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开时似雪谢时似雪(精)/大美中国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陈炎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全书通过对我国两宋时期大量文明遗产(包括各类工艺品、美术作品、音乐舞蹈作品、文学作品、建筑、器具、各类文献等)严谨详细地审视,透过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信仰方式、思维方式等多重因素对这些审美对象的渗透和影响,以及这些审美对象自身发展演变的规律的考察和研究,为我们清晰地展现和勾勒出中国两宋审美文化史的演进轨迹。
作者简介
陈炎,1957年生于北京。1978年9月进入山东大学中文系学习,1987年7月获文学硕士学位,2001年12月获文学博士学位。曾任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山东大学副校长、著名美学学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目录
前言
一、北宋:人文荟萃
1.“清晨帘幕卷轻霜,呵手试梅妆”:民俗、服饰
开封:世俗喧闹的都城风采
宋陵:温和儒雅的王朝缩影
赏花钓鱼:男人的游戏
遮面缠足:女人的装束
2.“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绘画、书法
民间画家·画院画家·文人画家
民俗画·花鸟画·山水画
苏·黄·米·蔡
3.“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雕塑、陶瓷
从佛陀音容到世俗情态
从“有情节的内容”到“有意味的形式”
4.“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诗词、散文
从“西昆体”到“江西派”
“词之为体,要眇宜修”
俚俗·豪放·婉约
文道为一,骈散融合
二、南宋:残山剩水
1.“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话本、戏曲
大花园·大都会·大集市·大舞台
瓦子、勾栏里的平话、小说
舞榭、歌台中的杂剧、南戏
2.“云乍起,远山遮尽,晚风还作”:绘画、雕塑
“衔冤含恨”的人物画
“残山剩水”的山水画
“折枝碎叶”的花鸟画
“截膝断臂”的雕塑
3.“休去倚危阑,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诗词、散文
从张元斡、张孝祥到辛弃疾
从姜夔、吴文英到张炎
从范成大、杨万里到陆游
从“永嘉四灵”“江湖诗派”到严羽
言政论兵之文、讲学鸣道之文、叙史述异之文
序言
宋王朝是继唐王朝以后
,再度大一统的朝代,但
是更加稳定,共历18帝,
延续了319年。这离不开以
文官政府为核心的中央政
权管理系统。这一系统在
带来文质彬彬的审美氛围
的同时,也埋下了双重隐
患:国力和文化创造力发
展都受到拘束。南宋偏安
政权则进一步局限了文化
的发展。
即便如此,两宋也是华
夏文化发展史上不容忽视
的一笔。
在政治上,以文官政府
为核心的政权管理人员的
选拔,一不论门第,二规
模极大,大批的知识分子
被吸纳进国家决策中心。
随之出现的是宋代军事上
的软弱。这种“兴文教,抑
武事”的国策虽然不利于军
事上的强大,但却极大地
促成了文人文化的繁盛。
于是华夏审美的主题由“剑
气”转向了“书香”,儒雅取
代了任侠。同时,文化中
心也开始出现了转移——
由黄河流域转向长江流域
。具体表现在审美变化上
就是:纤柔、细腻的南国
趣味压倒了粗犷豪放的北
方风格,从而成就了一个
新时代的审美文化主旋律

在宗教信仰上,宋朝改
变了唐代儒、释、道并举
的多元结构,对佛、道两
教有所节制,建立了以理
学为代表的官方意识形态
。以实现“格物、致知、正
心、诚意、修身、齐家、
治国、平天下”的社会理想
为主导。这种使儒学精致
化的做法,带来了“文以载
道”的审美需求。但同时理
学对华夏审美文化的创造
力却造成了各种不同程度
的伤害。
除了上述这两点共性外
,南宋之于北宋,在文化
上还是略有不同,这种不
同主要是由国仇家恨和经
济大发展带来的。
首先,“靖康之变”大大
激发了人们民族主义的情
绪,这种情绪渗透到了南
宋审美文化的各个领域。
例如婉约格调的词曲重新
恢复了豪放的气质,在金
