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东西方相遇与现代医学的诞生/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史文丛
分类
作者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北京协和医学院溯源历史百年有余,承现代医学之发端,启人文情怀之流变。百年来,协和奉行以科学济人道的使命,而今又值人文医学的崛起。医学科学与人文的脉络,其生发、交错、同归,都与协和的历史轨迹相伴始终。
本书为“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史文丛”第一辑,主题为“东西方相遇与现代医学的诞生”,对现代医学如何从他者视角观看传统医学,并一步步浸染融合的历史进行书写。全书共分为五个部分:以“中医的传播与转型”为开端,回顾了近现代以来传统医学的新思与转型,以及他者对传统的观看;第二部分“医学的教育与行政”,从协和医学院,到北洋医学堂,从不同时段、不同角度,对早期现代医学校的创办历程进行回顾;第三部分“学科的创立与发展”,着重讲述了营养学、生化学、内分泌学、妇科学、药学等学科的创办史,从人物到制度,再现几大主流学科的发展;第四部分“疾病的预防与控制”,从瘟疫的认知,到流行病的治理,构成对疾病防治史的多角度探究;第五部分“医学的书写与观看”,从社会史视角看待医疗,关照不同社会、环境、时段的特定医药卫生观念与发展境况。
目录
第一篇 中医的传播与转型
北京协和医学院早期的中药研究 张大庆
科学中药:中药对西医的调适 刘士永
解剖学与民国时期的中医学 牛亚华
其命维新: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中医进修学校的中医科学化 赖立里
17世纪欧洲对针灸的初识与想象:以威廉·瑞恩《论针灸》为中心 张树剑
马礼逊《华英字典》中中医词语译释考察 余静斐 郑洪
第二篇医学的教育与行政
北京协和医学堂与中国西医学教育的发展(1906~1916) 崔军锋 张绍鉴
协和医学院与近代中国卫生行政的转型 杜丽红 胡震鸿
北洋医学堂沿革考辨 贾江溶 翟海魂
顾临研究 王勇
民国时期医派纷争的原因及影响 夏媛媛
第三篇学科的创立与发展
战时营养保障体系的建立与中国营养学的建制化(1937~1945) 王公 杨舰
中国生化巨人的起步:吴宪与Folin-Wu法的发明 杜海琳 谷晓阳
从ROD到CKD-MBD:肾性骨营养不良疾病命名的历史沿革 李乃适 夏维波 周学瀛
教育、临床与科研相结合:北京协和医学院妇产科学早期发展史(1919~1942) 吴苗
中国近代药学教育的发展 王海燕 程伟
第四篇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鼠疫”概念的形成及其知识史意义 余新忠 田宇
日本防治血吸虫病医学代表团来华始末 颜宜葳
让公众理解医学:比较人痘与牛痘接种本土化的历史 苏静静
医学知识的发展与防疫方式的变迁:疫病传播理论与口罩使用的选择 刘春燕 张勇安
饲育的政治:近代日本的狂犬病防疫与人狗关系的形塑 黄永远
清末东北鼠疫铁路防疫中的等级与阶层 袁海燕 陈琦
第五篇医学的书写与观看
美国驻朝鲜公使安连笔下19世纪朝鲜的生态环境与医药卫生——以《海关医报》为中心 高晞
卫生(健康)与近代中国现代性:以近代上海医疗卫生广告为中心的分析(1927~1937) 杨祥银
医疗、法律与地方社会:民国时期“刘梁医讼案”再探 姬凌辉
1959年全国急性传染病学术会议的历史考察 马金生
针灸在英国的本土化与文化思潮动因(20世纪70~80年代) 杨颐
序言
前言
“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北京协和医学院溯源历史百年有余,承现代医学
