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将企业利益放在第一位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句话对不对?我相信大多数人都会说这是不对的,怎么能因一己私欲而让别人受到伤害呢?那好,我再问个问题,你每个月挣2000元,和你住在一起的人每个月挣20000元,突然有一天,你俩一共拿出10元钱买彩票,中了2000万,而恰巧彩票在你手里,又恰巧那个人很相信你,不过问彩票的事情,把买彩票权当一种娱乐,这时你会怎么办?有的也许会独吞,有的也许会和另一人平分,有的也许会三七分……这样看来,“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句话其实并没有对错,关键是你到底把“己”看成了什么,是狭隘的自我,还是另外一个更加广阔的概念。个人的利益是重要的,同时企业的利益也是重要的,如果要在这两个事物之间再加上一个联系的话,那就是把个人价值绑定在企业价值上,让企业价值的提升带着你一起提升,让自己和企业一起腾飞。
一位武师创立了一个门派,因为他武艺非凡,在江湖上极负盛名,所以门下的弟子也非常多,门派也日益壮大。这位武师就在门下的弟子之中选了三位非常有才华的收为入室弟子。
三位弟子中老大武艺非凡,已经得到师父的真传,在江湖上也闯荡出了自己的名声,隐隐之中有青出于蓝之势,师父看到自己的武艺已有传人,也颇为自豪。老二武艺虽稍逊老大一筹,但是为人侠义,极为豪爽,并且是位才子,琴棋书画无不精通,甚得师父的喜爱,也深得同门师兄弟的尊敬。老三也是惊艳之才,初始也是日夜苦练师门武功,但年龄尚轻,武艺自然不能和两位师兄同日而语.后来,老三将武艺搁置,一心学习商贾之术,在他的运筹下,门派经营有道,经济上日益富足。
又过了一段时间,这个门派已经进入鼎盛之时,可是师父的身体却在慢慢衰老。于是,师父开始在这三人中寻找自己的接班人。师父邀请了自己的众多好友来到家中,商议到底选择由谁来继承掌门的位子。众说纷云,有人建议选择老大,毕竟他是大师兄,论辈分无可争议,而且这几年来老大武艺精进,剑术上的造诣江湖上已无人能及,让老大来做接班人无人不服,也必能让门派更加发扬光大。学武之人对于武艺的高低极为重视,这样的选择无可厚非。可是也有人选择老二,因为老二为人热情,在江湖上人缘极好,无论是黑道还是白道,只要提起老二都竖大拇指,无不称赞他是条有情有义的汉子,让这样的人做接班人,对门派是有百利而无一害,况且老二尊师重道,就算当上掌门也会对大师兄恭敬有加,加之老二琴棋书画无不精通,在武艺方面更添风雅。
可是唯独没有人提起老三,师傅不禁问道:“如若选我那不争气的老三怎么样?”众人皆摇头不语,更有人出言相讥,说老三充其量只是一个商人,江湖之人对其皆不认同,就连自己门派的人对其似乎也不是非常尊敬,又怎能担当如此大任?师父点头,于是召集门派所有的人来决定谁来当接班人。
在大殿之上,师父看着自己的三位弟子,问老大:“徒儿,当世之中谁对你恩情最大?”老大回答道:“父母之恩,如海如山为最大,师父之恩犹如父母。”师父点了点头,又问老二道:“什么样的情谊最重要?”老二答道:“肝胆相照,贵乎知心。饮水思源,滴水涌泉。”师父又点了点头,大殿上的人也都低声叫好。师父又问老三:“人间最重要的是什么?”老三想了半天,答道:“最重要的是大家都好。”师父一愣,堂上的人也都笑而不语,均想这个老三未免太过儿戏了。
师父不语,拿起一本书来,众人皆当是本门的武功秘籍,不料师父却说道:“这是本门的账本,老大你起来给大家念一念。”众人皆不明白师父这是什么意思,老大也是满肚疑惑,他拿起账本就念道:“一月,支出3000两白银,其中伙食费500两,兵器费用500两,众人家属费用1000两,二师兄下山接济乡亲1000两;一月收入5000两,其中马厩收入2000两,布庄收入2000两,钱庄收入1000两。二月支出5000两,其中伙食700两,兵器费用1000两,众人家属费用1300两,大师兄购入宝剑2000两……”
师父收起账本,道:“这是老三所做的账本,我们习武之人仍不免是凡夫俗子,纵然你武艺再高也依然要生活。我们门派庞大,人数也是极多。每一项开支都是一笔大数目。可是这么多年来我们大家从来没有断过炊。老大痴迷武道,但凡神兵利器都爱不释手;老二为人慷慨,经常接济周边乡亲,也让我们的声望日’益上升。可是你们有没有想过,到底是谁让你们有那么多的银子可以使用。”
这时众人才明白老三这些年到底在做什么,也明白了老三口中的“大家都好”是什么意思。细想这些年来,老三掌管门派的账房,几乎每个人去那儿或借或要,几乎都是有求必应,这是多么大的一笔开销。师父又说道:“我刚收你们三人为入室弟子时,门派的账务已是一塌糊涂,师父自己不擅经营,学武之人又对这些黄白之物甚是看轻,可是真当用的时候才知道没有这东西不行。所以老三才舍弃了自己的武学,专心经营门派财务,老三的用心我想大家到今天应该能够明白了。”师父不紧不慢地说道:“试想,如果一个人能够为你们牺牲自己的武学,专心为你们服务,诚心帮助你们,这样的人会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又有几个人能做到像老三这样呢?”即日举行大典,老三执掌门之位,众人无不欢欣鼓舞。P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