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悲伤可以有很多种形态。它可能是失去工作或与伴侣离婚,可能是一种创伤或绝症,可能是亲人的死亡或威胁我们所爱生活的某种瘾症,也可能是取消的计划、错失的良机和永远改变的生活。在所有形式中,悲伤是生活没有按计划进行时,我们所接收到的信号。但在失落的深处,希望会浮出水面。我们有机会在创伤后成长——如果我们选择抓住它,机会就在等着我们。 本书向读者展示了当生活轨迹被改变时,如何重新发现人生意义、目标与幸福。作者在忍受了自己难以想象的丧失过后,意识到自己永远也无法选择自己的生活环境,但也永远不想改变它们。她所历经的苦痛带来了成长、清晰的思考和方向。现在,她也希望帮助他人摆脱考验和磨难,并选择通过苦难获得成长。本书充满了鼓舞人心的故事,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来看待痛苦,并揭示了丧失的意义和悲伤的力量。 作者简介 辛迪·芬奇(Cindy Finch) 执业临床社工(LCSW),受训于美国梅奥医学中心 使用辩证行为疗法与当代青少年和年轻人、复杂型高需求家庭、经历创伤性的丧失和意外死亡的悲伤人群,以及患有重病的人群工作 为《洛杉矶时报》《哈芬登邮报》《追寻治愈》等媒体撰稿 目录 写在前面 我所知道的悲伤 第1章 滑坡谬误:回避悲伤 回避“潜水艇”:否认 “踢腿步兵队”:愤怒 让我们来做个交易:讨价还价 迷失在荒野中:抑郁 “拉链式并道”:接受 “悲伤的五大阶段”并不适用于所有人 应对悲伤的文化影响 重大改变的入口 走出悲伤的唯一方法是与悲伤对话 第2章 悲伤反应清单 所有的悲伤都是真实的 直面你的悲伤:减轻痛苦的工具 第3章 自我爱护 创造“页边空白” 停止内疚 创造你的“页边空白” “允许”的技能 给哭泣一个专属时间 哭泣衣橱 警示胶带 宠物的抚慰 小狗心智 一堂正念课 走出悲伤的黑暗深渊 “过热点” 第4章 失去与获得 困境也很重要 丧亲、离异、失业……你失去的是什么 苦乐参半:“失去与获得”任务 从“困苦”到力量 第5章 期待重置 在丧失过后找回重心 提炼故事中的精华 第6章 在生命中学习 从丧失中创生意义 每一个经历都是你的老师 生命教会你的 我从科林的生命中学到的东西 重要的不是丧失,而是如何面对丧失 伤口清创手术 成为那个你注定要成为的人 第7章 “致亲爱的”信 为何我要写一封“致亲爱的”信 “你还在,真好”:修复自我与他人的关系 “致亲爱的”信引导语 第8章 全新的故事 桑迪胡克信托基金 书写新的篇章 把所有都集结在一起——创造一篇个人宣言 重生 第9章 在丧失后心怀敬畏地生活 转化:创伤后成长 心怀敬畏地生活——微型悲伤清单 微型悲伤的每日练习 以丧失为师 《在彼岸》 丧失清单 致谢 序言 当我们讨论悲伤与丧失 时,作为一名心理治疗师和 一个经历过悲伤的人,我感 觉如果把关于个人信仰和心 灵的议题排除在外几乎是不 可能的。悲伤与信仰对于每 一个读者来说,是那么个人 化又如此复杂。毫无疑问, 当我们的世界被丧失、创伤 ,抑或突如其来的事件改写 时,我们几乎都会自动地对 我们心中的信念系统发出质 问和疑惑,或是愤怒和敌意 。 每当大难临头时,总有 人会质疑上天,认为本该忠 于职守、尽在掌控的某人或 某事却在不管不顾地“睡大 觉”。在奋力挣扎的苦旅中 ,即使是公认的无神论者、 不可知论者或最虔诚的信徒 都会对关于信仰的问题斟酌 再三。在历经丧失和破碎( 以各种不同的形式)的人们 的心灵世界中,他们在追寻 和把握着某些东西。