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宇宙寻人生》作者戴莲康见证了中华民族从苦难到辉煌,对东西方社会作过认真的考量,对人生有着自己的思考和见解,这些都凝聚在这部著作中。
《茫茫宇宙寻人生》不玄虚、不超脱、不市井、不世故、不说假话,以客观、理性的分析还原人生的本来面目,全方位地阐述人生的真谛。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茫茫宇宙寻人生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
作者 | 戴莲康 |
出版社 | 浙江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茫茫宇宙寻人生》作者戴莲康见证了中华民族从苦难到辉煌,对东西方社会作过认真的考量,对人生有着自己的思考和见解,这些都凝聚在这部著作中。 《茫茫宇宙寻人生》不玄虚、不超脱、不市井、不世故、不说假话,以客观、理性的分析还原人生的本来面目,全方位地阐述人生的真谛。 内容推荐 《茫茫宇宙寻人生》作者戴莲康青少年时代曾经历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苦难生活,亦曾迎来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两大胜利时刻,见征了中华民族从苦难到独立的历程;中年经历新中国在社会主义道路上探索的艰难曲折,终于看到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繁荣昌盛。他足迹遍及国内的江南塞北、城市乡村,也去过亚、欧、美、澳等大洲,访问了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对东西方生活和文化作过认真的思考。晚年埋头图书馆,积二十多年研究,对人生有着深入的思考和见解,这些都在《茫茫宇宙寻人生》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目录 前言/001 第一篇 谁在主宰这个宇宙 宇宙到底有没有神/003 科学技术是破解宇宙奥秘的金钥匙/021 破解宇宙之谜不是别人,是科学家/029 宇宙全貌究竟是怎样的/035 匪夷所思的宇宙本质/044 打开通向微观世界的幽径/056 谁在主宰这个宇宙/064 第二篇 为什么地球会有生物圈和人类 你知道地球是怎样来的吗/083 为什么地球才有生物现象/087 奇妙的生物圈/090 地球、生物圈和人类的关系/097 地球会怎样结局/102 人类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104 人是什么和怎样来的/107 为什么人是动物/111 人和动物有没有本质的不同/116 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地方/126 人的优点和弱点/136 第三篇 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 什么是人类社会/141 地域是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结合体/143 语言是人类社会沟通的桥梁和纽带/147 自然人和社会人,自然性和社会性/152 什么是人性和人性的表现/159 怎样看待正确和错误、成功和失败/172 人在不同时期有不同人生/180 协作和分工、领导和被领导/193 民族、阶级问又合作又斗争吗/201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218 现代社会人生之路/224 国际社会和现代中国/232 管理公众事务的政治/250 经济是社会人生的基础/274 人类所特有的社会文化/282 第四篇 怎样认识人生、掌握命运 社会人生是客观存在的/315 人在变,人的一生也在变/319 一个人的人生轨迹/321 