么讲究
吃货跟老饕的区别,就在于有没有文化
都爱小吃
第三节 柴米油盐烟火气——平民饮食
粥和粥不一样
量大就好
“豪华版佛跳墙”是什么样子
第四节 茶酒饮料样样俱全
明朝怎么喝茶,皇帝说了算
给皇家酒起名字是大学问
还得喝“精酿”
李时珍也是乳制品爱好者
明朝的汤品快跟奶茶店差不多了
第二章 到明朝,你可能连穿衣服都不懂
第一节 穿错衣服会被判刑——等级制度
开国皇帝重农抑商
连穿什么都管
张居正都开始爱美了,那还等什么
第二节 谁出门还不化个全妆——妆容
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面妆
明朝人的眉妆可太前卫了
手法不够,化妆品来凑
明朝的护发素是用什么做的
第三节 不要迷恋哥——衣着
剑走偏锋的服装设计师们
文人群体中的奇装异服
第三章 明朝,一个值得了解的朝代
第一节 明朝算是平价——房价
徽州的房价
官员的豪宅几多钱
明朝人买房压力大不大
第二节 学学宋朝吧,这样的廊房迟早爆雷——公租房
跟宋朝比,明朝差在哪里
明朝之后,公租房的存在感几乎为零
第三节 南方住楼房,北方住平房——南北房屋差异
有钱人才住得起楼房?非也
西北地区玩“地道战”,广东地区用牡蛎壳砌墙
第四节 门面房轻松实现“世袭”——商铺
铺户也能“世袭”,轻松成就老字号
从兴盛到衰落:铺户心里苦,但没法说
第四章 出去玩的快乐,宅在家里的人不会懂
第一节 骑驴骑骡或骑牛,普通人家是没资格骑马的——平民出行
骑驴是法律规定的,御史也只配骑驴
好马配好鞍,好车配好轮
第二节 御史出门骑驴,防止公车私用有一套——官员出行
公车私用非小事
权臣当道,公车管理成一纸空文
第三节 八卦消息聚集地,夜航船催生“段子合集”——夜航船
弯着腰才能进出的短程船
八卦消息聚集地
夜航船的安全隐患
第五章 最高级的浪漫,是哼得了小曲,唱得了山歌
第一节 士大夫消闲好去处,梨园斗戏成常事——戏曲
朱元璋颁发“限娱令”,连唱戏都不许
戏班子之间也“内卷”,不服就对战
自家置办家班艺人
第二节 冯梦龙竟能让《千家诗》唱出来——山歌
普通老百姓,还是喜欢接地气的东西
山歌的素材哪里来
想不到冯梦龙竟然是这样的人
第三节 从禁赌到游民遍地——赌博之害
始于明神宗
屡禁不止,大明亡于赌博吗
第六章 明朝的职场真的让人“大开眼界”
第一节 北有晋商,南有徽商——商帮
近水楼台先得月
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造就了晋商
出门十年不能归,个中辛酸徽商知
日常节衣缩食,置办行头一掷千金
第二节 江湖身影——方技之士
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卜士
“神乎其技”的相面之术:相士
第三节 这竟然成了特殊职业——乞丐
这么多的乞丐从何而来
为了乞丐,各朝各代操碎了心
别弄混了乞丐和混混
第七章 一份风俗清单
第一节 女孩子过了20岁就算晚婚——婚娶
纳妾很荒唐
“七出”“三不去”
改嫁的事情也身不由己
第二节 阳春三月踢球忙——女子蹴鞠
贵妃是踢球高手,杂技演员花式颠球
女子蹴鞠有哪些玩法
第三节 怎样才能磨出一面光滑的铜镜——磨镜
磨镜这门技术活儿,当赏
磨镜也需要“配方药”
解铃还须系铃人,磨镜也需磨镜人
第八章 明朝人的朋友圈,逢年过节要晒的东西太多了
第一节 腊八节灶王节元宵节接连不断——春节
从腊八节到除夕,好吃好玩不重样
拜年不用人露面,只需心意到
元宵节放假20天
第二节 春季保留活动项目,怎么少得了——庙会
商贸活动让庙会重获新生
北京城里的庙会可真不少
有经济效益,也有文化效益
第三节 除了吃粽子,还要吃蒜汁过水面——端午节
鹁鸪:我招谁惹谁了
吃完粽子,再来一碗蒜汁过水面
序言
在被《明朝那些事儿》
科普之后,又被《大明风华
》《大明王朝1566》等电
视剧熏陶了几遍,无论是坐
在办公室格子间琢磨下一次
美食探店的加班族,还是期
待外出旅游说走就走的文青
族,明朝的绝代风华都是他
们心心念念的一瞥风景。
想象一下,一个明朝普
通的老百姓早上醒来的时候
,身边有老婆孩子热炕头,
跟皇帝吃一样的馒头花卷,
还有各位士大夫——“美食
博主”推荐美食小吃,闲暇
时候去梨园听听小曲,逢年
过节放长假逛庙会,各种吃
喝玩乐。
这简直就是现在年轻人
梦想的生活啊!
