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学霸必刷6000题》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为客观题,中篇为主观题,下篇为套卷模考。 上篇客观题包括政治知识、经济知识、法律知识、人文与历史知识、科技与生活知识、管理知识、公文知识、地理知识、其他知识九章,题型涉及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和材料分析题。 中篇主观题涵盖简答题、辨析题、论述题、材料处理题、案例分析题、公文改错题、公文写作题和材料作文题八章,题量为200道。 下篇套卷模考共包含5套试卷,试题涵盖主客观题型,各套试卷均参考事业单位考试真题设置题型、题量,并提供作答时限与分值,方便考生进行考前自测,检验复习成果,题量为522道。 目录 第一章政治知识真题特训 真题特训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真题特训二毛泽东思想 真题特训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真题特训四党史与党务知识 真题特训五党的二十大报告主要内容 综合测试 综合测试一 综合测试二 综合测试三 综合测试四第二章经济知识真题特训 真题特训一市场经济 真题特训二微观经济 真题特训三宏观经济 真题特训四国际经济与金融 综合测试 综合测试一 综合测试二第三章法律知识真题特训 真题特训一法理学 真题特训二宪法与相关法 真题特训三民法 真题特训四刑法 真题特训五行政法 真题特训六诉讼法 真题特训七其他法 综合测试 综合测试一 综合测试二 综合测试三 综合测试四 序言 前言公共基础知识(含综合知识/综合基础知识/通 用知识,以下简称公基)是事业单位考试中的重点考查 科目,其考查范围广、考点庞杂、题量大、题型多样、 考查角度灵活,使很多考生感到无从下手,备考“压力 山大”。 事实上,公基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 公基,顾名思义就是公用的基础知识。既然是“基 础知识”,难度就不会很大。通过分析近五年全国各地 事业单位考试公基科目真题,我们揭开了其神秘面纱: ①绝大多数真题考查的都是基础性知识,这些知识通过 记忆和理解均可掌握;极少数试题考点偏、深,此类试 题占比不足5%。这就说明,考生在复习时要“广撒网” ,不必过分纠结偏题和难题。②不同地区的真题具有一 定的相似性:重点考查的学科基本一致,高频考点的设 置也具有相似性。这就说明,公基科目的考点设置相对 集中,考生也可以使用非自身报考地区的真题进行练习 。③尽管考点集中,但各地真题的重复率并不高,因为 对于同一考点,各地真题的考查侧重点可能存在差异。 例如,对于某一知识点,A地区考含义,B地区考特点, C地区考作用,而在下一个年度的考试中,A地区考特点 ,B地区考作用,C地区考含义……这就说明,考生在复 习时要尽可能全面地掌握考点,不可管中窥豹。 由此可见,备战事业单位考试公基科目的难点主要 在于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点。 为帮助考生解决在备考事业单位考试公基科目时所 面临的问题,我们精心编写了本套图书,力求帮助考生 减轻备考压力、巩固复习效果、提升做题速度以及准确 率。本书具有如下特点: ★优质好题积累知识,把握考试新动向 本书共包含6000余道试题,其中全国各地事业单位 考试真题的占比高达85%。通过真题,考生不仅可以摸 底自测、积累考点,还可以了解考查的重点和趋势,掌 握命题动向。因此,本书不仅是事业单位考试公基科目 备考必刷题集,更是一套全真考点集。另外,由于政策 、科技等知识时效性强,真题考点迭代速度快,本书余 下15%的试题为结合当下时代发展所编写的模拟题,这 些试题以历年真题的考点设置为参考,围绕党和国家的 方针政策、领导人重要讲话精神,新出台或新修订的法 律法规,前沿科技或我国新近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等命 制,可以帮助考生及时了解新考点,把握考试新动向。 ★科学体例梯度进阶,实现能力稳步提升 本书整体划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为客观题, 中篇为主观题,下篇为套卷模考。 (1)上篇共包含5300道题,按照学科进行划分, 各学科题量依据其在真题中的考查占比进行设置,分别 为政治知识(1100道)、经济知识(300道)、法律知 识(1100道)、人文与历史知识(700道)、科技与生 活知识(800道)、管理知识(300道)、公文知识 (500道)、地理知识(300道)、其他知识(200道) 。该篇以“篇—章”的体例设置,各章分为真题特训和 综合测试两大模块。 真题特训模块:放置近三年全国各地事业单位考试 真题,并以小专项形式进行编排,各专项题量不超过50 题,目的是进行基础试题训练,进一步积累考点。相较 于模拟题,真题的含金量更高,集中训练真题更有利于 考生全面掌握考点,小专项的编排形式也更有利于考生 集中精力攻克考点。 综合测试模块:主要放置的是综合性试题,这些试 题更加注重考查的全面性、设问形式更灵活、难度有所 提升,在实际考试中更容易拉开分数差距。通过综合测 试,考生可以检验特训的成果,加深对考点的理解。 (2)中篇共包含200题,按照题型划分体例结构, 涵盖简答题、辨析题、论述题、材料处理题、案例分析 题、公文改错题、公文写作题和材料作文题八章。丰富 多样的主观题型有助于考生进行集中全面的试题练习。 (3)下篇包含5套试卷,共514题。试题涵盖主客 观题型,各套试卷均参考事业单位考试真题设置题型、 题量,并提供作答时限与分值,方便考生进行考前自测 ,检验复习成果。 建议考生在使用本套图书复习时,按照“上篇—中 篇—下篇”的顺序,先练习客观题,主攻薄弱专项,再 训练主观题,最后进行限时模拟自测。这样的复习顺序 更有利于考生稳扎稳打,实现作答能力的稳步提升。 ★注重体验好用好看,双色印刷效果更佳 亮点一:本书共分为6册——3册题本和3册解析, 题本和解析的第1—2册为客观题,第3册为主观题和套 卷模考。科学的分册装订更加方便考生集中精力刷题, 查看解析也无须再翻来翻去。 亮点二:本书中所有客观题均配有答案速查表,刷 完题即可快速核对答案,省时又高效。不仅如此,所有 试题均配备电子版解析,只需扫描试题后的二维码即可 查看相应的解析内容,对于有外出需求的考生,只携带 题本即可满足基本需求。 亮点三:本书采用双色印刷,解析册答案项更加醒 目,核对不累眼,使用体验更佳。 导语 《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学霸必刷6000题》适用于备考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科目的考生。本书具有以下特点: 1.题目优质 全书共包含6000余道试题,其中全国各地事业单位考试真题的占比高达85%,考生可据此进行摸底自测,积累知识。本书余下15%的试题为结合当下时代发展所编写的模拟题,可以帮助考生及时了解新考点,把握考试新动向。 2.科学体例 本书整体划分为上、中、下三篇,分别是客观题、主观题和套卷模考。 考生在使用图书复习时,可以按照“上篇—中篇—下篇”的顺序,先练习客观题,主攻薄弱专项,再训练主观题,最后进行限时模拟自测。稳扎稳打,实现作答能力的稳步提升。 3.注重体验 本书共分为6册——3册题本和3册解析。