变化了的过程,叫做历史/323 人为什么活着和怎样活着/325 谈谈美和人生/328 各种各样人生和人生观价值观/340 人生举例种种/345 决定人生命运的几个重要因素/359 怎样掌握自己的人生命运/368 如何认识你自己/371 怎样实现自我/378 人际关系和事业发展/383 人生的伴侣:爱情、家庭和友谊/385 人生舞台,舞台人生/400 人间是喜剧,抑或悲剧乎/404 第五篇 未来人生奔向何方 小结20世纪/411 世纪之交提出的几个问题/416 充满变数的未来/442 两种预测/445 怎样无愧地度过自己的一生/480 后记/491 试读章节 你知道地球是怎样来的吗 说到地球,我们都有一种亲切之感,因为它就在我们的脚下,看得见,踩得着,不像宇宙那样玄乎。地球上的事物,大家都很熟悉,你的说法稍一不慎,人家马上就会纠正你,容不得半点作假。但是,认真地说,你也许并不十分了解它。 在我们的眼里,地球大得不得了,然而,它不过是宇宙空间的一粒小小的星点,太阳系里一颗不显眼的普通行星。从宇宙角度来看,地球本来是不屑一提的,但是,它现在又有特殊的地位,因为它在有些地方充满生机,出现了生物圈,特别在生物圈中又产生了人类。智慧生物现象似乎只在太阳系中的地球上才有,这是研究宇宙迄今为止的发现,尽管人们并不以为如此,还在不断探索,期待着新的突破。 漫长的几十亿年过去了,但是,人类对地球有个比较清楚的认识,也只是近三四百年的事。 在生物圈里,草木茂盛,鸟兽成群,人来人往,热闹非凡,人们对地球这一切赞叹不已。其实,对地球来说,原本不是这么一回事,甚至可以说,宇宙中原本没有这个地球。地球从哪里来的呢?可以说,地球也是从无到有的,是在45亿年前,由极其灼热的白炽气体尘埃形成的。有的认为,地球是从原始太阳星云中分出来的,因为它和太阳的元素是一样的;有的认为,地球是由气体尘埃形成以后,被太阳捕获的。原始地球温度极高,像铁这类重金属元素也以气体形态存在,当然谈不上任何生命现象存在,更何况草木鸟兽和人类了。后来,宇宙趋向膨胀,温度下降,原始地球气体尘埃云凝结成岩浆,但是,那时温度偏高,岩浆喷发翻腾,生物仍然不可能存在。直到地球进一步冷却,表面凝成一层固体时,才形成地壳表层——岩石圈、土壤圈、水圈和大气圈,才开始出现生物现象,这时,地球已经走过了几十亿年。 岩石圈是什么呢?岩石圈就是地球表面下30—40公里厚的地壳,层内贮藏着煤炭、石油和其他矿藏,为人类提供了能量的来源,也为生物发育成长提供了矿物质养料,所以它是人类生活和生物活动的一个重要物质基础。土壤圈是岩石经过分化,在岩石表面覆盖的几米到几百米的土壤层,层内含有植物生长所需要的矿物质、无机盐类、有机物和各种微生物,它可以用来种植植物、繁殖动物,是人类从事农业、畜牧业的重要基地。这两个层面上的大气、水分,加上太阳能,构成了生物活动的无机环境。但是,即使形成地壳以后,地壳的物质和能量仍在不断地发生循环和转化,生物活动的无机环境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由于地球本身的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地震,使某些地区隆起、某些地区坍陷,形成高山盆地,而太阳光的辐射和外来重力的影响,又把高山削低、盆地填平。激烈时,如火山爆发、地震山崩,缓慢时,如腐蚀、磨损,使地壳结构和它的表面形态不断发生运动和变化。地球表层有陆地又有海洋,但是,陆地可以变为海洋,海洋也可变成陆地,这就是沧海桑田说法的来源。北宋科学家沈括便发现太行山麓在古代就是东海的海滨,只因黄河、漳河、滹沱河等河流将大量泥沙带人海中,东海不断退却,陆地不断延伸,才使太行山地区变成了大陆内地。我们今天所见到的青藏高原一喜马拉雅山,在古代也是一片辽阔的海洋,它只不过是地球一次造山运动的结果罢了。10世纪,阿拉伯科学家奥玛尔把他的地图和两千多年前的古埃及与巴比伦地图作比较,发现海岸线的形状有了明显的变化,陆地向前延伸而海洋退缩了。 地球也有内核。据科学家发现,它的旋转速度比地球本身的自转速度要快。奇怪的是,内核的自转是独立的,而且比地球表面的转速还要略快。据估算,地核每300—400年将比地表多转一圈。 