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封建王朝周期性兴衰--基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的研究(精)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杨德才
出版社 中华书局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中国古代社会自秦以来,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统治,其间数十个王朝兴衰更迭,生命周期长短不一,但无一例外都经历了从建立、兴起、繁荣到衰落、灭亡的过程。对中国封建王朝的周期性兴衰问题,学者们从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和法学等不同学科角度进行了大量探讨。与多数研究着重从某一社会结构或其影响来探究封建王朝周期性兴衰问题不同的是,本书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进行了系统性分析,其中既有宏观理论分析,又有具体案例分析,广泛涉及制度变迁、利益集团、路径依赖、地方分权、儒学意识形态以及统治者偏好、有限理性等理论,立论深刻,给人以多方位的启发。
作者简介
杨德才,南京大学经济学系主任、教授、博导,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所所长,同时兼任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江苏省委副主委、致公党中央委员等,教育部重大招标课题首席专家。主持(参与)省部级以上重大课题2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10部,在《管理世界》《经济学季刊》等杂志发表论文100多篇。所教本科生课程《中国经济史》入选教育部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曾获江苏省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南京大学“我最喜爱的老师”等荣誉。
目录
自序
第1章 封建王朝兴衰的原因考察:制度变迁或制度锁定
1.1 引言
1.2 动力与原因:制度与制度变迁
1.3 王朝兴衰: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
1.4 制度锁定与王朝衰落
1.5 制度锁定打破与王朝灭亡
1.6 本章小结
第2章 封建王朝的制度变迁:演进规律与影响机理
2.1 引言
2.2 中国封建王朝制度变迁的演进规律
2.3 制度变迁影响王朝兴衰的机理分析
2.4 制度变迁与王朝兴衰的实证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制度变迁方式选择与封建王朝衰亡:以秦朝为例
3.1 引言
3.2 制度变迁方式比较分析
3.3 秦朝对激进式制度变迁方式的选择
3.4 制度变迁方式选择失误与秦朝速亡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封建官僚利益集团的形成及其对制度变迁的影响
4.1 引言
4.2 官僚利益集团的初始形态:小集团
4.3 官僚利益集团的扩展和强化
4.4 官僚利益集团对制度变迁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利益集团博弈与封建王朝的制度僵化
5.1 引言
5.2 中国封建王朝时期利益集团的分类
5.3 基本理论假设
5.4 博弈论视角下的制度变迁与制度僵化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利益集团行动逻辑与封建王朝的生命周期
6.1 引言
6.2 封建王朝生命周期的阶段划分
6.3 利益集团的形成、分类及其行动逻辑
6.4 利益集团影响王朝兴衰的渠道
6.5 利益集团影响封建王朝兴衰的机制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统治者偏好、有限理性对封建王朝制度变迁的影响
7.1 引言
7.2 制度变迁、制度效率与王朝兴衰
7.3 统治者偏好对制度变迁的影响
7.4 统治者的有限理性对制度变迁的影响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统治者心智成本、有限理性与封建王朝周期性兴衰
8.1 引言
8.2 有限理性与心智成本内涵界定
8.3 构建包含有统治者心智成本的分析模型
8.4 统治者心智成本对王朝周期性兴衰的影响
8.5 本章小结
第9章 路径依赖、制度变迁与封建王朝周期性兴衰
9.1 引言
9.2 意识形态刚性与路径依赖深化
9.3 利益集团博弈与制度均衡锁定
9.4 统治者有限理性与制度变迁困境
9.5 本章小结
第10章 路径依赖、竞争约束与家天下体制的锁定
10.1 引言
10.2 家天下体制路径依赖的形成
10.3 国家治理模式选择的动态博弈分析
10.4 制度变革的一个简单博弈模型
10.5 本章小结
第11章 地方分权、道德风险与封建王朝周期性兴衰
11.1 引言
11.2 地方分权的特征与类型
11.3 地方分权的史实描述与原因分析
11.4 构建地方分权形成的道德风险模型
11.5 地方分权形成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11.6 本章小结
第12章 儒学意识形态、制度效应与封建王朝周期性兴衰
12.1 引言
12.2 理论构建:制度变迁的逻辑
12.3 中国封建王朝儒学意识形态及其制度效应
12.4 儒学意识形态对王朝周期性循环的促动机理
12.5 儒学意识形态对王朝制度转型的抑制机理
12.6 本章小结
第13章 包容性制度、攫取性制度与封建王朝周期性兴衰
13.1 引言
13.2 封建王朝初期实行包容性制度的原因
13.3 封建王朝制度由包容性向攫取性的渐变
13.4 封建王朝攫取性制度不断深化的原因
13.5 本章小结
第14章 制度变迁、制度供给不足与封建王朝周期性兴衰
14.1 引言
14.2 制度变迁相关理论
14.3 中国封建王朝制度变迁的典型特征
14.4 中国封建王朝制度供给不足的原因分析
14.5 制度供给不足对封建王朝兴衰的影响
14.6 本章小结
