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基本公共服务配置与农民工公平感提升--社会比较的视角(精)/法律与社会书系/光明社科文库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作者 郝身永
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的理论探讨深受行为经济学“参考点依赖”“不均等厌恶”“损失规避”等经典理论的启发,并且尝试坚持面向真实世界这一研究导向。研究农民工的公平感时,注重辨析公平的深刻涵义进而剖析公平感的生成机制,而这二者又是密不可分的,这是指,不理解公平的复杂多重涵义及其在特定语境、领域中的具体涵义,则剖析公平感的形成机理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本书把公平感视为经济学广义效用的一种,从“实得”与基于社会比较所形成的“应得”的比较理解公平感的产生,则是直接得益于行为经济学和实验经济学的学习。主要内容包括:问题意识与逻辑框架、社会比较与公平:涵义与机制、基本公共服务配置与农民工的公平感知、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均衡性与农民工公平感、基本公共服务配置的群体、城乡与类别结构等方面。
作者简介
郝身永,男,河南南阳人,2013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目前就职于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上海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上海市退休职工管理研究会副会长。主要研究行为经济学和中国工业化、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等问题,在《经济研究》《学术月刊》《社会科学》等期刊发表论文40多篇,参与撰写《中国能力:抗疫背后的中国之治》,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全国党校(行政学院)系统重点调研课题1项,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负责人。
目录
第一章 问题意识与逻辑框架
第一节 问题意识之一:农民工公平感的现状与提升
第二节 问题意识之二:基于公平感的研究回溯与拓展
第三节 问题意识之三:基于社会比较影响主观感知的研究述评
第四节 逻辑结构、章节安排、创新点与不足
第二章 社会比较与公平:含义与机制
第一节 公平概念的多重内涵辨析
第二节 公平偏好与社会比较中的参照点依赖
第三节 社会比较与公平:“实得”与“应得”的对比
第三章 基本公共服务配置与农民工的公平感知
第一节 中国现实情境中的收入分配公平
第二节 户籍区隔下农民工关于基本公共服务的公平感知
第三节 农民工群体的特征演变与社会比较参照点变化
第四节 农民工需求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间的张力愈加凸显
第四章 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均衡性与农民工公平感
第一节 研究假设的提出
第二节 计量方法介绍
第三节 基本公共服务四维度评价影响农民工公平感的实证分析
第五章 基本公共服务配置的群体、城乡与类别结构
第一节 基本公共服务配置的群体结构:农民工与城市户籍居民
第二节 基本公共服务配置的群体不均衡与城乡不均衡交织
第三节 基本公共服务配置的类别结构:满意度视角的分析
第六章 基本公共服务的供求匹配与农民工公平感
第一节 公共服务供求匹配度的测量
第二节 基本公共服务各类别的供需匹配与农民工社会公平感
第三节 公共服务供需匹配对农民工公平感影响的群体分化
第七章 基本公共服务配置结构与形成原因探源
第一节 政府公共服务支出比例的历时变化和横向比较
第二节 公共财政支出的类别结构:历时变化与横向比较
第三节 公共财政支出的央地结构与不同层级政府负担比例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决策参与对农民工公平感的影响:重机制
第一节 传统公共服务供给体制亟待优化
第二节 决策参与的双重属性及其对农民工社会公平感的影响
第九章 政策启示
附录: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
书,是郝身永副教授在国家
社科基金项目研究的基础上
完成的。细读这本书,有两
个方面尤其令我印象深刻。
其一是本书的主题,聚
焦基本公共服务的配置与农
民工的公平感。农民工是中
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出现的独
特现象,为中国经济社会发
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渐进
式改革进程中,分享改革发
展收益的同时也出现了“半
市民化”现象。正如作者所
说,在农民工进城务工时,
出现了或自愿或无奈地通过
“空间替代”方式享受某些基
本公共服务的情况。关注这
一群体的公平感状况,研究
他们对基本公共服务的需要
和诉求,提出相应的政策建
议,体现了浓厚的人文关怀

其二是本书对公平感形
成机制的理论剖析。作者认
为公平感是个人“实得”与基
于社会比较所形成的“应得”
的比较,这深受卡尼曼、塞
勒等行为经济学经典作家和
“参照系理论”“不均等厌恶”
“损失规避”等经典理论和实
验发现的影响和启发。行为
经济学的兴起及其对新古典
经济学的拓展,是当今西方
经济学主要流派演变的重要
趋势,这一趋势的形成,则
是源于它突破了新古典经济
学行为主义研究框架的局限
,为修正新古典理性经济人
模型提供了心理学、神经科
学、认知科学等自然科学基
础,其实这也是它能够获得
强大解释力的根本原因。研
究农民工的公平感,显然不
能把他们视为偏好同质的、
不变的“经济人”。如果说行
为经济学的理论被广泛应用
于解释纷繁复杂的经济现象
和经济行为,本书则尝试用
行为经济学的理论去分析和
解释行为人的主观感知,但
有一点是共通的,即均是突
破了对行为人片面化、同质
化的机械式设定,而这恰恰
是理论分析具有说服力的基
本前提。作者在分析农民工
关于“应得”的信念时,把农
民工视为一个活生生的“社
会人”,在时代的变迁中,
他们的务工领域、受教育程
度、代际结构、权利意识、
发展意愿等都在不断变化,
正是这些变化,塑造了他们
身份认同的转变——越来越
认同自己的“城里人”身份,
进而又影响了他们的比较对
象和对于基本公共服务的“
应得”水平。这其实也正符
合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科
学论断,即“人的本质不是
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
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
关系的总和”。
不过,要指出的是,近
年来,我们国家积极实施乡
村振兴战略、新型城镇化战
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
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着力
破解城乡二元体制,积极推
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城
乡融合发展卓有成效。在日
新月异的变化中,农民工群
体的身份认同、比较对象、
公平感知等究竟发生了什么
样的变化,需要持续跟踪研
究,而郝身永的书从课题立
项至今,已过去了好几年,
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和不
足。反过来讲,正是剧烈的
经济社会变迁为社会科学的
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场景,希
冀作者能够持续开展农民工
公平感的研究,进一步验证
、修正、完善书中提出的理
论假设。
贺京同
2021年9月于南开园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1:2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