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微观数据,实证分析了劳动者使用互联网对其劳动参与和收入回报的影响,并讨论了该影响的内在机制。本书还探讨了此研究中应当进一步深入探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的方向。 本研究更侧重于“数字鸿沟”的“接入沟”而非“使用沟”,所以对于分析对象为中国中西部等发展相对缓慢地区或者其他发展中国家、内容为数字经济对劳动力市场影响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问题提出 一、研究背景 二、问题提出 第二节 本书框架安排 一、本书内容安排与研究方法 二、本书的研究意义 三、本书的创新及不足 第二章 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第一节 理论基础 一、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理论 二、劳动力极化相关理论 第二节 ICT、互联网与就业结构 一、ICT与就业结构 二、互联网与就业结构 第三节 ICT、互联网与工资结构 一、ICT与工资结构 二、互联网与工资结构 第四节 互联网与人力资本 一、互联网与教育 二、互联网与健康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互联网与劳动力市场发展的基本事实 第一节 我国互联网经济发展状况 一、数字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 二、农业、工业和服务业数字经济发展情况 第二节 互联网相关行业从业人员现状 一、互联网相关行业直接从业人员规模 二、电子商务从业人员规模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互联网使用对劳动参与的影响 第一节 相关理论基础 一、影响劳动供给的因素 二、影响创业的因素 第二节 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说 一、时间分配模型 二、研究假说 第三节 数据来源与变量说明 一、数据来源及变量选取 二、数据描述 第四节 实证结果 一、互联网使用对劳动参与率的影响 二、互联网对就业类型的影响 三、互联网对劳动参与影响的机制分析 四、稳健性检验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互联网使用的收人回报 第一节 影响机制与研究假设 一、互联网使用影响工资的机制 二、研究假说 第二节 模型设定与数据描述 一、样本选择问题与倾向得分匹配模型 二、数据来源、变量说明及数据描述 第三节 实证结果 一、使用互联网的收入回报 二、互联网使用的收入回报——PSM模型 三、互联网使用收入回报的进一步讨论 四、互联网使用收人回报的内在机制 五、稳健性检验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互联网使用与人力资本 第一节 互联网对人力资本影响的机制 一、互联网对教育水平的影响 二、互联网对健康水平的影响 三、互联网对非认知能力的影响 第二节 相关理论基础 一、过度教育的含义及衡量 二、社会资本对健康的影响 三、非认知能力的定义、测度及作用 第三节 实证结果 一、数据来源与变量选取 二、互联网使用对人力资本的影响 三、互联网使用对劳动力市场表现的影响——人力资本的中介效应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互联网使用能够影响个体劳动参与 二、互联网使用能够获得正向的收入回报 三、互联网的使用影响了人力资本水平 第二节 政策建议 一、从数量和质量两个层面缩小城乡“数字鸿沟” 二、推动网络求职和网络招聘的发展,提高劳动供需匹配效率 三、推动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优化创业环境 四、推动在线教育发展,促进教育公平 第三节 后续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