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是米沃什1981年至1982年应哈佛大学诺顿讲座之约所做的六次诗学讲演的结集。米沃什汲取奥斯卡·米沃什等人的诗歌观,提出了诗歌的古典主义、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的问题,以及诗人如何应对和突破这些问题或樊笼。他关于诗歌的见证功能的阐释极其精辟。 作者简介 切斯瓦夫·米沃什,一九一一年生于立陶宛,二战时参加了华沙的抵抗纳粹的运动,战后作为波兰文化专员在纽约、华盛顿和巴黎工作。一九五一年出走巴黎,一九六〇年到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任教,是美国人文艺术学院会员之一。一九八〇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二〇〇四年去世。米沃什的诗歌注重内容和感受,广阔而深邃地映射了二十世纪东欧、西欧和美国的动荡历史和命运。其主要著作除了诗歌外,还有《乌尔罗地》《路边狗》《被禁锢的头脑》等随笔和思想性著作,被视为二十世纪东欧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 目录 一 从我的欧洲开始 二 诗人与人类大家庭 三 生物学课 四 与古典主义争吵 五 废墟与诗歌 六 论希望 索引 译后记 |