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民国侦探小说史论(1912-1949上下) |
分类 | |
作者 | 战玉冰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以民国时期(1912-1949年)的侦探小说翻译及创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当时报纸杂志刊载及单行本出版的侦探小说作品为立论基础,以民国时期的侦探小说发展史为研究重心,兼及对于晚清、民国侦探小说的都市起源、公案传统、域外译介、代表性作家作品、形式特征(含叙事模式)及思想价值等方面的考察。一方面努力梳理出民国侦探小说的类型演变轨迹与文学史发展框架,即为“史”的描述;另一方面尝试在其中提炼出民国侦探小说的现代价值内涵与自身形式规定性,即为“论”的阐释,以史带论、史论结合。 作者简介 战玉冰,文学博士、博士后,复旦大学中文系青年副研究员,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类型文学与电影、数字人文等。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及博士后项目3项。入选上海市“超级博士后”、复旦大学“超级博士后”激励计划。在《学术月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中国比较文学》等CSSCI来源期刊及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部分文章被《新华文摘》等转载。在《南方周末》开设《百年中国侦探小说》专栏。专著有《现代与正义:晚清民国侦探小说研究》和《民国侦探小说史论(1912-1949)》(即出)。 目录 (上册) 绪论 上编 民国侦探小说的起源 第一章 现代都市与侦探小说的兴起:以巴黎、伦敦和上海为例 第二章 从清官到私人侦探:公案小说与侦探小说之区别与“合流” 第三章 翻译、模仿与改写:“福尔摩斯来中国” 中编 民国侦探小说的演变(1912-1949) 第四章 民国侦探小说创作发展的第一波段(1922-1927) 第五章 民国侦探小说创作发展的第二波段(1946-1949) 第六章 民国侦探小说创作的高峰:程小青与《霍桑探案》 (下册) 下编 民国侦探小说关键词 第七章 理性发现:民国侦探小说的核心价值 第八章 正义担当:侦探小说的社会意义 第九章 “类型”叙事:民国侦探小说的叙事模式 结语 附录一 民国时期二十八位侦探小说作家的侦探小说创作、评论及翻译文章在报纸杂志上发表情况,以及其作品单行本出版情况的统计与整理(1912-1949) 附录二 民国时期十三种侦探小说杂志及六种杂志的“侦探小说号”文章发表情况统计汇总(1912-1949)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序言 本书以民国时期(1912 -1949)的侦探小说翻译及 创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当 时报纸杂志刊载及单行本出 版的侦探小说作品为立论基 础,以民国时期的侦探小说 发展史为研究重心,兼及对 于晚清、民国侦探小说的都 市起源、公案传统、域外译 介、代表性作家作品、形式 特征(含叙事模式)及思想 价值等方面的考察。在研究 方法上,本书在对大量民国 侦探小说作品搜集、整理、 阅读、分析的基础之上,一 方面,努力梳理出民国侦探 小说的类型演变轨迹与文学 史发展框架,即为“史”的描 述与搭建,另一方面,则尝 试在其中提炼出民国侦探小 说的现代价值内涵与自身形 式规定性,即为“论”的概括 与阐释,以史带论、史论结 合。意在探求民国侦探小说 作为一种类型文学自身的发 展状况与规律,同时想要努 力澄清一直以来被视为“通 俗”“不登大雅之堂”,甚至“ 不入流”的民国侦探小说其 本质上是一种颇具有现代性 意义和价值的小说类型。 具体而言,本书试图以“ 现代”和“类型”作为理解民 国侦探小说的两大切入视角 :即以民国侦探小说中的“ 现代性”考察打破传统研究 中关于“通俗文学”“消闲文 学”与“市民文学”的一般框 架,而以“类型文学”来统领 并描摹出民国侦探小说的发 展脉络和内在规律。本书认 为民国侦探小说作为一种类 型小说,一方面意味着其与 世界侦探小说共享着一套大 致相同的类型创作规律与基 本叙事语法,即“民国侦探 小说”之为“侦探小说”的部 分;另一方面,民国侦探小 说也有着自身本土化、“在 地化”的创作特征,并对中 国现代文学、文化与社会历 史发展进程,乃至整个现代 中国主体性的形成都起到一 定的推动作用,即“民国侦 探小说”之为“中国现代小说 ”的部分。这两者结合起来 ,就决定了民国侦探小说自 身独有的类型特点和现代价 值。 关于民国侦探小说的现 代性意义,本书主要从以下 四个方面进行论述:一是民 国侦探小说是诞生于现代都 市中的小说类型,与现代都 市人感知经验与感觉结构的 形成及变化密切相关;二是 民国侦探小说蕴含着一种科 学理性的运思方式与精神内 涵,理性精神既是侦探小说 作家创作过程中的“有意为 之”,贯穿在民国侦探小说 从宏观创作动机、文类认识 到具体细节排布的每一处角 落,又如克拉考尔所言,理 性根本就是内生于侦探小说 文类结构之中的,甚至是构 成了侦探小说的核心要素; 三是民国侦探小说承载着现 代中国人对于社会正义的想 象,而这种“正义观”中其实 又混杂了“司法正义”“诗学 正义”“传统侠义”与“民族大 义”等多重概念的内涵与外 延;四是民国侦探小说的生 产、传播、流通与接受过程 又与近代以来的文学翻译、 报刊发行、书籍出版、稿酬 制度、版权观念、影戏改编 ,以及大众读者市场的形成 等皆有密切关系,而这些物 质载体、生产方式与文学制 度同时也保证了民国侦探小 说的生产机制、传播媒介与 消费方式等都是现代的。 关于民国侦探小说的类 型特征,本书也将从叙事模 式、形式演变、审美风格和 “子类型”形成及发展等几个 角度切入,将民国侦探小说 放置在世界侦探小说的发展 脉络中进行理解和认知。而 在对于小说类型的关注范围 上,除了对民国侦探小说进 行分析,本书还会在历史时 间上前后辐射至晚清与“十 七年”时期的公案、侦探、 间谍与反特等相关小说类型 ,在地理空间上会涉及爱伦 ·坡、柯南·道尔、莫里斯· 勒伯朗、阿加莎·克里斯蒂 、埃勒里·奎因及美国“硬汉 派”等西方侦探小说作家作 品,在艺术形式上则会尝试 跨越侦探小说与“侦探长片” “黑色电影”“犯罪新闻”与“ 实事侦探案”之间的界限来 进行综合讨论。而在具体分 析的过程中,本书不仅关注 这些不同历史时段、地域国 别与艺术形式的文本之间“ 实在”的相互影响与前后继 承关系,更试图将其纳入“ 侦探类型”这一视野统摄之 下来进行整体性考察,分析 其中普遍存在的类型特征、 彼此相似的“类型问题”与某 些得以相互共通和借鉴的应 对策略。 总而言之,本书基于对 民国侦探小说的文学起源、 文学史发展和几个核心概念 关键词进行详细梳理与分析 之后所得出的基本结论是: 民国侦探小说作为一种类型 小说,有着一套自身独特的 类型文学创作规律、审美要 求与形式特征;与此同时, 民国侦探小说作为中国现代 文学的一部分,其从内容到 形式,从生产方式到传播、 接受全过程中都体现出强烈 的现代性特质和意义。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