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国家博物馆文物保护修复报告集(精)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
作者 | |
出版社 |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收录文物保护、修复、复制等工作报告共计30余篇,是中国国家博物馆近年开展的相关工作的阶段性汇报和总结。全书分为馆藏文物保护修复、馆藏文物复制、博物馆环境监控、文物保护合作项目四部分。前两部分为馆藏金属、纺织品、油画、玉石文物的保护、修复与复制工作成果,第三部分为近来在博物馆光照、温湿度、空气质量等方面开展的研究,第四部分择例介绍中国国家博物馆与西藏、宜昌、章丘等地合作开展的纸质、金属文物保护修复项目。 作者简介 王春法,男,汉族,1963年11月生,山东乳山人,1988年6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兰州大学历史学学士、经济学硕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学博士,2000年晋升为研究员。先后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从事教学和学术研究工作,曾在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作访问学者。曾任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副会长。现任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副部长级)、党委副书记,中国国家博物馆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主编,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 目录 序言 王春法 馆藏文物保护修复 妇好青铜偶方彝的科学研究与保护修复 刘薇 吴娜 张鹏宇 馆藏新石器时期彩陶鼓的脱盐保护 李沫 杨琴 吴娜 丁莉 晏德付 馆藏北朝印花对凤对马联珠纹中衣的保护修复 杨琴 赵作勇 馆藏辽代少数民族袍服的保护修复 赵作勇 杨琴 三尊宋代石刻的病害调研及清洗保护 晏德付 王瑛 馆藏满工四环凹盖三层大蒸锅清洗保护与材质分析 张然 赵作勇 王永生 露天展示的四座铜雕塑清洗保护报告 王辇 张然 马燕如 馆藏司徒乔油画《周恩来》的修复 张拓 丁莉 馆藏文物复制 馆藏五代十国鎏金铜观音造像的复制 雷磊 馆藏明万历云南布政使司上解金锭的复制—兼论对铭文委官名字的考证 雷磊 3D打印复制鎏金“中国大宁”铜镜报告 张鹏宇 馆藏汉归义羌长印与李崇之印复制报告 张鹏宇 馆藏龙虎纹青铜尊的复制 晏德付 馆藏玉卷龙复制报告 雷磊 馆藏孙中山墨迹信札的复制 吕雪菲 新中国第10001 号博士学位证书的复制 吕雪菲 馆藏大型油画现代复制工艺研究 颜宇 赵丹丹 马腾飞 董帅 博物馆环境监控 中国国家博物馆西大厅日光直射区域光环境模拟研究 唐铭 博物馆环境温湿度监控实践与探讨 柳敏 唐铭 张晋平 韩英 石安美 博物馆空气质量检测与分析方法探索 石安美 丁莉 唐铭 柳敏 韩英 张晋平 文物保护合作项目 西藏博物馆藏罗汉拓片的保护修复 王博 丁 莉仁增白姆 西藏博物馆藏《纪念三宝》的修复 王熙林 措吉美朵 次仁央啦 西藏博物馆藏《金刚经》的修复 洪巍 刘薇 丁莉 次仁央宗 宜昌博物馆藏春秋时期璧形青铜饰片的保护与修复 李沫 吴娜 成小林 唐凛然 宜昌博物馆藏龙首蝌蚪形包金箔金属饰片的科学研究与保护修复 吴娜 章丘市博物馆藏五件铁器的保护修复 张鹏宇 章丘市博物馆藏汉四乳草叶纹铜镜的修复 马立治 章丘市博物馆藏明清仿商周青铜甗的修复 雷磊 章丘市博物馆藏西汉大官鼎的修复 晏德付 壮族青布挑花上衣的保护修复 赵作勇 赵旭铭 西汉时期铁戟包裹织物的分析研究—以青州博物馆藏铁戟表面织物为例 韩英 赵作勇 刘薇 张然 杨琴 张昕煜 马燕如 明《水斋禅师像》题诗与题跋的临摹复制 张越 后记 王建平 序言 王春法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 中国国家博物馆是集中 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 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的国家最高历史文化艺术殿 堂,肩负着留存民族集体记 忆,传承国家文化基因,促 进文明交流互鉴的神圣使命 。近年来,中国国家博物馆 深入贯彻“保护为主、抢救 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 ”的文物工作方针,不断开 拓文物保护与研究工作格局 ,薪火相传、名家辈出,取 得了丰硕成果,为保护传承 中华民族文化遗产发挥了重 要作用。 文物是历史的见证,保 护文物就是保护历史。中国 国家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定 位高、起步早,自1912年 建馆伊始,即把收藏和保护 文物作为重要工作任务。 