第15章 制度效率、制度僵化与封建王朝周期性兴衰
15.1 引言
15.2 制度效率、经济绩效与王朝兴衰
15.3 制度生命周期与制度变迁特征
15.4 利益集团、信息失真与制度僵化
15.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序言
封建王朝周期性兴衰是
中国历史上上演的真实故事
。故事的每一次上演,几乎
都充满了血腥与暴力,整个
社会也因此而陷入大动荡、
大衰退……
从公元前221年第一个大
一统“家天下”的秦朝建立,
到1912年清朝退出历史舞
台,封建王朝在中国历史上
存续了2100多年。有研究
者提出,这两千多年间,中
国一共经历了26次改朝换代
,有209位皇帝(指有确切
生卒年月可考的)轮番登场
①。这些封建王朝的兴衰起
伏,正如1945年黄炎培与
毛泽东在延安“窑洞对”中所
言:“其兴也勃焉,其亡也
忽焉。”尽管中国封建王朝
兴亡“勃”“忽”不定,但其中
肯定是有一些规律可以探寻
的,兴有兴的理由,亡有亡
的原因。荀子在《天论》中
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
,不为桀亡。”这里所说的“
常”,实际上就是自然规律
或社会规律。荀子接着具体
地描述了他所发现的规律,
他写道:“应之以治则吉,
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
,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
,则天不能病;修道而不贰
,则天不能祸。故水旱不能
使之饥,寒暑不能使之疾,
妖怪不能使之凶。本荒而用
侈,则天不能使之富;养略
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
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
吉。故水旱未至而饥,寒暑
未薄而疾,妖怪未至而凶。
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
世异,不可以怨天,其道然
也。故明于天人之分,则可
谓至人矣。”生活在战国末
期的荀子尚且能总结发现“
天常”,我们通过对中国历
代封建王朝兴衰的研究当然
可以发现其中的某些规律性

我认为,深入探寻中国
封建王朝兴衰周期律,不仅
有利于深刻探究封建王朝的
兴衰密码,而且有利于总结
其经验教训以提升国家治理
水平。因为历史是人类最好
的老师。早在明朝末年,思
想家王夫之曾指出:“取古
人宗社之安危,代为之忧患
,而己之去危以即安者在矣
。取古昔民情之利病,代为
之斟酌,而今之兴利以除害
者在矣。得可资,失亦可资
也;同可资,异亦可资也。
故治之所资,惟在一心,而
史特其鉴也。”①可以说,
中国封建王朝的兴衰起伏,
早已一遍一遍地融入浩瀚的
史学著作中而转化为中国人
的知识、智慧、思想和经验
了。中国人向来重作史、重
读史,更重研究历史,不论
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
湖之远”,人们总是为“宗社
之安危”与“民情之利病”所
牵挂,都寄望着能够从沉淀
的历史深处找到安邦定国、
经世济民的良方。司马迁在
《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谈
及他写作《史记》的目的,
就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
之变,成一家之言”。北宋
时期的司马光在《进资治通
鉴表》中说,他“专取关国
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
为法,恶可为戒者,为编年
一书”。司马迁写《史记》
的目的是探索历史发展的规
律,通晓其中变化的奥妙;
司马光编《资治通鉴》的目
的是探讨历朝兴废之事,以
“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
得失”。而这也正是我进行
这一课题研究的初衷。
本拙作是我主持的国家
社科基金课题“基于新制度
经济学视角的中国封建王朝
兴衰周期律研究”的最终成
果。几年前,在设计本课题
时,我正在撰写、修订与新
制度经济学有关的教材或专
著,基于学科交叉的考虑,
便选择了中国历史上最具有
独特景象的王朝兴衰问题进
行研究。研究的过程是一个
快乐而收获的过程。虽然本
课题研究已有系列论文公开
发表,但我深知,这距离揭
开中国封建王朝周期性兴衰
的谜底还相差很远,仍有许
多重大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因此,在本拙作付梓之后
,希望能对学术界深化王朝
周期性兴衰研究起到抛砖引
玉的效用。
……
根据新制度经济学理论
,包括皇帝在内的每一个人
都是社会制度中的人。既然
是制度中人,那么每个人的
行为甚至思想都是要受到制
度影响或制约的。在封建王
朝中,皇帝高高在上、权力
无边,即便如此,皇帝的行
为与思想也是受制于制度的
。另一方面,在新制度经济
学分析框架中,每个人都是
有限理性的经济人。人之所
以是有限理性的,主要是因
为每个人获取的信息、知识
等都是有限的,而且每个人
所获取的信息和知识等的多
少、真假都与当时的制度安
排、制度环境有着直接的联
系。道格拉斯·诺思指出:“
制度是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
规则、守法程序和行为的道
德伦理规范,它旨在约束追
求主体福利或效用最大化利
益的个人行为。”①由于受
到制度的约束,所以,有什
么样的制度安排,人们就会
对应地有什么样的行为,皇
帝也不例外。所以,要想理
解皇帝、臣民以及各个利益
集团的种种行为,就必须了
解分析当时的制度背景。站
在今天的视角回看,历史上
各个王朝的制度背景都已是
尘埃落定的史实,通过选择
新制度经济学中的适用理论
加以研究,就可以发现并概
括出封建王朝周期性兴衰的
某些规律性特征。
理论是灰色的,学术研
究之树长青。本拙作更多地
偏好于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理
论,研究是否有失偏颇,供
方家批评指正!当然,我们
更期望有更多的运用经济学
其他理论或其他学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7:4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