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从驻校社工服务开展的背景、历程、服务理念和等方面详细梳理了这些实践,以期对奋战在一线的社会工作者和德育教师起到切实的指导与参考作用,促进社会工作与教育的融合,共同促进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本书中的文字,不仅贯穿了海淀寄读学校与北京超越青少年社工事务所五年来对专门学校社会工作服务模式的思考,也填补了我国本土学校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研究的空白。 目录 第一章 专门学校社会工作服务的背景 第一节 不良行为学生的成长轨迹与教育干预 第二节 “两法”修订背景下未成年人司法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第三节 专门教育的历史、现状与挑战——以北京市海淀寄读学校的实践为例 第二章 专门学校社会工作服务的发展历程与服务模式 第一节 驻校社工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1-2-5”专门学校社会工作服务模式 第三章 专门学校社会工作服务理念、理论与方法 第一节 专门学校社会工作服务理念 第二节 专门学校社会工作服务理论 第三节 专门学校社会工作服务方法 第四章 促进学生个人成长的服务 第一节 和自己的身体共处 第二节 提高压力调节能力 第五章 促进学生与朋辈群体联结的服务 第一节 缓和朋辈冲突 第二节 促进朋辈交往 第六章 促进学生与学校及班级联结的服务 第一节 建立班级归属感 第二节 建立团队凝聚力 第七章 促进学生与家庭联结的服务 第一节 改善亲子沟通 第二节 缓解亲子冲突 第八章 促进学生与社会联结的服务 第一节 培养亲社会行为 第二节 培养社会认可 第九章 嵌入、建构与融合:驻校社工的今天与未来 附录 义务教育阶段未成年人转送专门学校机制研究 后记一 后记二 序言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 济社会迅速发展时期,在 校青少年的教育、管理、 服务等面临着多样化的需 求。 北京市海淀寄读学校 作为专门学校,学生发展 需要相对于普通学生更为 复杂多样,对教育多样化 的需求更加迫切。为此, 我们紧紧围绕“办适合我 们学生的教育”的工读办 学目标,努力探索各种适 合学生的教育手段,如心 理教育、科技教育、法治 教育,这些特色化的教育 形式从不同方面促进了学 生的成长。 2014年,我们的“适合 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契 机。这一年,北京市超越 青少年社工事务所与北京 市海淀寄读学校合作,将 社工资源引入专门学校, 成立了驻校社工站,助力 学生成长。 五年来.社工站建立 、完善了专门学校驻校社 工的工作机制,探索开展 了适合专门学校学生的多 项服务实践,在重点学生 群体的教育矫正、预防和 减少学生的偏差行为、学 生家庭教育等方面发挥了 积极的作用。 驻校社工有着与众不 同的朝气、活力和创新精 神,他们依托小小的社工 站,跟学生们谈心,开展 个别辅导;带着学生走出 学校,到地铁沿线开展“ 城市历奇活动”;深入家 庭开展亲职辅导,资助困 难家庭。他们如同一缕阳 光,照在学生们的心头, 给他们带来了希望和力量 。 社工站大量细致、深 入的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 效。有的学生说:“社工 站就是我的第二个学校, 这里的社工能接纳我,我 的心事有地方表达、想法 有地方实现。”有的家长 说:“每周都盼着社工站 的家长活动,觉得很充实 、很实用,能够帮助家长 解决很多的困惑,谢谢社 工们为家长所做的一切。 ”学生在课余时间一有空 就往社工站跑,他们喜欢 待在那里;社工设计的各 种活动让学生们感到非常 快乐;在每年的社工总结 会上,年轻社工们展示出 他们平时所做的大量工作 ,以及学生个案身上发生 的巨大转变。 社工的工作是联系社 会、服务学生,他们从不 张扬,默默地为学生付出 。给学生搭建广泛的平台 ,促进学生不断地树立自 信、实现成长。这就是教 育的本义,也是专门教育 “静听花开”的教育特色。 实践表明,驻校社工 以其第三方身份,通过运 用专业方法,链接多方资 源,开展个案服务、小组 活动、危机介入,对于防 止校园欺凌、预防未成年 人违法犯罪具有良好效果 ,在帮助青少年提升抗逆 力、摆脱情绪困扰等方面 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此。特别感谢首都 师范大学席小华教授将社 工这一宝贵而又专业的资 源引入我校,让学校的工 作有了新的特色与抓手, 让学生的成长有了新的平 台和起点。 希望社会各界继续关 注北京市海淀寄读学校的 教育工作,指导我们并和 我们一起为有特殊成长需 要的学生服务,为未成年 人教育保护事业和学生的 健康成长及家庭幸福作出 更多的贡献。 肖建国 2019年7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