地球同其他行星一样,围绕太阳公转,公转一圈为一年,由此产生太阳高度不同、昼夜长短不同的春、夏、秋、冬四季。地球自西向东转动,自转一圈为一天,向着太阳时是白昼,背着太阳部分是黑夜。我们想象得十分玄妙古怪的四季和昼夜,原来就是这么一回事! 以地球为中心在宇宙空间居然也占据了一个小得可怜的天体系统,那就是地月系,只有一颗孤独的月亮陪伴着地球转。月亮离地球38.44万千米,是太阳系中离我们最近的一颗卫星。人们对月亮很有感情,创作了许多文质兼美的神话和诗歌去赞美她。而事实上呢,月亮上是一片寂静无声、死气沉沉的世界,因为月表重力小,大气早已逃逸他去,这使月亮上连一点声音都听不到。这里没有嫦娥、吴刚,也没有小白兔、桂树,甚至连一棵小草或一只虫豸都没有。过去,我们把月表上的凹陷部分认作是海洋,称它静海、风暴洋。现在,宇航员到过那个地方,才知道这凹陷部分是一片广阔的平原和低地,是月亮早期火山爆发,喷出大量岩浆所造成的。至于月亮上有没有水源,人们还在勘察呢! 我们在地球上看月亮,为什么有时像镰刀,有时像弓弦,有时像银盘,有时却什么也看不见?原来月亮跟地球一样,自己不发光,全靠太阳光反射而亮的,由于日、月、地三者运行位置的变化,才使月亮呈现盈、亏、圆、缺各种形状。 月亮围绕地球一圈为一月,我们就以它的盈、亏、圆、缺的变化制定了农历的日期。没有月色的时候叫初一,满月的时候叫十五、十六。我国传统的一些节日,像春节、中秋节,就是按农历算出来的。那些以天文气象卜吉日凶期,可见全都是骗人的鬼话。 P83-86 序言 人生真是让人一头雾水,百思不得其解,不要说年轻人看不清楚,就是活了一辈子的老人也弄不明白。早些年,有的老党员、老红军把李洪志奉若神明,有的据说还是颇有学问的专家学者,居然也相信李洪志的胡说八道。李洪志只有初中文化程度,会吹吹小号,什么真本事也没有,这样一个普通人,把自己扮成了神,把他编造的“法轮功”吹得神乎其神,这是一个十分荒唐的骗子。“法轮功”妖言惑众,没有多少时间,蛊惑了一大批无知群众,在全国形成了一个庞大组织,一度造成一场很大的社会混乱。除了少数骨干外,这一大批人懵懵懂懂误入“法轮功”,不就是说明他们连人生的一些起码道理都不明白吗?这世界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人活着应当去做什么,他们根本就不明白。然而,还有什么比人生的这些起码道理更重要的呢?所以,大家都很关注它,都在琢磨人生是怎么回事。 我想了想,人的一生大概是这样的:一个婴儿生下来,开始在吃奶和睡眠中度过,而后悄悄地观察他的周围,一切都由自己的本能支配,尿了,饿了,不舒服了,就用哭叫向外界求助,尔后,开始和妈妈爸爸哥哥姐姐或其他什么人互动。当成为幼儿时,他就和邻舍小朋友玩耍,学习模仿成人的行为。长大后要上学读书,谋职就业,结婚成家,生儿育女。青年和中年是人的一生中生命力最旺盛的时期,在人生战场上厉兵秣马,纵横驰骋。到了晚年,退到次要地位,要么抚养第三代,要么发挥点余热,要么享受清闲生活。接着,人的机能衰退,病痛上身,就要打算后事,把家业交付后人。不知什么时候,他终于带着人生的眷恋和遗憾离开人世。 你不觉得人生通常不就是这样过来的吗? 其实,这不过是现代社会的人生,而且是一般人的人生。每个时代的人生是各不相同的,就是现代社会,每个人的人生也各不相同。人生之路可以说曲折多样,千姿百态,沧海桑田,变化无穷,一个人一个样。有的荣华富贵、出人头地,有的不声不响、默默一生;有的慷慨激昂、英勇牺牲,有的平庸浅陋、碌碌无为;有的幸福美好、一路平安,有的坎坷不平、苦难重重;也有的坠落深渊,成为千古罪人。在人的生活中,有时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有时好心得不到好报,做坏事却得到了好处;有时坏人当道,好人受欺;也有时坏人得到应有下场,好人得到了伸冤和出头;更多时,好人好事和坏人坏事交叉纠缠在一起,结局错综复杂,以致是非难辨、好坏难分。每个人面对自己的一生,并不能想怎样就怎样,要把美好时光留住,留也留不住,碰到险阻暗礁,绕也绕不开。人也不都是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自己追求的,未必能做到,自己没料到的,却得到了意外的惊喜。