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通州大变局(1860-1949)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杨家毅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关于通州历史文化的著述不少,但大都集中在大运河漕运、古代历史、文化遗产等领域,而缺乏对通州近代历史的系统介绍和深入研究。本书条分缕析地梳理了通州与中国近代史上重大历史事件的关系,反映了通州在近代中国发展过程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填补了有关通州著述的空白领域。
为了写出通州的“大变局”,本书在历史书写上做了可贵的探索。第一,将通州地域的发展史放在中国史、世界史的大视野中考察,以通州之大变局折射中国之大变局、世界之大变局。第二,以大变局中思潮演变为主线,将思潮史与社会史、政治史、文化史融合起来研究。第三,围绕历史大变局中的文明冲突问题,揭示历史大变局中文明变革和文明创造的意义。
作者简介
杨家毅,男,汉族,中共党员。1980年2月生于陕西省石泉县,2003年7月毕业于西北大学文博学院考古学专业。大学毕业后,先后在通州区文物管理所、通州区文化委、通州区中仓街道办事处、通州区文联工作,现为中共北京市通州区委办副主任,中国文物学会会员、北京市考古学会会员、北京市作家协会会员。工作期间,在职攻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美学专业硕士学位、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中国思想史博士学位。业余时间爱好文史研究和写作,主要研究方向为通州历史、大运河文化、中国思想史等领域。出版有《汉水运河》《北京市通州区文化产业研究》《中仓》《通州文脉》等专著,在各类期刊上发表文章多篇。
目录
第一章 1860年前后的通州与世界
第一节 1860年之前:通州乃通天下之州
第二节 1860年:关乎国运的八里桥之战
第三节 后1860年:清王朝双重危机下的通州
第二章 西学在通州的初传
第一节 西方教育制度的传入和潞河书院的建立
第二节 西方医学的传入和潞河医院的初创
第三节 通州基督教青年会的创立及其影响
第四节 早期外国传教士在通州传播西学的努力
第三章 文化侵略背景下的致命冲突
第一节 教会的特权与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第二节 八国联军在通州的疯狂报复
第四章 教会势力的返回和通州向西方学习的探索
第一节 教会势力在通州的快速扩张
第二节 通州民众“向西方学习”的探索
第三节 清末“新政”在通州的探索
第五章 新文化运动洗礼下的通县社会转型(上)
第一节 基督教“本色化”运动传入通县
第二节 潞河中学的“人格教育”
第三节 潞河乡村服务部与通县乡村建设
第四节 潞河医院融入本土社会的发展
第六章 新文化运动洗礼下的通县社会转型(下)
第一节 “育新民”与通县民众教育运动
第二节 大规模开展社会调查
第三节 发展通县经济的探索
第七章 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传播及中共在通县的早期活动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在通县的传播
第二节 中共基层党组织在通县的成立及早期革命活动
第八章 反抗日伪的斗争
第一节 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的成立及其暴行
第二节 通州起义及其影响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在通县开展的全方位斗争
第九章 1949:人民的胜利
第一节 安平事件及其影响
第二节 保卫和平的武装斗争
第三节 开展土地改革
第四节 人民的胜利
序言
杨胜群
《通州大变局(1860-
1949)》是杨家毅同志继
《中仓》《通州文脉》之后
,又一研究通州历史文化的
力作。杨家毅同志自2003
年从西北大学文博学院考古
专业毕业后,到2019年7月
,一直在北京通州区工作。
无论工作岗位怎么变化,他
都坚持专业追求,潜心中共
党史、北京地方史及大运河
文化研究,笔耕不辍,尤其
对北京通州历史文化研究情
有独钟,成果迭出。这部书
稿成稿于2019年年底,寄
托着他对通州这片热土的深
厚感情。
通州是一片古老的土地
,燕赵故土,西汉初即设县
治。通州因“漕运通济”而得
名,而发展兴盛。元明清时
期,通州成为北京门户,素
有“一京二卫三通州”之说。
到了近代,通州成为近代中
国历史的重要演绎地和见证
地。随着通州成为北京城市