戈铁马中焕发出了新的风
采。
其次,由于商品经济的
大发展,加速了审美活动
中世俗化成分的繁盛。例
如南宋与北宋相比,书法
、绘画等高雅的艺术门类
有衰败迹象,而话本、戏
剧等通俗的艺术形式则有
了新的发展。
综上可见,两宋审美在
阴柔、细腻、内向、儒雅
等诸方面达到了一种新高
度,从而将中国古代的审
美文化推向了又一座高峰
导语
在审美文化史的研究上,“大美中国”丛书疏理并建构了一部“有别于审美思想史和审美器物史的审美文化史”,为国内同类著作中的第一部通史。
在西方审美价值观大行其道的今天,这样一部全面展现我国传统审美力的丛书,对走出盲从西方审美标准的怪圈,重拾我们自己的华夏审美力是很有价值的。
《开时似雪谢时似雪:两宋卷》为我们展现了两宋时期从人文荟萃走向“残山剩水”之哀的审美转化。
精彩页
公元960年,后周归德军节度使、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在陈桥发动兵变,率征讨辽军的部队杀回京城,登基称帝,建立宋朝。与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不同,赵宋王朝一方面扩大了疆土,统一了中华;一方面削弱了地方割据势力,建立了稳定的文官政府,避免了夭折的命运。于是,一个继唐代以后的大一统局面再度出现了。
赵宋王朝共历18帝、319年,比唐朝的历史还要长些。但是无论就国力的强盛,还是文化的创造而言,宋朝都略逊一筹。加之受北方异族的侵略,宋朝于1127年被迫南迁,辗转各地,最后定都临安,其后半部分的南宋王朝只不过是一个偏安的政权,其疆域的缩小给文化的创造带来了局限,因此在本卷中,我们只用三分之一的篇幅来论述宋代的审美文化,并沿用史学的概念,将其分为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
与唐代相比,宋代有三个方面的突出特点。
首先,在政治上,宋朝开国伊始,便建立了一个有利于中央集权的文官政府。作为这个政府的官吏来源,宋朝从两个方面发展了唐代的科举制度。一是对考生采取一视同仁的态度,只看文章,不论门第,从而肃清了唐代文章、门第并重的门阀制度余孽;二是扩大规模,以数倍于唐朝的名额大批量地吸纳知识分子,使他们通过科举而进入统治集团。从这一意义上讲,宋朝才是全面代表了庶族地主阶级利益的王朝,宋代才是中国封建官吏制度真正成熟的时代。与这种文官政府的建立相联系,宋朝还改变了过去的军事制度。以政变出身的赵匡胤深知兵权旁落的危险,为了不重蹈前人的覆辙,他汲取了唐朝重用节度使的教训,将过去军阀割据的边塞重镇改为文官镇守,并规定每三年进行一次边官的轮调。除诸州支度的经费之外,所有金帛都需送交中央。这样一来,宋朝的确避免了内部的分裂,但却出现了外部的威胁。与唐代相比,宋代始终是一个军事上软弱的朝代,它虽然统治了南方的大部分地区,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却无力征讨西方的夏和北方的辽,它的军队不曾在北方的草原上展示过,它的要塞也从未设立到西方的中亚腹地。而当后起的金灭掉北方的辽后,宋朝在屡战屡败中不得不龟缩退让,由保守演变为偏安了。这种“兴文教、抑武事”的国策虽然不利于军事的强大,但却有助于文化的繁荣。在这样一种社会风气下,书香取代了剑气,儒雅取代了任侠,“郁郁乎文哉”的盛况比唐代有增无已,因而在审美文化的创造上也开拓出一片崭新的天地。
其次,在文化上,我们知道,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中华文明是以黄河流域为代表的北方地区为中心的。六朝时代的南方政府,发展了相对落后的江南经济。隋朝大运河的开通,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南、北文化的交流。唐代“安史之乱”以后,中原多故,士人奔走南迁。五代十国,北方再次成为军阀争夺的战场,而南方的生产则在相对安定的条件下得到了发展,越来越成为国家所依赖的经济命脉。进入宋代以后,南方的人口数量第一次超过了北方,可视为“量变”发展所带来的“质变”。与此同时,纤柔、细腻的南国趣味也终于压倒了粗犷、豪放的北方风格。这一点,我们在晚唐五代的研究中已看出端倪,而进入宋代以后则更为普及,以至于成为一个时代审美文化的主导旋律。
P3-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2:3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