不必担心五百年前没什
么好吃的,因为爱吃会吃的
明朝人是美食爱好者。单是
一道猪肉就能琢磨出三十三
种做法,就连汤品店里的汤
品都与现代奶茶店里的各类
奶茶实现穿越数百年的神同
步。
在明朝,攒几年钱也能
买个五间房带门面的四合院
。如果努努力当上了大官,
没准还能在南京住得上气派
的大宅子,岁月静好不过如
此。
在明朝,可以花费大把
的时间在梨园的戏班子里。
只要心中有歌,冯梦龙老师
都把歌词给你准备好了,随
时随地飙山歌。
在明朝,不必担心妆容
,因为明朝人流行的妆容非
常随意。鸡蛋清、杏仁、木
槿叶都能成为纯天然洗护用
品,能用得上辰州产的粉底
,那妥妥的美妆达人呀!
不必担心的还有很多,
至少看到老祖宗的生活也是
如此忙碌又平和,希望你读
到那些趣闻时可以笑出来。
如果你看多了历朝历代
波澜壮阔的史卷,不妨放下
身段回到人民群众之中,看
看他们在数百年之前是如何
创造历史的:不妨放肆地在
脑海中构思一下自己作为一
个明朝的百姓会是什么样子
。如果你连这个放肆的时间
都没有,且让我代劳,从《
五杂俎》《客座赘语》《南
华录》《陶庵梦忆》这些故
纸堆里找出来明朝那些细碎
而别有生趣的故事讲给你听

希望读完这本书的时候
,抬起头来,能在明朝的天
空中找到自己心中的“白月
光”,躬下身来,也能在那
些故纸堆之上留下自己的宛
然一笑。交付出版之时,
2023年已经过去了一半,
在过去的几百天里,我几乎
每天都要工作到凌晨,很庆
幸有明朝市井生活中萦绕的
这些烟火气息能慰藉深夜里
的焦躁不安。
感谢好友的支持,没有
你们的帮助,就不会有如此
精彩的内容;感谢我的家人
,你们的支持是最大的鼓励
,尤其是毛毛小朋友让我对
人生和追求有了更多不一样
的视角,能伴随着你一起成
长,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
本书在撰写过程中难免会存
在一些不足,希望广大读者
提出宝贵意见。如果您有任
何建议或想法,请不要犹豫
地与我们联系。感谢您!
导语
近年来,一些历史学家和作家通过著书立说向读者解读明朝,通过让历史事实本身说话,尽力拨开历史的迷雾,还明朝以本来的面目,从而让读者看到一个“真实的明朝”。本书让这些年来业已形成的总数不下百万的“明史读者群”再眼睛一亮,怀着一种好奇心,去看最新出版的这本明史读物。
精彩页
在普通人的想象中,皇帝家的扁担“都是金子做的”,吃饭也一定吃的是“龙肝凤髓”。当然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只要是皇帝想吃的,皆可成为盘中餐。
那么,明代皇帝究竟吃些什么呢?