科学的分册装订更加方便考生集中精力刷题,查看解析也无须再翻来翻去。 同时,本书中所有客观题均配有答案速查表,刷完题即可快速核对答案,省时又高效。不仅如此,所有试题均配备电子版解析,只需扫描试题后的二维码即可查看相应的解析内容,对于有外出需求的考生,只携带题本即可满足基本需求。 本书还采用双色印刷,解析册答案项更加醒目,核对不累眼,使用体验更佳。 精彩页 185*260〓版心:142*217〓上18〓下25〓左25〓右18 公共基础知识学霸必刷6000题上篇?第一章政治知识上篇 客观题第一章政治知识 真题特训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真题特训(一)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C时间和空间的关系问题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2马克思主义揭示人的本质出发点是()。 A人的能动性B人的实践力 C人的社会关系D人的合群性 3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对立统一性B客观实在性 C普遍联系性D相对静止性 4运动是物质的(),是物质的存在方式,两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A一般属性B特殊属性 C根本属性D个别属性 5侧重于揭示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方向和道路的规律是()。 A对立统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D宇宙守恒定律 6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唯物的观点和辩证的观点B运动和静止相统一的观点 C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观点D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7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A事物数量的增加B事物位置的移动 C事物性质的变化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8在认识和实践的相互关系中,实践对认识起着()的作用。 A制约B决定 C约束D直接 9一个认识是否正确,最终的检验标准只能是()。 A多数人的意见B权威的论断 C社会实践D圣人之言 10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 A生产力B生产关系 C阶级斗争D社会改革 11 “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只要人们还存在着,它就仍然是这种产物。”这种观点属于()。 A朴素唯物主义B庸俗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12 “思路决定出路”“脑子决定步子”是许多成功的经验之谈。这一经验的合理性在于()。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意识可以决定物质D意识具有能动性 13近年来,一些原来只在动物中传播的疾病开始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这警示我们()。 A规律具有客观性,违背规律必然受到惩罚 B只要顺应客观规律,人类就可以避免疾病发生 C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可以杜绝疾病发生 D尊重自然界运行规律是人们改造规律的基础 14公路、铁路建成,飞机上天、巨轮下海,“人化自然”到处可见。这说明()。 A意识可以反映客观存在 B意识可以改变客观规律和客观实际 C意识可以能动地改造世界 D人们无须遵守客观规律 15鲁迅说:“天才们无论怎样说大话,归根结底,还是不能凭空创造。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神思,所谓天马行空似的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也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是在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增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这表明()。 A一切要从实际出发B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C任何观念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D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 16 《庄子?骈拇》中有云:“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故性长非所断,性短非所续,无所去忧也。”这主要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办事情要把握客观规律B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主观因素制约 C意识离不开物质D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17下列关于《孟子》中的“虽有智慧,不如乘势”所包含的哲学道理,阐释正确的是()。 A客观规律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B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C要善于抓住事物发展中的主要矛盾D尊重规律是发挥能动性的前提 18张某的新车出了车祸,他认为原因是选了个尾号为4的不吉利的车牌号。这种想法()。 A违背了联系的普遍性B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 C违背了事物的普遍性D违背了事物的同一性 19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0 “我国耕地、淡水和矿产资源的人均占有量都比较低,今后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对资源总量的需求会更多,环境保护的难度会更大,切实保护资源和环境,不仅要安排好当前的发展,还要为子孙后代着想。决不能走吃祖宗饭、断子孙路、浪费资源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这段话主要体现的哲学原理是()。 A否定方面是事物中使其灭亡的方面 B运动是绝对的 C联系具有普遍性 D联系具有客观性 21毛泽东同志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