之发端,启人文情怀之流变。百年来,协和奉行
以科学济人道的使命,至今日又值人文医学的崛
起。医学科学与人文的脉络,其生发、交错、同
归,都与协和的历史轨迹相伴始终。因而在这样
的时机之下,以协和之名,用《医史文丛》的形
式搭建沟通医学科学与人文的有效链接和平台,
实为医学历史发展所期。
从学界近年发展来看,诸多院校已愈加重
视医学与人文的关系及其研究。学科建设方面,
多家医学院校设医学人文学院,开设医学史、伦
理学、卫生法、医学哲学、医患沟通、医学社会
学等多个专业方向;学术研究方面,近年医学人
文各研究领域成果逐增,尤以医学史渐成显学,
学术队伍逐年扩大。对于协和医学院医学人文建
设来说,《医史文丛》的创办,将具有推进学科
建设、提高研究水平、促进学界往来、增强学术
影响力、占有出版物新高地等多方面价值与意义

本书为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史文丛》第一
辑,其出版正值我院举办的“首届医史大会”召
开之时。大会的召开受到国内医史界同行的大力
支持,深表感激。因而我们诚请部分与会专家赐
稿,构成了这部《医史文丛》的首刊,是庆贺,
也是纪念;是总结,更是开端。
本辑主题为“东西方相遇与现代医学的诞
生”,由极富深度与趣味的学术文章共计27篇构
成,数目虽多,却是对现代医学如何从他者视角
观看传统医学,并一步步浸染融合历史的流畅书
写。
全书共分为五个部分。中国近现代医学的
历史书写起于古老传统医学与他者的相遇。故本
书以“中医的传播与转型”为开端。中药与针灸
,作为传统医学的两大治法,亦是中医从理论到
实践的主体知识。而近现代时期,一方面,西方
医学传入,势必带来对传统医学的冲击,在“冲
击—反应”的动力下,传统医学也开始了新的构
想与转型,并波及了科研与教育等诸多事业;另
一方面,对古老医学抱持着好奇心的西方、东亚
学者也开始了自己的探索之路,并为“中医”带
来外域的新声。
从北京协和医学堂,到北洋医学堂,在西
医东渐的余波之下,现代医学校在中国遍地开花
,从而逐步形成日臻完善的现代医学教育与行政
体系。本书第二部分以“医学的教育与行政”为
主题,涵纳了以协和医学院和北洋医学堂为代表
的数篇专题文章,从不同时段、不同角度,对早
期现代医学校的创办理念和历史进行回顾,从中
管窥现代医学教育体系的建构过程。
教育与科研,是高等院校的两个最基本职
能。在人才培养的基础上,早期医学校逐渐发展
出各有专长的科研队伍,成为建构中国现代医学
学科的先锋力量。本书第三部分“学科的创立与
发展”,即着重讲述了营养学、生化学、内分泌
学、妇科学、药学等学科的创办史,从人物到制
度,从微观探索到宏观体系,再现了几大主流学
科的发展历程。
反思历史即可知晓,疾病的流行与人类的
发展始终相伴。而对疾病的认识方式、预防控制
,亦是医学持久关切的关键问题之一。本书第四
部分“疾病的预防与控制”,从瘟疫的认知,到
流行病的治理,从防疫知识的科学普及,到重大
瘟疫防控的历史事件,构成对抵御疾病探索的多
角度历史探究,而诸多问题又不仅仅是历史,即
便在今日仍有借鉴意义。
最后,除却从医学角度对医史的探讨,从
“医学的书写与观看”的视角看待医学,则可观
照医学的另一面向。将这一部分置于尾声,旨在
帮助读者于纷繁的“内史”视角探究之后,放松
下来,跳脱回日常生活之中,从社会史的角度再
看医疗。这一观看的媒介,可以是报告,可以是
广告,可以是会议,可以是新奇的疗法,也可以
是历史上实实在在发生的案件,都会让我们看到
在不同社会、环境、时段的特定医药卫生观念和
发展境况。医学从生活而来,也最终回归生活而
去,是为这一段近现代医史的圆满句号。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9 3:2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