1950年,国立革命博物馆 筹备处成立之初,为筹办“ 中国共产党30周年纪念展览 ”,开始组建文物复制部门 ,从事革命文物的保护修复 、复制工作。1952年,北 京历史博物馆建立文物修整 室,成为国内较早应用传统 修复技术进行文物保护工作 的文博单位。上述机构的创 立为国家博物馆文物保护修 复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20 世纪60年代初期,自然科学 开始应用于馆藏文物的保护 修复,两馆适时成立文物保 护实验室。2003年,中国 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 馆合并组建成为中国国家博 物馆,文物科技保护部成为 新馆重要业务部门之一。 2007年,中国博物馆协会 藏品保护专业委员会成立并 挂靠国家博物馆。2008年 ,国家博物馆获得国家文物 局批准的第一批可移动文物 技术保护设计甲级资质和可 移动文物修复一级资质,成 为高水平的传统修复技艺与 现代科技优势相结合的文物 保护专业机构。2010年, 国家博物馆成为金属文物保 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 的依托单位,随后相继在河 北省文物保护中心、山东省 文物保护修复中心、甘肃省 博物馆建立工作站,合作开 展文物保护修复项目,共享 国家博物馆的先进工作理念 和实践经验。 回顾过去,国家博物馆 文保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 成绩,在金属文物保护、有 机质文物保护修复、近现代 文献复制、博物馆环境监测 等各方面均取得了丰硕成果 。 一是金属文物保护修复 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工 作在国内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在国际上亦有较大影响。 国家博物馆先后主持承担了 国家科技部“十五”“十一五” 计划、文化和旅游部“国家 文化科技提升计划”等项目 课题;主持制定了《馆藏青 铜质和铁质文物病害与图示 》《馆藏金属文物保护修复 记录规范》《馆藏金属文物 保护修复方案编写规范》和 《可移动文物病害评估技术 规程金属类文物》等多项国 家、行业标准;主持或参与 编写了《博物馆青铜文物保 护技术手册》《金属文物保 护—全程技术方案》等著作 。与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合 作翻译的《艺术品中的铜和 青铜:腐蚀产物,颜料,保 护》荣获中国文物报 社“2009年度全国文化遗产 最佳译著”奖。 二是在纺织品、书画、 古籍文献、油画、竹木漆器 等有机质文物的保护修复以 及近现代文献、油画复制等 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 的工作。在圆满完成本馆“ 古代中国”“复兴之路”基本 陈列和专题展览等相关工作 的同时,还协助有关兄弟单 位和文博同行完成了大量文 物保护修复与复制工作,充 分体现了国家大馆的使命担 当。此外,国家博物馆近现 代文献复制工作亦在全国具 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主持出 版的《近现代文献复原复制 技术》为近现代文献复制工 作奠定了理论基础;终身研 究馆员王秋仲先生首创的“ 直接摹写为主、做字为辅” 手迹文物临摹复制合成效果 法,达到全国领先水平,在 业界享有盛誉。 三是在博物馆环境监测 及研究方面为业界提供了先 进经验。早在2011年,国 家博物馆就建立了“无线温 湿度监测系统”,对藏品库 房、展厅等室内空间环境指 标进行监测,建立藏品保护 综合风险预控体系,为全国 博物馆环境监测系统的构建 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近 年来,完成了“博物馆金属 文物预防性保护研究与实例 分析”“金属展柜与木制展柜 内空气质量分析及比较研究 ”等课题,出版了《博物馆 环境监测控制技术》,目前 正在起草制订《博物馆库房 设施设备》行业标准。 近年来,国家博物馆进 行了工作格局重塑、流程再 造和组织重构,在原文物科 技保护部与艺术品鉴定中心 科技检测室的基础上组建国 博文保院,使国家博物馆文 物保护事业进入新的历史机 遇期。文保院着力优化资源 配置,健全文物保护体制机 制,加强专业建设,扬优势 、强弱项、补短板,在馆藏 文物保护、文物保存环境监 测、展览藏品评估、人才培 养等方面全面发力,取得了 卓越成效。一是发展思路进 一步明晰。以《中国国家博 物馆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 2021-2025-2035)》为 指导,文保院研究起草了《 文物保护专项战略研究报告 》和《文物保护工作专项战 略规划》,进一步明确了文 保工作的未来发展方向。为 更好满足馆内外展陈、收藏 等需求,做好文物复(仿) 制工作,文保院配合相关部 门制定了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