有些事情是自己想做的,有些事情是自己不愿做但还得违心去做的。每个人只有一个独立的自我意识,只能以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去猜度他人,看不见他人内心的东西,也看不见客观世界背后的东西。人活着,谁知道自己一辈子会是怎样。 人生究竟是怎么回事?这一疑问一直深藏在人的心底里,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到了苦难困惑的时候,或者到了所余无几的晚年,更成了挥之不去的心结。 是呀!人活在世上,很想解开这一生中最大的心结。有许多人,包括一些哲学家、科学家、文学家和有声望的权威人士,出来给过这样那样的解释和说法,这些言论曾给人以不少启示和勇气,但都没能给出一个令人信服的终极答案,说到底脑子里还是存疑。当然,对这个疑问,有些人想得少些,有些人想得多些;忙时想得少些,闲时想得多些;顺利时想得少些,失意时想得多些。结果到后来还是似懂非懂,似通非通,好在自古已然,好多人索性也就不去想了。 说实在,在世人的心目中,人生确是一个谜,一个解不开的谜。 在中国,古来有人把人生比作一场梦,叫做浮生若梦。唐代李公佐写了一篇《南柯太守传》,就是把人生比作一场梦。在这篇作品里,主人公淳于棼喝了酒,在厅堂东廊下做了一个梦:他在槐安国里被招为驸马,出入车服,享尽荣华富贵,在出任南柯太守期间,建功立德,荣耀显赫,然后却因战事失利,盛极而衰,直转而下,终于被遣送返乡。醉卧醒来以后,淳于棼才发现,槐安国原来是东廊边上槐树底下的一窝蚁穴。唐代另一个作者沈既济写了《枕中记》,说的也是一个梦。这篇作品主人公叫卢生,他位列台辅,官至极品,虽然宦海浮沉,几经起落,但终究崇盛赫奕50余年,直至80多岁才年尽而殁。可是,当卢生从长梦中醒来时,旅舍主人所蒸的黄粱米饭还未煮熟呢!世人所称“南柯一梦”或“黄粱美梦”即由此而来。有谁做过这样历尽一生的长梦?恐怕没有吧!然而,把长梦比作人生,恰好显示出人生的短暂和虚幻。大家到头来觉得,人生是一场梦,确实真短呀!曹雪芹根据自身经历悲欢离合、世态炎凉的一段故事,写出了一部巨著,他将真事隐去,把自己和他所熟悉的女子一一描述出来,构建了梦幻般的人生,所以称作《红楼梦》,《红楼梦》因此具有人生百科全书的美誉。 中国是这样,世界上也历来流传着这种想法。17世纪西班牙诗人卡尔德隆的《人生之梦》这首诗很典型地反映了“人生就是做 在如此不寻常的世界上, 生活只是做梦; 活着的人,醒来之前, 都在做自己的梦。 国王梦到他是国王, 他怀着这种幻想, 在那里命令、支配和统治; 富人梦想他的财富, 因此,对它倍加爱护; 穷人梦到他在遭受 贫困和疾苦; 时来运转的人在做梦, 艰苦奋斗的人在做梦, 寻衅斗殴的人在做梦, 总之,世上所有的人 都在做自己的梦, 尽管谁都不懂。 生活是什么?是一种疯狂, 生活是什么?是一种幻想, 一种影子,一个假想, 最大的幸福也十分渺小, 人生完全是个梦, 即使是个梦, 也应该做好事。 我由此懂得, 人生的一切幸福, 都是一场梦, 我将让这种幸福, 伴随我的余生。 中国古代诗歌里也有许多这方面的名篇,像众所周知的李后主的《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李后主的一些诗词反映了这个南唐亡国之君生活上的极大落差,面对着囚徒似的悲惨现实,他的梦中屡屡出现威风气派的昔日人生,这使他感觉到极度的惆怅和怨恨,也为世人呈现出梦幻人生的景象。 又如,宋代文学家苏轼《西江月》里的“黄州中秋”这首词:“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呜廊,看取眉头鬓上。”在这首词里,苏轼痛感岁月流逝,反映了他不得志的抑郁心情,更直接把世事比作大梦了。 把人生比作梦,是多么相似而又巧妙呀!人生和梦两者都在自我意识参与下,表现我同他人在生活中的所作所为,都有自己喜怒哀乐的感情。在现实生活中,随着时间的流逝,面对亲人的一一离去和社会事物的变异消失,留下来的只有虚幻的旧时回忆和内心怀念,仿佛真的如做梦一般,人的最后辞世也似乎意味着一场梦落下了帷幕。 