副中心,人们对通州的今生
前世更为关注。目前,关于
通州历史文化的著述不少,
但大都集中在大运河漕运、
古代历史、文化遗产等领域
,而缺乏对通州近代历史的
系统介绍和深入研究。本书
条分缕析地梳理了通州与中
国近代史上重大历史事件的
关系,反映了通州在近代中
国发展过程中的独特地位和
作用,填补了有关通州著述
的空白领域。
近些年来,习近平总书
记倡导大历史观,做出“世
界正发生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的论断。那么,如何用大
历史观考察、分析、研究历
史,即成为历史研究工作者
的一项重要任务。本书作者
用“通州大变局”作为书名,
用“大变局”概括百年通州的
历史,反映了他对通州近代
历史独到的认识,也反映了
他对大历史观的把握和运用
。全书将通州近百年历史,
定位在“大变局”的历史格局
上进行描述和书写,为广大
读者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论断提
供了实证参考和启发。
为了写出通州的“大变局
”,本书在历史书写上做了
可贵的探索。
第一,将通州地域的发
展史放在中国史、世界史的
大视野中考察,以通州之大
变局折射中国之大变局、世
界之大变局。百年未有之大
变局,是历史长期积淀的聚
变。书中将通州历史上溯到
近代以前,展示了通州独特
而深厚的人文底蕴和历史成
因。元明清时期的通州被称
为“通天下之州”,因大运河
而成为中国华北地区连接南
方地区、东北地区、西北地
区的重要通道和战略要地,
“当东西南北之冲,水路要
会,天下财货集焉”,在中
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了积
极、重要的角色。通州从陆
路、水路向外延伸,又与世
界连接了起来:由大运河南
下杭州,经浙东运河,与海
上丝绸之路相连接;西经张
家口,连接西部草原通道,
与陆上丝绸之路相连接;东
出山海关,经过中国的东北
地区,便到了朝鲜半岛。通
州又被称为“万国朝宗之地”
,外国使臣、商队往返于途
,长时期在中国对外经济文
化交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代以来,由于独特的地域
位置和政治、文化环境,通
州置身于第二次鸦片战争、
义和团运动、抵抗八国联军
入侵、清末“新政”、五四新
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传入
、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华
北、人民解放战争等重大历
史事件的“风口浪尖”,百年
风云际会,成为中华民族近
代以来反帝反封建沧桑巨变
的一个缩影。书中集中描写
了近代通州政治、经济、文
化的历史演变,勾画了一个
地域的“大变局”图,犹如近
代中国和近代世界“百年未
有之大变局”的投影。
第二,以大变局中思潮
演变为主线,将思潮史与社
会史、政治史、文化史融合
起来研究。历史的演变,总
是以思想变革为先导,思想
变革又以新思潮兴起为标志
。中国近代是一个思想翻新
、新思潮迭起的历史时代。
本书努力从思潮演变的视角
探讨通州百年大变局的深层
原因,并将其与社会、政治
、文化现象联系起来,揭示
其对推动社会发展、政治发
展、文化发展的深远影响。
例如在写基督教文化传入通
州时,不只是孤立地写基督
教的传播,而且详尽阐述了
这种“西方文明”在传播过程
中与中国以儒学为核心的本
土文化的尖锐冲突,及其导
致义和团运动兴起及八国联
军侵华的社会剧变。书中用
较大篇幅阐述了以新思想为
主导的新文化运动在通州的
发展情况,特别是对新文化
运动推动社会转型作了全面
的介绍和分析,勾勒出这一
时期通州的社会发展史、政
治发展史。本书将思潮史与
文化史(特别是教育史)结
合起来研究的特点更为显著
。写通州的近代历史,不能
不谈潞河中学。这所学校始
建于1867年,由美国基督
教组织创办,几乎贯穿通州
近代历史,又几乎与近代通
州所发生的重大事件都有关
系。本书用很大的篇幅记叙
了潞河中学的创办、演变和
发展的历史过程,在反映“
西学东渐”对中国思想政治
巨大冲击的同时,更多地揭
示了其对中国教育带来的长
远的积极的影响。近代新思
潮对中国文化教育变革、发
展的作用是很直接的。书中
在写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反帝
反文化侵略的“非基督教运
动”在通州的传播时,结合
通州由之兴起的平民教育,
阐述了这一思潮对推动中国
民众教育发展的积极作用。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6:3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