厨子们都属于哪里
吃饭要先看厨师,那么在明朝,都是哪些机构负责皇帝的御膳呢?
看多了清宫剧的人肯定会脱口而出:御膳房!
其实,大家平时说的御膳房到清朝才出现。如同字面意思,御膳房的存在主要是为了满足皇帝个人的饮食,然后兼顾后宫等的日常饮食。但在清朝之前,是没有御膳房这个机构的。
明朝的宫廷膳食管理主要分为内外两套衙门。内廷主要包括尚膳监和尚食局,而外廷的管理单位主要是光禄寺、太常寺。其中光禄寺的职务主要包括宴劳、酒醴、膳馐之事,也就是说,光禄寺不仅负责皇帝和后宫的饮食,还负责宴会及官员餐食等。
换句话说,皇帝吃饭和官员吃饭,都要由光禄寺来负责,日常工作当然是相当忙碌了,而且消耗也是相当惊人。
凡岁派光禄寺牲口十万只口。上半年五万只口、下半年五万只口、俱行浙江等布政司、两直隶各府派属征解。
——《明会典》卷一百十九
根据相关资料记载,光禄寺一年约消耗猪19000余头、羊11000余、牛40头、鹅32000余只、鸭37000余只,轻轻松松吃垮一个大型的现代化养殖场。
之所以只吃了40头牛,是由于牛是比较珍贵的农业生产资料,不敢多吃。但从其耗材来看,厨子们所在的光禄寺已经是几大机构中的巨头了。其他的机构呢,比如太常寺主要掌管祭祀、礼乐之事。凡是与祭祀有关的饮食活动都由太常寺负责。上林苑呢,主要掌管苑囿、园池、牧畜、树种等事务,负责牛、羊、猪、鹅、鸭、鸡的饲养,也负责蔬菜水果的培育。上一林苑的厉害之处在于它的地盘是真的大。
上林苑监。左、右监正各一人,正五品。左、右监副各一人,正六品。监正、监副后不常设,以监丞署职。左、右监丞各一人,正七品。其属,典簿厅,典簿一人,正九品。良牧、蕃育、林衡、嘉蔬四署,各典署一人,正七品。署丞一人,正八品。录事一人,正九品。
监正掌苑囿、园池、牧畜、树种之事。凡禽兽、草木、蔬果,率其属督其养户、栽户,以时经理其养地、栽地而畜植之,以供祭祀、宾客、官府之膳羞。凡苑地,东至白河,西至西山,南至武清,北至居庸关,西南至浑河,并禁围猎。良牧,牧牛羊豕;蕃育,育鹅鸭鸡,皆籍其牝牡之数,而课孳卵焉。林衡,典果实花木;嘉蔬,典莳艺瓜菜,皆计其町畦树植之数,而以时苞进焉。
看看这个地盘有多大,从今天的北京顺义到天津武清,连北边的居庸关、西南的永定河,都有上林苑的地方,这才供得起宫里皇帝和各色官员的吃喝。
光禄寺也太不争气了
把目光转到皇帝身上,负责皇帝饮食的机构也是经历了一个演变的过程。最开始,明朝皇帝的饮食是由光禄寺的御厨负责,但后来逐渐变成了由太监掌管。
原因很简单,光禄寺给皇帝做的饭菜实在是不敢恭维,虽然有鱼有肉但是没有什么新鲜感,烹调方式较为固定,久而久之,不仅皇帝受不了,普通官员也受不了。
最开始朱元璋登上皇位时,光禄寺的负责人是徐兴祖。朱元璋是很认可徐兴祖的烹饪水平的,称其“世业烹包,其于五味之施,皆无过不及”。也就是说,在明朝初期,光禄寺厨子的烹饪水平是在线的。
P2-4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5:2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