在这本 书里,当你读到涉及“信仰” 一词时,我希望你以自己的 理解方式为它赋予意义。在 人生的道路上,尤其是在经 历悲伤之时,每个人所处的 位置不同,感受也大不一样 。 当然,这本书并不是要 和你讨论是否存在神灵,本 书旨在帮助你思考和理解在 这个世界上我们生而为人的 目的。然而,当我们思考目 的时,我们往往也需要求索 意义。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我们为何而存在?我们从哪 里来?我们要去向何方?由 此,心灵的世界理所当然地 成为我们讨论的一部分。 导语 离异、失业、丧亲、错失良机……你还在悲伤中徘徊吗?悲伤来临之时,便是你的成长开始集结之时。 本书是一部充满诗意的工具书,一部能帮助人们渡过艰难时光,重燃生活希望的作品。 书中用作者的亲身经历教你如何直面和对话悲伤的呕心之作;贾晓明、刘丹、王建平、訾非重磅推荐。 书评(媒体评论) 悲伤多来自丧失,本书 作者就经历了许多失去甚至 创伤。然而她以大无畏的勇 气与智慧从心理治疗中获益 ,之后也成为了帮助他人的 心理治疗师。丧失会使人成 长,这既是作者自身的经验 也是本书的精髓。悲伤会创 生出新的意义,中国有个词 叫‘舍得’,生活中有太多的 不舍与失去,‘舍’后,‘得’才 能发生!” ——贾晓明 北京理工大 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教授 “辛迪·芬奇说,走出悲伤 泥沼的方法,是与悲伤对话 。一个在生命中不断承受巨 大丧失的人,让自己重新感 受悲伤、谈论悲伤,就是重 生的过程——人生绝无可能 重来,但是人可以写出新的 人生剧本,并借此走向充满 希望的未来。辛迪·芬奇的 心灵历程,充满了驱散阴霾 的光辉和震撼人心的力量。 ” ——刘丹 北京大学心理 学系临床心理学博士 原清 华大学学生心理发展指导中 心副主任 “本书作者以DBT和悲伤 治疗为理论基础,以亲身经 历和咨询实践为行文脉络, 带领我们踏上了一场名为穿 越悲伤的成长之旅。书中列 举了20余种新颖的方法来帮 助你直面和处理生活中各种 形态的悲伤。你会发现,当 你走过所有悲伤的历程,竭 尽全力地面对这一切后,你 内在的转化就会发生。” ——王建平 北京师范大 学心理学部教授 博士生导 师 “本书作者用亲身经历和 临床工作的经验又一次证实 了,创伤疗愈的有效路径就 是一小步、一小步地接近创 伤体验,耐心地对话和处理 悲伤,最终坚强地走出悲伤 。惟其如此,方能经历踏实 的疗愈,获得稳定且可靠的 成长。正如作者所说,创伤 是发展的机遇,悲伤是成长 的道路。” ——訾非 中国心理学会 注册督导师 精彩页 在我们刚开始和盖瑞一起工作的一小节咨询里,我对我们一同经历过的某个创伤阶段进行了反思。我的丈夫达林坐在我旁边,我述说着在患病过程中,尤其是我没有被正确诊断之前的那段时间里,我感到多么迷茫和孤独。当轮到达林说话时,他回顾了他在那时候陪伴我的经历,然后说:“好吧,说实话,就是从那时开始,我不再爱你了。” 听到他说这话时,我整个人都呆住了。“等等,什么?你不再爱我了?”他继续解释道,那时候我们的生活中有太多的事情变得越来越糟,让他感觉很窒息。他唯一能够做的就是坚持做一个尽职的丈夫应做的一切:养家糊口、开车接送我赴诊所、照料我们的孩子,以及支付医疗账单;但是他无法做到跟一个有着像污水口般生活的人保持情感的连接。出于自我保护,他不得不在情绪和情感上跟我保持距离。而我也感受到了这一点。