人生果真是一场梦吗?回答只能是:人生似梦又不是梦。一个实实在在,一个虚无缥缈,两者泾渭分明。人生是人和他人与大自然交往的实践,是人在客观世界中工作、学习j生活、娱乐、爱恋、互助、钩心斗角和矛盾冲突,是在清醒状态下自觉进行的,它是社会的、真实的、明晰的、积极的、完整的,人生的发展有一个合乎逻辑的主观和客观相对应的过程。而梦却是人在睡眠状态下大脑皮层某些部位的潜意识活动,常常是一段仿佛经历又未经历的故事,几个熟人或掺杂着陌生人的相聚和离散。梦是一些思念的反馈和演化,属于个人的、虚幻的、朦胧的、消极的、含混的、片段的,它往往是自我生活深处的怪诞投影和内心世界的感情宣泄,其中不少是见不得人的最隐秘的存念乃至性爱活动。人只有在追忆思念或消极颓唐或突然惊喜的时候,才会产生浮生若梦的感觉。 除了人生如梦以外,还有其他说法吗?有。 比如,有人把人生比作一场赌局。他们认为,在社会人生中,无论人际交往、家庭瓜葛、人事纠纷、社会冲突、生意场合、体育比赛、政党竞选、军事战争等,小的如个人之间斗气争胜,大的如二次世界大战,都充满着激烈的博弈,人和人之间好比一场赌局,各不相让,非要决一高下,来个你输我赢。赢的趾高气扬,钱财满钵;输的垂头丧气,家败身毁。当然,在博弈中,有的赢了又输,有的输了又赢,有的大赢小输,有的小赢大输,有的出现零和游戏,弄得你死我活,也有的则出现了平局,和好下场。在博弈过程中,也可能出现筋疲力尽、两败俱伤为第三者所乘的局面,有道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好比赌局中有赌头、赌棍和赌客,对赌头来说,不论哪一方输赢,他都是稳操胜券的。 的确,一个人在人生道路上总有一两个乃至几个关键时刻曾经历过博弈,在博弈中决定了自己的命运。在这关键时刻,看你走出怎样一着棋,成功了,你就上去了,失败了,你可能一蹶不振。而且,人生也和博弈一样,一方面有自身的能力强弱、水平高低、技术优劣、方法对错,另一方面也有运气好坏的问题,甚至后者常常具有更加重要的作用。人世间特别是过去确实存在着弱肉强食、优胜劣汰,在博弈中,有的徇私舞弊、蝇营狗苟,只要不被识破,或以强力掩护,什么手段都能使出来。赢了就是对,输了就是错,成则为王,败则为寇。如此看来,人们会感到:人生真好似一场赌局呀! 人生果真是一场赌局吗?回答只能是:人生有博弈但又不是赌局。在人的群居生活中,有夫妻恩爱、父慈子孝,社会和谐、协作分工,商场诚实守信,官场公正清廉,地区和国家之间互相救济援助,乃至国泰民安,太平盛世,这说明团结合作是社会人生的又一面,而且是基本的一面,而这不是赌局所能包含得了的。社会人生中的博弈,虽然也存在“赢了就是对,输了就是错”、“成则为王,败则为寇”这种情况,但和赌局的博弈不一样,它不是以成败论英雄,以权位金钱论成就。人生自有是非功过的标准。秦桧杀害了南宋名将岳飞,但成功的他却被钉在耻辱柱上。唐代出了许多状元,但他们的名声和成就都远在屡试不第的诗圣杜甫之下。对于人生的意义,人们总以对人民的态度和在历史上有无进步意义来评价。某些人虽然彼时功成名就,但身后却身败名裂,遗臭万年。而在人生的长链上,新生力量一时弱小,但经过失败的锻炼,却可以取得成功。赌局中,只讲规则和结局,“赢了就是对,输了就是错”,“赢者全吃,输者全失”,只有冷冰冰的个人利害得失,根本不问是非、正义、进步、友谊、爱心和真情,两者之间就全然不同了。 又比如,有人把人生比作一场戏。我们从《三国》戏中可以看到东汉末年纵横捭阖的政治军事斗争,从《水浒》戏中可以看到宋代社会底层替天行道的侠义行为,从《威尼斯商人》戏中可以看到欧洲早期资本主义社会某些人的面貌和心态,从高尔基《母亲》戏中可以看到俄国工人阶级的罢工斗争和母子之情。人们在戏中感受到各个时代各个社会各种阶层的人生,感受到各种人物的心理和愿望。有些戏里,人物心理及其行为仿佛自己在生活中见到过一般,人们常常深受感染。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有时也感到像演戏一样,明明想说不能说,想做不能做,往往戴着假面具跳舞,你一刀,我一枪,施展各种伎俩和手段,这样,就会把人生同演戏联系然,有的人一生顺利,有的人一生坎坷,有的人感受到人生轻快短促,但也有好多人生并不像这些人那样“如锦”、“如歌”、“如咽”、“如风”,常常有悲哀、欢乐、凝重、活得无聊的时候。