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作为一种以人类历史活动的主体——“活生生的人”为核心对象的研究方法与学科领域,口述史学由于其研究(实践)主体、研究对象、研究目标(用途)与传播(呈现)形式的多元性与丰富性,它在当代的发展呈现出日益明显的跨学科特征与趋势。正是如此,尤其是在进入21世纪以来,口述史学在中国的发展也引起众多相关学科的重视与关注。 基于此,本书精选了近20年来已在国内公开发表的41篇与口述史学主题相关的学术论文,希望以此呈现当代中国口述史学研究的多学科视角与趋势。具体学科包括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中共党史、历史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性别研究、民俗学、民族学、宗教学、文学、语言学、新闻学与传播学、图书馆学、档案学与博物馆学、体育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建筑学与城市规划以及医学等等。 作者简介 杨祥银,香港中文大学历史学博士、温州大学人文学院讲师(享受副教授待遇)、温州大学口述历史研究所所长、美国口述历史教育家协会(Consortium of Oral History Educators)中国区主任、中华口述历史研究会副秘书长。主要从事口述史学、近代中国医疗史研究。目前共出版学术专著2部,并在《当代中国史研究》、《史学理论研究》、《国外社会科学》、《口述历史》、《世界经济与政治》、《中国学术》、《中国社会历史评论》、《史学集刊》和Oral History in New Zealand等杂志发表20余篇学术论文。部分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历史学、妇女研究、国际政治)等杂志转载。讲授课程包括《口述史学:理论与实践》、《中西文化交流史》、《史学论文写作》、《中国近现代历史人物介绍》和《温州地方史》等等。 研究领域:主要从事近代中国医疗、疾病与卫生史以及西方史学理论的研究。 目录 导论:口述史学的跨学科关系与应用 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 唯物史观视阈下口述史料价值与历史虚无主义批判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口述史研究的意义、原则和方法 中共党史 口述史学新解——以山西十个合作社的口述史研究为例 运用口述史方法深化中共党史研究 历史学 当代中国史研究与口述史学 试论口述历史对中国当代社会史研究的启示 经济学 改革开放以来个体户发展的历史轨迹——基于汉正街个体户的口述史 从苦力到华商:泰北华人关系网络变迁与商业发展的口述史研究 政治学 政治动员与社会关系:土地改革中阶级意识的塑造与阻滞——基于对山东古邵镇土改口述史的调查 中国政治学早期抽样调查研究——以《北京社会经济发展年度调查》(BAS)的口述史为例 社会学 口述历史与集体记忆的社会建构口述史方法对中国社会学研究的意义 性别研究 传统村庄公共场域治理秩序中的性别排斥研究——基于漯河市农村妇女口述史调查 口述史的性别维度——以工作与家庭对香港制衣业工人的意义为中心 民俗学 口述历史与正史:言说历史的两种路径——以辽宁满族民间叙事与区域史的建构为例 追寻主观性事实:口述史在现代民俗学应用的方法与思考 民族学 藏文化环境中回族民族身份的传承——以一个家族口述史为例 名从主人:20世纪50年代土族民族识别的口述史研究 宗教学 口述历史与近当代中国佛教研究 论口述史方法在道教宫观史研究中的运用 文学 文学口述史的理论、方法与实践初探 语言学 论口述历史证据可靠性的言语记录本位口述历史语篇的多维度分析 新闻学与传播学 影像传播中的历史建构与消解——解析电视传播中的“口述历史”现象 讲述家庭故事:媒介记忆实践、界定仪式与传播赋权——基于“族印”口述历史纪录片计划的个案研究 图书馆学、档案学与博物馆学 口述史学与图书馆文献开发 口述历史档案资源知识组织与关联分析 口述历史在博物馆展览中的角色强化 体育学 倾听底层的声音:口述史学在体育学中的实践和展望 记忆的“创造”与表达:口述史与体育记忆的建构机制 管理学 制度变迁、角色建构与国家-个人关系的演化逻辑——基于对上海“社嫂”的口述史研究 教育学 教育口述史:内涵、形态与价值 1949~1976年中国乡村教师的补充任用——基于口述史的研究 艺术学 论“口述史”在中国民族民间舞学术研究中的意义 历见与重构——口述史方法与“长安画派”研究 中国乐派口述史研究的话语分析与访谈策略 口述史法在“十七年”时期剧种史研究中的运用 建筑学与城市规划 历史人类学视角下的工匠口述史研究——以贵州民族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研究为例 基于口述史对京郊城镇地方认同研究及规划路径——以模式口为例 医学 飞跃渐冻生命:运动神经元罕见疾病病友的口述生命史 口述史研究与叙事医学对发展中医临床医学人文精神的启示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