经过数月,我们渐渐走出了困境,但是我们再也无法拥有过去彼此都很享受的情感、心灵和身体的连接。我们之间好像筑起了一道高墙。为了不再受伤,他躲了起来,而我并不能因此而责怪他。 我从未经历过他所经历的、如此缓慢而又痛苦的、几乎要失去伴侣的煎熬。“辛迪,你的生命危在旦夕,但你是我的人生挚爱,”他说道,“我怎么可能做到一边紧贴着你,眼睁睁地看着你受苦,一边又准备好即将要失去你呢?”这的确是不可能的。 我坐在那里,听到我的丈夫,这个世界上我最深爱的人的话语,感到无比震惊。这些年来,这个男人给予了我如此多的关爱,他是那么爱我们的孩子,事无巨细,照顾他们的饮食起居;他却说他失去了对我所有的爱。我对此是有感觉的,但是从他的口中听到的那一刻,我还是感觉我的灵魂被刺痛了。我无言以对,也无法理解。我不明白一个像他那样深爱我的人,怎么能够在我最需要他的时候,可以离我那么遥远。他的坦白让我目瞪口呆。真的吗?他不再爱我了? 疾病对我有着截然相反的作用。当罹患绝症的时候,我前所未有地对我周围的人有了更多的爱和不舍。在那段我患病的日子里,我感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爱达林。他的感觉怎么会跟我的相差那么大呢? 在咨询室听完他的陈述,我沉默了。一阵怒火正从我的心底深处熊熊燃起,我的愤怒快要喷出来了,就像一根被灌满水的水管,我的思绪奔涌着,伴着我脑海中谴责他的声音几乎要燃烧起来。我太恼火了。“谁会停止继续爱一个病得快要死了的人呢?这是一件多么冷漠伤人的事啊!” 盖瑞认真地观察着这一切,我看着达林,冷冷地问:“好啊,那你又开始继续爱我了吗,还是就这样了?很显然,我对你来说是个那么大的包袱,所以现在我们是要结束了吗?我们一起渡过了难关,现在你要离开了?” 在这之前,我们不了解苦难会给一段婚姻造成什么样的伤害。我们没有意识到,病重的伴侣带给像达林这样的照顾者的影响是什么。每一次治疗、手术或者濒临死亡,每一个让我衰弱的情况,都在影响着我也影响着他。我们的不同在于,医生们会给我开药,家人、朋友们会给我打气,当情况变得很棘手时,护士们会握着我的手。然而,留给像达林一样的照顾者的只有医院的账单,无尽的不确定性,更多的创伤性的消息,以及更多的痛苦。没有直接的支持,只有在每一个回合的惊慌、沮丧和失去。他当然会退缩!我们当中真的有谁能够做到,忍受生活被全面进攻而绝不闪避的吗? 你看,如果没有他人的帮助,在痊愈的路上带领我们、涵容我们,我们根本没有办法走出悲伤。这不仅关系到我们个人的幸福和健康,也关系到我们婚姻的存亡。一旦我们的婚姻崩溃了,我们的孩子们也会崩溃。他们有一个受慢性健康危机困扰的母亲。在过去的几年中,他们在这样的压力中挣扎,经历了跨州搬家,适应新的学校,以及睡眠和行为问题。作为一个家庭,我们已经遍体鳞伤……而现在,达林还跟我谈这个! 他停下来看着我,然后说道:“我还在努力。这就是为什么我还坐在这里。我不想放弃我们。” 作为夫妻,在这条疗愈之路上,他的这句话,把我们送向了无比丰盈、珍贵的一站。最初,我们像末世的幸存者那样走进了咨询室,拼命爬出生活的沙坑,在被摧毁的废墟上环视四周,晕晕沉沉地左右徘徊。面对我们失去的东西,我们不知道下一步要怎么做,或者我们的方向究竟在哪。但是盖瑞知道。他成了我们的灵魂在黑夜的领路人。 我们哪里知道,当时我和他经历了一连串对丧失的反应。现在我们把它们称为悲伤反应(Grief response)。 P15-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