人生怎能用一个字就涵盖得了! 人生似梦非梦,似赌非赌,似戏非戏,似烟云而非烟云,似锦非锦,似歌非歌,似咽非咽,似风非风,但人们有时候感到这些比喻相当贴切地表达了人生的某些本质东西。应当说,一个人的人生既有现实的一面,又有虚无的一面,人从虚无进入现实,实实虚虚,真真假假,似实非实,似虚非虚,似真非真,似假非假,然而以虚无告终,正是社会人生变幻无穷的动态反映。 古今中外,多少人在积极寻求人生的真实含义,努力破解这个亘古之谜,企求得到人生的正确答案。破解人生之谜,不仅要了解人生是什么,而且要问人生为什么。我们探讨人生是要弄明白对它的看法以及应有的态度,人活着的时候应当怎样活着,目的是了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在人生问题上,有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正确答案呢?回答只能是否定的。应当说,有一个相对意义上的正确答案。因为宇宙是不断变化的,社会是不断发展的,人生也是变幻无穷的,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也在不断地深化和发展。所以,世界上就不可能有一个绝对意义上的正确答案。有人说,有一个绝对意义上的正确答案,很清楚:每一个人生都是短暂的、虚无的,其最终答案就是死亡。你何必去研究人生的这个那个呢! 这的确是一个值得回答的问题。对于死亡,古今中外,所有人生,概莫能外,它是人生的共同归宿;但是我们说的人生是指人在死亡以前的那段社会经历,是人生,而不仅只是死亡。当然,死亡对于人生也有很大影响,在社会人生过程中,不能不考虑到死亡的存在,诸如:对人生各阶段的安排,继承和接班人,安全自卫,健康保护和疾病防治。有人在紧要关头以身殉来取得人生价值,也有人到痛苦烦恼难以摆脱的时候,采取自杀的办法,一了百了,等等。人总是要死亡的,人生的价值也包含对死亡的应取之义。有些人想到死亡,往往感到人生空虚,没意思。这种人生空虚的想法有其接近客观真理的一面,同样,人生直面现实,也是客观真理的另一面。大多数人认为,人活在世界上总不能无所作为,老想着死去,总要做些对自己和大家有益的事情。好多人希望在生之时,能使自己和他人活得更好、更长,层次更高,更有价值。否则,我们很难解释人类社会发展到现代能有这样光辉灿烂的事实。人生直面现实,对于正在发展的人类社会来说,这是更有积极意义的一面。只要正确对待,人们面对死亡就会更加达观、乐天,无所畏惧。 对于人生问题,要得到一个绝对意义上永恒不变的正确答案是没有的。但也应当指出,每个时代对于人生问题都有一个相对意义上的正确答案,在我们时代里也有这样的一个答案。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答案会愈来愈完美,愈来愈接近绝对意义上的正确,人生之谜也将逐渐为人们所破解。 人生之谜的破解当然不能就人生论人生,那会是胡搅蛮缠,搞不清楚的。人生之谜要从对宇宙的开发研究、对社会实践的反复认识、对人自身的了解人手,然后才能看到人生的发展轨迹,了解人生的目的、意义和价值,才能以坚韧的意志和达观的态度直面人生、享受人生、品味人生。 怎样来破解人生之谜呢?显然,人生之谜首先来自宇宙之谜。宇宙是什么?宇宙间有没有神?天地是神造的吗?是谁主宰着宇宙和人的命运?神在主宰,还是人在主宰?如果两者都不是,那么谁在主宰着宇宙和人的命运?这是人生的基本问题。人生之不可捉摸,归根到底是宇宙之不可捉摸,只有弄清宇宙混沌的本源,才能为破解人生之谜提供根本的前提和基础。 其次,人在地球和大自然中间生活处于一种什么关系?人能离开地球和大自然吗?地球和大自然从哪里来?发展到哪里去?会不会毁灭?地球和大自然毁灭了,人怎么办?地球和大自然是人类的栖息地,人们对宇宙固然一片茫然,对地球和大自然更是一连串疑问。人们十分关注地球和大自然的起源、演变和未来发展,因为它们是人类的周边环境,如果对其一无所知或知之不多,我们也难以得到人生的真谛。 