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川流复始(理查德·艾尔曼随笔)(精)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美)理查德·艾尔曼 |
出版社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理查德·艾尔曼是美国著名学者、文学批评家,凭借三部重磅传记《叶芝:真人与假面》《乔伊斯传》(美国国家图书奖)和《王尔德传》(普利策传记奖)跻身二十世纪现代主义文学研究巨擘之列。《川流复始》是艾尔曼生前亲自编选的文集,收录了他历年来最富代表性的文学评论和随笔。通过此书,我们看到艾尔曼不仅擅长鸿篇巨制,也是专题文章的大家。在本书中,艾尔曼以淹博的学识、潇洒的才情和广阔的眼界,回顾了庞德在艾略特《荒原》诞生过程中的作用,考察了弗洛伊德对现代文学难以界定的影响,追忆了青年时代与叶芝遗孀的交往,当然,还有他的最爱,乔伊斯——书名“川流复始”(a long the riverrun)即源于连接《芬尼根守灵夜》开头与结尾的词组。 作者简介 陈以侃,1985年出生于浙江嘉善,自由译者、书评人。曾在上海交大和复旦学习英文。2012至2015年在上海译文担任编辑。译有《海风中失落的血色馈赠》《毛姆短篇小说全集》《撒丁岛》《寻找邓巴》《致愤青》等。评论见于《上海书评》《单读》《鲤》《三联生活周刊》《书城》《外国文艺》等。 目录 一 颓废之用:王尔德、叶芝、乔伊斯 无可比拟的叶芝 成为流亡者 艾子与比利翁 “他学警察会用不同的声音” 赏景亭与煤气厂 野苹果果酱 二 爱在卡茨基尔 多萝西娅的丈夫们 亨利-詹姆斯在审美家中间 双面爱德华 劳伦斯和他的魔鬼 华莱士·史蒂文斯的冰淇淋 亨利·米修的柔韧宇宙 三 海明威的圆圈 华莱士·史蒂文斯眼中的自己 认识你 西姆·波切特的人生 在叶芝家 弗洛伊德与文学传记 原版索引 导语 艾尔曼是二十世纪现代主义文学权威,尤其在爱尔兰文学研究方面堪称一代学术巨匠。 《川流复始》是艾尔曼生前亲自编选的文集,收录了他历年来最富代表性的文学评论和随笔。 书评人陈以侃译本,功力深厚,传达到位。 艾尔曼的学问令安东尼·伯吉斯、谢默斯·希尼等名家赞叹。 艾尔曼的《乔伊斯传》获得1959年美国国家图书奖,《王尔德传》获得1989年普利策传记奖。 精彩页 颓废之用:王尔德、叶芝、乔伊斯 维多利亚时代的愁思用“颓废”这个概念透漏它的不安。在英格兰最早见到这种用法是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就好像帝国的延展必定伴随心灵的沦落。约翰·拉斯金和马修·阿诺德觉得这个词并不合适——拉斯金喜欢用“腐坏”(corruption)而阿诺德喜欢用“庸俗”(philistinism)和“野蛮”(barbarism)。但“颓废”似乎暗示着一日将尽,一季将尽,一世纪行将落幕,有种陌生的风味,慢慢让人觉得恰如其分。似乎为了证明时代选中了正确的单词,维多利亚时代国事和文事的一些最重要的守护者在这时纷纷罹病、死去,不仅实情如此,也很具象征意义。九十年代开启之时,他们中的大多数已经不在了。“林木衰落,林木衰落、倾颓。” 颓废与腐坏、庸俗不同,就在于谈论颓废时,既可以忧心忡忡,也能享受其中。戈蒂耶那时在英法都是当红作家,1868年给波德莱尔的《恶之花》作序,就宣称颓废的气质与当下的危机是相称的。他把颓废解读为文明成熟的极限。保尔·魏尔伦1883年的说法类似,“Je suis l'Empire à la fin de la décadence”,其中的幸灾乐祸大过困窘。行将就木的文明是最好的文明。魏尔伦那首诗问世不过数月,于斯曼的小说《逆流》(A Rebours)出版了,“颓废”像是有了行动指南一般气势大增。书里那位颓废的贵族(能被称为颓废派基本都是男人,最好还是贵族;女颓废派他们准备了别的叫法)品位没有一样是普通的。他执着地追寻那些闻所未闻的愉悦,最后死于神经衰弱,但他的神经衰弱也是最浮华的那种。以颓废派的散文作品而论,这本书的影响最为深远,因为它塑造了一种新的人物——一个不断换新酒的品酒人,不断从某个花哨、玄奥的奇思妙想转移到下一个。《逆流》马上成了惠斯勒、王尔德、乔治·穆尔(George Moore)、阿瑟·西蒙斯(Arthur Symons)最爱的书。王尔德和穆尔都写过部分取材于《逆流》的作品,而王尔德的人生也多少看得出这本书的影响。就拿一些圈子对绿色康乃馨的痴迷来说,很可能就源于德赛森特2一个奇特的想法,那就是人造花好过天然的花,而最好的则是看起来像人造的天然花。(伯灵顿拱廊街的一家花店每天会把白色的康乃馨涂成绿色。)《逆流》的可贵,在于它一面兜售着“颓废”,一面又在批评它。德赛森特为了找到新的刺激以自娱,不断发明繁复的计划,但计划受挫不仅在于它们本质上是徒劳的,也因为于斯曼的嬉笑和暗讽;而作者虽然对自己的主角从不漠然,也始终避免把德森赛特与他本人等同起来。 读者对《逆流》的郑重大过作者自己,而它也一度成了颓废派的《圣经》。颓废派拥趸的坚定程度,不亚于布尔乔亚阶层对它的抗拒。但他们也只在八十年代的巴黎兴盛了没几年。英国作家对“颓废”产生兴趣之时,它的光彩已经黯淡了,或者成了他们所谓的“腐坏的磷光”(这是对波德莱尔的误译)。在英格兰,没有人自称“颓废派”,但用来恭维别人时却是个雅致的头衔。魏尔伦那首诗的十年之后,阿瑟·西蒙斯在《哈珀杂志》(Harpers)发表一篇文章,题目是《文学中的颓废思潮》(The Decadent Movementin Literature)。他对“颓废”表达欢喜时就似乎话中有话,说它是“一种新的、有趣的、美的疾病”,但不出几年,他又承认颓废派思潮不过是“一个插曲,一个半开玩笑的插曲”。之后他被说服,把它称作一次象征主义而不是颓废派的思潮,而这样改换名目,十年前在巴黎就发生了。 P3-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