再次,生命是什么?人是什么?为什么人会长大、衰老、死亡?如何对待生老病死?人死后有没有灵魂?为什么人有独立的自我意识、能思考、有悟性、动感情?人和动物有没有区别?人和人之间有没有共同的人性?为什么有行善的也有作恶的,有好人也有坏人?说实话,人对自身的机制也不十分清楚。如果人对自身都不了解,更罔论人生。这是破解人生之谜的立足点。 还有,人和他人发生关系,才有人生,人生是社会人生。那么,应怎样看待社会人生呢?人类社会发生的一切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是杂乱无章的,还是有规律可循的?人世间为什么老是充满着磕磕碰碰、恩恩怨怨、尔虞我诈、矛盾冲突?有没有是非曲直、善恶美丑?如何正确认识这些社会现象,这是人生的中心问题。 最后的一个问题:人应当怎么活着?这是人生的正题。什么是美好的人生?有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人生有哪些美好的理想和憧憬?明天的人生会变成怎样?怎样才能实现人生的愿望和价值?未来世界会是怎样的?怎样使世界更美好,人类更幸福,使自己一生更精彩?对中国人来说,还有一个能不能实现共产主义的问题。 弄清以上五方面问题,是为了使自己做个明白人,不使自己成为糊涂人,懵懂一世,是为了使自己明白人活着应当做什么,什么才是有价值的,能不能做得成。作者通过本书的论述,试图达到上述目的,至于能否达到,这要请读者评论了。 我们能否弄清以上五大问题,破解人生之谜呢?如果说在古代,这是痴心妄想,而现在看来似乎可以逐步理出头绪,具备了相当条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了远比自己肉眼所能看。到的天地大得多的宇宙,19世纪以来,又不断地打开一个又一个的天体内幕,科学技术已经从宏观世界进入到宇观世界和微观世界,开拓了航天基地,深入到基因领域,也逐步揭开了人类神经生理系统和大脑的奥秘;在自然科学充分发展的基础上,社会学、心理学、艺术学、历史学、考古学得到长足的发展;人类涉猎这样那样的长期社会实践、历史教训和现代生活经验,经过感性认识的沉淀,理性认识也愈来愈深刻,人类社会出现了民主、自由和法制的文化和氛围。这一切既揭露出物质世界的内在本质,也展示出人类社会的灿烂文明。所有这些,为破解人生之谜、寻找人生的正确位置逐步提供了条件。因此,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个更加正确的人生答案,似将愈来愈清晰地呈现在人们面前。 后记 作者如今已届耄耋之年,生活了这辈子,平时总感到“人活着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应当怎样度过一生才好”这个问题实在很有必要去弄明白,所以经过一段时间的悉心研究,才动起笔来写这本书。作为一个从苦难时代过来的中国人,一个年轻时候投身革命的共产党员,一个人类中的一分子,写这本书,只是出于一种道义和责任感,至于这本书进人社会,放到读者面前,究竟对不对,有无价值和积极作用,只能由读者、由实践来评判了。写这本书不容易,倒不是在于它的内容涉及面之广、时间之长,而在于要廓清千百年来种种迷雾瘴气,客观而真实地揭示出在宇宙的某个角落里的人类生活的“庐山真面目”。如果没有古今中外先辈们长期的生产实践、社会实践和发现创造,没有广大文化科学工作者的不断总结和研究,这本书是怎样也写不出来的。在写作过程中,作者广泛地搜集和查阅了许多书籍和资料,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吸收了他们一些观点和材料,采纳了他们的许多研究成果。书稿初成后,承蒙一些专家审阅,提出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书里不能一一注明,谨向他们致以衷心的感谢和歉意。限于作者水平,书中难免错误和偏颇之处,望读者批评指正。 作者 2012年11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